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有關民俗作文 (精選14篇)

作文8.01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民俗作文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民俗作文 (精選14篇)

有關民俗作文 篇1

家鄉的民俗民風我的家鄉在美麗的餘杭我愛我的家鄉,因為那裡是我生長的地方那裡有我童年的回憶有我童年的快樂。

說起家鄉的民俗民風啊,那可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因為每個民俗民風的歷史都是十分的長遠的。

吃鹹茶,是其中的一個民風,特別是在過年的時候喝上一杯心裡喝得暖暖的`,這喝鹹茶其實是一種獨特的喝茶方式,只有在餘杭本地才能喝到,頗有情趣,這喝鹹茶已經流傳了很久了至今還廣為流傳著,這鹹茶是以少量的茶葉配上多種材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隨意的搭配但是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橙子皮、烘青豆、野芝麻,用水沖泡,透過玻璃杯可以看見杯中的茶葉在翻滾釋放出自己的香味,這麼多材料在杯底構成了一幅畫似乎呈現的就是這餘杭的青山綠水,十分的美。

輕聞一下啊!這橘子的濃香、茶葉的清香、芝麻的醇香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一種更加清新完美的香味,令人不願重重的去聞這香味生怕破壞了這完美的氣息,喝上一口茶中帶有淡淡的鹹味,為什麼叫做吃鹹茶呢?這也是有原因的,其實這杯底的材料也可以吃,可是這杯底的材料這麼吃呢,可用手堵住杯口,另一隻手輕拍杯底,這材料就出來了,可以吃,真可謂是聞之清香,食之可口啊,待客時主人家必須捧出這清香的鹹茶,這是待客之禮。

喝上一杯茶邊喝茶邊拉家常,談笑風生,有的會唱山歌,一唱眾和,哼哼小曲。

直到吃完這茶中的材料,大家才會起身離開。

你們是不是也想來嚐嚐這鹹茶呢?不喝不知道,一喝忘不了。

歡迎你來我的家鄉—餘杭,來品嚐這美味的鹹茶。

有關民俗作文 篇2

我:“外婆,你是貴州人,你能說一下你們苗族人在過年時一般會做些什麼嗎?”

外婆:“我們啊,過年一定要大掃除,表示把黴運掃掉,然後要貼對聯啊,貼門神啊什麼的,說大吉大利,還有,以前外婆還沒和你外公結婚的時候,外婆就會在家裡擺上桃花,這裡的`人都說,單身的人過年插上桃花來年可以走桃花運呢!”

我:“是嗎,外婆,你們那兒的習慣好特別啊,那大年三十又要幹什麼,或者不能幹什麼呢?”

外婆:“年三十要吃團圓飯,然後那個,好像是魚只能吃一半,還有一半得留到七年級才能吃,說什麼年年有餘。”

我:“外婆,我在手機上查好像還有說團圓飯吃好小孩子還要提著燈籠去大街上唱什麼歌呢!”

外婆:“哦,這個都是以前的習俗,現在基本上都沒了,因為貴州已經開發了,所以基本上很少會有人那樣了!”

我:“那,外婆,大年七年級,八年級又要幹些什麼呢?”

外婆:“年七年級啊,一大早要穿上新衣服,去向親戚拜年,對了,七年級絕對不可以洗頭洗澡掃地,八年級才能洗頭洗澡掃地。”

我:“外婆,為什麼啊,為什麼七年級不能,只有八年級才能洗啊?”

外婆:“因為,都說七年級是運氣,八年級掃黴氣,知道了吧!”

我:“哦,外婆,那你知道溫州又有什麼很特別的民風民俗嗎?”

外婆:“這我倒不太清楚,你外公應該知道,不過大概我還是知道一點點,就是年三十一定要吃芋頭,因為溫州話諧音‘餘,裕’,吃芋頭是好事嘛,所以一定得吃芋頭。”

我:“外婆,你還知道其他的嗎?”

外婆:“溫州每年大年七年級都要放開門炮,關門炮,然後都會在大年七年級領紅包嘛,其它外婆就真的不清楚了!”

