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範例【15篇】

作文4.13K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作文範例【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五月初五是端午。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划龍舟,插艾草,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我雖對屈原沒有深厚的感情,但也會跟著外婆一起包粽子。

瞧,外婆已經把準備好的食材放在桌子上:糯米,粽葉,香菇,瘦肉,紅棗,應有盡有。

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外婆從盆裡拿出兩片泡好的深綠色的粽葉,捲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形小桶,把雪白的糯米放在裡面,鋪上幾顆紅彤彤的小棗,又蓋上一層糯米。接著用粽葉把糯米包裹起來,用粗線圍著它紮上兩圈,拉緊,打結。哇,一個三角形粽子就這樣包好了。多神奇啊,我感覺外婆簡直就是給我變了個魔術。

我也來一個!

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先卷粽葉,放在左手,用湯勺舀糯米,放進葉裡……一切都井井有條。沒想到到了拿餡料的環節,一個手忙腳亂,我竟將包好的糯米倒了出來!

哎,重新來過。

這次,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餡料,擺在糯米上,又用糯米把餡料一層一層地蓋上。一切順利,整個粽子看起來非常的飽滿。我暗自高興,連忙拿起粗線捆住粽子。誰知道,顧此失彼,糯米竟從另一頭的粽葉中嘩啦啦地滑落下來——手沒拿穩,前功盡棄!

我覺得我可能只適合當外婆的小助手吧!畢竟,包好一個完完整整的好粽子,真是不容易啊!

在我眼巴巴地觀望下,不出一個小時,外婆就把一個個漂亮的粽子包好了。它們紮在一起就像一串豐收的果實。

外婆告訴我粽子包好後,要馬上用水煮熟,這樣才方便儲存。我看著外婆把粽子一個一個放進水裡,心裡就像有隻貓在抓癢癢一樣,非常著急。雖然粽子放進水裡沒煮多久,但我已經一遍一遍地揭開蓋子,檢視裡面的情況。沒辦法啊!誰讓等待的時間總是那麼漫長呢?

當鍋中開始飄出淡淡的香味,我的`口水早就流了下來。等到粽子一煮,我迫不及待地撈出一塊,開吃!我小心翼翼地剝開粽葉,看著煮熟了的糯米變成了一顆顆閃亮亮的珍珠,我毫不猶豫地一口咬了下去,滿嘴都是粘乎乎的,甜膩膩的,美味極了。

端午節就這樣過去了。我雖然沒有學會怎麼包一個好粽子,但是我吃到了一個又一個美味的香粽子。我的端午節,不虛此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全國各地的新年習俗都不一樣,我的家鄉——海南,過春節可有一番韻味啦!

海南人過年最為講究的就是節日的氣氛,稱之為“年味”。年前幾天,家家戶戶都在忙浸糯米、磨米漿、做年糕,除了美味的海鮮,還準備了必備的年貨——檳榔。

年三十那天,從早上開始,家家都忙碌起來。大人們在廚房裡穿梭,殺雞,殺鴨,燉湯……到處酒肉飄香,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門上貼了一門神,屋裡到處是紅通通、大大的倒貼“福”字。這天,兒女都會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鞭炮放過後,年夜飯就熱熱鬧鬧的開始了。海南人過年少不了吃雞和魚,代表“吉祥”與“年年有餘”;茄子,其海南話與“強”諧音,有著一年勝過一年的'含義;還有長粉絲,寓意過日子細水長流。人們圍在桌旁,不時舉杯歡呼。大人們品嚐美酒,孩子們就喝椰奶,那一股濃濃的椰香,讓人回味無窮。海南氣候宜人,春節可以穿著短袖吃年夜飯。海南人過年不吃餃子,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年糕拿出來,全家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除夕夜,不少人“守歲”,直至凌晨12點,家家戶戶爭相燃放過年喜炮,意為“迎春接福”。

七年級,剛起床,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隨之響起,這便是“開門紅”,寓意著這一年的生活紅紅火火,滿地堆滿了紅色的炮紙,大家也不掃去,免把幸福掃出門外。接下來,就是海南過年必要的拜公,把雞、肉、魚和米飯捏得圓圓的像一個雪球擺在桌子上。然後在公前拜三拜,心中還要許願,希望天公保佑人壽年豐,四季平安。

