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以中華文化作文

作文2.07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中華文化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以中華文化作文

以中華文化作文1

車水馬龍,倒映著國家的“繁榮”;燈紅酒綠,絢爛著社會的“昌盛”;歌舞昇平,點綴著世間的“榮華”。而我站在靜默的巷角,面對雍容華貴的世人不知何去何從,本想以博深的中華文化為伴,卻無處尋覓,只引來無限惆悵。

物質充裕,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無人不說中國在崛起,無人不說炎黃子孫在世界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這一切在我看來,只是一個讓多少人陶醉其中的假象,相反,中華民族在某一意義上來說,是在倒退的!倒退的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內涵在逐漸流失,漸漸的剩下一個空殼讓世人景仰,而炎黃子孫卻美在其中,殊不知危機四伏。

當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時時刻刻都在發生時;當人們出口就是髒字時;當我們追隨韓流,樂在其中時;當天安門廣場粘滿了口香糖時;我們的民族文化在哪裡?難道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體現?當“超女現象”反映出娛樂圈的骯髒時;當三鹿,雙匯等企業為了利益而危害消費者健康時;當商標冠名於大學時;當有人戲稱我們為“鹽荒子孫”時。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哪裡?國民的素質在哪裡?我們又怎敢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禮儀之邦呢?

縱觀歷史,德意志民族與大和民族是很優秀的,雖然一戰與二戰的罪惡為他們潑上了汙水,但我們不得不去佩服他們那頑強的民族精神文化。德意志民族在兩次世界大戰後均能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原因就在於。國家雖敗,但民族文化還在。再看日本,其在二戰後經濟國力迅速恢復,更是創下了振興的神話。其實這都得益於強大的精神文化基礎。

當然,我們中華民族還不是很落後,還不是陷入深淵,無法自救。當長江學子捨命救人時;當教師義無反顧赴火救學生時;當災後全體人民團結一致時,我看到了文化復興的希望,也只有全體中華兒女覺醒,撿起那如玩具般丟失的文化時,中國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崛起。

從古到今,文化是一個民族盛衰的決定因素。文化在心,又何怕民族貧窮落後,文化在心,又何怕他國的壓迫與侵略。願中華兒女早日醒悟,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以中華文化作文2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書寫著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著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禮儀之邦,溫文爾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的美德;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文明素養。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我們心中。

站在時代的今天,讓我們驀然回首: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更需要一種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國小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巨集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希望大家一路留下的不僅是歡聲笑語,更有我們中華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以中華文化作文3

若要問我人類始於何時,我迷惑,但要問我華夏兒女始於何時,我可明確的回答始於上古時期,正是這個時期造就了這個偉大的民族,不畏艱險,堅強勇敢民族,這個越挫越勇,團結一致的民族。夢牽中華,攜手並進。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忽略了大地母親,不斷給予無形的傷害,這是大地母親在咆哮了。日本地震,地動山搖,一向防震功能較完善的國家,也逃不過這次凶猛的`災難,引發了海嘯,衝擊人們的家園,一次又一次的推簇著,弱小的房屋堅持不住了,便隨著海水漂泊了,核電站損壞,核能洩露,湧向四方,它們發散流動,侵害人體,傷害地皮,破壞大自然,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摧毀整個國家,但正因為人們的團結友愛,堅強勇敢的意志,讓人們心連心,共命運,堅強的與災難戰鬥。多麼偉大啊!我們——中華民族又何嘗不是呢?無論是20xx年的汶川地震,還是20xx的舟曲泥石流的爆發,中華民族每一個人都心牽災區,奉獻出自己的力量,與災區人民心連心,同患難,共命運。

夢牽中華。

月夜靜靜的來臨,卻渾然不知。一抹月光,映透了一波綠水,塑出了婀娜的樹影。青草洗淨了身軀,放出那淡淡的清香,是那樣的清新,花苞朵兒紅撲撲的臉頰顯得有些羞澀,是如此的可愛,一切都是那樣的靜謐,迷人。忽而樹倒房傾,風兒肆意的咆哮,電閃雷鳴,山崩地裂,海水狂奔而來,只聽到人們的呼救聲,房屋倒塌聲,嬰兒啼哭聲,瞬間一切都變成了烏有,只剩下那些不能拼湊的殘片。多少次,在夢境中驚恐,多少次,在夢境中掙扎,但我怎麼也醒不過來,因為我不能離開正在夢境中,承受著災難的中華民族,我相信中華民族能夠團結友愛,用堅強的意志支撐起一片天空,華夏兒女能夠心連心,一起攜手共度災難,我更相信中華民族不會就此被打敗,一定會勇敢的站起來的。

