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明月幾時有作文

作文1.2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明月幾時有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明月幾時有作文

明月幾時有作文1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提到中秋節,大家一定會想起蘇東坡寫的,又被編成歌詞的“明月幾時有”吧!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有關於中秋節的知識,習俗吧!

中秋第一,“吃”——月餅。

月餅,這個詞大家不陌生吧!但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呢?因為月餅是圓的,裡面的餡也是一團團的,吃月餅象徵著“團團圓圓”,所以中秋節才要吃月餅。在古代,團圓餅(月餅的意思)是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著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呢!

中秋第二“吃”——螃蟹。

別看螃蟹挺平常,吃法也是很講究的。八月十五的螃蟹個個大,肉質鮮美。吃螃蟹,要把它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著圓桌吃。還可以加上酒蘸來吃,味道美極了。這時,光吃螃蟹沒吃飽吧!在桌上擺上一盤炒藕片和一碗毛豆吧!這時的藕和毛豆最好吃了!吃完了,來點水果怎麼樣,吃個石榴吧!咬一口,嗯,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中秋第一"玩"——柚子燈。

柚子燈,顧名思義,柚子燈做的燈唄。古代祭月後,廣西一帶開等會,柚子燈、南瓜燈、橘子燈。柚子燈做法很簡單,把柚子掏空而成。柚子燈雖然樸素,但做法簡單,很受歡迎,有些小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河中作為遊戲。

中秋第二“玩”——舞火龍。

在香港的傳說中,只要在中秋佳節舞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所以,這個傳說代代流傳下來。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經沒有舊時的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這正是: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螃蟹個大有鮮美,石榴飄香惹人愛。

毛豆顆顆鹹多汁,鮮藕肥碩心眼多。

柚燈點燃明月夜,大家一起過中秋。

明月幾時有作文2

雨,淋透了我的心。

在怡雅的最後一箇中秋夜,我終是沒能望到那輪陪伴了我三年的明月

我的三年青春,在怡雅,沒有驕陽般的熱情放縱,亦沒有群星般的璀璨奪目,只是像月華一般淳樸,默默地成長著,感恩著。

有沒有信心拿一次年級第一?八年級的一次集團聯考,我考了年級第四,班主任劉老師頗為高興,拉我到走廊上問我,我含蓄地點了點頭,心中卻沒幾分把握。我清楚地記得那晚的月,無比的明亮,無比的叫人愉悅。雖然之後的日子裡,我並未實現我的諾言,甚至有幾次還退到了年級50名之後,但劉老師從未放棄過我,或是鼓勵或是開導,一直引導我堅持做好自己。

臨近會考前,我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情緒也不穩定,常常因為學習上的一些阻力而懊惱。記得一天晚自習劉老師又拉著我到走廊上,面對面的說:你從國中入學以來一直都這麼努力認真的對待學習,老師相信努力一定會有回報,會考你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相信自己!溫暖的話語迴盪在耳邊,我一掃幾天的陰霾,嘴角露出微笑,抬頭看看天空,月兒也是彎彎的,笑著看著我。

三年來,當我失意時,當我任性時,當我驕躁時,劉老師總似一彎溫和的月光向我走來,來到我身邊,絲絲話語撫平我所有的不快,讓我快速調整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我鋪下前行的道路,同時浸潤我的`內心。

從七年級開始我就當選班長,自然地成了同學們眼中的鐵面無私,又加上不太願意表達,面癱似乎成為了同學們眼中我的代名詞。

鐵面之人終有柔情之處,我也總會有傷心難過之時,每每心情不暢,我便會一個人倚在欄杆上,望著遠處的天空發呆。此時,總會有同學跑來安慰我,那時,心中好像陰沉的夜忽地露出一輪皎月,純淨,無暇,給人以溫暖與力量

怡雅,就是那廣袤的星空。夜夜斗轉星移,精彩無窮。在這片星空中,我看到了一顆顆新星的升起,亦看過了一條條彗星對自我的燃燒與昇華,更見證了奮鬥之後勝利的極光貫徹南北。

怡雅,是我青春這輪明月升起的地方。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中秋的那輪月定是升到了別處,我對母校怡雅和老師們的感恩卻永藏心中!