八年級,拜年的人可多了,親戚朋友都來了,帶著自備鞭炮,進門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晚輩向長輩拜年時,就把一小瓣檳榔配上一個“小三角”放在掌心,然後雙手捧著,邊說著新年祝福邊恭敬遞上,長輩則給晚輩發“壓歲錢”。

九年級,海南叫“炒考”,在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乾飯、吃的雞、鴨頭腳用油爆鍋炒一炒再吃,以表示去年有東西餘到今年,也表示年已過去。

怎麼樣?海南過年有趣吧?歡迎大家去海南體驗不一樣的春節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公路上,一輛輛汽車飛馳而過,帶著人們迫切的心情,向各自的家鄉飛去。

春節,是我們農材最盛大的節日,按照習俗,每個人都要在節日的前一天回家,為春節的歡慶做準備,不過我們春裡的春民大多數都在外地謀業,所以回來時需要時間,因此,剛好在那一晚回到家是不太現實的,故節日那天的清晨,便是村裡人迴歸的高峰期。沒等起得早的太陽從地平線上爬起,村裡的每家每戶便亮起了燈。不論大人,老人還是小孩,都沒有絲毫的倦意,神采奕奕。村裡的人家便大大小小地行動了起來,掛鞭炮,粘紅聯,煮早餐,忙得不亦樂乎。有的人家還提著幾捆鞭炮,待到遠處親人歸來,便高高的掛起燃放,親人們在一片歡騰中相見。

按照我們村裡的習俗,春節早上要吃一碗甜面的。村民們便將一碗滿滿的面倒入嘴中,甜而不膩,回味無窮。饒有味道地咂了咂嘴後,便在那依稀的黎明下,掛上紅聯。村裡有這樣的說法,誰家的紅聯要是掛得最早,那就是好運來的最快的。因此村民都爭先恐後地將一張張鮮紅的對聯完好地粘在對應的門框上,大門上。

掛好對聯後,人們便會放響第一個“慶年炮”,便是將一捆長長的炮掛在屋頂上燃放,有興致的人家還會將鞭炮擺弄成“運”字形或“龍”字形等形狀,以企盼新年能交好運,得大喜。就這樣,當鞭炮掛好燃放時,天也差不多亮了,在一陣陣耀眼的火光和喜慶的'炮聲中,淡淡的陽光從雲縫間撒下,如同世上最大的鞭炮綻放出最美麗的光芒。

而我們村最大的鞭炮在村裡的廣場上,四跟高達十米的柱子上,纏繞交織著一條長長的巨龍,巨龍張開那龐大的嘴在天空嚨叫,在柱子上游走。隨著太陽的升起,村民們便陸陸續續地聚集到廣場上,仰望著半空中的巨龍,向著它祈禱心中最美好的願望。不知誰點燃了巨龍的尾巴,巨龍在半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它吐出耀眼的火焰,火焰一圈一圈地將它的身體包圍起來,正當它全身被火焰覆蓋的瞬間,它變成了漫天飛舞的鮮花花瓣,在天空中緩緩落下。這是全村最美的好的時刻——點燃村裡最大的鞭炮。觀完這一出盛事後,村裡人便帶著自己的親人,子女去到處遊玩,渡過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這就是我鄉村的春節,它充滿了喜慶歡樂與笑聲。

家鄉的風俗作文4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五十六朵鮮花一齊綻放,每朵鮮花都有著不一樣的民風民俗,最吸引我的還是傣族。

對於我這種業餘“吃貨”,最先要乾的事就是品嚐傣族的獨特小吃——竹筒飯。將新鮮的竹節砍下,將糯米放在竹節裡,加水侵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將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輕輕敲擊,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傣族的`竹筒飯美味菜譜,將糯米放入竹筒裡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傣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飯,就連他們住的房子都是竹樓。之所以用竹子,是因為竹子能夠防酷熱和溼氣。

如果你是陽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來遊玩,那麼你要細心啦,因為這是傣族在過新年——潑水節,所以稍不留神,就會成為“落湯雞”!到了潑水節,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著節日的盛裝,挑著清水,先來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潑水節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優美、雅緻、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種姿態為基礎,在去與美的再創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兒女的審美旨趣。還有不少的舞者盡情的揮灑自我的即興之作,有的邊跳邊唱,有的甚至邊跳邊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連續跳上幾天似乎也不會累。

