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博物館作文

作文2.11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博物館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博物館作文

博物館作文1

我是個小戲迷,喜歡看各種戲劇,當舞臺在喧天的鑼鼓聲中拉開幕布,生旦淨末醜粉墨登場,我就開心不已。我經常陪奶奶看戲曲頻道,週末跟媽媽去南京博物館看戲,還網購了一些有年代感的戲劇連環畫。好幾次,當別人知道我的愛好是看戲後,露出驚奇的眼神,好像在質問:“你小小的身體里居然住著一個古老的靈魂?”

暑假,媽媽帶我去方特四期東方神畫玩,讓人驚喜的是方特有一個戲曲博物館。跟別的博物館不同的是,這裡戲劇知識不是貼在牆上讓你仰頭看酸了脖子,而是以活潑有趣的形式展示出來的。博物館裡沒有一個工作人員,全是智慧化裝置,我們坐在觀眾席等著表演開始,突然觀眾席開動了,原來是這一個大型自動尋跡無軌電車,它帶著我們穿越中國戲曲文化的時光隧道。電車緩慢平穩地前進,並適時在各個舞臺前停下來,按照語音提示,我們戴上3D眼鏡,聽著戲劇知識的解說,進入了“戲曲小天地,人生大舞臺”。

令人讚歎的是,這裡不光有播放投影,還有雕塑、亭臺樓閣等實物景觀,虛實相映。首先,我們見到的是戴著“木腦殼”的西南地方儺戲;然後到了北方展區,山東快書、山西晉劇《呼延慶打擂》、天津快板、北京的京韻大鼓,河北棒子《徐策跑城》,徐策搖頭擺腦晃動著雙翅官帽,拖腔“湛湛青天不可欺”實在讓我想笑破肚皮!我想,演員不頭暈麼?接著電車駛到了中原展區,河南豫劇《花木蘭》“劉老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不如男?”接下來到了南方,廣東粵劇、安徽的黃梅戲,蘇州評彈《江南好風光》。江浙一代的越劇《雷峰塔》膾炙人口,戲臺兩層樓,樓上窗戶上是白娘子、小青、許仙在斷橋初次相會的場景的投影,戲臺電影展示的是法海手拿金缽執意收白娘子,許仙在旁邊苦苦哀求。唉,一個是妖一個是人,“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讓我開心的是,三年級就學過全國省份知識,一聽方言就知道是什麼地方的戲劇,我洋洋得意自覺博聞強識,跟著熟悉的唱腔搖頭晃腦地哼起來。

最後,無軌電車停留下來,360°立體環幕的大幕徐徐拉開,上演了京劇《四郎探母》《貴妃醉酒》等經典武戲片段,主角兒扮相俊美,身段優雅,嗓音洪亮,而且紅臉白臉脾氣都暴躁,動不動就“咚咚鏘鏘”打成一團實在帶勁兒。我看得非常痛快,但時間太短,只能走馬觀花,沒記錄下來的都是我沒見過或者看不懂的戲。

遊玩下來,我問同行的幾個小朋友:“你們覺得方特的戲劇博物館好玩麼?”“別的很好玩,最無聊的就是它了!”我想,那是你們平時接觸少,沒有真正瞭解戲曲的魅力。

博物館作文2

我們過年回到了姥姥家,在歡聲笑語的幾日團聚後,我們啟程來到了西安,爸爸媽媽第二天帶我和妹妹包了一個車前往著名的景點—兵馬俑博物館參觀。

開車的叔叔是當地人,一上車,他就開始熱情地給我們介紹西安的小吃和旅遊景點,當他給我們介紹西安的歷史時,他滔滔不絕,妙語連珠,把我們幾個聽得神情貫注、津津有味;特別是講到我們即將去的兵馬俑,他更是比我們之前所瞭解到得還更深入,更有故事性,我本來已經很激動了,此刻更是很不得立刻飛到那裡,站在兵馬俑的身邊細細觀詳。

終於到了目的地,此刻寒風凜凜,我們要走過一段長長的園林才能到博物館內。叔叔專門為我們找了一位講解員姐姐,她邊帶我們路邊給我們介紹著兵馬俑的最早發現者,他是一位老爺爺,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當時他是在打井時突然迎面立著一個兵馬俑,差點把他嚇暈了,就這樣一個震驚世界的古代奇蹟被發現了。我們首先來到了一號坑,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有五六個籃球場那麼大的深坑,我走到圍欄前,只見裡面全部排滿了神色各異的士兵。他們有的神情嚴肅,有的面帶微笑,還有的臉上有小鬍子。導遊說兵馬俑神奇之一是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當時剛剛挖掘出來時他們身上的服裝全都是帶有不同鮮豔的顏色,遺憾的是出土不到一個小時顏色全部被氧化掉而化為白灰。儘管他們沒有顏色,可是那麼多士兵整齊地排列在那裡,場面的壯觀還是深深震撼了我。我盯著他們很久,用上了從未有過的耐心。在導遊姐姐的講解和帶領下,我們順著大廳慢慢地轉到了出口,來到了第二個俑坑和三號坑。這兩個坑比第一個坑要小很多,三號坑裡面最值得看的是展示品,其中一個最完整的跪射俑被罩在一個大玻璃櫃裡,他面帶微笑,單膝跪地,身體微微朝前傾斜,手似乎在做臥弓狀,他的後背居然還有紅色,我看的興奮不已。另外最讓人震驚的是“銅車馬”,它的手工精細複雜,似乎有我們現代人都無法到達的一種技術。

當我們興致勃勃地參觀完主要展廳後,導遊姐姐帶我們來到了一個商店,她說:“小朋友,看到了嗎?這個老爺爺就是當時兵馬俑的發現者。”我的天啊,我真是太激動了,我居然能看到發現者,我趕緊上前去和爺爺問好並留了影,而且還帶回了他親自簽名的兵馬俑歷史介紹書。

轉眼間兩個小時就這樣快地過去了,參觀完後,我坐在車上,心裡仍然興奮不已,我真是佩服當時的古代人,可能因為沒有電腦電視吧,他們只能不斷地用大腦來創造無比神奇的工藝品打發時間。那麼我們現代人是不是也不該太依賴電腦,也應該多動動我們的大腦和手來創造更多的奇蹟呢?