以中華文化作文4

中國這個令人羨慕讚歎的國家,有著上下五千年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其中的語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自從遠古的“結繩記事”和黃帝時期倉頡創造了語言文字以後,就翻開了中華民族語言漢字文化的新篇章,才有了今天先進文明的中國。

中國漢字其美觀和特色自古以來為人們所讚歎。漢字字形生動形象,古色古香而又不失平易之感,每一個漢字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堅美剛毅的“撇”“捺”,輕盈秀美的“橫”“豎”,就組成了這一個個的漢字,向我們詮釋著其中的含義和美妙。漢字是中國的魂,象徵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見證了中國曆朝歷代的興亡,也記錄了中國古代的燦爛的文化。

語言文字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基本工具,是人與人交往的.橋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子的國家,有56個民族,共有80種以上語言,30種文字……這麼多複雜的方言和文字在民族與民族之間造成了溝通交流的障礙,所以我國規定了漢語和漢字為正規的全國的通行語言文字,把五十六個特色各異的民族緊緊聯絡在了一起,不僅方便了人們的交流與交往,還加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漢語言文字深深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離不開它,它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生活中卻也因為有人對他的不規範使用造成了一些問題:我們在逛街的時候經常看到一些店鋪的名字利用了漢字的諧音來創新店名,例如“衣衣(依)不捨”、“默默無蚊(聞)”等等,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些年輕人的誤解,認為這種寫法就是對的了,特別是對青少年學習語言文字起到誤導是作用。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繼續發生,我們要應使用規範的漢語言文字。

我國的漢語言文字是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我們要積極學習規範的漢語言文字,傳承和發揚我們中國的優秀歷史文化,讓中國的文化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大放異彩!

以中華文化作文5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傳統文化無時無刻不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特別有趣,更多關於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作文盡在百度攻略。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上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裡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以中華文化作文6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裡,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裡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裡好不熱鬧。小孩子穿著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著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小草給大地母親帶來了無限的生機,那綠色的草坪像一塊塊綠色的大地毯。小朋友們在草坪上玩遊戲,你追我趕灑下了一陣陣的笑聲。把草兒都惹笑了。還有的小朋友在花叢裡捉蝴蝶。蝴蝶也在翩翩起舞,和小朋友玩捉迷藏呢。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裡,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裡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裡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裡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衛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以中華文化作文7

歷史沉澱千年,在歲月打磨下愈發厚重。文化傳承千年,在世代的進步中更具新生。懷著一顆朝聖般的心,前往山東,拜訪一代聖賢,流傳至今孔子。

漫步在齊魯大地,豪邁之感油然而生。當你沉下心步入孔廟,敬畏之心悄然生出。千年的古柏,曾是仲尼親手種下,巍巍的大成殿曾是乾隆親自督造。當你周圍的一切都滿載著歷史,你的心也會莊重起來。”牆角的青苔,鬥角的簷牙,古老卻煥發著生機,正如儒教的發展,從孔夫子周遊列國不被待見,再到漢武帝“獨尊儒術”時的造極,或者是佛、道文化的衝擊,甚至連也無法斷絕這一古老文化。千年的傳承,無數思想的匯入。“傳承儒”如黃河之水,從天上來到人間,無數支流的添增,終成就壯觀的壺口,咆哮的水流。

但,歷經千年的傳承,也差點毀於一旦,走在熱鬧而又冷清的孔廟中,悲痛地望著破壞的痕跡。大成殿的反覆搬遷,樹木的一次次砍伐,石碑的攔腰截斷,在那些文化的吱呀聲中,在歲月的'毀滅聲裡,誰不曾為這些文化嘆首惋惜。如阿城在《樹王》中寫到的,“巨樹被狂熱的革命熱情拒倒了,“樹王”在樹的死亡中也死去了。”,十年的浩劫,作為封建禮教正流思想,“批孔”之風大肆盛行,孔廟也無以倖免,千萬藏書被炬,無數石碑倒下。