“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傣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他們的熱情、古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飾裝點著這片土地,裝點著傣族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

家鄉的風俗作文5

說到春節,大家都知道,但因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過的春節也有所不一樣。我的家鄉在渦陽縣,下面,就讓我給你們介紹介紹那洋溢著濃濃年味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對於當地老百姓來說是最重要的.日子,節前數日甚至十幾日內,家家戶戶均忙於辦年貨。農曆正月七年級,老百姓起得都很早,據說女人一年四季做飯做家務,很辛苦,所以今天晚起一會兒享享福,這日的早餐就交給男人了。在太陽出來之前,這一天不能倒水,當日不打掃,忌動剪刀,剪刀已於除夕紮起來了。家人起床一般不相互催叫,這意味著一年都著急忙慌!

全家起來後洗漱完,換新衣,拜天地尊長。早餐不吃肉,說是老天爺不吃葷,主要吃扁食,半圓形,韭菜粉絲餡,鍋內於除夕夜兌好水,篦子上放饅頭,說是不宜空鍋。下扁食時,要放鞭炮,這是春節期間準備的最大的一炮。

扁食煮熟,先盛兩碗置放中堂或灶臺敬神靈祖宗。早飯後,鄉鄰互相走動問好,給長輩拜年,行磕頭禮,要壓歲錢。但除至親及小孩外,大人只禮節性地表示“拜年”,即挽起讓座。家家準備香菸(過去為旱菸)、花生、瓜子、玉米花、飴糖等食物招待,拜年以午前為限,集鎮有踩高蹺、玩旱船、說書唱戲者,鄉間僅下馬兒聊天、玩牌,七年級走千里,給乾孃拜年;有“七十一”祝壽者,午餐豐盛,閤家圍桌飲酒,其樂融融。八年級起開始走親串友,直至初十前後,一般規矩八年級走姥姥家,九年級去姑姑家,初四去岳丈家,初五忌走親戚,每回拜年要隔一日,否則要被稱為“拜跟腳子年”。

拜年禮物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而不斷變化,過去僅拿饅頭、綠豆丸子、麻花,加兩包或四包困子(點心),但禮品一般不全部收下,留每樣少許,隨各家習慣。如今以點心、飲料、水果、酒等禮品為主,縣城有不少人在年前送禮物,年後不再送,而是相互請客吃飯。

九年級早晨也吃頓素扁食,諺語稱“九年級吃頓扁,不吭也不喘。”初五、初十、十五吃餃子,葷素隨意,但有下餃子時放鞭炮的習慣。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風俗民情,每家每戶都是紅紅火火地過年,都是開開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6

輕咬一口,光滑細膩的皮兒在嘴中滾動,鮮美的湯汁浸透舌頭,富有彈性的肉餡在口中跳躍——這,就是我最愛的家鄉餃子。

每一年春節我都會回到山東老家,每一次和家人團聚的時候,奶奶都會給我包餃子吃。奶奶先拿起一盆麵粉,在當中敲入幾個雞蛋,再用她那佈滿皺紋的手在盆裡用力地揉幾下,一個大團面就形成了。奶奶手中的團面才不像市面上的那麼蒼白,而是金黃的.,散發著光澤,這是奶奶特地給我這個大孫子製作的,這時我會吃力地抱起這個團面,用手使勁搓成一長條,然後奶奶拿起刀嫻熟地砍了起來,一個長條就迅速地成為一個個小三角,我呢,拿起這一個個小三角用力一拍,只聽“啪”的一聲,手上留下一個白印,桌上現出一個麵皮。

麵皮做好了,爺爺把餡也拌好了,白菜豬肉餡兒,所謂“百菜不如白菜好,諸肉不如豬肉香”,看著這誘人的餡兒,我不禁流下了口水。包餃子了,我用筷子夾起一撮肉餡放入餃子皮當中,學著奶奶的樣子,把餡少的一半餃子皮按到餡多的另一半上,往皮子邊上使勁一按,再輕握拳頭,把兩個側邊也使勁一按,嘿!一個半圓形餃子就在我的手中誕生了。邊上是薄薄的皮,中間圓圓鼓鼓的裹著一大包餡,金黃半透明中有時一道綠,有時一道紅,在紅綠相交之中藏著的,定是美味無比!