博物館作文3

步下臺階,向東走,你會發現路旁有一座單槍四角攢尖頂的亭子,亭子裡有一口大鐘,上面刻有精美的文字。它鑄造於唐天寶十年(公元737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仍完好無損,真是稀世珍寶。繼續向前走,便來到了第三進院落,你會馬上覺得視野開闊。這座庭院是四進院落中最大的一座。院子裡四棵馬尾松筆直挺拔。迎面是正殿,它是三座大殿中最大的一座。殿下築有花崗石砌築包邊的基座,高一米多。大殿為捲棚頂,用清代大木作做法,斗拱交錯,綠瓦綠聾巍峨巨集麗,氣象莊嚴。殿周圍及月臺都是雕花木欄杆。褚級而上,進入正殿。殿裡最引入注目的是樑、柱間的雀替,它採用中國式的木雕裝飾,非常古樸。而頂棚角線和燈光裝璧卻是採取歐洲近代式樣。殿裡展出了清代皇帝皇后的服飾、璽冊,食品、食具,藥物、藥具和很多宮廷書畫,真是琳琅滿目,別具匠心。

正殿東西有兩座配殿。東邊的是《清代皇帝皇后生活文物》第二展室,有鐘錶、盆景等。西邊的是造像藝術展室。

步下臺階,慢步院內,你會看到長廊的額仿間都繪有蘇式彩畫。這些畫的亭臺樓閣、池水館榭是那樣的玲巧別緻,藤蘿翠竹是那樣的婀娜多姿。幾十幅彩畫無一雷同。看著這一幅幅彩畫,彷彿進入蘇州園林,置身於仙境之中。

繼續向院內走,就到了最後一進院落。迎面是文光閣。它是三座主殿中最精美的一座。閣高三十多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簷下出迴廊一週,閣的東西兩房有樓梯直通頂層。憑欄遠眺,可以縱覽濟南古城風光。閣頂作九脊歇山式,綠瓦飛搪三層。閣上簷下有“文光閣”,三個篆字匾額一方。簷下大型硃紅色石柱二十四根,均墊以青石柱礎。斗拱、額杭上均繪有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閣周圍有木製雕欄。閣下有一米多高的基臺。閣南階摘龍盤繞,上面雕工異常精巧。湛藍的天空,綠色的琉璃瓦交相輝映,顯得格外輝煌。走進文

光閣,裡面面庭一間,進深一間。正中有一個約一米多高的矩形玻璃展窗,裡面陳列著帝后們的書畫作品,主要以扇面為主,四面牆壁上也掛著許多。抬頭仰望頂棚,藻井上的天花絢爛多彩。樑、柱間的木雕雀替,精緻古樸。

文光閣前東西兩邊有兩座式樣完全相同的亭子。亭子裡面原來有石碑,所以叫碑亭。亭子是重搪八角攢尖頂,覆蓋綠筒琉璃瓦。簷下樑杭施瀝粉大點金彩畫,絢麗多彩。整個亭子顯得小巧秀麗。

不知不覺,萬道霞光已灑滿大地。我懷著依依不捨之情離開了博物館。博物館是古式樣的建築群,它的前院富有庭院風韻,後院不乏宮殿氣派,建築以工巧見勝,堪稱建築藝術的佳作。它凝聚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它回到了人民手中,為人民做出了貢獻。在新的歷史時期內,它將放出更加燦爛的光彩!

博物館作文4

週末,我參加了寧波“阿拉親子”組織的參觀寧波雪菜博物館,學習寧波醃製雪菜傳統工藝的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乘車來到了寧波鄞州東鄉。剛下車,撲面而來的空氣裡就散發著一股鹹齏的酸香味,彷彿嗅覺一下就傳遞給了味覺。哇,這味道感覺好開胃啊!

雪菜博物館像一個四合院,方方正正的一圈房子,中間圍出一個大約四十平方米的庭院,庭院東西兩側各種植著兩棵樹,一棵是石榴樹,一棵是銀杏樹,石榴樹代表子孫滿堂,銀杏樹代表幸福美滿。朝南的房子,大門開著,正對著一本銅色的“大書”,書的後面有一幅繁忙耕種、收割及運輸等的圖畫,展現了以前的人們是如何種植雪菜,又如何製作,以及怎樣運輸出去的畫面。

我們從正門右側開始參觀學習,依次學習了古書記載的人們何時開始食用鹹齏,雪菜的產地及特性,雪菜醃製的方法及過程。

寧波人何時吃鹹齏,已經不得而知了。明末的寧波學者李鄴嗣寫道:“翠綠新齏滴醋紅,嗅來香氣嚼來鬆。縱然金彩琅蔬好,不及吾鄉雪裡蕻。”寧波老話更是說得好:三日不吃鹹齏湯,腳骨有眼(有點)酸汪汪。從唐宋以來的千餘年間,寧波人對鹹齏的牽掛,更多的是來自對樸實生活的回憶以及對故鄉的思念。

俗話講:兒子要親生,田要買東鄉。適宜雪菜栽培的土質和氣候條件,使鄞州東鄉成為寧波著名的雪菜產地。貌不出眾的雪菜能在寒風冰雪中生長,被人們稱為“真正的英雄”,不僅精神可嘉,還贏得了土地的元氣,味道非凡。

在中國,雪菜主要種植區域分佈在浙江、江蘇、湖北、湖南及江西省一帶。雪菜,又稱雪裡蕻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芥菜種草本植物,為薺菜的一個變種。雪菜分春菜和冬菜兩種。春菜是在冬季播種,次年春季收割,清明前後醃製;冬菜是在秋季播種,當年冬季收割,“霜降”後醃製。