我:“哦,謝謝外婆啦,吃飯去嘍!”

有關民俗作文 篇3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就拿藏族來說。藏族的民風民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著我們。

藏族最具特色的節日是雪頓節是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後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裡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裡喝完這麼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並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藏族的民風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極了。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56個民族,像56朵花點綴在祖國各地,不同的習俗,不同的語言裝扮著祖國。

先說說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不僅喜歡騎馬,也喜歡喝奶茶。在風吹草地現牛羊的.草原上吃著羊肉,喝著奶茶,拉著馬頭琴,過著美好的生活!

再說說壯族吧。壯族大部分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山林裡,那裡山清水秀,是盛產民歌的好地方。他們有許多獨特的風俗,比如:雞蛋不是裝在籃子裡,而是用草繩一條條串起來;他們頭上戴的斗笠,下雨時戴在頭上,不下雨時當鍋蓋用;他們還有搶婚的習俗……

有關民俗作文 篇4

如果,你看過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看過了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看過了歷史悠久的故宮;看過了濃妝淡抹的西湖;看過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麼你來江西瀏覽一番吧。既然來到江西,你就應該去廬山瀏覽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東方時,廬山像剛剛甦醒的少女,被晨霧籠罩著。在這時上山,你準會有一種飄飄欲仙,騰雲駕霧的感覺。晨霧中的廬山像是人間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樓。記得蘇軾在《題西林壁》中這樣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雲霧以瞬息萬變聞名全國,瞧,剛剛還是仙女舞動的飄帶,現在又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一會兒又變成巨大無比的天幕;一會兒又變成賓士的'駿馬;一會兒又變成瓊枝玉樹、粉妝玉砌的天堂……

江西還有很多特產。如:廬山雲霧茶、景德鎮陶瓷、會昌大果金桔、玉山羅紋硯等。廬山雲霧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是深受歡迎、供不應求的高檔產品。“幸飲廬山雲霧茶,更識廬山真面目”,這詩一般的讚語,足以說明它的地位和價值。黃山有“四絕”,而廬山雲霧茶有“六絕”: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還有那狗軲腦茶,是江西珍貴名茶之一。此茶的特點與其它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痴如醉、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有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民風民俗。有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民間傳說;還有味道獨特,令人回味無窮的民間小吃。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趕快來這裡親身體驗一下吧。你不來會終生遺憾,來了會終生難忘的哦!

有關民俗作文 篇5

年糕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非常耳熟吧。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它寓意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古人用詩稱年糕:年糕寓意好運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之所以叫年糕那麼當然它也有一個來歷。據說: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命伍子胥建築闔閭大城,建成後,大宴眾將群臣慶功。只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到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後他密囑身邊

隨從說:‘我死後,如國家遭難,民飢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後來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軍橫掃而滅。這時都城斷糧,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為了紀念並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聽了這段傳說我相信大家對年糕有了些瞭解吧!現在讓我來教大家怎麼做年糕吧!

先把許多的糯米,放入一個大的木桶在木桶下面開個洞,放上過濾網,用一個打塞子堵住放入冷水浸泡15至60分鐘小心翼翼把糯米洗乾淨,把水裝進大桶,再把蓋子蓋上;然後,往鍋裡倒水,將大桶放進去,用火燒15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後,開啟桶的蓋子,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鍋熱氣騰騰的粥。這樣子大米才會更柔軟。這時候開啟那個蓋子水流湍急,這就是塞子的用途。

下一個步驟是把瀝乾水分的米飯倒到石磨上,拿起大錘,往米飯上用力地捶,還不時要翻來翻去,將糯米錘了幾下後再拿去廚房蒸,蒸了又捶,捶了又蒸,一個大大的酷似麵糰的'米團出現在我面前。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是定型,往手上抹點油,再揪出一個米糰子,揉圓了,再壓出一個不大不小的餅來。過了十五分鐘,這個任務也完成了。奶奶把我們自己做的年糕切成段,煎了煎後,加上醬油,一道美味的醬油年糕就完成了。