在無數沸騰的氣泡中,一個個餃子變得鼓鼓的,像一隻只小肥豬。看著盤中熱騰騰的餃子,奶奶笑著對我說:“博呀,咱這餃子裡可包著運氣、幸福和財富啊……”不等奶奶說完,我立刻抓起一個餃子直往嘴裡塞,竟然咬到了一個硬幣!我笑著對奶奶說:“奶奶呀,我吃到財富了!”全家人都笑了起來。

一聲聲敬酒令中,一個個餃子中,包裹和傳遞的是對新的一年的期盼:無論去年如何,今年會更加幸福!因為大家都有故鄉,有家人,有餃子。在一片片歡聲笑語中,在一桌桌天倫之樂中,聞到的都是美好,看到的都是幸福!

我愛家鄉的餃子,我愛家鄉,更愛我的家人!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最愛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繽紛的色彩,正紅的燈籠……中國的除夕是有大講究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溫州的除夕別有一番風味。

早晨五六點,照老溫州人說法,得趕“早市”,為準備年夜飯的新鮮食材,家中長輩要整理舊物,買新物,講究“辭舊迎新”。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溫州人挑選食材也有講究:要買竹筍,圖個“節節高”;魚年年都買,說是“年年有餘”;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畢竟可得“年年高”嘛!

與此同時,大紅的燈籠佈滿了整個溫州,街上燈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歡喜。當然,此時此刻,大多數人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貼春聯。

春聯就像是過節的訊號槍,當人們用膠水將其貼上的一刻,大家的臉上都彷彿多出了一道紅光,一笑就合不攏嘴了,給冷冰冰的大樓都染上了一絲人間煙火氣。

全家還得大掃除,在溫州,這被稱為“撣新”。到了下午,各種各樣的香味從每家每戶中傳出,“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不絕於耳。

主廚奶奶早已準備就緒,開始做菜。醬油肉蚰蠓鰻鱉……溫州臨海,海鮮頗多,金黃的小黃魚在油鍋裡冒著泡泡;白色的年糕與白菜香菇們在鍋中跳著圓舞曲;海蔘魚皮湯純白而濃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齊齊。

桌上擺了四個紅色大盤,周圍如眾星拱月般圍著六個紅色高腳碗,正是“六六大順”之意。盤子中間擺著主菜,盤沿周圍則是一圈各式各樣的水果,這叫“盤頭”。杯子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把歡喜帶給了每個人。大家大快朵頤,硃紅的碗筷與窗外的燈籠遙相呼應。熱騰騰的飯菜升起陣陣水汽,逐漸被大家你一塊我一塊全部掃蕩,“乾杯!”家中晚輩起身敬酒。

春晚開始,一家人歡歡喜喜地圍坐在一塊,孩子們則開開心心的拿出鞭炮來放,家族群裡紅包如雨,大家臉上洋溢著笑容。

十二點的鐘聲響了,新年到了!

溫州的除夕總是那麼溫馨且充滿了溫州味兒。

家鄉的風俗作文8

謝年——是我們老家過年時的一種習俗。

小的時候,我去奶奶家,一進奶奶家的大門,就看到院子裡擺著一張大桌子,桌子上放了很多好吃的,我上前就想伸手抓一把,媽媽立馬阻止我,輕輕對我說:“這個不能吃,這些吃的是謝年用的。”從那時候起,我腦子裡就有了謝年這件事。

