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有關年俗的作文(精選39篇)

作文6.94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年俗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年俗的作文(精選39篇)

年俗的作文 篇1

今年的大年七年級,我們全家來到了龍潭公園廟會。廟會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洩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中國結、玉的'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玲瓏剔透的玩意兒排放在貨櫃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我很快看見有各種各樣的中國結,它們漂亮,鮮紅的大結,在加上下面有一些紅色的穗,顯得更加漂亮。我馬上跑了過去。那裡的老闆細心的為我講中國結的來歷。

他告訴我: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裝飾品,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這種結;人們把它作為一種裝飾物品。到了清朝時期,人們開始給這種結命名,人們給它起名叫中國結,意思是:吉祥如意,雙魚結代表吉慶有餘等。

中國結有許多特點:每個結從頭到尾有一根線編結而成,每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把不同的結飾結合在一起,或用其他有吉祥圖案的事物搭配組合,就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內涵豐富的傳統吉祥飾物。

參觀完精緻的工藝品,便來到食品一條街,這裡四處飄香,千里之外也能聞著香味。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

我很高興,這裡有節日的氣氛,增添了無窮的樂趣,這裡有它的獨特風韻。

年俗的作文 篇2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在這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國,過年自然是非常講究的。因為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年俗,接下來就讓你們看看我最喜歡的年俗。

春節前夕,大家都忙著置辦年貨。聽媽媽說,在以前的春節,每家都要蒸一剛饅頭,有桌子那麼大的年糕。現在與以往不同了,置辦年貨時大家通常是要買一下些肉啊、魚啊、雞啊什麼的。同時,各家各戶都要掃房,要掃去晦氣。到了離春節不幾天的時候,男孩們都要學習舞龍,舞龍是中國的一個文化活動,其寓意是祈求來年的幸福安康。春節那天孩子們都要提著自己做的燈籠,去親戚家、朋友家、鄰居家拜年。待到除夕夜,人們都要晝夜不睡,稱為“守歲”。這樣春節就算過完了。

這就是我喜歡的年俗,你呢?

年俗的作文 篇3

紅色的對聯,五彩繽紛的門神,熱騰騰的團圓飯,幸福的全家福……人們剛剛度過了十年一遇的冰雪寒冬,早就期待著春天的到來。春天是365天中最重要的一天,它也包含了中華民族的許多古老文化。

春節有很多習俗:貼春聯、貼年畫、剪窗花、放鞭炮……為什麼要把“福”字倒貼,裡面包含著什麼故事?我帶著疑問跑去問外婆,外婆告訴我,把“福”字倒貼的習俗起源於清朝的`宮。除夕之夜,為了討宮太子的歡心,管家寫了許多“福”字,叫人貼在庫房和的門上。一個家庭成員因為不識字,錯誤地在門上貼了"福"字。為此,恭親王非常惱火。大管家解釋說:“恭親王命高,家產大,家產大。現在,大福真的到了(倒下了),預示著吉兆。”龔王子聽後心想:你說吉爾吉斯幾千遍,金銀會增加財富。所以,他很高興,所以他獎勵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後來,把“福”字倒過來的習俗從政府傳到了各家的老百姓手中。

所以把“福”字倒貼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聽了奶奶的故事,才知道原來舊習俗也很有趣!

年俗的作文 篇4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賀大家新年好……”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新年老人悄然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快要過年了,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媽媽忙著準備年夜飯,爸爸在貼春聯,奶奶在貼“福”字……

其實,無論是寫春聯,還是貼春聯;無論是做年夜飯,還是逛廟會,這些用各種方式辭舊迎新,都是我國特有的習俗,俗稱“年俗”。

今天,我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喜歡的年俗——寫春聯吧!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 它有上下兩聯,還有橫批。傳統春聯是用毛筆書寫在紅紙上。有吉祥辟邪的意思。每逢春節,不論是城裡,還是鄉下,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聯掛在門上,以增加節日氣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自從我國小一年級開始學書法起,每年春節,寫春聯就成了我的必修課。

在書寫春聯的'過程中,我也加深了對“春聯”的理解——給不同的人送不同的春聯。

例如,我給外婆外公送了這樣一幅春聯,“雨順風調馬壯人歡,月圓花好鳥飛魚躍”,橫批是“新春祥和”。祝他們健康、長壽;給姑奶奶寫的是“平安富貴財源進,如意吉祥事業興”橫批“興旺發達”。希望她們事業有成,財源滾滾。

我一筆一筆認真的寫,讓春聯上的每一筆都帶著我的祝福、我的歡樂、我的感激,貼在親人的新年大門上……

年俗的作文 篇5

我們家在河南許昌,在我們這裡過年有個習俗,就是訛女婿。

不訛不熱鬧,誰家的女婿不被訛說明這家在這個村上的人緣不好。不管是剛辦過事的新女婿還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女婿都逃不過被訛的命運。

大年八年級到初六是過門的閨女帶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回孃家或者年長一點的妹妹或者姐姐來看樣兄弟姐妹們的日子。村上的晚輩早早的就準備好了,有的在村口守著,有的負責打聽看誰家的客人到了沒有,他們三五成群的一起到家裡訛。一般都是要煙吸,沒帶煙的話訛錢,三五十的,一二百的都有可能,兜裡有多少訛多少,訛來的錢湊在一起,請戲班子唱戲,過年圖個熱鬧。

所以如果是過年來串親戚的,男人要買幾包煙,同時兜裡要揣一二百塊錢,這樣的話即使全被訛走,也是有面子的,說明這家的女婿在外面混的不錯。有的準備的不充分,或者沒有買菸,兜裡沒裝錢,那就等著挨墩吧。

年輕的晚輩沒訛到錢,幾個人會墩你,我們這裡叫打夯。就是兩個人抬著你的腳,兩個人拉著你的胳膊,在院子裡墩你。有的地方叫“墩女婿”。聽媽媽說,有一年有幾個人要墩我爸爸,我姐姐抱住那些人的腿,不人墩,弄得大家都大笑不止。

在大城市待慣了,還真有點羨慕農村人的那種生活,他們一家有事眾人幫,吃飯串門圖熱鬧。過年訛女婿這種年俗雖說有點俗,但也反應了農村人的熱情好客好爽愛熱鬧的性格。

年俗的作文 篇6

街道兩側掛起了紅火的燈籠和中國結,像一張張通知書,通知人們新年的到來。被年味裹著的縱橫交錯的街道上也一天比一天熱鬧。一切彷彿都在告訴人們——春節到了。我也沒閒著,參加了各種活動。

寫對聯

春節已到,本應悠閒的我卻變得忙碌起來,因為要寫對聯。每年寫的對聯都是楷書,而今年,我決定挑戰一下新的高度——寫行書。喜慶的紅紙鋪在桌上,輕捷的毛筆握在手中,臉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筆尖在紅宣紙上游走,正到峰迴路轉之時,腕間聚力慢慢迴轉,最是考驗基本功的時候,再稍提筆,瀟灑快速地一甩,乾淨利落地出鋒。看著寫好的對聯,成就感如潮水般湧出。

放鞭炮

大年三十,天還沒亮,各種各樣的鞭炮已經開始驕傲地站在小城的各處亮相。這也是小孩子最喜歡的環節——放鞭炮。我也和小夥伴們大包小包地拎著鞭炮,一路生風地衝出家門,出來放鞭炮。大多數孩子拿得都是很安全的小鞭炮,但也有淘氣的大孩子抱著一卷比自己臉都大三圈的掛鞭。大人們也像小孩似的,急切、興奮、激動,一個接一個地放著“重量級”的鞭炮,聲音、威力和樣子都比孩子們玩的`要強得多。鞭炮聲一響起,年味似乎更濃了。

隨著十二點的鐘聲響起,舊的一年留在了上一頁,新的一頁翻開,讓我用努力和奮鬥,在這新的一頁,新的一年,譜寫更加華麗的一章。

年俗的作文 篇7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過年習俗是最珍貴的民俗文化。宋朝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時代,中國人的春節習俗很多都始於宋朝,宋代的年有著濃郁的節日氣氛。下面我就帶您去看看吧!

一進入臘月,宋朝街市上的`年味就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開始用豬肉、羊肉、魚肉醃製臘味,它不但可作年貨,還可以儲存到明年夏天吃。大街上那些準備用於慶賀元宵的歌舞隊,早已開始彩排。

集市上大小門神、桃符、鍾馗、狻猊、虎頭及金彩縷花、春幡之類的春節吉祥物各種各樣,數不勝數。

除夕這天各家各戶都把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換門神、掛鐘馗、貼春牌、祭祀祖宗、張貼門神。孩子們也穿上新衣,帶著漂亮的虎頭帽,三三兩兩的聚在院子裡燃放爆竹。宋朝的時候燃放爆竹就是把竹子放在火盆裡點燃。

傳說山中的妖怪聽到了燃燒竹子“噼裡啪啦”的響聲就會被嚇跑,不敢出來害人了。聽到爆竹聲家家飼養的雞鴨鵝狗也被嚇的東躲西藏,看著特別有趣。在熱鬧的爆竹聲中,大家盡享美食,飲屠蘇酒,一片歡聲笑語,熱鬧極了!