明月幾時有作文3

那夜,我站在自家陽臺上,朝那寂靜的小區望去。一片昏暗,沉寂的可怕。帶著絲絲涼意,正視前方,餘光不經意間瞄到了天上那明亮的月,泛著皎潔的月光,整個星空中,襯托出它的身姿。令人心醉。

提起天上的萬物,人們也許最先想到的是太陽,太陽象徵的是永恆,光明,溫暖,生機,希望,繁華,自由……一切積極向省的詞語,都可以形容他高貴的身影。連古代詩人對此都讚不絕口:“日出江花紅勝火。”“映日荷花別樣紅。”“日日春光鬥日光。”“重岡北面起,竟日陽光留”……歌頌的都是太陽的高貴品質。

而月亮呢?悲傷,思鄉,再常不過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都是抒發詩人悲傷思鄉之情。他無法和太陽相提並論,只在太陽落山後才敢“正大光明”的現身。它的月光和陽光相比,的確微不足道,卻毫不吝嗇的把盡有的全部投射到大地上,毫無惋惜之情。讓迷路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讓每個家庭變得溫馨。若太陽是高貴的,那月,就是冷豔的啊!

月,就像那些默默奉獻的人。

我望著月,望著那熟悉的`輪廓,體會它發出的光圍繞我身旁。啊,那不就是母親嗎?她對我們的愛,不是無私奉獻的嗎?那慈祥的月光,不就是母親的目光嗎?那輪讓人懷念的月,就是母親的化身啊!

我們,不就是天空中的小星星嗎?一閃一閃綻放出我們的光芒,是月,滋養了星星的成長,是母親,培養了我們,讓我們成熟。

月,會哭嗎?

當然會,在那朵朵黑雲來臨之際,完全遮住月的時候,月就會在裡面偷偷哭泣,它只是不想讓我們看見,不想讓孩子看見它失落的一面。在我們面前,看到的,只是那光彩照人的月啊。母親亦是如此,想到這些,我不禁有些自責。有些東西失去了就沒了,但母愛,是永遠不會變得,那顆心,是永遠真誠,永遠愛孩子的。

我望著那光彩照人的月,那月光照我身,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我不在感到涼意,大概是因為我發現了母愛的真諦吧,對著月亮,我留下了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懺悔。

我笑了,它,也笑了。月,你在哪,離我遠嗎?我覺得,你一直在我身邊,從未離開……

明月幾時有作文4

望著天上圓圓的明月,本該是令人高興的日子,卻不知怎麼心中總是酸溜溜的。瞧,又是一年中秋,看著家人團聚在一起,也覺得少了些什麼。望著牆上的全家福才發覺,原來爺爺溜走了。此時此刻我再也沒有在家中尋找到他彎著的腰身,再也沒有聽到嚷著要我給他倒酒的聲音了。

窗外的明月皎潔的就像那天的白雪,那一天寒風呼呼地刮過,還夾雜著雪花,站在其中真讓人睜不開眼。寒風颳到臉上猶如刀刺一般,耳邊聽到的只有嗚咽嗚咽的哭泣聲和悲傷的音樂。看到別人臉上掛著笑容,忙著張貼春聯的.樣子,顯得格外刺眼;看著家中擺著黑白照片心中卻又湧起一陣傷感:爺爺啊,爺爺你為什麼不慢些走;看著那些人陸陸續續地進出,拜完一個又一個,我真想大吼一聲:有什麼好拜的!可一想到這兒,眼睛卻又忍不住地溼潤了。

爺爺喜愛運動,每天大清早就起床,在家裡又是跑又跳的。搞得我不時大喊:晚點起床會死啊!他聽後沉默一會,又用比我大出許多的聲音教訓我要多運動,那時的我自然很不服氣,剛想和他吵架卻又看到他走出家門,繞到家後面那條小路上了。我一時語塞,就趴住窗臺在那兒看他,同他搭腔:爺爺你看,天上的月亮還沒消兒呢,可圓了,是不是快到中秋節了?爺爺抬頭看了看,沒理我。正當我失落離開時,卻聽得他輕聲告訴我:桌上有月餅,你愛吃的豆沙餡。

時間一晃,又過了幾個月,看到窗外樹葉都掉光了,又是一年冬天,爺爺一個人端著菜碟坐在小木凳上喝著小酒。你也不嫌冷!我扔下一句話。爺爺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招呼我過去,我還以為有什麼好事叫上我,不料他竟是喊我去倒酒。我在他看不見的地方翻了一個白眼,嘴上說著:一會兒喝多了,倒在街上都沒人扶你!卻又一邊給他斟滿一杯酒。爺爺才喝那麼一口,就突然喊道:爽。我雖然聽了不少次,但確實著實被他嚇了一大跳。我正皺著眉頭不開心,他卻又朗聲高唱: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他總唱這麼一句,也只有這一句唱得好聽點兒,但我也會時不時調侃他跑調了,雖然鬥來鬥去,不過氣氛倒也融洽。