雪菜的醃製技術因地區、品種、食用的口味不同而有多種方式。從浙江來看,大體上有缸醃、坑醃、甕醃、倒篤醃等多種醃製方式。缸醃是寧波市鄞州區傳統的醃製方法,它的醃製容器主要是水泥池和陶缸,這種醃製方法比較簡便。用作醃製的雪菜,要在晴天收割。如遇雨季,要在轉晴兩三天後,再收割醃製,否則醃製出來的成品容易發黴變質,不能食用。

北廂房的正門裡,有祖孫三代蠟像人醃製鹹齏的場景,拿菜、撒鹽、踩踏,分工有序,配合默契。原來,寧波人醃製鹹齏,就是“鬧鹹齏”,“鬧”是寧波話諧音,意思是“踩”,就是在缸裡裝上雪裡蕻,再撒上一層鹽,然後用腳踩踏起來,踏時順序從四周到中央,輕而用力,以出汁為度,要儘量減少缸內空氣的存留,以免發酵。等層層踩踏完後,用石頭壓住。過些天,美味的鹹齏就可以食用了。

這是一次難忘的社會實踐經歷,使我對寧波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寧波的鹹齏文化真是歷史悠久啊!

博物館作文5

踏入廣場,地上的灰色石磚發出低沉的聲音,四面樓房色調略顯灰暗,歐洲中世紀風格的房屋搭配在一起,有一絲單調。一抹靚麗的青綠,片片金色的光影劃破沉寂,在灰色的背景中,唯有它——冬宮博物館,為我帶來清新,向我呈現著它的榮耀。步入館內,高挑的門廊,鑲金飾銀的房間,雍容華貴之氣表現得淋漓盡致。邁上鋪著絲絨地毯的石階,向上看去,代表沙俄政權的鷹隼在牆上伸展著它們的翅膀;視線稍微向下,精緻的窗楣下懸著紅色絲絨窗簾,輕輕觸碰,指尖劃過,質感光滑細膩,窗外海風輕輕吹拂;透過展廳走廊,我看到筆直的通道口開著的鑲滿金色花紋的門,心中暗暗驚歎,這一切,都是這樣美好,將我帶回百年之前的沙俄,一睹當年盛況。我繼續上上下下地欣賞著。

突然,一抹棕色,一片灰黑,在門後藏著,進入我的視線。快步走近,那是一幅巨大的畫作,我需要仰頭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棕灰的色調與周圍飾物映出的銀白,顯得格格不入,甚至那個兩人多高的金畫框也與它不大般配。畫上,一位頭髮斑白,滿眼憐惜與疼愛的父親低頭向下看著,我向上看著他,領會著他眼中難以遮掩的疼愛。在他的面前,他的兒子半跪著,將頭埋進父親那棕色的長袍裡,那姿勢,像是在哭泣。他背對著我,露出雪白的臂膀,是畫中僅有的一抹亮色。我的目光轉向旁邊的小牌“《浪子回頭》——倫勃朗”哦,這是一幅名畫啊。這位倫勃朗大師最擅長人物的寫實,也極喜在畫中主人公身上加高光,卻把主色調調成灰暗系。我靠近那幅畫,近景昏暗的畫作中,還站著幾位僕人,他們身上的顏色太暗,以至於我的眼睛在第一次全覽時跳過了他們。旁邊有一位婦女,她應該是兒子的母親,因為她雙臂微張,離主角很近,像是想給哭泣的兒子一個擁抱。我站得更近,仔細看那母親的神態,竟發現她的眼角,有一滴將要滑落的淚珠。這可是一幅油畫啊!倫勃朗,你是怎麼做到的?我恨不得衝入畫中,回到正在作畫的倫勃朗身旁,仔細看他手上每一個細小的動作,看他是不是輕捏畫筆,用白顏料點了一個細小的高光,再暈開形成一滴淚珠?站在畫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寧靜降臨在我身旁,路過的遊人好像被噤了聲,以至於我隱約聽到安撫聲,還有輕輕的抽泣聲,從畫中傳來。我感到震驚和震撼,這種本不該由看畫帶來的震撼來源於這幅畫強大的移情作用,讓我感到了兒子的悲傷以及現場的安靜與父親溫柔的愛。我震驚,是因為倫勃朗細緻入微的表現手法,是那滴淚,是那個眼神。

再看那幅畫,它似乎不再與周圍格格不入。黑色,棕色,也帶著溫暖,只不過,它更緩,更柔,更令人感到安詳與寧靜。那幅畫,在冬宮博物館中靜靜的地掛著,而畫中的人,卻在四周金碧輝煌的光耀的襯托下,沐浴著海風,向人們散發著美,散發著愛與寧靜。

博物館作文6

珠算是我國的瑰寶,它始於秦漢,成於唐宋,盛於元明,發展於新中國,在歷史上熠熠生輝!今天我有幸來到珠算博物館,瞭解算盤的文化,欣賞算盤典雅與尊貴的氣質。

站在館前,迎面而來的是古樸典雅、淵遠流長的文化氣息,外型美觀大方,在藍天白雲之下,像一件無可挑剔的藝術品,可想而知裡面的算盤又是怎樣的精美呀!

跨入館門首先看見的是石頭做的算盤的一角。算盤分為框、樑、檔、珠四個部分,常見的多為上2珠,下5珠;形狀多為長方形;材質多樣化……這何嘗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呢!

此時此刻我們來到了算盤精品廳。本廳聚集了大大小小兩百多個算盤,有玉做的,金做的,銀做的,銅做的,鐵做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其中令我最歡喜的要數階梯算盤了!