舊年的最後一天即將結束,人們祈望新年生活更美滿,各家都忙著訂桃符,祈福滅禍。正如王安石在《元日》詩中寫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說到這裡春節就過完了,大家是不是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呀,過了春節就是正月十五了,您要是還想了解的話下次我們繼續說吧!

年俗的作文 篇8

我的家鄉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闊別三年的家鄉過年,家鄉那邊過年有什麼習俗呢?讓我給你一一介紹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家家戶戶都要自己動手做年糕和餅。年糕和餅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過年糕沒有餡料,而餅的餡料就豐富多,有芝麻、花生、椰絲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媽媽告訴我預示著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年三十早上,家家戶戶都要殺雞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飯後開始貼春聯貼門神,紅紅的`春聯真好看。我發現家裡還擺著一把帶葉子的紅蘿蔔,問爸爸才知道原來是象徵著日子紅紅火火。晚飯後小孩子洗澡換上新衣服,大人給小孩子發壓歲錢,小孩子放煙花,大人們聊天,一直等到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鞭炮齊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在鞭炮聲中,迎來大年七年級。早飯吃素,然後到鄰居家串門。大年八年級到初七走親戚拜年。最熱鬧的要數元宵後的正月十七遊神活動,當天連外出的人都會趕回來參加。“神靈”由小夥子用轎子抬著挨家挨戶依次巡遊,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來拜,求神靈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這就是我家鄉的過年習俗。同學們,你們家鄉過年有什麼習俗,來和我分享交流吧。

年俗的作文 篇9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每當人們把這句話掛在嘴上,預示著新年又來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準備活動便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動便是殺過年豬。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豬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臘肉也是家家戶戶必做。豬血丸子更是大家邵陽的一大特色。這些原料都在養了大半年的豬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戶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戶都需要他們的幫忙。一般在這天大家都會請親戚朋友一起吃飯,一起在過年之前熱鬧熱鬧。小時候最喜歡這樣到親戚家輪流吃飯了,氣氛熱烈,開開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飯,另一個重頭戲便是拜年。大家的大年七年級是不能到處拜年的,另一個便是這天不要花錢。據說是七年級花錢,這一年就很難進財了。對於小朋友來說,拜年就意味著存錢罐又多了壓歲錢,只希望親戚朋友們來的更“猛烈”些吧!大家那兒有些地方對拜年的親戚都會有回禮。比如扯一根紅布條再加上蘋果。紅布條寓意著這年紅紅火火,蘋果則是平安的`“代言人”。

除了這些年俗,介紹一個大家邵陽的特色菜-豬血丸子。顧名思義,豬血丸子是用豬血、豆腐、碎豬肉揉成丸子,隨後用炭火烘乾。別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臘

肉,這也是家家必備。

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年的習俗並未改變,卻總覺得年味兒越來越淡。環境並未改變,只是身邊的人少了,隨之心態也變了吧。

年俗的作文 篇10

空氣中洋溢著新年的味道,新年帶來歡聚,歡聚帶來笑語。我家鄉是江西贛州,我雖是在園洲長大,但是我對家鄉的春節卻並不陌生。

江西過年分大年小年,農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會給小孩紅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園洲與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園洲,紅包大多數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個紅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幾百元,最常見的是102元。整錢加零錢,表示年年有餘。

在除夕,大家會吃葷菜,雞鴨豬魚等。但是,在大年七年級,大家要吃齋飯,不吃肉。在園洲,凡是春節,大家通常有肉有菜,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家鄉正月七年級,不能洗頭,不能洗衣服,不能掃地,因為人們認為一洗就會把財氣洗去,一掃就會把財氣掃去。

還記得年七年級,我穿著一身紅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樂!”一進門我便大喊。屋裡十分整齊,乾淨。奶奶迎聲而來,看見大家,十分高興,說:“好!真乖!”奶奶臉上的`皺紋舒展

開來,就像一朵美麗的菊花。奶奶穿著一件已經掉色的紅大衣,黑色的長褲,潔白的牙齒十分顯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沒錢?“給!”奶奶從兜裡掏出一個紅包給我。媽媽連忙說:“不用了!媽!”“沒事!給孩子的!”最終,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強大”的奶奶。我大喜:“謝謝奶奶!”奶奶也很高興。外面的爆竹聲不斷響起,像是春節的笑聲。

年俗的作文 篇11

我喜歡的習俗是春節,因為春節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節日,而且也是最高興、快樂、喜氣洋洋的日子。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一起守在電視機前,看著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好愜意,好溫暖。 大年七年級我早早地起了床,穿著媽媽買的新衣服、新褲子和新鞋子,還可以紮好看的辮子,美美的打扮一番,多快樂啊。晚上,親朋好友一起吃頓飯,唱個歌,我們小孩子還可以收到許多紅包呢!睡覺之前躺在被窩裡偷偷地拆紅包,想著心裡就喜滋滋的。

到了正月十五,過年要接近尾聲了。總是在這個時候,會放許多煙花,我們小孩子就不禁開始興奮起來。“放煙花了!”全場一片歡騰。五光十色的煙花打破了黑夜的寧靜,把它裝扮得格外豔麗。最美麗的是一種叫“七彩蝴蝶”的煙花,只聽到幾聲噢,五彩的“蝴蝶”衝向天空,各彩各色地交錯在一起,像似一位位美麗的.仙女在天空中撒落著五彩斑斕的花瓣。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幾根菸花棒點燃,上下左右地搖晃著,閃亮的火光有時成為一條龍,上下浮動著;有時成為一個美麗的花環,熠熠閃光;有時又成為飛流直下的瀑布,那飛沫激盪四射……五彩的煙花,滿面的紅光異彩,真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新年就在這歡聲笑語中結束,也在這煙花聲中結束,新的一年就是新的希望,也是新的夢想。我愛你——春節。

年俗的作文 篇12

寒假的生活五彩斑斕,春節的風俗代代相傳。今天我們先鋒小隊出發去尋找城市裡的年俗,感受年味兒。

吳山廣場上處處可見高高掛著的燈籠在微風中左右搖擺,時刻準備著迎新年,公園門口花叢中的三隻山羊不知何時,脖子上都戴上了大紅花,那仰首挺胸的樣子神氣十足,寓意著三陽開泰福運到。旁邊門口的草叢中兩個大陶瓷娃娃頂著“阿福頭”身穿火紅的衣裳,手拿細杆子挑著一大串鞭炮,好像就等著你去點火,真是喜氣洋洋。小隊員們個個都準備了節目,在廣場上玩開了,猜字謎、歇後語、俗語、古詩······玩得不亦樂乎,盡情地感受節日的氣氛。

往前走來到河坊街,街上許多店門口都掛上了“年味兒”的彩旗,各種美食看了不禁讓人流口水,甜甜的糖葫蘆,香香的餈粑······琳琅滿目的商品看得我們眼花繚亂。從河坊街頭往上走,我們來到了杭州博物館“第二課堂”,館裡的'叔叔阿姨為我們準備了許多年俗活動:新春送福,剪窗花等。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圍著大圓桌認真地聽老師講解,“立體”春字如何折,怎樣剪,梅花窗花又是要怎麼折,怎麼剪,大家齊動手,認真仔細地做著。當我們把“立體”春字一個個立在桌上的時候,隊員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和興奮。課堂上歡聲笑語,成了我們的樂園。

這次的尋找年俗活動不僅使我們瞭解了傳統春節,也讓我們體會了濃郁的年味兒和美好的生活。

年俗的作文 篇13

扮臺架是我們三裡村的習俗。每到春節的前幾天,我們村就開始扮臺架了,小孩子站上面一動不動。臺架不僅僅是我們村的習俗,還是我童年的美好回憶。

扮臺架不僅僅只是因為好看,還有更重要的是:有一種習俗誘使小孩去扮臺架上的人——紅包。在我們那兒,臺架每走過一家門口,那戶人家為了讓自家好運,主人都會賞賜給我們紅包。這種想要得到紅包的慾望促使我也想去。起初,父母是不同意我去的,但是拗不過我的死纏爛打,最後,他們只得同意了。

我先到我們村的壽堂去,在那裡開始了我的臺架之旅。

首先,要先化妝,不過這化的妝可不是用普通的化妝品。因為這樣過不了多久,妝就沒了。所以,用的是油彩。結束後,必須用油才能洗掉。現在,我的妝化好了,要去換衣間穿上特製的服裝。在我的記憶中,那有許多關於《西遊記》的衣服:孫悟空、白骨精、豬八戒等等。我換好服裝後,就要到臺架上站立,在臺架上不能坐下,只能站著。

車開動了,一個臺架接著一個臺架。每一個臺架上都演繹著不同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演得栩栩如生。

過了三個小時,我終於可以從臺架上下來,兩腳痠脹,可不好受呢。我嘴裡輕輕的嘟囔著:“累死了,終於演完了。”旁邊熱情的人們說:“小兄弟,辛苦了。”

但是,現在扮臺架的.人少了,我怕我們村專有的習俗要沒了。

哎!如果可以回到從前的話,我還想再體驗一次扮臺架的那種喜悅的感覺。臺架啊,你在我的記憶中永遠銘記。

年俗的作文 篇14

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全世界普天同慶,迎來了新的一年。我穿著新衣服,嘴裡吃著新年糖,手中拿著壓歲錢,那滋味可真好。過新年,大家都沉浸在放鞭炮的喜悅中。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總算同意陪我放鞭炮。