我與爺爺的感情不是很好,同住一個屋簷下,一天說的話也屈指可數。大多數在吵架聲中度過,可不得不說他總是想到我,想到月餅我喜歡的是什麼陷,想到我喜歡吃的拌黃瓜總捎上一根,不管削水果也總會提及我,過年時不論多少都會給我紅包

可是現在,再也看不見他晨練時的身影,再也聽不見他唱的酒幹倘賣無,再也吃不到豆沙餡的中秋月餅。

煙嫋嫋,淚汪汪,白衣隨風楊。雲霧霧,天陰陰,只聽情悲傷。雨茫茫,人紛紛,燒香焚紙錢爺爺會常活在我心中。

明月幾時有作文5

倚在窗邊,眼望向窗外,看見一輪明月,高高的懸掛在空中。此刻,總是靜謐的,竟讓人有種悲涼的感覺。

——題記

從小,就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喜愛頗多,也對這神祕的月亮充滿了敬畏感。記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詩句,就這皎潔的月亮充滿了好感。背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詩句,我才明白,原來月亮也有幾分哀傷,幾分惆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兩人坐在草地上,遙望明月,許下美麗的誓言……。

太陽落下,升起一輪明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所見的月亮有時也是這般。一縷縷輕而薄的雲,環繞著月亮周圍,給人一種美感。月亮真的就像“白玉盤”一樣,又大又圓。月亮散發出皎潔的月光,“煙籠寒水月籠沙”,我們也都被籠罩在這一片月光之中了,也被籠罩在這一片靜謐之中了,萬籟俱寂,遙望明月,心中多多少少有一些悲涼。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兩個人在離別時,流著淚,哭訴著,都不想離開彼此,都不想遠隔天涯海角,然而事實總是那樣殘酷,不得不分離,只有在離別之時,對上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猶記得,兒時聽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故事是那樣的悽美,最後,嫦娥升到了月亮之上,住在廣寒宮中,旁邊只有玉兔相伴,該是怎樣的孤獨與寂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當時的李白,是有多麼的惆悵,抬頭望明月,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有多麼思念故鄉,而此時只能把這些思念寄託給高高在上的`明月,又是怎樣的無奈呢?

遙望明月,真的感覺到一些哀傷,一些悲涼,一些痛楚,一些寂寞。倚在窗邊,雙手拖住下巴,看著那一輪明月靜靜地掛在空中,朝我微笑。我猛然覺得:這樣的時光還能有多少?這樣仰望明月的時光還能有多少?只有失去了才會懂得珍惜,只有錯過了才會懂得他的珍貴。難道我們不應好好的珍惜這小扇輕搖,遙望明月的時光嗎?這樣安逸,這樣閒適。

我們都睡下了,而那輪明月仍然散發著他那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射進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帶給我們寧靜……。

  韓怡雯

明月幾時有作文6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真正是流傳千古了,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蘇軾端起酒杯遙問蒼天豪邁與雅興,便令我心馳神往。腦海中,思緒瞬間迴歸千百年前,依舊是這一抹月光之下,豪放的蘇軾喝得酩酊大醉,端起手中的酒杯,眼神迷離,似乎思緒正遨遊在千百年前,用手中的酒敬著天上的明月,那輪亙古以來就存在的明月,不由得思考起來,這輪照耀過屈原,照耀過李白,照耀過杜甫的明月,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

月從古至今都是人們寄託各種情感的載體,蘇軾看到月,便想到了月亮之上那些傳說之中的瓊樓玉宇,也不知道那美輪美奐的仙宮,是什麼時間了。其實,蘇軾或許在這裡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重回官場、重回世間權力巔峰的.渴望吧。不然又怎麼會有後面一句的“我欲乘風歸去”呢?之所以是“歸去”,而非“登上”、“造訪”,便是因為以前便是那裡的人吧。但那美玉砌成的樓宇啊,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因此才有了“高處不勝寒”的說法。蘇軾已對那黑暗的朝廷失望了,才發出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感嘆。雖孤單蕭條,但卻率性詩意。這與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何其酷肖。

這明亮的月,這寂靜的夜,總是令人不由自主的思考著,蘇軾也不例外,他開始思考人生,一個嚐盡人生百態的人,將人生描述為四個字:悲、歡、離、合。但無論是悲,是歡,是離,是合,生命健康都是最重要的,所以蘇軾於全文的末尾,送上了對親人朋友的祝福,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也就是王勃所寫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了吧。

讀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讀出了作者的率性放達,讀出了作者對人生未來的迷茫,讀出了作者對親人朋友的思念。

明月幾時有作文7

學習路上的坎坷,你是選擇前進,還是退縮;眼前的困難和挫折,你是選擇克服還是逃避?