階梯算盤顧名思義,形狀與臺階相像,共有6層,框、樑、檔、珠均為木質,可供六人使用!其形獨特,掛於壁上,十分顯眼。其雖不及玉石算盤之華麗、精美、奪人眼球,也不及金算盤之耀眼、奪目、金光照人,可寓意著實深邃,令人耳目一新:主人造鑄之時,希望自己的生意、生活越來越好!簡言之:精打細算髮大財,步步高昇做大官。透過這把奇特的算盤,我看出了算盤在當時的地位之高和重要性之強。古代人民對它的寓意、形狀真是考究,這或許就是人們為什麼說“算盤是一件件藝術品”的原因吧!

與階梯算盤邂逅過,又與一個小算盤見面了。

這個小算盤長6毫米,寬4毫米,材質為象牙,散出一股冰清玉潔之感,這是別的算盤望而不及的。細看,它只有成人大拇指的一半多一點,可上面卻有這算盤應有的部分,並且,珠珠可用針尖撥動。在燈光下,閃著亮光,雪白之色渾然與灑下的銀輝融為一體,成為一顆閃亮的星!它與其他算盤的不同之處在於那小而精的外形,讓人不禁想起一句話:少則多,多則禍。真沒想到,我們的祖先竟有這般鬼斧神工的手藝,它需要渾厚的工藝積澱與精細的雕刻,才能造出這樣讓人為之震撼的藝術製品!

來到珠算博物館,不得不提紫檀算盤!它是一卷書,一卷博深而又精美的算珠;它是一軸畫,一幅大美若素,檀香四溢的制檀圖;它長7。81米寬1。81米,是魯班算盤的10倍和19倍。該算盤上沒有一個釘子一滴膠水,全是拼接而成,單枚就重3斤!這何嘗不讓人驚歎那!它無處不浸潤著典雅之氣,乾燥處理、選料切割、榫卯拼合、紋飾雕刻,無一步不精細!這是先祖智慧閃現而出的靈光,是雅俗共賞的珠算史上,一顆明珠,一段輝煌!

珠算博物館不僅有這三種算盤,還有麻將算盤,如意算盤,桃核算盤,八卦算盤,寒鴉戲水瓷算盤等。個個做工精細,樣式新穎,造型美觀,不愧為濠河岸邊的一顆明珠!不愧為南通人民的驕傲!

在計算技術發展的長河中,人們創造了各種計算工具。中國人創造的算盤,風行海外,被譽為“最古老的計算器”,為世界計算作出了傑出貢獻!

博物館作文7

十月的北京,秋高氣爽;十月的北京,瓜果飄香。就在這個收穫的季節,學校組織了讓我們期盼已久的秋遊活動。這次,我們來到了在國內外久負盛名的北京地質博物館參觀。

剛進大門,就到了一樓的地球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聳立在大廳中部靠前的巨型地球儀,上面還點綴著無數的小星星,閃閃發光。地球的造型很可愛,也很漂亮,像個圓圓的腦袋,披著一件藍色的薄紗,還點綴著五顏六色的裝飾品,綠色的翡翠、黃色的水晶、紅色的瑪瑙、白色的珍珠……藍色代表著海洋、湖泊,五顏六色的裝飾品代表著各個國家,讓人感悟到整個宇宙的快活與朝氣,和諧與寧靜。順著蜿蜒的小路,我們看到了氣勢壯觀的板塊運動;火山噴發引起地球物質的迴圈流動;以及地球表面受外力作用,而雕琢出的萬千景象。這些都向我們具體地說明了地球所經歷的變遷。正是有了這風和水,才劈開了大山、粉碎了小石,才將頑石化為沙礫,變成了山川原崗。正是因為這個,才有了奔騰的江河,寬大的峽谷,才有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才有了我們現在地球上的無限風光!

參觀完地球廳,寶石廳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它那豐富多彩的天然寶石、玉石材料和光彩奪目的工藝品交相輝映,給人美的享受和科學的啟迪.璀璨的庫裡南鑽石,雖然是替代品,但仍讓我由衷的讚歎。它是全世界被發現的最大的一顆鑽石,但現在已被切割成105塊,其中最大的一顆被鑲在英國女王的皇冠上,第二大的被鑲在女王的權杖上,其他的都散佈在王冠和權杖的兩邊。聽到這裡,我真想去英國親眼看看,這份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美麗瑰寶。

寶石廳讓我回味無窮,不知不覺中,我們又來到了史前生物廳,它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興趣盎然地看著展廳裡的模擬場景,模擬溶洞十分逼真,那七彩的顏色和造型漂亮極了。模擬史前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巨型蜻蜓落在了高大粗壯的古植物上。據說,這隻蜻蜓雙翅展開有兩米多長呢!但是,更吸引我的還是博物館裡大量的珍稀藏品,它們讓我大為震撼。其中有世界上最高大、儲存最完好的霸王龍頭部化石;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單晶晶體--“水晶王”,重3.5噸;國內最大的辰砂單晶晶體——“辰砂王”;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化石—雲南元謀人牙齒化石等。都是一個個國寶級的珍品呢!平時很難見到,很多大型的化石又都是裸露陳放。我輕輕的摸了摸,生怕碰壞了,可又想多摸幾下。

參觀結束了,可我還沒看夠呢!我真希望時間能在此停留,讓我能盡情地在此暢遊。我真心的感謝大自然無私地賜予我們那麼多的財富,我一定要盡我的所能保護好我們的地球,讓她更乾淨,更美好!