爸爸帶我來到了煙花指定點放鞭炮,我和爸爸一人拿出了一根“躥天老鼠”放。

嘭嘭嘭……“啊,好漂亮喲!”我指著我放的鞭炮對爸爸說。彩色的煙花像水一樣飛瀉下來,可以說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哈,你看我放的煙花也不賴嘛!”爸爸也不甘落後。說著說著,一股煙花就從一個瓶子裡冒了出來,五光十色,奪人眼目。我又拿著“神鞭”在那裡跳起了我發明的`天鵝舞,真是美極了!爸爸點燃了一隻“花蝴蝶”,“蝴蝶”到處飛舞,跟真的似的。從我的背後傳來一聲聲轟隆聲,我還以為是打仗了呢!嚇得我兩腿直髮抖,我害怕地往後看了一眼,眼前的一幕令我驚呆了,天上好多煙花呀!紅的,金的,紫的,綠的……五彩繽紛,美不勝收。更令我驚奇的是有一股煙花一會兒又變成花,一會兒變成雨傘。

現在我才知道,原來煙花也有那麼大的學問呀。我和媽媽走過的中心廣場的路已經是一片狼籍,烏煙瘴氣。但人們還是非常開心,繼續放煙花。我邊走邊欣賞煙花,真是美麗至極!

年俗的作文 篇15

在潮州,過的最熱鬧的節日非春節莫屬了。人們大都在春節這幾天寄託了新年的願望。

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開始大掃除,忙的不可開交。把家裡打掃的一塵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緊接著,家家戶戶都忙著購買年貨準備過年。

除夕這天,家家都會在家中用豐盛的酒菜祭拜祖宗。因此,在除夕這天,到處都可以聞到酒肉的香味。據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在這天都會來擾亂人們的生活,但它們怕紅,如果貼上紅對聯,它們就不會再來擾亂。於是,在除夕這天,家家戶戶門口都貼上了紅對聯,男女老少穿上新衣。在這天裡,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們,除非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吃頓團圓飯。在這一天晚上,大家都到很晚才睡覺。一些人家的家裡燈火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才關燈。

俗話說:“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在正月七年級八年級兩天,大家都是會上親戚朋友家拜年,祝願親戚朋友在新的一年裡能吉祥、順心。有的做生意的老闆,在正月七年級開張做生意,即使是幾分鐘也行。也許是因為在一年的.第一天裡開張,能象徵著一年裡永遠的順利吧。

不久,元宵上市,在這天晚上,都會舉行焰火晚會。於是,家家戶戶早早的就吃完晚飯,蜂擁而至,到濱江長廊看煙花。這一天,潮州古城會分外熱鬧。

春節差不多在元宵過後結束,孩子們該上學,大人們也該工作。雖然潮州的春節並無農村的隆重,但節日氣氛還是蠻濃的!

年俗的作文 篇16

“哦!語湖已經起來了,走嘍,我們去給小區保安叔叔送紅蘋果和糖水囉!”

又是大年七年級了,大清早,我被慶祝新年的爆竹聲吵醒,還揉著惺忪的睡眼,外婆外公早已整裝待發——左手提一大袋紅蘋果,右手端著白糖枸杞水,正向我招呼呢!

“送紅蘋果”本是我校的寒假作業,卻與外公外婆的“寒假作業”不謀而合,年復一年,它逐漸成為了我們家的年俗,一個不可缺少的年俗。每年正月七年級早上,外公外婆總會帶上我,為那些過年仍堅守崗位的人們送上一份祝福、一份禮物,雖然禮不多,但情義重!

今天,當我把紅蘋果和熱氣騰騰的糖水遞給保安叔叔們,看著他們從開始一愣,到臉上的皺紋逐漸舒展,綻開會心而感動的微笑,繼而雙手接過,那一剎,幸福頓時充盈在我的心中,喜悅溢滿了我的臉頰。

回家路上,外公告訴我,在他們十多年前第一次為保安叔叔們送紅蘋果時,當時他們感動至極,他們說:“我們從事保安行業這麼多年,過年時堅守在崗位上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有人為我送紅蘋果,還是第一次有人在和家人團圓時仍能想到我們,謝謝您!”

我知道,這不僅是一隻蘋果,一杯糖水,更是一團熊熊火焰,它照亮了,也溫暖了多少在過年時仍不能與家人團聚的人們的`心啊!我也知道,外公外婆年年如一日,堅持給保安叔叔們送紅蘋果和糖水,並不是為了我的作業,而是為了讓他們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但願,我家的年俗薪火相傳,讓愛代代傳遞!

年俗的作文 篇17

在農村過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三十,從早上開始我就跟著大叔爺爺享受著一個個有趣的年俗,祭祖、貼對聯、窗花、掃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聽外公說,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要在家裡家外的各個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實就是一個粗布口袋裡裝著石灰,布袋兩邊各有一根繩子,只要拎著繩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會有一個圓圓的石灰印子,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為什麼要跺灰墩呢?大叔爺爺告訴我,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年三十半夜,有一個妖怪要從每家每戶路過,這個妖怪是從來不走回頭路的,凡是走過的地方就不會再去了。人們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裡家外跺上一個一個的灰墩,妖怪的視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為是自己走路的腳印,這個地方就不會再去了。所以,這個風俗就一隻流傳了下來。聽了大叔爺爺的話,我突然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會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出來興風作浪,大叔爺爺講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 大叔爺爺就要跺灰墩了,我爭著要親自體會一下跺灰墩。在大叔爺爺的“指揮”下,我開始跺灰墩,一陣“噗…噗…”的聲響以後,太太家的院子裡、房門前就佈滿了一個又一個灰墩,就連上樓的樓梯上,也排著整齊的灰墩……

後來外婆告訴我,其實世界上並沒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願。

年俗的作文 篇18

紅彤彤的對聯、喜豔豔的門神、熱騰騰的團圓飯、樂融融的全家福……今年的大年七年級,我們全家來到了龍潭公園廟會。廟會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洩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中國結、玉的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玲瓏剔透的玩意兒排放在貨櫃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我很快看見有各種各樣的中國結,它們漂亮,鮮紅的`大結,在加上下面有一些紅色的穗,顯得更加漂亮。我馬上跑了過去。那裡的老闆細心的為我講中國結的來歷。

他告訴我:中國結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裝飾品,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這種結。人們把它作為一種裝飾物品。到了清朝時期,人們開始給這種結命名,人們給它起名叫中國結,意思是:吉祥如意,雙魚結代表吉慶有餘等。

中國結有許多特點:每個結從頭到尾有一根線編結而成,每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把不同的結飾結合在一起,或用其他有吉祥圖案的事物搭配組合,就成了造型獨特、絢麗多彩、內涵豐富的傳統吉祥飾物。

參觀完精緻的工藝品,便來到食品一條街,這裡四處飄香,千里之外也能聞著香味。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

我很高興,這裡有節日的氣氛,增添了無窮的樂趣,這裡有它的獨特風韻。

年俗的作文 篇19

紅光閃閃的春聯;和氣融融的拜年活動;豐盛可口的團圓餐;熱鬧有趣的春晚節目……這些年俗無一不是春節的象徵。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當東方泛起紅光時;當隆隆鞭炮聲響起時……新的一年降臨了!沉浸在美夢中的人們睜開朦朧的雙眼,按照年俗循規蹈矩的拿起床櫃上的大糕輕咬一口,寓意步步登高。而在春節的早餐則是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春節的重大年俗——拜年,當然必不可少。人們會穿上新衣挨個兒訪問親朋好友,場面熱鬧非凡。拜年時發紅包是孩子喜聞樂見的場面,通常孩子們會先走到長輩面前甜甜的喊上一聲“新年好”,長輩則會樂呵呵的將紅包遞到孩子們手中,再誇上孩子幾句。

春節除了拜年這個年俗以外,團圓飯也是象徵春節的一種年俗。婦女會大展身手,做上一桌子的.美味佳餚、山珍海味。當然餐桌上必然少不了紅燒鯉魚這道菜,因為魚象徵著年年有餘。人們坐在餐桌上,邊品嚐菜餚變聊聊家常、談談發展。

大年三十晚當夜幕降臨時,便意味著春節最有趣的年俗到了——看春晚。春晚的節目精彩絕倫,有雅俗共賞、妙趣橫生的小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相聲;婉轉動聽、低沉沙啞的歌聲……節目無一不引人入勝、活靈活現。

春節的每一個年俗都充滿年味兒,都彰顯著家鄉的風俗,都透露和家團圓的溫馨……所以人們期待每一次春節的到來。

年俗的作文 篇20

在農村過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30,從早上開始我就跟著叔爺享受著一個個有趣的年俗,祭祖、貼對聯、窗花、掃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聽姥爺說,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要在家裡家外的各個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實就是一個粗布口袋裡裝著石灰,布袋兩邊各有一根繩子,只要拎著繩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會有一個圓圓的石灰印子,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為什麼要跺灰墩呢?叔爺告訴我,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年三十半夜,有一個妖怪要從每家每戶路過,這個妖怪是從來不走回頭路的,凡是走過的地方就不會再去了。人們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裡家外跺上一個一個的灰墩,妖怪的視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為是自己走路的腳印,這個地方就不會再去了。所以,這個風俗就一隻流傳了下來。聽了叔爺的話,我突然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會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出來興風作浪,叔爺講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 叔爺就要跺灰墩了,我爭著要親自體會一下跺灰墩。在叔爺的“指揮”下,我開始跺灰墩,一陣“噗…噗…”的聲響以後,太太家的院子裡、房門前就佈滿了一個又一個灰墩,就連上樓的樓梯上,也排著整齊的灰墩……