魯莽的行為愣生生將這千年文化來了個腰斬。當時的“正確”行為,其實,大家都清楚,這同時在毀滅人類自己,“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不,忘記過去意味著滅亡。好在浩劫過後,大難不死的文化又開始蓬勃發展,儒教思想又開始深入人心,被批評的重回神壇,被拉下深淵的再回頂峰,孔子憑藉著他的能力翻案了。從表面來看是的,但,在孔廟中的我眉頭緊鎖。

未清理的垃圾仍舊很多,人與人之間仍然充斥著火藥味,橫眉一皺,高聲話語一觸即發。仍然有人搶先一步,擠進隊伍中。在至聖先師的注視下幹這些的確有些不妥,當今社會,人們普遍有些煩躁,話語也不覺急了起來,這可不是提倡“仁”的思想所教育的。這也不該是禮儀之邦中普遍存在的。推行的孔子之風應當更加深入人心。人的內心很難完全接受一個思想,素質的問題仍需解決。

當今的我們站在文化傳承與否的邊緣,而決定,就在現在。

以中華文化作文8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養育了十三億的炎黃子孫,經歷了百餘年的磨難,用五下餘年的奮鬥為基石,受盡恥辱,受盡嘲笑……今天終於成就了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中華文化不計其數,有古色古香的陶瓷,有號稱“文房四寶”的筆、墨、紙、硯,還有遠近聞名的四大發明……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傳承了許許多多的傳統民俗。而到現在,那些讓人期盼的傳統節日卻平淡得像白開水一樣,平淡乏味。

聽爸爸說,他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那一天,村子裡便熱鬧起來,一眨眼的功夫,村子中間的小泥路上便濟滿了人,有的舞獅子,有的扭秧歌,而有一些農民擺個小攤在街頭叫賣。小孩子們都穿著新花襖,在人群中竄來竄去,你追我趕,玩得不亦樂乎,老人們聚在大樹下的石桌子上,議論著天南地北。

不僅是大年三十,在中秋節,爸爸會和家人一起圍坐在院裡的`小桌上,吃著那香甜可口的月餅,賞著天空上那輪皎皎圓月,其樂融融。

但是,現如今西方的愚人節,聖誕節漸漸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人們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開開心心地過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隨著潮流,熱衷於西方節日,中國代代相傳的傳統節日逐漸被人們淡忘。作為一名中國人,難道能袖手旁觀嗎?

現在,每當過春節,人們總是去飯店大吃一頓,吃飽喝足後,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嘆氣,說:“唉,現在怎麼一點兒年味都沒有了。”

中華文化是無數炎黃子孫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我們祖先創造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孫子、墨子等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

作為一名國小生,為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貢獻一份力。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

以中華文化作文9

寫下這篇感悟時,某件事件已經發酵良久了—————辱華事件,從表面上看Damp;G同的見解。愛好文學者,會記起棄醫從文的魯迅先生;愛好戲曲者,會記起當地的越劇;愛好飲酒者,會記起紹興的黃酒。

我並不一個熱愛古典文化的人。有時看到有關戲曲節目還會有些嗤之以鼻,這或許是因為聽慣了那些流行性的快餐式的音樂的緣故,我的雙耳,早已被這些快餐文化所堵塞,根本無法用心去感受古典之美。直到那天,當我第一次學習越劇時,當我第一次踏上紹興的雙面戲臺時,我才真正瞭解到了自身的浮躁與不足。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青雲剛出岫。”語出自《紅樓夢》。負責教我們的`老師一邊為我們講解一邊為我們示範。從唱腔到手勢,他們教了一遍又一遍,我們學習了一遍又一遍。那是為了最後的登臺。

這,便是傳承。

在不經意間,我們成了這一中華戲曲瑰寶的傳承者。

相比於前段時間不斷髮酵的Damp;G辱華事件,這次的研學旅行更讓我明白了傳承的重要性。

當,我第一次踏上這個戲臺時;當,我面對著臺下的旅遊者時。我有些緊張,可看著其他同學興奮的眼神,看著臺下黃老師鼓勵的眼神時,我逐漸安下心來。

有多少文化因缺失傳承而被人遺忘?有多少人面對中華文化表現出不屑一顧?又有多少本國文化因為國人的不重視而被他國搶佔先機先行申遺?可,應當慶幸不少人肩負起了這個重大的責任。他們也就成為了人們口中常說卻不常熟的非遺傳承者。

“好,開始了。”老師的話將我拉回了現實。是啊,我是在紹興,是在學習當地的越劇。

臺下,沒有掌聲,只有三中的師生在為我們記錄下這一刻。其餘的人呢?已經被手中的電子顯示屏所控制了大腦,他們寧可在網上宣揚自己所謂的愛國情懷,卻不願意在這一刻抬頭,去真正去了解去欣賞這活生生的中華文化。