博物館作文8

一、 研究目的

瞭解博物館的工作內容、工作特點、部門分工、運作過程。

二、 研究計劃和實施

20xx年10月4日10點,我和全家到達了東濠湧博物館。首先,我們參觀了博物館的展覽。接著我去採訪了一個保安和一個負責的阿姨,再到東濠湧邊玩了一會兒水。

1、 參觀:從一樓到二樓,瞭解以前的東濠湧是怎麼樣的。我看到了在東濠湧上的船家划著船賣水果,遠處也有很多船;我還看到了以前的照相機,差不多和我一樣高;以前的衣服,很漂亮,有許多花紋;以前的電話,是掛在牆上的,聽筒的形狀是喇叭型,可是我怎麼都不會用。

在二樓的另外一邊,我們走進了一個髒亂的地方,描述了東濠湧變髒的樣子。腳下全是黑色的、油油的東西;牆上掛著髒亂東濠湧的照片,讓人噁心;牆上的大水管流出黑色的液體,似乎散發著一陣臭味。

我們離開了噁心的地方。來到了有一個大螢幕的房間,是現在的東濠湧。一大排監控攝像擺在那,我立即跑過去,隨便點了一個數字,大螢幕上就出現了一段畫面,大概是被監控的那段湧的情況吧。我又點了好多個數字,出現了許多畫面,我們看到現在的東濠湧變得很乾淨、很漂亮。最後,我在“電子簽名”的地方,留下了我的名字。

2、採訪。我下樓後,找到了一個保安,當我說要採訪的時候,他指著一個正在打電話的阿姨說:“你去問她吧”。我等她打完電話,就走過去採訪她。我首先介紹了自己和採訪的目的,接著開始了正式的採訪。我問了她許多問題,她都一一做了回答。

3、到東濠湧邊玩水。我來到了清澈的湧邊,裡面有許多魚,有黑的,有黃的,有紅的,在水裡歡快的游來游去。我很想抓一條,就跳到了水中的一個大石頭上,結果沒抓到。於是,我脫掉鞋,把腳伸進水裡,濺起許多水花,玩得很開心。

三、研究結果

1、博物館的工作內容

按時開關門,接待來博物館的客人。保持博物館的清潔,防止博物館的物品被拿走。

2、工作特點

東濠湧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個以水為主題的博物館。讓人們可以看到以前和現在的東濠湧。做好宣傳,吸引人來參觀,並且把人接待好。

3、部門分工

東濠湧博物館是微型博物館,有負責開關大門的、保持清潔的、講解的,有負責整個博物館的館長。

4、運作過程

把兩棟舊別墅連起來,按“修舊如舊”改成一座博物館。博物館內的物品是居民捐贈和收集而來,圖片是收集和拍攝的,模型是專門的公司製作的。館外有可以親自觸控的東西,比如花草、水......博物館本身沒有宣傳部,用政府的宣傳部幫助宣傳。

四、我的收穫

我發現這個博物館很特別,讓我知道東濠湧的過去是一條護城河,老廣州是什麼樣子,知道政府是怎麼樣把東濠湧改造得漂亮的。

我還知道東濠湧博物館是怎麼建成的,它的部門和人員分工是怎麼樣的。

這是我第一次進行研究報告的寫作。我知道先要做一個計劃,後要到網路上查,再要到現場去採訪工作人員,做好記錄,回來整理,寫成幾段話,就成為研究報告。

博物館作文9

最近有一檔央視節目”國家寶藏”備受關注。其中上海博物館展出的三件寶物引起了我探索國寶的熱忱之心。於是我想去上博感受中華5000年文明的燦爛與輝煌,體驗置身藝術殿堂的充實與欣悅。

今天我一大早就趕到上博,希望有足夠時間近距離“接觸”國寶。上海博物館位於人民廣場,它由方形基座,巨型圓頂及拱型出挑組成,形如銅鼎,暗合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它南門兩側還有八尊漢白玉雕塑,極具莊嚴雄渾之氣。上博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展品以青銅器著稱。此處青銅器可謂中國青銅器的半壁江山,其中還有上博的鎮館之寶-大克鼎。

展館一樓便是青銅器館,我隨著人流很容易就找到了大克鼎。它高93。1釐米,重201。5千克,口徑75。6釐米,被置放在一個玻璃罩中。鼎的內壁上還刻有銘文兩段,共28行,290字,講述周天子為了獎賞膳夫克幫助他平息內亂,賞賜克的銅鑄成大克鼎。在大克鼎出土後,其被潘祖蔭收藏。抗日戰爭時,為避免國寶落入敵手,潘家後人想法密藏,守護國寶。解放後,潘家後人又捐獻國寶給政府,供眾人觀賞。大克鼎是中華禮儀的見證,體現了炎黃子孫以禮待人的美好品德。它紋飾精美,被譽為“海內三寶”之一。

欣賞完雄渾端莊的青銅器,便要去品味涵藏著文化底蘊的書法了。在中國歷史書法館中,展現著許多與文字相關的器皿。商鞅方升,就是我感興趣中的一個。在我還未親眼看見它的時候,我便聽說了它是商鞅任大良造時所頒發的標準量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用此為標準,還在方升內壁刻字以為認證。在我想象中,這個方升一定是非常大的,可是當真正地去觀察它時,我簡直不敢去相信。因為它只有2。32釐米高,長18。7釐米,容積只有202。15毫升。可是這個小小的,對於秦國的強大,最後一統天下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覺得這個方生是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數學方面卓越的成就。它是秦統一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見證物,它見證了中國成為真正統一國家的關鍵歷史時刻,是中華文明大一統的最佳體現。我們應該去守護這個寶物,守護了它,就等於守護了強國之計。

除了參觀青銅館,書法展,我還到了陶瓷館,書畫館等。下午5點閉館時間到了,我向國寶展品依依惜別。我想大家和我一樣,此行不僅見證了國寶展品的精湛藝術成就,還了解了它們背後動人的故事。中華文明的璀璨多姿,中華優秀文化的深厚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

上博館長呼籲青少年多到博物館參觀,守護歷史,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正如歌中所述“歷史像一本厚重的書,我像一枚書籤守在故事裡做一個伴。請再翻慢一點,相隔千年宛如初見,夢見你千萬遍…。“

博物館作文10

今天我非常高興,因為上午老師帶我們參觀了池州市博物館。

雖說博物館就在我們身邊,有時跟著爸爸媽媽還路過那兒,但一直沒有進去參觀過,對它的情況也不太瞭解,總以為我們小地方的博物館就是一個存放“破舊”物品的地方,肯定沒有什麼好看的。