後來外婆告訴我,其實世界上並沒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願……

年俗的作文 篇21

我們國家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對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鞭炮,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佈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託著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嚮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對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鞭炮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說的食俗,大年七年級吃紅豆,寓示著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著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說不勝說,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年俗的作文 篇22

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對過年的共同情結。正是這種情結,造就了世界第八大奇蹟——春運。這一切,都源於每個人心中回家的願望。

每個地方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年俗,但年味永遠如一缸陳釀,過完年就開始封存發酵,為來年春節做準備,到了冬月,就總有人會忍不住饞而掀開蓋子,讓年味淡淡的散在空中。

冬月裡,是市場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趕著製作臘貨。還沒到市場,就能看見道路兩旁拎著各種顏色沉甸甸的塑料袋,臉上帶著笑容往家中走的鄉親們,孩子們的手中,也多了幾盒“小金魚”板炮,“霹靂啪啦”的四處炸響。

再往前去,市場的叫賣的論價聲已經清晰可聞。路邊停滿了汽車和家鄉常見的三輪,半天才找到車位把車停好。路口處湧動的人群早已擠成了一鍋粥,費了好大力氣才從裡面擠出來。走進市場,空氣裡到處瀰漫著幸福的氣息:議價的大媽和攤主爭得面紅耳赤,最後還是攤主一擺手,道一聲“算了,送你好了”;另一邊買瓜子的大爺不停的唸叨:“少算點吧,我備給小孫子吃的呢。”老闆也是毫不吝嗇,直接抓起鏟子,起來半鏟裝進袋中:“都這麼熟了,送多點沒事,孫子愛吃就行嘍!”

臘月,醇酒的蓋子揭開了一大半,香氣溢滿了生活。鄉下人們抽出早已在山上打好的柴火,支起架子,在伙房 裡薰起了臘肉。沒幾天,煙囪裡飄出的裊裊炊煙就攜著臘肉的香味,飄向了遠方的山林。

市場裡又一次人頭攢動起來,不過這次是為了別的年貨——春聯,“福”字等等。但最重要的,還是肉糕。

肉糕代表著“步步高昇”,是家鄉年宴上必備的菜餚。好的肉糕講究入口即化,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一年到頭的盼望著這樣美食。甚至有些饞嘴的小鬼,會在年三十的廚房裡提前候在蒸籠一邊,等著嘗上新年的第一口肉糕。

大年三十,陳釀的蓋子算是終於揭開了。年夜飯桌上,伴隨著歡笑和祝福,每個人都滿上了一杯。喝完,溫暖的祝福隨著酒力留在了心中。被幸福灌醉的'人們,在飯後都走出家門,觀賞煙花,讓來年的夢想和過去的不如意隨焰火一起升空,最終不如意留在了無盡的黑暗之中,任憑夢想在空中絢爛的綻放。

正月十五,陳釀的餘味將要散盡。人們自七年級之後再一次聚在一起,既飲盡缸中的餘存,又同時將心中的美好願望的祝福封入為來年準備的酒缸中。吃完餃子陪家人去一個每年都要去一次的地方,整個年就基本結束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年俗的作文 篇23

伴隨著過春節的步伐愈來愈近,天津市的老百姓也愈來愈繁忙了,她們四處購置年貨禮盒,忙得樂此不疲!

在臘月初八也就是“臘八節”那一天,除開吃臘八粥外,天津市的家家戶戶還需要做此外一件事——泡“臘八醋”。我的長輩把一顆顆蒜頭泡進醋裡,封住口,直到除夕夜夜裡吃粽子的情況下再開啟。那時,一顆顆乳白色的蒜頭就變成了一顆顆碧綠碧綠的“臘八蒜”了,像一塊塊翡翠玉翠綠欲滴。而醃菜罈子裡的醋便是“臘八醋”,除開怪味,還辣辣的哦,蘸水餃超美味!

臘月二十九,也就是除夕夜前一天,大家杭州市都是會貼對聯呀,福字對聯呀,天津市除開這種,還需要貼一種十分與眾不同的.物品——吊錢兒。吊錢兒是一種豎的正方形的鮮紅色剪紙畫,貼在窗子外邊,風一颳走出來,喻意錢掉下去,大福財!吊錢兒有許多的圖案設計:“福”“連年有餘”“四季平安”“闔家歡樂”“招財納福”······十分精美,有一些上邊還鑲好了金邊,那麼就更強看過!那一天,大家一直全家人一起行動。長輩會要調好麵糊,順帶說一下,她們可環境保護了,麵糊是用小麥麵粉調出去的,能吃哦,並且奶奶說清理十分便捷。祖父總指揮長,哪一個窗子貼哪一個由祖父分派,姥姥刷麵糊,母親傳送,爸爸和我承擔貼。低的窗子,非常容易往上爬的地區我貼,我夠不到的那麼就得父親上咯!等家中的每一個窗子都貼好了之後,大家每一個人的手都被吊錢兒的鮮紅色染出紅通通了,好玩兒無比!這時候,看一下窗前,正對面樓的每窗子都掛上吊錢兒,一片歡歡喜喜的覺得,確實很好看!

天津市的這種過年的習俗和杭州市比,是否十分的與眾不同而好玩兒呢?

年俗的作文 篇24

澳門有自己的風俗。“謝灶”是澳門保留下來的最傳統的中國習俗之一。臘月二十三送灶神,澳門人稱之為“感謝廚房”。澳門人也按中國傳統用灶糖給灶神,說是用糖糊灶神的嘴,免得在玉帝面前說他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看到一個澳門家庭的灶上有一張聖誕老人的照片。奇怪的是,聖誕老人的照片上還附有一副對聯,上面寫著“上帝說好話,回到我家帶來好運”。

澳門人的中國新年始於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臘月二十八,他們用粵語說“好送”。大多數企業主在今年年底邀請員工吃“團圓飯”,以示繁榮和好運。從臘月二十八開始才能真正感受到澳門的年味。

除夕夜,守年夜飯和逛花市是澳門人告別舊迎新的兩大盛事。守歲就是打麻將,看電視,追到老人,分享家庭幸福;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澳門人也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草樹木來迎接春節,這已經成為澳門的.一年一度的習俗。澳門除夕設花市,多為桃花、水仙花、盆栽竹、盆栽橙。花開富貴,願你平安,新年花開前程似錦。澳門花市開了三天,給奔波了一年的澳門人無盡的安慰。

春節,澳門人講究“利市”,這是紅包。這一天,老闆見員工,長輩見晚輩,甚至已婚者見未婚者得到“利市”。“有利可圖的市場”純粹而乾脆,表示好運。澳門人把元旦叫做“新年”。習俗是吃“年夜飯”,一定要包括髮菜、生菜、鯉魚,目的是賺錢,盈利。從“過年”開始,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在三天內“賭”(gamble)。“過年”之後,澳門完全迴歸了中國傳統的新年習俗,一直到元宵節,也是一個焰火節,玩龍獅,玩得很開心。

年俗的作文 篇25

紅彤彤的對聯、喜豔豔的門神、熱騰騰的團圓飯、樂融融的全家福……這就是中華民族悠久的燦爛的新年文化。

今年新年,我親歷了貼春聯、貼年畫、剪窗花、放炮竹……濃濃的年味讓我陶醉。不經意間,哥哥貼的“福”字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這個“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呢?裡面又蘊涵著什麼故事呢?帶著重重疑問,我跑去問博學多才的哥哥,哥哥告訴我:倒貼“福”字的習俗來源於清代恭親王府。

一到新年前夕,大管家為了討恭親王的歡心,就寫了許多個“福”字叫人貼在王府的`大門和庫房上,有一個家人因為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很惱火,大管家解釋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現在,大福真的到(倒)了,這可是吉慶之兆。”恭親王聽了之後心想: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所以,他十分高興,就重賞了大管家和他的家人。事後,倒貼“福”字的習俗就由達官貴人府第步入尋常百姓家,祈求福氣的降臨。所以,倒貼“福”字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聽完哥哥的講述之後,我才知道年俗真的很有趣!