“謝年”的時間一般是農曆年二十八至年三十。一般屋子裡放一張八仙桌,桌前圍著大紅桌幃,桌端放香爐蠟臺,桌上陳放祭品。謝年所用的東西是很有講究的,一般都是六樣的,因為六很吉祥,代表著六六大順。六杯酒,六碗茶,六碗飯,六樣菜,六種甜點。祭品有豬頭、全鵝、魚兩條(魚頭還得朝裡放)、蛋和蟹,均用紅漆祭盤盛裝。再用瓷盆分別裝上豆腐、糖、粉幹、鹽醬及糕點水果等。祭桌前方還有兩疊年糕,用米粉捏成的'兩隻“元寶”放在年糕上,元寶下面壓著用紅紙剪成的“福”字。所有的祭品都準備好後,一家大小按照年齡長幼、輩分前後,逐排站好。家中長輩用燭臺火把香點燃,然後每人分三支。大家面朝祭臺,雙手緊握燃著的香。長輩一邊振振有詞地說著好話,一邊隔空三拜;接著酒斟三巡,然後供飯,再擱筷子於飯碗上;再焚燒錠帛,鳴放鞭炮,灑酒於地,將插在“口福”上的筷子拔去,表示供膳已畢。一整套過程下來,謝年儀式就差不多完成了。

我問媽媽:“為什麼要謝年?”媽媽說:“謝年是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習俗,主要是感謝神靈的庇佑,祈求神保佑老百姓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年年平安、歲歲有餘。”“原來是這樣。”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馬上就要過年啦,不知道小朋友們是不是也想親眼見證一下謝年的經歷呢?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特別習俗,相信也一定很有意思。

最後,我祝願小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進步!個子高高!心想事成!

家鄉的風俗作文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不假,我們家鄉的許多習俗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現在,我就來介紹家鄉的葬禮吧!

葬禮就是家裡的親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們家鄉的葬禮是非常複雜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場去了。我們這裡有人死了,要先給去世的人穿上壽衣,把遺體放在棺材裡,放在靈堂的中央,前面擺上逝者的畫像,供人們弔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遠方的兒女不管遠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這時候趕回來見親人的最後一面。

親人去世後,家裡就要鑼鼓班子來,鑼鼓敲起來,悲哀的嗩吶吹起來,周圍的鄉親鄰里,遠處的親戚只要得到訊息,都會趕來吊念,幫助安排喪事活動。逝者的晚輩都頭戴身披長長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個火盆裡跪著燒紙錢,他們心情悲傷哭泣著,叫著那位去世的親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點多,鼓鑼聲就不會停了,會一直響到天亮,還有人悲傷地唱著歌謠,這被我們這的人稱為鬧夜,就是有兩個唱夜歌的人,一人提著鑼,一個人挎著鼓,圍著逝者的靈柩慢慢地轉圈,踏著緩慢的節奏,用悲傷的聲調現場自編的夜歌,內容大多是歷史故事,更多述說逝者生前的功德,讓現場的聽眾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點時,就會開棺見親人最後一面,這是最悲傷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別,有的親人甚至會爬在棺材上大哭,因為這是永別。

到了第二天,我們這裡就會把棺材抬上山入土為安,時間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時間,必須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時才行,不像縣城天還沒亮就把人送上了山,這應該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時,有一列長長的`隊伍,前面有親戚晚輩舉著花圈,後面就是抬棺材的和鑼鼓班子。一聲嗩吶打破了寂靜,鑼鼓響起來,震耳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後面還有撒紙錢的跟著。棺材抬上了山,那裡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揮下就把逝者安葬在這裡了。

埋墳的第一天傍晚時,逝者的親人要到墳上去“燒包”,就是拿著一條用稻草編成的一個大辮子一樣的東西,去給亡者燒掉,前三天每天晚燒一個,傳說是為亡者死後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燒一個,給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墳了,墳建好之後,這喪事才算完畢。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葬禮,你說是不是很有意思?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風俗則是那個地方的代表。每當思念故鄉,就會想起那獨一無二的味兒。

我們這啊,當地人結婚,早晨五六點,新郎就帶著他的伴郎團去迎接美麗的新娘。而新娘則必須藏好某一樣東西,可以藏人、藏鞋等。寓意就是,早點找到,早點把你帶回家,然後接完新娘,趕緊快馬加鞭,務必在12點之前趕到。因為上半輩子遇見你,下半輩子與你一起。在客人吃席的過程中,新郎新娘會挨個向各位敬酒,這樣不僅是在尊重長輩,更是在攢祝福,希望這段婚姻幸福美滿。