有關民俗作文 篇6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溼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七年級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閤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七年級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有關民俗作文 篇7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星期三!今天,學校組織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到錦繡中華和中國民俗文化村旅遊。雖然,這兩個地方我在兩年前已參觀過,但是,能和同學們再一次領略我國的大好河山,我心情還是很興奮。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在嘹亮《歌唱祖國》歌聲中,我們的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錦繡中華微縮景區。一走進景區,同學們立即被眼前壯麗的畫面征服了,情不自禁發出“譁”“譁”的驚歎聲。我們不約而同地拿出筆記本,做好準備開始我們“一步邁進歷史,一天遊遍中國”的旅程。

錦繡中華景區的`景觀一般按1:15的比例微縮複製而成,濃縮了我國五千年曆史文化和全國各地的風光名勝,是一座反映中國歷史、文化、古代建築和民族風情的最豐富、最生動、最全面的實景縮微景區。一路上,我們遊覽了眾多世界之最,包括:最大的宮殿——故宮、最大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等等,當然,還有我國許多千姿百態、各具特色的名塔、名寺、名樓。在錦繡中華里我真的領略到了中華五千年曆史風雲和祖國大江南北河山的錦繡。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們游到了民俗文化村。在這裡,我瞭解到各民族的建築風格、民族服飾,還欣賞了各民族的歌舞表演,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金戈王朝》了。《金戈王朝》通過影視特技等多種手段營造出壯觀的歷史戰爭場面:騎馬對戰,令人驚心動魄;草原廣闊,氣勢澎湃……同學們都在議論,太厲害了!

“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不知什麼時候,《歌唱祖國》的歌聲彷彿又從耳邊響起,不知不覺,我們一天的旅程快將結束了,這真是愉快的一天,同學們又在議論開了:我們的祖國真是地大物博呀,我們長大後一定要將我們祖國建設得更美麗……

有關民俗作文 篇8

傣族是雲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說過,今天我就詳細給大家講講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髒話。到傣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銀體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竹樓入座後,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群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湧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溼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著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髮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髮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人居住區氣溫高而竹樓又有利於防酷熱和溼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他們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看看,去探究的。有時候的話可以去一趟傣族體驗一下哦!

有關民俗作文 篇9

舊北京的天橋一帶是北京平民的文化娛樂、飲食商業集中區,過去天橋一帶的生活今天都濃縮在新建的天橋樂茶園裡了。這處茶園位於著名的天壇公園西北端,是一座仿古建築。

大廳前設舞臺,內擺黑漆硬木八仙桌椅,兩廂有出售各種京味兒小吃的門臉。身穿中國旗袍的`服務小姐來回斟茶。付帳也必須用中國的古舊銅錢--你可以在現場用現代貨幣兌換,真可謂是完完全全的舊時風貌。

茶園的節目也是一臺"民俗大串演",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老天橋"八大怪"的表演,這八大怪可謂是老北京人心目中的大偶像。他們的表演分為文活、武活。文活有孫寶財、畢學祥表演的雙簧,胡玉民、傅寶山合說的對口相聲,田寶善等九人的吹奏鼓樂,張善曾的"白沙撒字",羅浩然的拉洋片,潘長林的古典戲法,楊永祥的口技等;武活有周茂興、李寶如等人的中幡、摔跤和硬氣功等。

北京的廟會是一種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民間性娛樂活動。由於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又由於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就在廟外擺起了各式小攤賺他們的錢,漸漸地又成為定期的活動,所以叫"會"。

廟會多在春節舉辦,各種各樣的民間藝術表演,豐富的京味小吃和民間工藝品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秧歌、高蹺、旱船、舞獅,玩鋼叉、弄虎棍、打鑼鼓,更有舞"中幡"者,將一面緞質紅旗系在7米長、碗口粗的竹杆上,一會兒用手、一會兒用臂、一會兒用嘴、一會兒用額,拋起又接住,十分驚險。