我,選擇前進,勇往直前;克服,想盡辦法!

當我的毛筆觸碰到雪白的宣紙,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位有靈性的書法者,是一隻在沼澤地裡陷入泥潭的,心情絕望的小鳥。儘管我父母的字飄飄欲仙,龍飛鳳舞,儘管我父親是一位出色的書法老師……。儘管儘管,那終歸是紙上談兵,我必須面對現實……

於是,我開始勇往直前,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我把字帖放在離我最近的位置,只為看清每個漢字。我用顫抖的手握緊毛筆,竟在筆桿上留下了溼溼的手汗。微風拂過我的髮絲,陽光給宣紙染上了一層鍍金,這更使我的心情恍惚不定。橫,在正中央,微微傾斜;豎,在橫的最右邊,短小有力……我照著字貼上的樣子,一筆一畫地寫在宣紙上。我似乎找到了出路,日復一日地練。手的痠疼,汗的流淌,眼的脹疼,換就了一手規規正正的'方塊字!

清風明月幾時有!前進,努力!

可是,每當我把練好的字驕傲地展示給同學們看時,它們換了一種嘲笑的方法,說我寫得太不自然。甚至還有人嘲笑我,說我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書法!心的不甘,如從百米高樓墜落,然後躺在了一片荊棘叢中,疼痛難忍。我失望,我困惑,我的書法似乎還缺少什麼精華。直到我看到時父親搖頭晃腦的寫字,一會兒心情激動,一會兒心情平緩。我這才知道書法的真諦。

同學們說得沒錯,練字要自然,要用心去練字。

我,再次勇往直前,再次想盡辦法。我開始練字時投入自己的心情,就像在字裡放入了一顆怦怦直跳的心。我的字開始變得自然起來,同學也嘖嘖稱讚。我依然日復一日地練著,絲毫沒有驕傲,因為我知道,驕傲意味著什麼。

圖書館裡,我看著自己掛在牆上的作品,微微一笑……

清風明月幾時有。失去的心血,最終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明月幾時有作文8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題記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月的民族。從神話傳說“嫦娥奔月”再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放。“月”字牽引著中華上下五千年。滿月更是被人們看作成了團圓的象徵,中秋節也因此而來。我的明月幾時有,我的明月在中秋。

日曆又被翻過去了一頁。時間轉瞬即逝,不知不覺間,一年已過去了大半·。中秋節也悄然臨近。我踱步到窗邊,望著窗外的風景,思緒萬千,再過幾天爸爸就要回來!

在麻雀的嘰喳聲中,很快就到了中秋,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等一下就要回家。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悅,一大早我就跑到村頭去望。望啊望,爸爸怎麼還不回來;望啊望,我的眼快要望穿。一個接一個的人從我面前經過,我是一遍又一遍的檢視。唉,爸爸怎麼還不來。心情一點點的低沉下去,慢慢的由失望變為絕望。最後一眼,再看最後一眼。從遠處慢慢走來了一個人,這熟悉的身影,這熟悉的腳步,我終於等來了爸爸。我一個箭步跑上前去,思念在這一刻匯成了一個大大的擁抱。這個中秋,最終終又團圓。

天色逐漸的昏暗下去,一輪滿月也在悄悄的升起。我們一大家子坐在庭院的石桌旁,其樂融融,好不熱鬧。我和妹妹纏著爸爸講在外打工的趣事。爸爸拗不過我們,一個接一個的趣事逗得我們捧腹大笑。爺爺也不甘示弱,捋了捋鬍子,就開始給我們講關於中秋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的故事我是百聽不厭,我又一次被嫦娥后羿的感人愛情所動容。奶奶第一次開嗓給我們唱戲曲,我一會兒被花木蘭替父從軍的的氣魄所震撼;一會兒又被黛玉葬花的故事所感動。不知不覺間,已然到了深夜。此是月兒最明時。

我側躺在床上,從窗中望那輪皎潔的圓月,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團圓。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團團圓圓,只要家人幸福安康,就沒有什麼事情比這更重要。我雙手合十,虔心祈福:希望我認識的人和認識我的人都永遠的平安幸福!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明月,我敬你一杯。願明年的中秋,還是一樣的團團圓圓!