年俗的作文 篇26

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只要一到農曆二十,男人就會趕到集鎮上,忙著籌辦買年貨,滿載著一車的年貨興奮地回到家中,然後騰出一塊空地,將年貨單獨擺放在那裡。女人們則在商場裡購買新衣,這兒買一件大襖,那兒買一條棉褲,這兒買一套童裝,那兒買一套唐裝,直到口袋中的錢花得一個子兒都不剩,這才拎著大包小包往家裡趕。小孩們則擠在售賣煙花爆竹的攤鋪前,盯著玲琅滿目的爆竹,不知該選擇哪一種。

除此之外,這一天女人們還要做饅頭,包粽子。剛剛宰殺的年豬的叫聲還在院子裡盪漾著,砧板上已經“嘚嘚嘚”地開始剁肉餡了。肉餡裡裹藏著胡蘿蔔的橙紅,芹菜的鮮綠,一股腦兒都裝進了麵皮裡,成了鼓鼓囊囊的包子。紅豆、綠豆、棗子、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夏天就早早地準備好的箬葉將它們緊緊地抱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可愛的粽子。每五個一串,然後放在開水煮上兩三個小時。出鍋後,便掛在窗頭,等待正月的到來。

大人們井井有條地計劃著,孩子們擺弄著煙花,期待著除夕夜燃放的那一刻。真的,就在大家的準備中,山村的春節已呈現出一片熱熱鬧鬧的景象。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這是春節前夕最精彩的前奏。離家不遠的,都紛紛趕回家中,和家人們提前過一個團圓日。當夜幕完全籠罩整個村莊,絢麗的煙火就會準時綻放。

過了二十四,小孩子們忙著給長輩親戚端年飯,當然這個時候最高興的莫過於手上揣幾個紅包。送完最後的年飯,大年三十也就在眼前了。

一早起來,大家開始穿上新衣,便開始忙著貼對聯,掛燈籠。十二點過後,大傢伙都開始準備給先祖的供品,現在條件好了,各色供品應有盡有。有些人家竟將孩子的獎狀也放在籃子裡,一併給先祖看,告訴先祖,今年孩子的成績。當舊年最後一絲亮色斂進了黑匣子,大家門前的燈籠全部亮起,整個村莊被喜慶的紅色包圍著。大家一起圍坐著圓桌,滿面紅光地討論著新的一年的計劃,大家有說有笑,被新年的氣氛感染著。

午夜十二點左右,大家都把自家的煙火包放到祠堂前的空地上,當零點的'鐘聲準時敲響,數十炮煙火一起綻放在村莊的上空,每一炮都震耳欲聾,彷彿春雷炸響在山谷……

正月七年級的早晨按照我們村莊的習俗,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要吃一碗長壽麵,祈願能夠健康長壽。

過了七年級,大家都開始走親訪友,手裡提著禮品,心中懷著美好的祝福,去拜訪親朋好友。家家戶戶招待客人總少不了“三遍茶”,第一遍清茶,第二遍棗子桂圓茶,第三遍雞蛋茶。還有些人家三遍茶過後,餛飩或長壽麵會熱騰騰地上桌。之後各色菜餚一一上桌,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整間屋子都瀰漫著喜慶的味道。

正月十五,年味才漸漸散去,大家夥兒又陷入各自的忙碌中,開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年俗的作文 篇27

大年八年級,收到弟弟年前從老家給我郵寄來的食品包裹,裡面裝的是家鄉的餈粑。我迫不及待蒸一點吃,香甜、可口的餈粑讓我頓生思鄉情,也讓我回想起小時候過年打餈粑的習俗。

年前打餈粑,是家鄉習俗。我的老家在湖北農村,記憶最深的是小時候大人們忙年的情景。農曆臘月到了,村子裡開始忙碌起來,家家戶戶都在為過年做準備。殺年豬,磨豆腐,打餈粑,燙豆折……過年的食品大多是自家出產的,新鮮,營養,味道純正,稱得上綠色食品了。為過一個豐盛年,大人們在臘月間都很忙碌,從早忙到晚,和農忙時節差不多。這時候,小孩子們也來打打下手,為忙年出一把力。

我記得打餈粑的時間一般在農曆臘月中旬左右。這段時間,農村開始有了過年的氛圍,村子裡沒有閒人,炊煙幾乎整日不絕,家家戶戶都在忙。要打餈粑,先要定好日子。因為打餈粑的主要用具——一個大石臼,村裡只有一個,大人們就得商議一下誰家先誰家後,排一個大概時間表,一來提高石臼的使用效率,二來各家各戶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浸泡大米。石臼,過去是舂米用的,厚重、結實。這個時候被拿來作為打餈粑的主要用具,正好物盡其用,派上用場。

要出好餈粑,原料是關鍵。我的家鄉地處陝西省漢中盆地中部,這裡四季分明,日照、光熱、水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盛產各類優質大米。到了打餈粑的日子,選用自家出產的上好糯米,用平時來擔糧食的籮筐裝上,挑到全村人吃水用的堰塘邊,在水裡淘洗得乾乾淨淨;擔回來,倒在幾個大的木盆裡,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時間有定規,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要恰到好處。有經驗的人只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大米浸泡好了沒有。將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甑中,用一雙特製長筷子將糯米扒拉平整,然後插幾個“氣孔”,蓋上甑的蓋子,把甑放到鍋裡,鍋中上水,灶裡添柴,點火開蒸。柴火有講究,要文武結合,始用稻草燃料類的文火“熱身”,繼之以劈柴類的武火加力。武火威力大,慢慢就聞見了甑中糯米散發出的陣陣清香。

那時節,天氣陰沉,雪花飛揚。早有兩三個互相幫忙的.身強體健的壯勞力抬著石臼來了,主人家的小孩跟在後面,懷抱幾根打餈粑用的圓木棒。雪地裡,留下他們深深淺淺的腳印。石臼和木棒在上一家剛用過,只需簡單清洗,石臼放在堂屋,木棒放入水缸。灶裡的火很旺,很猛。“上汽了”!糯米蒸好!揭開蓋子,一位大力士將甑環抱起來,將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三個人一人一根木棒,開始在石臼中用力“鼓搗”。他們圍著石臼,邊鼓搗邊轉著圈交換位置。打餈粑可是一個力氣活,有人累得冒汗喘粗氣,有人脫掉棉衣只穿單衫,直到將熟糯米鼓搗成熱餈粑,再也看不見米的蹤跡。小孩子們看著聞著就嘴饞,叫著要嘗一嘗。就有人用洗乾淨的熱毛巾在石臼中抓一把,一團餈粑就到了小孩子的手中,嘴裡。

餈粑打好了,在地上放一個較大的簸箕,擦洗乾淨,裡面撒一層細米粉。幾個人用木棒將石臼裡的餈粑攪成一團,合力舉起,放置到簸箕裡。用熱毛巾將這團餈粑慢慢撫平,厚薄均勻,覆蓋整個簸箕。讓它涼幾天後,主人家就把餈粑分條切塊,放在小缸小桶裡,用清水浸起來。吃的時候,撈起來晾乾,煎、煮、蒸、炸,都成!用優質純正糯米打出來的餈粑品質佳,韌性好,好吃又好看。

那時候,餈粑不僅自家人吃,還可以用它招待客人!簡單、方便又實惠。過年了,來拜年的人擠滿一屋,主人家在置辦酒席待客前,每人先來一大碗豬腿蓮藕煨湯,裡面就有幾塊油煎過的金黃色的餈粑。這在當時,可是很加勁、很給力的招待呀!

年俗的作文 篇28

鄉下過年,總是莊重而熱烈。忙年雖沒有一個具體的儀式,但卻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因為在鄉親們心中,舊曆新年一向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為了把年過好,是一定要忙活一番的。在這個過程中,鄉親們主要是做一些過年的準備工作。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屋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滿街走。”這是流行在廣大北方地區的一段忙年順口溜。在我的鄉下老家,上述工作大致相同,但順序上卻已不甚嚴格。

其實進了臘月門兒,忙年就開始了,只是越接近年根兒,才越顯得忙活。忙年之初,主要體現在購物上,而購物,又主要是體現在趕集上。

鄉下把臘月裡的集市叫做“年集”,年集上各色貨物一應俱全,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往往一直從清早趕到天黑。像一些乾貨、大料、白酒、粉條、蠟燭香火、鍋碗瓢盆等易於存放的用品,鄉親們會早早備下,以免拖到年根底兒價格會上漲。過去人們把年前最後一個年集稱作“窮漢集”、“懶漢集”,意思就是說有些人或窮或懶,只有捱到最後一天才不得不去置辦一點過年的東西。

你可別小看這趕年集,購物其實也很有講究。譬如說碗筷吧,不管家裡缺不缺,人們也要象徵性地添置上些,而且一定要買個雙數。後來我才弄明白:增加碗筷是希望來年家裡添丁增人,比如娶媳婦、生孩子;買個雙數是為了“好事成雙”;“筷子”寓意為“快快生子”……另外,高條香買幾把,大蜡燭買幾根,燒紙買幾刀,春聯買幾副,也大致有一定之規。

小年過後,忙年的內容就更加豐富了。過去的人們日子過得窮,多數家庭沒有冰箱,只有到了這時候,才開始備置一些雞鴨魚肉之類的年貨,買回來放在室外背陰處,利用隆冬季節的寒冷天氣存放著。除此之外,就是做一些灑掃庭除和煎炒烹炸工作了。

辭舊歲,迎新年,掃屋子家家都要進行。鄉親們為圖過年吉利,過去連掃屋子也要找個“好日子”。“好日子”通常按著黃曆上來,指的是沒有任何禁忌的一天。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太顧忌這個,找個沒有風雪的晴好天氣,就把裡裡外外徹底打掃乾淨了。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把窗戶、大門都重新油漆一遍,看上去會更加光鮮靚麗。