傳承,不僅僅是形式主義;傳承,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傳承,更不是搏人眼球。

所謂傳承,小的來說是為了個人的文化素養;大的來說,則是為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興衰。

傳承,會有很多很多的遺憾,就讓我們帶著這份溫柔的遺憾,不完美的完美,倔強。快樂地生活吧。

以中華文化作文10

歷史長河,浩浩蕩蕩;文化長河,源遠流長。

那是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從遠古走向未來,他高喊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盪滌著一切沙石。然而,在他的源頭,存在著另一種力量,那力量被歷史所征服,他們匯聚在一起,寫下不朽篇章。

中華文化的長河奔流其中,他博大精深,他源遠流長,他用五千年的時間孕育了華夏文明。

從春秋戰國開始,隨著那一次的“百家爭鳴”,中華文化出現了自己的雛形,那是一個弱小的幼體但卻有著遠大的抱負;後來到了秦漢時期,他進行了第一次大融合,充滿了封建主義色彩;不知不覺到了東漢末年,他就有了另一個新形態的自己,那是全新的,那是霸道的,我們叫他——官僚門閥特色文化;再後來,轉入到唐朝,他達到了一個頂峰,在那一次他第一次與外來文化真正意義上的交鋒;宋代的時候,他達到高度繁榮的水平,取得了世界科技文化重大成就;明,清時期的他又開始了新的蛻變。到這裡,中國古代文化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

清末,中國的近代史開始了,他進入新舊文化過渡時期,由於中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所以現在的他也是千瘡百孔。很長段時間,他的路線被救亡圖存所充斥著,對於他來說那是一段很漫長的屈辱史,他在消失與存亡中徘徊。一直到民國時期,他逐漸走向正軌,宣傳進步,反對落後,追求民主。但悲哀的是他還有不完美的`瑕疵,那種投降的思想就像害蟲一樣,參雜其中,貫穿始終。時間一晃,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那時的他對於戰爭早已麻木,可是他從不放棄,他那堅持不懈的民族精神支援他走向勝利。最後的那一場解放戰爭算是對自己的最後一次抉擇,他選擇走向社會主義文化。近代文化的發展就此結束。

延續至今,走進了現代史。如今的他不再是懵懂無知的小孩,也不是掙扎奮鬥的少年,他已經成熟,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歷經滄桑,才發展出多彩多樣的自己。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那樣莊重,威嚴。

時代在進步,歷史在前行。中華文化帶著他那一絲遠古的龍氣,融合了現代的力量,貫通古今,在歷史的長河中穿行,不斷完善自己。他註定完美,他必定輝煌。

以中華文化作文11

文化作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中流砥柱,它彰顯著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創造力;它代表一個國家的向心力。

中華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兒時我們讀唐詩,誦詩歌。不知不覺間,文化已悄然來到身邊。當遇到挫折磨難時,我們會吟誦“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和朋友分別時,我們會想起王勃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面對一輪明月,我們會想起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現在的我們卻將這傳統的文化拋之,棄之。打字代替書寫,歌唱代替朗誦。且不說,熟讀古文經書,就連人們日常的書法都到了提筆忘字的地步,我們是否該反思自己的行為?

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員,我們是榮耀的,發揚光大傳統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亦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越來越注重物質生活,用奢侈掩蓋自己丑陋的內心,在華麗的外表下,做著不合實際的行為。最近,電視臺多出選秀節目,茫茫人海中,獲得好評的也只會是鳳毛麟角。也許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不讓人才淹沒,只不過方式用錯了,傳統的中華文化需要正氣、大方。而有一些電視臺卻推出《漢字英雄》等節目,通過觀看選手的變現,不難看出,中國人的漢字水平在降低。漢字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怎能讓我們的語言喪失。這無疑是為我們敲響警鐘,中華文化需要我們去延伸,去實現它的價值,去領略文化的美。

文化的含義就是要提升品位,追求崇高,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需要延伸,歷史有文化,將來也必將有文化。看蘇武牧羊,告訴我們要講誠信;品茶道,體會人生的經歷;聽唐玄宗與楊貴妃創作的《霓裳羽衣曲》,感受唐朝繁榮盛華。