明月幾時有作文9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每當我吟誦起這首詞時,一種不知是什麼滋味的心情就會在我的全身盪漾開來,讓我冥思遐想我的中秋故事。

中秋,是農曆的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會圍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景。記得我也曾有這樣美好的回憶。在我很小的時候,每年快到中秋節時,我們都會前往我大姑家吃飯。我,我姐姐,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兩個哥哥以及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會到我大姑家去。我們歡聚一堂,大人們談天說地,小孩們在庭院間嬉戲玩耍,直到大人叫好幾遍才到屋裡去吃飯。還未等吃完飯,我們這些小孩子便迫不及待的`跑出去,在一塊嬉戲打鬧。本來就熱鬧騰騰的氣氛變得更旺了,是什麼呢?嘿嘿,我大姑家添了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孫女,我因此成了別人的姑了。於是,每年我們到我大姑家去,每個人都要抱抱這個可愛的小女孩。

中秋的家宴因為這個小女孩的存在變得更加歡快了。吃完飯後,我們一家人有時會和我大伯家一起回來,於是我,我姐姐和我哥哥就怎麼玩也玩不夠,少不了晚上的又一頓中秋宴了。終於,神聖的中秋節到來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月餅後,便大手牽小手,一起踏出門外,去賞月,一路上,總能聽到一陣陣歡聲笑語……那時的月亮,是橘黃色的,照在我的心上,暖烘烘的,幸福感爬遍我的全身。現在,中秋節好像變了。就說今年吧,只有我,我父母,我大娘到我姑家去,飯局上一下冷清了不少,雖說還有我的小侄女在一旁嘻嘻哈哈,但我的姐姐和哥哥都在工作,因此氣氛一下不如從前了,我也歡快不起來了。

回家後,沒有了第二頓中秋宴,沒有了吃月餅的習慣,沒有了出去賞月的心情。爸爸和媽媽還在幹活,只有我自己抱著一個小板凳坐在院子中央,抬頭看月亮。這時的月亮,是淡黃色的,照在我的心上,涼涼的,像冷風吹過的樣子。

中秋節,被我們漸漸淡忘了;吃月餅的習慣也因為我的過度排斥而消失了;一家人的團聚轉變成了電話裡的祝福與等待。試問“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作文10

獨自一人時常常會想,周圍的世界自己瞭解多少呢?以自己那有限的學識,這世界就如永遠看不到邊際的黑夜,雖說擁有精彩與美麗,不乏誘惑與吸引,但也滿是恐懼與迷惘。人是一種特殊的生命,因為思想而讓他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已經掌握的東西漸漸失去魅力,他總是把目光投向一個個疑惑,這也正是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動力。或許人也是因為好奇而最終得到進化,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

“明月幾時有”?這疑問是不是從有人類起就在人們心中響起?每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總是會問出無數個為什麼,這每一次的問都吸引著人們去探索。細細考察人類的足跡,每一個堅實的腳印都是由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解決深深地踩出。或許神創造人時,賦予人好奇心,也就同時給予了人類統治地球的鑰匙。

當我們安然享受由好奇而創造的這個社會的一切先進成果時,我們卻更多的是麻木。我們在水泥森林的禁錮中正一日日失去自己的好奇心,同時我們也在嘲笑著別人的`好奇心,對那些仰望長空問出“明月幾時有”的靈魂,我們充滿蔑視,我們正讓自己沉淪在物質的包圍中,心甘情願地讓精神為此變得越發空虛。面對一切,我們只會發出一個疑問,那就是“這有什麼用”,“有用”成了我們衡量一切的標準,更確切地說應該是預期的物質補償成了我們衡量一切的標準。這違反自然的異化的標準使我們在社會中越發現實,並把這種標準也加諸於我們的孩子,於是教育成了一種另類的加工廠,孩子不再是鮮活的人,而只是一種產品,他們完全在按人們的意志進行打包,繽紛的思想已被迫埋藏在大腦的最深處,他們不再好奇,問題也只是按別人的意願提出,再也沒有新意。

曾經有人問怎麼徹底地消滅一個人,是不是隻需從肉體上毀滅他?我想這絕對是片面的。對肉體上的強者,可以從肉體上毀滅,但對於精神上的強者呢?毀滅他的肉體卻可以讓他的精神永恆。或許精神是難以毀滅的,這種無形的東西不是利器與禁錮就能解決的,它一旦成為思想上的種子,會潛伏於人們的心底,總會慢慢生長壯大,一不留神,就如春風一樣讓世界換個樣子。