與此同時,就是準備過年的食物了。就麵食來講,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一是餑餑,二是年糕。餑餑是一種半球形的麵食,家家戶戶都會用最好的麵粉來做。由於餑餑是過年時的當家主食,所以人口多、親戚多的家庭,常常要蒸很多,有的甚至要蒸二、三百個,這樣一來,整個正月裡就不用再忙著做乾糧了。年糕用黍米粉做成。黍米麵和好之後,再在上面按幾顆紅棗,放在鍋裡蒸熟即可。出鍋的年糕呈金黃色,幾顆紅棗點綴其上,煞是好看。年糕須趁熱吃,吃在嘴裡會感到又甜又黏,而冷卻的年糕是沒法兒吃的,這與南方的糯米年糕比起來,無論是做法還是吃法都有著本質的'區別。年糕取“年年升高”之意,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時候家裡的男人們也沒閒著,他們常常被主婦們調派著殺雞宰魚,炸藕盒、炸雞塊、炸魚段、燉豬頭、煮豬蹄……家家戶戶的院子裡都飄蕩著一股股香味。人們之所以要把這些食物在年前都忙著準備好,就是想著在年後吃的時候方便一些。那時候親戚們已經開始互相串門兒,客人們來了後,因為手下有了幾個現成菜,也就不至於手忙腳亂了。

等終於到了年三十兒,忙年也就基本結束了。這時家家便又響起了剁餃子餡的聲音,新的一年就要到了……

年俗的作文 篇29

不同地域的人們在請財神的儀式和時間上差異很大,就我家鄉來講,請財神儀式是在年除夕晚飯後進行,而且通常以單個家庭為單位,鮮見有整個家族一起請的。

除夕的晚飯千篇一律,都是吃餃子。餃子下肚之後,家裡的男人們就要去請財神了。冬日天短,晚飯之後已是黑燈瞎火,所以請財神儀式常常是摸黑進行。

儀式並不複雜,只需帶上些紙錢和鞭炮,來到家門外的大路上,朝著財神所在的方位焚燒掉燃放掉即可,當然,跪下磕個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念上句“請財神到我家過年”之類的話語。至於說到財神的方位,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它為什麼每年都要發生變化,我想這大概跟它所對應的星宿有關係吧。財神的方位可以從祭灶時貼在灶臺上方的那張灶王像上查到,看清楚後,就可以直接朝著那個方向去迎接了。

財神請到後,就回到家中供奉財神的屋子,在財神掛像前點上香火。財神前焚香與別處有所不同,其它地方都燒三炷,而這裡卻是五炷,我小時候聽說,五炷香象徵著“五路財神”。

財神在民間信仰中有文武之分。文財神多指比干和范蠡,武財神多指關羽和趙公明。我們鄉下大多供奉趙公元帥趙公明,這是我從觀察神像中得知的,因為在他的畫像周圍還有四個人物,我想這應該就是《封神演義》中說到的由他統領的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位神仙了。他們五人合在一處,也正好吻合了我小時候聽來的“五路財神”之說。

值得一提的'是,財神是隻請不送的。有些做買賣的農戶家裡常年都供奉著財神,一年當中的大小節日都會燒香祭拜一下。那麼財神既然常駐家中,為何還要年年去請呢?我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年俗的作文 篇30

家鄉的年夜飯是清一色的餃子,而且一個晚上就要吃兩頓。第一頓就是當天的晚飯,在一陣鞭炮聲中,餃子出鍋。最先盛出來的餃子要擺到供奉祖先的桌上,同時要在桌上焚香,桌前燒紙。待這些事情做完之後,一家人方可坐下來用餐。

第二頓餃子才是名副其實的年夜飯,但同樣是吃餃子,內容和儀式卻大有不同。這頓餃子一般在午夜時分吃,那一刻才被鄉親們認為是真正在“過年”。

記得小時候舉行“過年”儀式,有時在上半夜,有時在下半夜,具體時間需要根據時辰的吉凶來定。究竟在哪個時辰“過年”更吉利,通常是白天先請教一下家族裡的長者。至於他是如何知道的,我就不清楚了。那時候農戶家裡都沒有電視,如果是上半夜“過年”吉利,那就在晚飯後不久進行,儀式完畢之後便早早睡覺;如果下半夜“過年”吉利,那就先睡覺,下半夜再起來進行。守歲都是大人的事情,我們小孩子是熬不住的。

近些年,“過年”儀式基本上都改在了午夜進行,春晚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家人就開始忙活著煮餃子。年夜餃子與平時吃的餃子所不同的是,其中一部分包進了硬幣和紅棗,吃到硬幣象徵著來年發財,吃到紅棗象徵著來年生活甜蜜……

最為複雜的當屬諸多儀式和禁忌。

就禁忌來講,首先是大年夜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即使講好話,也不能大呼小叫;其次是水缸要滿,鍋裡要添上水,箅子上要放上塊年糕或豆腐“壓鍋”,灶前也不能空著,要堆上些煤或者柴禾,家裡每個人的兜裡還要揣上點兒錢……所有這些做法,都象徵著與飲食起居有關的東西連年有餘;另外,大年夜裡燈不能熄,門不能鎖,據說是為了祖先們互相串門兒拜年。雖然現在家家戶戶都早已用上了電,但大年夜還是要點上蠟燭,那一夜,電燈反而成了輔助照明工具。

通常在吃年夜飯之前,沒重要事情是不到院子裡去的,據說大年夜裡諸多凶神惡鬼(當然也包括傳說中的“年”)會騷擾農家,人們這樣做是為了趨利避害。煮年夜餃子之前,先要點上幾個炮仗扔到院裡,“啪啪”幾聲響過之後,就表示嚇跑了所有的惡鬼……從那時起,人們才可以到院子裡走動。餃子出鍋之時還要在院裡放一掛最響的鞭炮。對於午夜的這掛鞭炮,每家每戶都特別在意。如果能夠很流暢的響完,就預示著來年一切順利,如果響到中途突然卡了殼,那麼這家人就會在心理上產生一些壓力……所以最好的鞭炮往往都是留在年夜裡燃放。

祭拜儀式也很繁瑣。“過年”時刻需要祭祀的神靈很多,除了祭拜祖先外,還要祭拜灶王爺、財神爺以及各路天神。

灶王爺從臘月廿三去天庭彙報工作,歷時七天,至大年夜返回與家人一起過年,所以要在他面前焚香燒紙。財神爺主管著一家人來年的收入,人們自然也不敢怠慢,而且尤其重視,除了燒些紙錢香火,還要把事先疊好的'金錁元寶之類奉獻給他。對於所有的天神,都是在院子裡祭拜。院內放一張桌子,擺上餃子、餑餑等供品,然後把家裡最高的那一捆香(通常有80公分左右)一起點燃,再於桌前燒上一大堆紙錢……

除了祭拜這些冥冥中的神靈,人們還會在那一刻對現實中與自家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物件如汽車、大型機械、水井等進行祭拜。這些祭拜儀式同樣都離不開焚香燒紙,磕頭作揖,口誦吉言……

我小的時候,對這些祭拜儀式感到很神祕,而且敬畏有加。等長大以後才逐漸明白,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祝福,對福壽平安的一種期盼,對五穀豐登的一種嚮往,是人們對農耕時代祭祀習俗延續和發展……隨著父母年事日高,手腳也變得不太利落,再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就主動去幫著他們。畢竟是在三更半夜動煙火,安全還是最重要的。我這樣去做,自己也放心了,父母也高興了,過年不就是為圖個其樂融融嗎?

所有祭拜儀式都結束後,晚輩就開始給長輩們磕頭了。自我懂事起,我每年都會在大年夜給父母磕頭,以表示對他們養育之恩的感激。結婚後,妻子也跟我一起給父母磕頭,雖然父母每次都攔著不讓她跪下,但頭還是在幾番推讓之中磕完了。按照我們這裡的風俗,只有過門的媳婦才能磕頭,未出閣的閨女是從來不磕頭的,有俗語道“閨女的頭貴如牛”,於是,待字閨中的姑娘因此而享有豁免權。

頭磕過,年夜飯吃過,家中的老人就會給小輩們“開賞”,也就是給壓歲錢。一般剛過門的新媳婦,在第一年給公婆磕頭時也會得到壓歲錢,再往後,每年的磕頭就成了一種禮節。而孫輩們,只要是過年,爺爺奶奶從不會讓他們的希望落空。

最後剩下來的時間裡,人們會把新衣服準備好,稍事休息,就等著七年級早晨穿上去拜年了……

年俗的作文 篇31

過年總是一件令人十分期待的事。家鄉的年味總是那麼濃稠,讓人回味起來總有種甜絲絲的感覺。

家鄉的年似乎是從每年的臘月初八開始生根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上一大鍋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大米、棗、花生、紅豆等五穀雜糧湊在一塊,再放上一些醃製的瘦肉,小火慢熬,等到香氣撲鼻的時候,就算是成了。盛上一小碗,趁熱吃下,整個身體熨帖了,那股舒坦就甭提了。