浪漫的日子,浪漫的風俗,喜慶的日子,難忘的風俗。

在正月十二這天,以往空無一人,冷冷清清的寺廟,在這天變得熱鬧非凡,人山人海,簡稱逛廟會。這天,老人會帶著子孫來領略廟會風光。這廟會上有零食,玩具,遊戲等,深受廣大兒童喜愛,而他們嘴上的笑容更是受廣大老年人喜愛。舞龍相信大家不陌生,在廟會上,人們帶著龍套隨著鼓點節奏而舞動,吸引了眾人響亮的`喝彩聲,廟會上的套圈圈,更是簡稱經典。這個遊戲寓意著在新的一年,我們都套出屬於我們的幸運。在廟會上有賣棉花糖的、還有賣小烏龜的、小倉鼠的……孩子們一到那兒,估計把自己的家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到了清明節,各家各戶團聚一堂後,出發掃墓踏青。一年多沒掃墓,那野草都快比我高了,一個個都在羞辱我的身高,接著我惱羞成怒,把他們都砍了。我們小孩要從祖先墳墓旁摘取鮮花,然後把野花放在墳墓上給阿公阿太做個美麗的花冠。不僅有野花,還有野果,我帶著弟弟兵們,所到之處,片甲不留,這也許是祖先們給我們的回禮,當掃完墓後,親戚們會留下來吃一桌團圓飯再走。就當是快分別時最後的挽留。

我的家鄉的風俗最大的特點就是每逢佳節七八姑八大姨。所有親戚都會歡聚一堂,其樂融融的吃著美滿的團圓飯。

家人,有事沒事就多聚聚,如果一直拖到那天。就來不及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蹣跚學步的小孩子,勞碌奔波的大孩子,白髮蒼蒼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誰不是嘴裡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軟糯的滋味呢?

相傳,有一位孝順的孩子名叫目連。擔心為牢中母親送的吃食全被看陰牢獄卒吃掉,於是用數種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灑上黑芝麻讓獄卒誤以為是烏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因為目連濃厚的孝心感動了百姓,而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從此成了我們家鄉特有的風俗。

以前,總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雜米一個盆,半天時間篩選,半天時間淘米。在煤爐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睜眼,用勺子輕攪兩下,晶瑩剔透的糯米散發著軟玉似的`亮光,烏黑錚亮的黑米流露著古銅的色澤,紅棗已有三四倍大,桂圓、馬蹄、花生也悄無聲息地融進了濃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讓雜米的輕糯,紅糖的甜膩,馬蹄的清爽順喉而下,一口氣喝上幾碗才算過癮。

就這麼喝著拗九粥長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滿頭青絲不知不覺已成了蒼蒼白髮。今年拗九節就讓我來為你熬粥吧!

說幹就幹,我買回了食材,回憶著外婆舊日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淘洗起來,熬煮正式開始了!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咕嚕咕嚕”“吱滋吱滋”這不是熬粥,這是一場小型家庭音樂會。數分鐘後,一股燒焦的糊味撲鼻而來。我方才慌忙地開啟鍋蓋,往鍋裡探了探頭,不禁嚇了一跳。這鍋中水是水,豆是豆,“傷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麼這麼難啊?我努力了這麼久還做成這樣……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當我準備收拾“戰場”,猛一回頭,媽媽神不知鬼不覺地站在我身後。“外婆喝得不是區區一碗拗九粥,還是你一片赤誠的孝心啊!”媽媽語重心長道,“彆氣餒,我們重頭來過。”揣著對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成功了!

外婆默默無言地品著粥,兩粒珍珠般晶瑩剔透的東西滑過她歷經滄桑的臉,“嘀嗒”落進了粥裡,但她笑了。

濃濃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僅是拗九粥,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讓我們一起好好傳承、保護、尊重傳統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在我的家鄉,每到臘月二十六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腐,這其實是準備年貨的開始,因為豆腐的“腐”與“福、富”諧音,寓意著新的一年幸福與富裕。

如今大多數人並不會做豆腐,而是把“福”字倒貼在門上,雖然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但是在我的家鄉,老一輩人依舊保持著這個風俗——手工做豆腐。臘月二十六,外公家準備做豆腐。首先要把黃豆泡在水裡一天一夜,泡到它們有2—3倍大才行。再將它們用水沖洗乾淨,放進磨子中磨成豆乳,看著白白的豆乳從小孔中流出,我就想到那美味的豆漿了。