但今天,當我真的走進這個一直讓我興致不高的地方時,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當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博物館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兩扇威武壯觀的大門。

從外面看,整個博物館坐北朝南。據館內人員介紹,它是依據池州府儒學原有格局,按序廳、歷史文物、儒學文化、佛教文化、非遺文化、古碑亭廊六大板塊陳列展示。其中序廳主要展示池州歷史沿革;歷史文物展廳分為七星點鬥、紅星紫煙、青釉流翠、範版印記四個單元,主要通過館藏文物展示池州遠古文明、青銅文明、陶瓷文明、錢幣文化;儒學展廳主要展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池州六位狀元為代表的科舉文化;佛教展廳主要介紹以九華山佛文化為代表的池州佛教文化;非遺展廳分為鄉韻古風、名流尋蹤、綠城薈萃三個單元,主要介紹非遺文化、名人與池州、地表文物;古碑亭廊主要展示池州宋、明、清三塊古碑及代表性石刻文化。目前,館藏文物1200餘件,充分展現出池州輝煌的歷史文化。

穿行在各個展廳,觀賞著琳琅滿目、古樸珍貴的文物,彷彿置身於不同的歷史時空。比如說美麗的鹿角化石宛如一件加工精美的藝術品,美不勝收;“凶惡”的熊頭骨化石露出參差不齊的長牙,至今還讓人不寒而慄。

還有我最喜歡的青銅劍,用青銅鑄造而成,歷經千年,依然那麼閃亮、鋒利,閃耀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七星墩古文化遺址”處瞭解到,著名的七星墩古文化遺址位於貴池區裡山街道白沙村,由七個大小不一的土墩組成,深約9米,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為新石器、商周、春秋三個時代的堆積層,是迄今為止池州儲存最完整的一個早期人類文明遺存,池州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一個代表。

除了展示這些厚重的歷史,市博物館還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更加細緻、逼真地展現出池州傳統文化。這裡有觸控式解說池州傳統文化的電子屏、還有通過幻影成像技術呈現出來的池州儺戲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好玩、好看的東西,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晚上陪爸爸媽媽散步,走在乾淨整潔的道路上,吸著清新的空氣,心情格外舒暢。遠處,林立的高樓、明亮的街燈、熱鬧的商鋪、如流的人群,在這個夜晚更加吸人眼球,這些無一不在證明今天的池州是一座美麗文明的城市。我想,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是多麼幸福啊!可是,又有多少人對我們光輝的歷史有所瞭解?不過沒關係,我告訴大家一個好辦法,到池州市博物館去看看,因為那裡有你想要知道的東西。

博物館作文11

今天,我們懷著非常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昌平的航天教育科普基地它坐落於梨花村,這裡以梨而聞名!

我們走進了航天基地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空地,兩邊都是我國的航天飛行器。從不載人到載人,從衛星到火箭,再從火箭到太空梭、登月車、探測車。都是我國的心血啊!中間有一座巨大的火箭模型,我們都認為非常大了,可是講解員卻說:“呵呵,小朋友們,這只是一個模型,真正的要比這大得多啊!”我們全都驚訝的說不出來話來,心裡卻想:“我的個天啊,只是模型就這麼大了,那如果是真的,那給多大啊!”緊接著我就看見了別的國家的飛行器,真是種類繁多。然後,我就看見了一個巨大的圓形,說它圓,其實也不圓。但是它的名字很奇怪,叫宇航站,站在我後面的同學高興地說:“哈哈,好啊好啊,我們可以去做宇航員啦~啦啦啦~~~!”等一進去,我們都不說話了,心中都有了疑問,這到底是接待客人的?還是博物館啊!”快看,宇航服!不知哪位同學喊了一句。我們都圍過去看這新鮮的玩意。好啦好啦,我們該出去了。出去?我們才玩多麼一小會啊!就要出去?

我們出去了,只見一個小型的火箭模型,屹立在舞臺上,底下有一個發射的東東,導遊說:“我們要觀看模擬的火箭升空!”話還沒說完,下邊就一片歡呼!5、4、3、2、1!只聽“轟”一聲,模擬火箭飛上了天,不一會火箭帶著降落傘落下來了,我們一片歡呼。

下一個,我們去體驗了航天員訓練的專案,好多同學都掉了下來,因為這些訓練主要是由輪胎組成的,中間是空的。我也是很牛的,我玩了這麼多專案沒有一個掉下來的。哈哈哈

午飯後,我們重整旗鼓,我們又要出發了。啊!終於到了我最喜歡的採摘專案了,剛說開始,我就奮力的挖了起來,大概挖了10釐米我就挖到了一個白薯,喝,真大啊。它的周邊我又發現了3個白薯,真是好幸運啊,隨著時間的變化推移,同學們的口袋裡都有了很多的白薯,我也不例外。哈哈,我又發現了一個,挖了半截出來,我想就這麼小啊,也是,都被同學們挖走了。我拔了拔,咦?怎麼拔不出來?我挖了挖,又使勁一拔,拔出來了,好傢伙,這可真夠大的,差不多跟我的胳膊一樣長了。田老師還給我照了相,我的白薯是全年級第一大的!接著我們又去拔胡蘿蔔,我拔的也挺多。到了車上,我數了一下,收穫還真不小!一袋子胡蘿蔔、一大兜子白薯還有在揹包裡的一大個白薯,除了這些,還送了我們一人一個大水蘿蔔。真有收穫呀!!!

回到教室裡,我想了想,這趟航天教育基地還真沒白來,不但普及了航天知識,還讓我們當了半天的農民,還收穫了很多菜,真不錯呀!放了學,我趕緊跑了,幹什麼呢?我要回家吃白薯和胡蘿蔔加水蘿蔔呢!