過了臘八後,小年也快了。農曆二十三是南方人的小年,不同於北方的祭灶,海門這片的習俗是要“燒經”的,也就是祭祖。這事一般都由家中的長輩操持的,買上些酒菜,點上香燭、燒些紙錢,告慰下先人們的在天之靈。吃餛飩也算是小年的一大特色,因餛飩形似元寶,寓意可以“兜財”。據說這樣來年便可財源廣進,不愁吃穿了。

小年一過,年味便愈發濃郁了。家家戶戶忙著打掃衛生,置辦年貨了。蒸糕絕對是其中的重頭戲,從磨粉、備料開始,工序繁雜,勞心費力,但是大家樂此不疲。糕點師傅在那蒸騰的水汽裡快樂地忙碌著,把碾好的糯米粉一層層地均勻撒上去,考究一點的人家還會放上桂花和切碎的紅棗。等到蒸制好了,幾人合力將糕籠倒扣於桌上,用手沾上水,進行揉打,據說這樣揉打後的`糕才有那種韌韌的口感。蒸糕其實更是為了討個“年年高”“步步高”的好口彩。

到了除夕,忙得差不多了,這時候大家開始有點悠閒的感覺了。吃過午飯,便是貼春聯了。以前,貼春聯前還有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熬漿糊。將水燒至沸騰後,匯入適量的麵粉,攪拌均勻後再加熱幾分鐘就可以了。可別小看了這漿糊,用漿糊貼上的春聯,一年到頭都不會脫落。紅彤彤的春聯映紅了一張張幸福的笑臉,顯得那麼喜慶、熱鬧。

夜幕降臨,年夜飯開始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且不論吃什麼,光是那種和諧幸福的氛圍就是“過年”的最好的註解。天空中禮花飛舞,鞭炮聲不斷,這天晚上的鞭炮聲定然是會延續到大年七年級早上的。春節聯歡晚會已然成了守歲的最佳伴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給的紅包那是一定要收好的,放在枕頭下好“壓歲”。等著零點的鐘聲敲過,便又大了一歲了!

大年七年級是個神聖的日子,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掃地,不能打開後門,大人也萬不可於這一天發火罵小孩,所有好動的孩子在這一天也自覺變得乖巧和文雅了許多,個個穿了新衣,循規蹈矩得很!

過了年七年級,年味便由盛轉淡,但大年初五財神爺生日,又會掀起一個小高潮,之後,得到春節休整的人們又開始忙碌起來,奔向四面八方,待到正月十五,一碗元宵吃過,這年便算是過了。

年俗的作文 篇32

“哇!好漂亮!”“怎麼做成的呀?快告訴我吧!”“好厲害呀!”………這一陣陣的驚呼聲來自港龍大酒店的美食苑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邢週報”小記者們參加體會餐桌上的年俗活動呀!

1月31日下午2:30,我們準時來到了港龍大酒店的門口和其它小記者會合。老師帶著我們走進了酒店。走進大廳,映入眼簾的是兩排整齊的操作檯,上面擺著擀麵杖、案板等工具,還有一盆神祕的菜品。不一會,我們繫著花圍裙、載著小帽子、臉上還掛了個口罩,個個儼然就是個小廚師,我們以迫不及待的速度,站在各自的操作檯前,等待著活動的開始!

第一個要做的是“棗饅頭”。首先,抓一團和好的面,再把面揉成一個長條,從兩頭開始,一個向上卷,一個向下卷。接著,就要用筷子把他們夾成“蝴蝶”一樣的形狀,這個動作很簡單,在麵糰中間的部分使勁一夾就OK了。最後,把4個大紅棗,分別放在蝴蝶的翅膀上,入鍋。

第二個做的是“壽桃”。準備的材料有面團、豆沙餡。先把麵糰揉成一個圓餅,這過程需要用擀麵杖哦,然後把揉成球的豆沙餡放到圓餅裡,把豆沙餡包起來,用梳子的'把按出來個印,小小壽桃就完成了。

第三個做的是“豆沙包”。這個可難了,當我看著放了餡的圓餅時發愁了,平時吃的包子都有好多漂亮的褶,可我卻不知道該如何捏,最後在老師的指點和在幫助下,我還是完成了。

在等待作品出鍋的過程中,廚師長還教我們拌了冷盤,就是操作檯上的神祕菜品:雞絲、黃瓜、青椒等加入各樣的調料,攪拌均勻後,嘗一口,真的是好吃!都說二十九蒸饅頭,今天看到這麼多花樣的饅頭,親自做了簡單的幾種花樣饅頭,才真正體會到了花樣的年俗。

年俗的作文 篇33

臘月29是蒸饅頭的日子,我和媽媽一起做。

我們做的第一個是花捲,花捲像極了一個大花苞,我在花苞中央再放上一顆紅棗,這就更漂亮了。然後又做了棗饅頭,饅頭一層一層的。代表著下個學期我的成績越來越好,媽媽掙的錢越來越多,也是步步登高,蒸蒸日上的意思。我們又做了糖三角,別看糖三角很簡單,做起來可難了,我才包了一個角,剩下兩個角就不知道怎麼做了。對了,我們開始接下來做面魚。

我和媽媽用花生做的眼睛用棗肉做的`嘴巴。再把它的身子扭兩下,活靈活現的,真的像活魚一樣。一共有兩條,我真想吃呀!不過媽媽說,把他們放到鍋裡,要等到過了初五才能吃,這是年年有餘,鍋裡有飯的意思。

我們忙活了好幾個小時,蒸了滿滿一鍋,夠吃好幾天的了。年前年後就不用再忙著做飯了。天天玩好開心啊!過年真好!

年俗的作文 篇34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晴空萬里,微風徐徐,還有暖洋洋的太陽照耀著我們,這麼好的天氣不能浪費,我們決定下午去溼地公園玩去。

媽媽簡單的收拾了下東西,我們就開車出發去溼地公園了。

到了溼地公園,人真多啊,我們一邊走一邊逛,景色真美,黃黃的草坪,高大的樹木,清澈的.河水,水裡還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小魚。

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溼地歡樂王國,這裡有跳樓機,海盜船,旋轉木馬,碰碰車等,我最喜歡跳樓機和海盜船,妹妹喜歡旋轉木馬和小貨車,於是我媽和妹妹,我和爸爸我們兵分兩路,開始了快樂的玩耍。

感覺很快太陽就要落山了,我們也玩的很盡興,準備回家了,出了溼地歡樂王國,我們找了個休息的地方,喝了點水,吃了點東西,就一邊欣賞著周圍美麗的景色一邊走出了溼地公園。

年俗的作文 篇35

我覺得聰慧的你一定是猜了,而且猜的非常非常精確,終究這一節日大家每一年都是會過,而且過得非常非常莊重。

美麗的家鄉坐落於河套平原張掖市,大家這兒的年俗也跟絕大多數地域不一樣,終究:十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嘛。現在我就簡易的介紹一下美麗的家鄉張掖市的年俗。

大家這兒的新春佳節是以臘月初八,臘八節,喝臘八粥逐漸的,一直到一直到正月十九新春佳節算得上圓滿落幕了,實際上已過正月十五,農夫就逐漸在田裡辛勤勞動幹活兒了。

美麗的家鄉過春節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風俗習慣便是炸一種叫油果子的吃的,實際上他跟大家平常自己家買的`貨,蒸的饅頭沒有什麼兩種,全是用面做的,僅僅在樣子上與萌萌噠不同尋常,在味兒上由於攝取了芝麻油雞蛋和牛奶,而且收益的量許多,因此吃起來美味可口。

大家這兒還有一個較為知名的節日,你猜猜是啥,嘿嘿,即使你猜猜三天三夜也猜不出來,它便是元宵佳節,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要愛逛城市裡各式各樣的彩燈,城市裡彩燈十分的好看,看的大家應接不暇,當然也有最重要的便是吃湯圓,湯糰是用一種口味黏牙的面做的,等同於便是用紅薯粉條做的面,就跟做餃子一樣把餡包進口感黏牙的面裡,餡有五仁、白芝麻,紅豆沙、生雞蛋、及其各式各樣的食物做餡,這就是我們這兒元宵佳節的與眾不同過法。

還有一個較為好玩兒的風俗習慣,便是守歲,傳說故事只需在大年三十除夕夜這一天,老人的子女為老人守歲新春佳節的吉祥物設計(年),便會給老人提升幾十年乃至二十幾年的使用壽命,因此守歲,由此而來

聽我簡易的一詳細介紹,是不是你尤其要來歷史時間古都張掖市過春節呢?

你的故鄉有哪些年俗?

年俗的作文 篇36

這天這樣除夕。吃完晚飯,爸爸、舅舅帶著我和表哥、表姐一齊到家門前放煙花。但天空早已這樣五彩繽紛,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火花飛昇降落,如天女散花般把夜空點綴成花的海洋

爸爸點燃了一個仙女下凡,只聽“茲”的一聲,便噴出火花,向天空飛去,飛的可真高啊!之後,我點燃了一個飛碟一樣的'煙花,那飛碟便快速的旋轉起來,一會兒,就發出啪啪的響聲。但我最喜愛的要數魔術彈和奧運火炬。魔術彈點燃後,冒出的火花五顏六色,有紅色、黃色、綠色……一顆顆飛上天空,彷彿一顆顆小星星在天空中眨眼睛,千姿百態,真這樣美麗極了!奧運火炬點燃後,我手持火炬奔跑,彷彿我真的成了一名火炬手,那金黃色的火苗熊熊燃燒著,彷彿這樣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安康!