我問外公:“什麼時候可以吃豆腐啊。”外公說:“不要急,後面還有很多步,要先將豆乳過濾,變成豆漿,然後把豆漿燒滾,去掉泡沫,加入鹽滷,將豆漿稀釋,浮出豆花,還有把豆花裝進模具中擠壓,才會成為豆腐。其中點豆腐可最考驗手藝了,鹽滷多了,豆腐就老,鹽滷少了,豆腐就會不凝固,你還是好好等著吧。”外公的話將我打的暈頭轉向,唉,原來現在還是個開頭啊。這時外婆又說:“做豆腐可不能多說話,因為豆腐很‘小氣’它聽不得‘壞話’,要不然它就不成型。”難道這也是祖輩傳下來的風俗嗎?

過了一會,外公喊道:“孩子,來看外公點豆腐。”我飛快地跑過去,只見外公小心翼翼地拿著一碗鹽滷,用勺子一勺一勺的點進裝著豆漿的桶裡。他一隻手點鹽滷,一隻手拿勺子在桶裡攪拌,就像一隻機警的貓,每一個動作都極其小心謹慎。漸漸地,豆花漂了上來,那就是豆腐的雛形,白白的`表面一觸即破,如果加上醬油和蔥,那就是美味的豆腐腦。外公看著今天的豆腐花說點的很成功“年年富裕”。哦,這又是一個重要的風俗習慣。

外公外婆進進出出忙活了一上午,終於把豆腐做成了,那奶白色的豆腐,加上醬油,簡直是絕配,吃著豆腐,別提多開心了!

溫潤如玉的豆腐,可口美味,做起來的工藝可一點不少,一個環節也不能出錯。看來家鄉的風俗更是長久的經驗和精湛的手藝留傳下來的。

過年的風俗還有很多,像掛燈籠,貼對聯,吃團圓飯……但在我的家鄉,春節做豆腐也是一項傳統風俗,祝願新的一年更加幸福,更加富裕!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難忘的一天。遠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媽媽回家過年了,我們全家最終團聚了。此時此刻,全家人圍坐在一桌吃著香噴噴的年夜飯。“爸,這幾年,你辛苦了!”我爸爸舉起酒杯對爺爺說:“感激你對孩子們的照應,來,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個勁地給我們姐妹倆夾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個個笑容滿面。我和妹妹更是歡樂無比,因為在農村,我們小孩子平時根本上不了飯桌,今日卻能夠像大人一樣圍著桌吃,盡情品嚐著豐盛的美味菜餚。

吃過飯,大人們收拾飯桌,我們小孩子耍耍鬧鬧,等著爸爸媽媽給那盼望已久的壓歲錢。不一會兒,爸爸媽媽喜氣洋洋地將包好的大紅包交給我和妹妹,妹妹拿著後樂得手舞足蹈。我鄭重地開啟一看,裡面有10元錢和一張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寫著:“祝新年歡樂,學習提高!”我頓時樂壞了,雖然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並不多,但卻表示了他們的`一番心意,那張小小的卡片,飽含了爸爸媽媽對我的無盡的愛。當時,我激動得差點流出眼淚來。

“噓……啪……”四處響起了煙花聲,我跑出門一看,一朵朵煙花陸續上升,半空中猶如佈滿了五彩的繁星,頓時,整個世界便變得奼紫嫣紅。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墜向大地,使黑夜變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煙花,只見他點燃煙花上的導火線,一瞬間,只聽見“嗵”的一聲,一束煙花便升上天空。我抬頭仰望,只見空中如彩星閃爍,美麗無比。在此起彼伏的煙花聲中,爺爺奶奶樂呵呵地說:“此刻的時代真美啊!”許久,響聲漸漸消失,整個世界逐漸恢復了寧靜。這時,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繼續放煙花呀,別讓除夕夜缺少熱鬧呀!”“嗵……噓……啪……”一聲緊之後一聲又熱鬧起來了。直到半夜,那熱鬧的場面才漸漸消停了,人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但還有許多地方洋溢著笑聲。今日,一想起當時那壯觀的情景,我還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滿歡樂祥和的世界裡。

這個除夕,是我最難忘的除夕。因為它熱鬧,因為它充滿歡樂,更因為它讓我享受著爸爸媽媽在家時的溫暖、幸福。這個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媽媽對我的祝福和關愛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翹首以盼的春節終於又來了!跟著我一起來尋尋年味兒吧!