博物館作文12

馬家浜文化,是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我們嘉興市南湖鄉天帶橋村馬家浜遺址而得名,假期裡我帶上奇思妙想,和家人去了馬家浜博物館,瞭解了馬家浜悠久的文化。

大門十分氣派,整個博物館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凹凸不平的立體圖形。由顏色深淺不一的木頭拼成,門口刻著“馬家浜文化博物館”幾個大字,抬頭望去,上端有一部分是空的,陽光能照進來,底下還鋪著許多石子。我心想:哇~大門口就那麼壯觀,一定花了不少心思設計,那裡面肯定更加漂亮吧。

參觀分室內和室外,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進了室內,裡面很寬敞。門口有一個服務檯,旁邊有看書的地方,還有一個大螢幕寫著“馬家浜文化博物館歡迎您”。

再往裡有許多房間,像一個個隧道一樣,門前有牌子,寫著裡面所展出的東西。從介紹牌上,我還認識了陝西西安的半坡文化,她是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我們走進了“遠古回聲”的展廳裡,裡面擺放著許多新石器時代的生活用品。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兩件展品分別是紅陶雙耳尖底瓶和蚌飾。紅陶雙耳尖底瓶類似一個水滴狀,底部尖尖的',像一個錐子。口子很小,但身體很胖。看了它的造型,它的用途讓我十分好奇,底部那麼尖,它到底是用來幹什麼呢?是做飯的,還是盛東西的呢?我看了它的介紹,知道原來它是汲水用的。只要將繩子掛在他的兩隻“耳朵”上,將瓶子放進水中就可以汲水了。而飾蚌就是用河蚌的殼做的飾品,我心想:啊,原來蚌殼在新石器時代的時候還是很名貴的。

除了這兩個,還有其它很多神奇的展品。

牆上還以對話的方式向參觀者介紹了半坡文化。如:半坡先民都有哪些生產工具?當時人們的生產工具有:石,陶,骨,角,竹,木,藤,皮,筋等……

我們又去了下一個房間,門口就是介紹,我們看到了更多關於馬家浜文化的知識。裡面有許多動物的模型,還有一些當時新石器時代人們生活、農耕的場景雕像,栩栩如生,我和弟弟看了連連稱妙。

我們還看到了許多原始動物的骨頭,以及馬家浜文化地區的地圖和其他幾個文化的分佈地。

參觀完裡面,我們又到了室外,室外有一條石子鋪的小道。通往一個半圓體的建築,周圍還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綠油油的,一眼望去,舒服極了。我和爸爸三步並作兩步走向那個半圓體的建築,朝裡面望去。只見裡邊像個大帳篷,有許多土,可惜還未開放,不能進去,我們只好原路返回。

這次博物館遊記可真有趣,讓我瞭解了更多知識。“馬家浜遺址”和“半坡遺址”雖然是普通的名稱,但她們頭頂卻有著諸多榮譽的光環,是我們不能遺忘的歷史文明。願越來越多的同學來目睹她們的風采,聆聽她們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保護文化,一起傳承文化。

博物館作文13

8月9日這天,我對奶奶說:“我們一起去看看爸爸吧,總是爸爸每個星期過來看我們太累了。”奶奶說:“好的。”又連忙說:“我們睡一下午覺再去,因為你爸爸上晚班,白天讓他睡,我們晚點去,我們到那邊過夜吧,明天回來的時候正好經過良渚這個地方,到良渚博物院去看看,順便刷一下卡,一舉兩得。”我聽了開心極了,連忙說:“好、好的。”

於是,我們在下午三點左右就出發了。我們到爸爸那裡是5點20分,我到門口叫了幾聲爸爸。爸爸聽到了我的聲音,驚喜的醒了說:“浩浩你怎麼來了?”爸爸馬上起床和我們一起去吃了晚飯,就去上晚班了。奶奶對我說:“我們早點睡,明天早點起床還要出去玩呢。”這一晚我睡得很香,到了早上爸爸下班回來說:“你們要到良渚博物院,我帶你們去。”奶奶說:“不用,你馬上睡覺,身體吃不消的!爸爸說:”今天晚上不上班,明天上白班。

就這樣,我們就一起去了良渚博物院。博物院的展覽主題是:良渚文化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

良渚文化博物館位於良渚遺址西南側,共設有“發現求真之旅”、“走進良渚古國”和“良渚文明傳天下”三個展廳以及一個臨時陳列廳,建築面積達1萬平方米。據介紹,良渚文化博物館新館整體設計以“一把玉錐散落地面”為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個長條形建築組成,形成了外部錯落有致、內部互聯互通的空間形態。

博物館外牆全部用黃洞石砌成,遠遠望去猶如玉質般渾然一體,在碧水藍天的襯托下,隱於綠色蔥蘢的景緻中,體現出一種藝術與自然、歷史與現代的和諧融合,另有三個天井式主題庭院體現了中國園林建築的元素。新館有“發現求真之旅”、“走進良渚古國”、“良渚文明傳天下”3個常規展廳以及1個臨時展廳,展廳被佈置成原始村落的樣子,良渚人物模型在這裡制玉、製陶、蓋房。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年至4000年、處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良渚文化”因1936年被首先發現於杭州餘杭區良渚鎮得名,分佈面遠及環太湖流域的浙江、江蘇、上海,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最重要的考古學文化。20xx年11月被發現的“良渚古城遺址”在今年4月被評為“20xx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國家文物局認為,這麼大規模且儲存完整的古城遺址,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找到了最有力、最直接的實證。新館有“發現求真之旅”、“走進良渚古國”、“良渚文明傳天下”3個常規展廳以及1個臨時展廳,展廳被佈置成原始村落的樣子,良渚人物模型在這裡制玉、製陶、蓋房。新館將展示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等1000餘件良渚文化珍品,不少是良渚古城遺址新近挖掘出來的文物據介紹,在良渚文化時期,在表面刻紋飾的玉璧極少。

此次展出的“刻符玉璧”直徑約為24釐米,正面雕有精細的“鳥立高臺”紋飾,表層刻紋淺到只有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正因如此,展出將配以放大後的清晰樣圖。據瞭解,這種雕刻技藝就算現在都難達到,而這樣的“刻符玉璧”目前國內僅3塊。