過年真好呀!既開心又好玩的,真期望這種幸福和快樂永遠停留在我們的身邊!

年俗的作文 篇37

“噼裡啪啦......”隨著窗外的鞭炮響起,這個不眠之夜開始了。

巨大的響起,就像一個大力士,不,比大力士還要大。霎時,大地震動,一幢幢高樓也不由得一顫;這時,美麗的花式煙花衝向了天空,在天空中變為一朵朵美麗的花兒;旋轉煙火也不甘示弱像一個個火箭劃破天空,劃出一條優美的弧線。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著嘀嘀筋,大一點的放一些大地紅呀。最引人注目的這樣一個像葫蘆一樣的花子,只見一點燃它,它噴出火花,一會變一個顏色,就像一棵聖誕樹。

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來,那一個個“降落傘”像一個個從天上掉下來的小雨點,又像“小人國'裡出來觀光跳傘的。"砰砰"雙響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來,"竄地鼠"非一般的竄來竄去,"大地紅"也飛快的轉了起來。

看了這麼多自我也該玩玩了,子,雙響炮不敢說,大地紅嘛,還能夠。我一手拿香,一手拿著大地紅,用香接近炮焾,香一觸著大地紅,大地紅炮焾冒出火星,我趕緊扔出去,剛一觸地,它飛快的轉起來,好看極了。咦?我突然想起還有一盒電光棒呢。電光棒被點燃後射出一個個像小星星一樣的火星,照亮了整個樓道。突然,"啾"的一聲把我嚇了一跳,回頭一看原先這樣爸爸在放騎火,這時,平時一向膽小的媽媽站了出來,她手持煙花棒,一手高高地舉著,像傳遞聖火樣貌,“譁”由媽媽親手放出的第一個煙花飛向了天空。

“噼裡啪啦”隨著第二陣鞭炮聲響起,這個令人難忘又開心的不眠之夜結束了.

年俗的作文 篇38

春節這樣中國人最傳統、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自西漢到這天,已有兩千多年曆史。雖然所有的中國人都過春節,但不一樣的地方,春節的習俗卻千差萬別。

我從小到大一向在南京過的春節,今年春節爸爸說要帶我和媽媽回老家過年,當聽到老爸這樣說,我高興得一晚沒睡著,因為我經常聽爸爸說他小時候過年的事,感覺十分好玩。爺爺聽說他的孫子要回去過年,也高興得天天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回去,並早早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按家鄉的習俗,臘月二十二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撣塵。一大早,爺爺就起床了,他在一根竹竿上綁上一把掃帚,我很好奇,不明白爺爺要做什麼,爺爺告訴我說要撣塵,要把房間頂上、高處角落裡的灰塵、蜘蛛網全都清掃乾淨。一個多小時過後,哇,我感覺房間真的乾淨了很多,明亮得像孩子的臉。爺爺說因為第二天也就這樣臘月二十三這天這樣送灶節,要送辛苦了一年的灶神迴天宮過年,所以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原先這樣這樣啊,原先我們的幸福生活這樣灶神一向在默默工作著啊。年三十這天,一大早,爺爺奶奶就忙著做這個做那個,大姑媽二姑媽三姑媽一家也都來了,大人們忙著準備年飯,廚房裡熱氣騰騰,不時飄出陣陣香氣。我們小孩早等不及了,一會放個鞭炮,一會吃點好吃的,一個個開心得臉都笑成了花。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四點多鐘,爸爸和大姑父帶著我和哥哥一齊貼好了門對,放了一大堆鞭炮,“爆竹聲聲辭舊歲,春風陣陣迎新春”,鮮紅的門對,送走了忙碌、充實的

一年,響亮的爆竹,即將迎來期望、嶄新的一年。也差不多同一時光,整個小城都響起了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家家戶戶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歡樂的海洋之中…… 我喜愛過春節,更愛家鄉的春節!

年俗的作文 篇39

光澤年俗,是光澤年文化的一張名片,內容豐富,耐人尋味,每個光澤人都以此為榮。

光澤縣地處閩北山區,歷史悠久,民風古樸,文化積澱深厚,民間過年的風俗由來已久,豐富多彩。據清版的《光澤縣誌》記載:“人性獷真,俗尚樸素。”每當年前的10多天,家鄉人就開始忙裡忙外地大掃除,擦洗桌椅門窗,清理一年留下的塵埃汙垢,俗稱“掃塵”。農曆大年二十三,家家戶戶在廚房置灶神香案,供酒茶果品,點燃香燭,在鞭炮聲中舉香拜天,禮送灶君“上天言好事”,俗稱“送灶君”。直到大年三十年夜飯後,又在灶臺上貼有“司命灶君神位”紅紙,擺上香燭果品,放鞭炮舉行禮拜,迎接灶君“下界降吉祥”,俗稱“迎灶君”。二十四至二十六,是“過小年”,家家戶戶弄些酒菜慶賀一番,商家店主請受僱師傅夥計幫工,以酒酬勞,續用和解僱在此講清,錢也付清,次日放工讓人回家。接著家家戶戶打餈包文子,蒸糕、炒瓜子花生、殺豬,俗稱“忙年”。到大年三十,貼春聯年畫和窗花,供祖宗,備年飯,這晚最為隆重,晚餐也最為豐富,家家團圓,俗稱“辭歲”。飯後小輩向長輩行禮,長輩向小輩發紅包,俗稱“壓歲錢”。然後一家人圍爐而坐,吃瓜子花生果點,講年成,講往事,到半夜,俗稱“守歲”。子時一人出去放炮,引萬家鞭炮轟鳴,俗稱“封門”。第二天一早,每家開門放炮,大大小小換上新衣,將昨晚的飯菜熱一下吃,開始接待親友拜年,人們出門也相互道喜,走親串友拜年,天天吃酒娛樂到元宵。這些天晚上有燈舞到處發帖,進行上門到戶表演,以慶吉祥。中間還有逢春,謂之“新春大似年”,家家戶戶要備酒放炮慶賀,俗稱“接春”。到正月十五,各家辦席團聚,然後外出觀燈看戲,熱鬧半夜。元宵過後,諺雲:燒訖門神紙,各人忙生理。該外出做什麼就做什麼,表示年已過去了。

豐富的年俗增加了光澤小縣的年味,是家家戶戶過年的大事,是小縣城一道過年的風景。

光澤人對這年俗看得很重,千百年來沿襲著這古老傳統的年俗。不管日子怎樣,年一定要過好,一年的積蓄花光就是為了過好年,這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每家過年一定要打掃乾淨,如哪家沒打掃,旁人就會說你家的“閒話”。過年不管窮人富人,都要做新衣,實在做不起的也要換上乾淨的衣服。記得小時候,我家日子也不寬裕,有一年母親沒有多少錢,只給弟弟做了一件新衣服,我和姐姐沒有,就在地上打滾哭著要。母親最後沒辦法,向人家借錢讓我們穿上了新衣。今天想來覺得萬分慚愧,也銘記著父母對子女的愛。在家鄉過年不打罵孩子似乎是定規,最記得一年,鄰家一調皮的孩子放炮扔在別人家裡,這家大人出來罵幾句,馬上街上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出來干預,讓罵聲止住。過年不討債在家鄉似乎也是約定俗成。不準上門討債,如誰上門討債被罵不管再有理都沒人同情,讓借債人過上一個好年,這也是家鄉人人性的美德和人心淳厚的標誌。過年,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因為不管貧富家家都會有好衣穿,好食吃,有鞭炮玩。特別是小輩拿一包糖到長輩家拜年,長輩都得掏一點壓歲錢,多少不限,回去也不用交給大人,自己可以自由地花。還有街上每晚燈舞流動,整條街都熱鬧。有時還請來戲班,你可以連著幾天坐在臺下邊磕瓜子花生邊看戲,那本地著名的三角戲、茶燈戲、贛戲讓你如痴如醉,回味不已。

儘管時間過去了多少年,儘管人事更迭了多少代,光澤的年俗都亙古不變,作為年文化一直傳承下來。裡面包含著多少濃濃的人生情結,是老人們的懷念,是中年人的期盼,是青年人的希望,是幼小人的夢想。讓你多少次咀嚼、多少次回味,一直沉浸在那美好氛圍中。歲月留下美好的東西,一直刻印在你的生命裡,不會被歷史的風塵所掩沒。我們揮之不去這歷史留下的文化情結,更揮之不去那寓於其中的.樸素鄉情、親情、人情的風味。

哦,光澤的年俗,是光澤人過年文化千百年的積澱,如一本厚重的民間文化風俗大書,讓每一個光澤人從童年到老年讀之不盡,受用無窮。現在時代發展了,光澤的年俗賦予了許多新的內容,更為文明、健康、歡快,有文化品位,給光澤的過年帶來了新的氣象。但我還是懷念光澤那過去的年俗,古樸、真誠、實在,寓意了光澤人對年的崇拜和感情,尤其是它伴隨了我整個童年的時代,帶給我童年無數的歡樂和懷想,讓我一生為之充滿美好的夢想與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