每年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它好像春節的前奏,淡淡飄出了絲絲“年味”。這一天,我家就熬臘八粥。只見媽媽拿了一把鍋鏟在鍋中翻來翻去,一定又是在熬粥了。我一聞香味,立即兩眼放光,不停地催促媽媽好了沒有,好了沒有……“終於好了啊!”我端著一碗臘八粥,好像端著金銀珠寶似的,又等不及粥涼了就開始狼吞虎嚥。整個家中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粽子”味兒。

臘八再往後幾天,便是萬眾矚目的日子——除夕了。這不,我和媽媽正在桌子上包餃子。餃子諧音“交子”,寓意著更歲交子。只見媽媽拿麵粉和水混合後,不停地揉啊揉,竟出現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胖墩”。接著,我來幫忙用擀麵杖把“小胖墩”壓成長條,小胖子頓時成了一條小蛇。然後,用菜刀把這一長條切成一個個小劑子,剛才的'小蛇瞬間成了一個個“小圓球”。媽媽又用擀麵杖把麵糰擀平實,用筷子麻利地夾起一塊油亮的肉餡,剛才的“小肉球”又變身成了一個新衣裳,嚴嚴實實地包住了肉餡。最後我負責把邊緣摸了點水,把兩邊粘在一起。“小精靈”就這樣做好了。要不是參與了整個過程,我怎麼也不相信它是那“小胖墩”變的。水開了,媽媽把它們全丟進鍋裡,“小精靈”們個個像是跳水運動員,姿勢各樣地衝進了鍋子裡。它們還是舞蹈家呢!看著它們的舞姿,聽著“咕嘟咕嘟”的歌聲,我早已垂涎三尺了。我簡直是趴在鍋邊的八兒!

媽媽關了火,“小精靈”們可安分了!也不,它們還冒氣兒呢!我顧不得燙,夾起一隻餃子就往嘴裡塞。哇塞!餃子皮的順滑配上肉餡的鮮美,可真是色味又美,脣齒留香!我們全家都吃餃子,這時家裡飄著的又是另一種味道,又是同一種味道。

往後幾天,直到春節老虎似的跑走了,我依然能嗅到藏在空氣裡的年味兒……原來春節藏在空氣裡,也藏在人們心裡。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大中華地區幅員遼闊,有成千上萬的習俗,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這是一個讓家人團聚的好節日。這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習俗,也是成千上萬中國人繼承的一個好節日。

春節期間,每年大年七年級,家家戶戶開開心心貼春聯,放鞭炮,開開心心吃年夜飯。

傳說每年大年七年級,山上有個妖怪叫年,會從山上下來吃村裡的牲畜。不僅如此,就連人也不會放過。所以大家都躲在家裡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與年戰鬥,但他們永遠離開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裡用竹子取暖。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很大的聲音,驚動了外面的一年。人們看到後,紛紛點起竹子,終於成功地把它嚇跑了。後來發現年獸怕吵,每年元旦都放鞭炮。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被過年攻擊過。這一天,人們聚在一起,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為中國新年和春節。

除夕,春節的前一天,成年人貼春聯和燈籠。他們買了對聯貼在.的門口。婦女們在家打掃衛生,掃除一年的灰塵。在孩子們幫助成年人的那天,每個人都很忙。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在外打拼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在外讀書的孩子回來了,還有一些一年沒見面的'親戚回來了,就為了這一天吃頓團圓飯,抱怨家裡一年的相思。今天晚上,看春晚成了不可或缺的節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時而笑,時而動。

星星跟著月亮,終於迎來了我們最期待的一天。春節的早上,孩子們給大人拜年,說了一些吉利的話。大人們給了孩子們壓歲錢,孩子們欣喜若狂。這一天,鞭炮聲不斷,非常熱鬧。中午,家家戶戶聚在一起吃飯,談笑風生,分享一年的一切成果和收穫。下午,老人聚在一起打牌,大人陪孩子玩

春節是最熱鬧、最快樂的節日。雖然這一年只是一個傳說,但它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溫暖、無限的期望和無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