當我們僅僅迷戀物質時,我們是短視的,看到的只是眼前利益,即使我們真的強大,也只是肉體上的強大,而我們的精神卻是乾癟的。如果有人想消滅我們,只需用強大的力量就能讓我們走向毀滅。追求物質的強大本沒有什麼過錯,但絕不能陷入物質而毀掉我們賴以強健的精神,更不能異化精神,把她變成物質的奴隸。

面對茫茫夜空,你是否還會問“明月幾時有”?其實這問只是還表明你還沒有失掉神賦予你的人類最寶貴的好奇心。在紛繁的塵世上,別讓自己的眼睛被利慾的塵土矇住,別讓自己的靈魂被金錢的銅鏽腐蝕。不必說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只要心是自由的,總會看到一片藍天。保住自己的好奇心,保住自己做人的一點精神,尊重別人的好奇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我們的世界更長久,也更美麗!

明月幾時有作文11

當晚,月靜風清,一輪皎潔的如玉盤的明月懸掛在夜空。微風吹拂著河岸邊的柳條,一根根柳條兒愜意的搖擺著輕柔的身子,像是在感受月光的皎潔,河岸邊有一張石圓桌、四個石凳。河裡水波盪漾,像是在開月光舞會,蕩過來又蕩過去,卻不停歇,周圍的一切都在盡情的搖擺著。可是,河岸邊的小木屋裡卻有一顆孤單、寂寞、思鄉的心,這顆心的主人便是蘇軾。

他靜靜的坐在床邊,思念著親人,擔憂著他們,可他有心無力,無法讓自己在這美妙的夜晚過得逍遙自在。就在他想到弟弟子由的時候,忽然瞟見透過窗戶灑進房間裡那潔白的月光。於是酒性大發,拎著酒瓶瀟灑自如的走向石桌,呼吸著美景下的空氣,在明月的照耀下,他獨自一人坐在石凳上盡情地暢飲著,試圖忘掉心中的牽掛與不悅。可冰冷的酒水怎麼也無法沖掉心中那割捨不下的牽掛與思念。彷徨的他舉著酒瓶問天:“月亮什麼時候才會圓滿的出現?”他猜疑著此時天上的月宮是多少年多少月,天上的人們在做些什麼,懷揣著這些疑問憤憤不平的飲著酒,心裡十分心酸。眼看中秋已到,本是與家人團圓之時,自己卻與親人們相隔萬里。他想乘著這一股股微風,駛向那裡,卻又擔心太高太遠,自己無法承受那種淒涼之苦。想著這些,他更覺得揪心。便高舉酒杯,起身與清風共舞,柳條兒伴舞,溪流聲伴奏,月夜做背景,這樣翩翩起舞,讓自己的影子隨之舞動,心情美麗了,樂著說道:“在天上哪比的在人間好?”

就這樣讓時光肆無忌憚的匆匆流逝著……

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低低的照進雕花的.紙窗,照著因思念擔憂而睡不著覺的人們,伴隨他們入睡夢鄉。他暗自思索著:“月亮如此純潔、明亮,對人們應該沒有什麼怨恨吧?可為什麼總是人們離別時它卻又圓了呢?”各種各樣的疑問在他的腦海裡此起披伏,堵住了他思念子由的心房。哼著富有情調的小曲,望著皎潔的月亮,再想想人生,他也看明白了許多東西,心情也逐漸鬆弛下來。

在人世間,人類與動物、植物都有悲歡離合,都會有一些難以用語言所描述的情感與經歷,就像這月亮,有陰、有晴、有園、有缺,總是那麼不盡人意,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兩全的,但關鍵在於你怎麼看待與分析。想開了,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與不安。只要親人們健康長壽,幸福安好,即使相隔萬里又如何,不是照樣能共同沐浴著皎潔的月光共想這美好的月夜麼?為什麼要那麼偏執呢?為什麼要讓自己過得那麼憋屈呢?

的確,看懂了想明白了也就不那麼憂傷了。蘇軾愉快的舉起酒杯,像是與明月乾杯,然後爽快的喝進這杯參雜著思念與擔心的酒,彷彿是在感謝明月使他領悟了這些。

在輕快地河流聲與一剎剎風聲的伴奏下,在月光的照耀下,在小蟲的鳴叫聲下,蘇軾拂起衣裙起步慢搖的走進房門。躺在床上與子由共賞這美好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