博物館作文14

今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鄭老師帶我們去參觀博物館。一路上,我們看見了茂密的樹木、美麗的花草、高大的房子和川流不息的汽車。

到了博物館,那裡人山人海,前來參觀的人排起了長龍。等呀等,終於輪到我們進場了,大家排著整齊的隊伍直奔展廳。

首先,我們走進了“恐龍時代”展廳,看到了許多恐龍化石。有翼龍、合川馬溪龍等,其中,合川馬溪龍在恐龍時代歷史上生活了1600年。突然,鄧騫和章欣雨高聲喊道:“快看呀,這兒還有恐龍蛋化石呢!”就這一聲高喊,同學們都被吸引過去了。這一大片的恐龍蛋化石群中,有的像蜂窩、有的像鴕鳥蛋、還有的像橄欖球……真像一片蛋的海洋。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就問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阿姨,這些可愛的恐龍是怎樣滅絕的呢?”阿姨說:“恐龍滅絕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第二種是地球突然下酸雨,地球上的水源被嚴重汙染,恐龍喝了被汙染的水,中毒引起的;第三種是火山突然爆發引起的”聽了這些,我心裡暗想:如果恐龍還活著,那是多麼好的一件事呀!還可以目睹恐龍時代的輝煌。

參觀完恐龍時代展廳,我們又走進了“猿古時代”展廳。在這裡看到了人類的祖先——猿。博物館的阿姨說:“人類的智商遠遠低於猿的智商,因不猿可以用樹葉做衣服穿”。向前走有一間三角屋,阿姨說:“這間三角屋裡面是睡覺的地方,外面是用來幹活的”。聽了這些講解,我心想:我們的祖先是多麼偉大呀!

接著,我們又走到了“十堰著名風景區——武當山”的展廳。博物館的叔叔阿姨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武當山太子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太子被一隻烏龜救了,太子說:“你救了我,我該怎樣感激你呢?”烏龜說:“如果你當上了皇帝,就給我封個官吧!”過了幾年,太子果然當上了皇帝,官也封了,可就是忘記給救過他的烏龜封官了”。聽了這個故事,我心想:太子怎麼可以這樣對待自己的救命恩人呢?真是言而無信,我可不要做這樣的人。

後來,我們到了“十堰與水”展廳,這裡全是南水北調工程的全圖模型,我小聲問講解員阿姨南水北調是什麼意思?阿姨回答說:“就是咱們十堰的水質好又多,所以把大量南方的水往北方缺水地方調的意思。”

最後,我們走進了“十堰與車”展廳。一進這個展廳,映入眼簾的全是車,並且全是咱們車城十堰生產出來的各種車,有卡車、越野車、轎車、軍用車等,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參觀完博物館所有的展廳後,我和同學、老師們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博物館,因為我們在這裡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博物館作文15

十一的上午驕陽似火,我與爸爸、媽媽一起前往安徽省博物館參觀。遠望整個博物館,它的外牆是類似青銅鼎的卷紋,在陽光照射下光彩熠熠,十分有歷史的滄桑厚重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因博物館外是淺淺的水池,又因整個建築是規整的長方體,看起來就像是後母戊大鼎漂在水上,又像是國外神話中的“諾亞方舟”,有趣極了。

一過安檢門,我像一隻擺脫樊籠的鳥兒一樣,向整館核心區進發-------- 二、三樓的安徽文化史陳列部分。

邁進陳列館大門,竟是比想象中更加的利郎滿目!有栩栩如生的陶偶、木俑、石刻、有氣勢恢巨集的青銅禮器;有溫潤細膩的玉雕、瓷器……..器型大到二人合抱,小到僅小指頭大小;精細到近乎微雕,粗獷到粗磨無飾。藏品材質也是各種各樣:金的、銀的、瑪瑙的、玉石的、木質的、蚌殼的、陶土的……雖然每件都是絕世珍寶,我卻只對兩樣情有獨鍾。

一隻靜默無言的大鼎立在“夏商周”戰區,接受著人們的嘖嘖讚歎。沒錯,它就是堪稱國寶的鑄客大鼎,也叫楚大鼎。它全身是一般青銅器的銅綠色,偶爾夾雜些許灰褐。因為它口上有一圈十二字銘文,其中有“鑄客”二字,故名“鑄客大鼎”,就連毛主席也曾來一睹它真容。不要妄想再現“霸王舉鼎”,它足足重達400多公斤,有一名二、三年級國小生那麼高,口徑一米多。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要想鑄造這麼一口巨鼎,難度可見一斑。面對人們的稱奇,大鼎選擇沉默,它從不向人炫耀,只是通過那已氧化褪去華色的、滄桑的蟠螭、饕餮紋路向人們靜靜訴說那段已煙消雲散的古老歷史。

離開“夏商周”區,我又進入了“秦漢”展區。一件不起眼的“日光寶盒”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一件複製品,木質。底下一根西昌木條,上面同樣豎起2根,深嵌入底座。再一看簡介,原來這傢伙叫“圭表”。奇怪,古表不應是圓形的嗎?看了電視介紹,才知道這其貌不揚的小東西竟是古人的偉大發明!原來,“圭表”是用來做“日曆”的,雖然它和日晷有不同,但它也是通過“立竿見影”來工作的。古人使用圭表時,將此物縱向朝陽,太陽光投在豎起木條時,木條又會留下陰影在底座上。影子會隨節氣變化而變化,祖先們便在陰影面刻字,當它指著哪個銘文,表示現在正在那個節氣。聽了解釋,我恍然大悟,沒想到早在漢代,人們就會用如此先進的方法“看日曆”了。“日光寶盒”的稱號當之無愧。

時間飛逝如白駒過隙,博物館之行結束了,可陳列品依然印刻在我心中,它們已經超出了工藝品的範疇,是我們祖先汗水與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