有關民俗作文 篇10

春節到了,舉國上下都在忙著辦年貨,準備過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過我知道每個地方的過年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想知道我們家是怎麼過年的嗎?跟我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在安徽阜陽,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媽媽說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多了幾分悠閒的滋味。這裡保留著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認為最有趣的還數春節。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才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就忙碌開了。首先是打掃衛生。媽媽說:“這叫‘除塵’,和‘除陳’諧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裡的每個角落都打掃乾淨,好迎接新年的到來。”然後要蒸饅頭、包餃子;除夕那天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年七年級要給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蒸饅頭。

大約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麵,做成大大的麵糰。慢慢地面團就會膨脹,變得彈性十足。這時,姥姥就會把麵糰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讓我和媽媽揉這些面塊,直到把它們揉得柔軟光滑,再交給姥姥做出半圓形的饅頭。在揉麵的時候,我最喜歡聽姥姥和媽媽聊天,天南地北,真溫馨啊!

等饅頭做好以後,姥姥就把大鍋拿出來,開始準備蒸饅頭。等大鍋裡的水響了以後,姥姥就把饅頭一個個整齊地放在大鍋裡。等過了大約二十分鐘,饅頭蒸好了,開啟鍋蓋,一陣誘人的饃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就要出鍋了。姥姥突然說:“別急,在它們出鍋前,咱們給它們打扮打扮吧!”說著,姥姥拿出了一瓶紅墨水,用筷子蘸了一點點,給每個饅頭都點了一個漂亮的紅點點,這樣饅頭才算大功告成。你看,點上紅點點的饅頭多喜慶啊!

我喜歡家鄉的節日,不僅因為有許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節日裡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家庭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習俗了,真是有趣。

有關民俗作文 篇11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溝裡——大柘鎮塘根村,那裡的婚禮風俗習慣非常傳統,近似於影視中的古代婚禮。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裡啪啦”燃起鞭炮.“嗚裡哇啦”吹響嗩吶,熱鬧極了。吹嗩吶的有七八個人,節奏歡快,鏗鏘有力,高亢明亮,那場面用語佔真是無法形容;你看,從花轎裡走下來一位大姐姐,接著一位老婆婆馬上扶她走進大廳,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時啦。那老婆婆拿來一根紅綢帶,讓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儀大喊一聲“肅靜”,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司儀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後,旁人立刻端上來一盤食鹽和一盆山石,寓意他們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這時大家的目光怎麼都投向一個小男孩身上?原來那個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獻I二兩個紅彤彤的雞蛋,雞蛋寓意早生貴子,這兩個雞蛋寄託了親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

接下來該是敬茶的時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盤中香味濃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給他們。父母高高興興地接過茶,一面細細地品味著,面從懷裡掏出一個大紅包遞給新人,這又是長輩對他們和和睦睦、白頭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儀大喊一聲。頓時整個大廳人聲鼎沸,新郎、新娘在眾人的笑聲中走向自己的快樂天地。房門前,擺放著兩盆生機勃勃的石竹,寓這對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戶貼滿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頭煥然一新,希望這對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發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麗的畫卷。

老家的婚禮習俗可真寓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有關民俗作文 篇12

滿族,正是這56朵花中豔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美。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勢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襬開叉。古旗袍有琵琶襟、斜襟、滾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鬆,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接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

滿族婦女的旗袍十分漂亮,男子的也不錯。

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的一種褂子。馬褂後來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褉,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露出三、四寸,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是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方便騎馬,在長袍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褉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男子夏季常戴涼帽,冬季就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等色的棉、綢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藍色腿帶,腳穿棉布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滿族,是我國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花,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和特色。這些都需要我們慢慢地瞭解,慢慢地認識。

有關民俗作文 篇13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專案。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有關民俗作文 篇14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而我的家鄉廣州也有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廣州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裡大掃除一遍,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為了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些大人在茶餘飯後就等著看萬眾矚目的《春晚》了,小孩子們就穿著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戶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著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說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七年級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戶都響起喜慶的禮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禮炮紙上了。禮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了,人們望著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著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了七年級,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的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了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著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裡並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八年級……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餚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