面對文化並非照單全收,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正確理解歷史文化,不要被他人所述而迷惑,要親自去考察、驗證,好比黃巨集演的小品《穿越》一樣,不可將歷史顛倒,誤會他人,為了自己的祖孫後代,正確瞭解歷史,我們應多做多查,多學習。

文化深刻體現一個民族和國家生命力,是民族生存發展、國家繁榮興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一個國家不可能強盛,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讓我們把“文化”的火炬傳遞下去,讓“文化”之火永不熄滅。

以中華文化作文12

中國的福文化源遠流長,這裡面擁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和講究。

豬年新春即將拉開帷幕,我和外公在鞭炮聲和歡笑聲的陪襯下緊張的準備著豬年春節,準備迎接新春的到來。

只見外公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副春聯,和我一起貼到門外去,一邊貼,還一邊不忘著賣弄道:“春聯是新春佳節福的一種文化,這裡,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三四聲,而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就是第一二聲。貼春聯時,人正對著門,右手邊貼上聯,左手邊貼下聯。可別貼反了,知道了嗎?

如果把春聯這個福文化貼反了,可就大事不妙了。”一陣子過後,對聯終於貼好了,我滿心歡喜的看著這傑作,外公笑了笑,又繼續賣弄著他肚子裡的“經綸”:“你看到了嗎?春聯上面是不是有一道白色?那道白色,是故意留下來的,意思就是兩夫妻能夠白頭偕老,也是象徵著福氣。”我聽著,才突然發現春聯裡還蘊含著那麼多的我不知道的學問。對春節的福文化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不愧是文明之邦,一副小小的春聯也蘊含著那麼多的知識。

貼完春聯,外公就在門前貼了一對象徵著恭喜發財的金童玉女。

接著,外公拿出買來的各形各色的'福字,各不相同,各有各的風采。我暗自竊喜:“這下外公可不能買學問了吧?如今誰不知道,福字要倒著貼呢?‘福倒了’這個是當今的常識了。”外公似乎能洞察我的心,不以為然,笑吟吟地繼續賣弄著學問,說:“你看啊,這貼‘福字’也很有講究的呢!

”外公一邊貼著福字,一邊和我講解道:“門口貼的福,必須是正福,門外貼“倒福”會讓一家有一種流年不順的感覺。而貼福字的順序,是要從外面向裡面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後一個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我驚詫萬分,心裡暗暗吃了一驚:“沒想到貼‘福’這簡單的事情背後,竟有如此複雜做法。”一種對中國福文化,福習俗的敬畏感從心底由衷的起來了。

中國的福文化,就這樣年復一年,一代人傳一代人的延續著……

以中華文化作文13

這幾天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不僅使我感受到了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讓我學到了不少可貴的民族精神。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范仲淹勤奮讀書》這篇了。

雖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但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更加刻苦用功。他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同學送來了美味佳餚,他卻說,如果吃了這些美味佳餚,以後就過不習慣艱苦的生活了。就是這樣,艱苦的生活使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成為了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范仲淹這種自強不息、刻苦學習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也使我想起了我和朋友白燁的事。以前我剛上國小的時候,總認為學習是為了爸爸、媽媽,上課常常不認真聽講;作業任務總是馬馬虎虎完成,做好了作業便看電視玩電腦,心思一點也沒在學習上。一個學期期末的前兩週,一天晚上,我早早地寫完作業,想找幾個小夥伴一起做遊戲,就給她一個電話,她說:“快要考試了,我要在家複習功課,今天不去玩了。”聽到這兒,我感到一陣心酸。白燁把學習看得那麼重,而我,作為她的朋友,為什麼沒有學會她刻苦、勤奮學習的精神呢?

此時,我如夢初醒,突然間明白了:爸爸媽媽辛苦掙錢供我讀書,我非但沒有好好珍惜,還把時間給荒廢了。太不應該了!如果我也能像她那樣刻苦學習,那一定能取得好成績的。我立刻跑回家去背書了。

現在我更下定了決心要讀好書,作業寫完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看電視,而要去多閱讀課外知識,鞏固課文理解,爭取優異的成績。

所以,只要自強不息,便能學有所得。讓我們從現在做起,認真學習,刻苦讀書,把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民族精神發揚光大,讓它光照千秋吧!

以中華文化作文14

傳統代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代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著傳統代化的精髓,傳統代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代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著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為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為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代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為了各種外來的`代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代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為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代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代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代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傳統代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以中華文化作文15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沒有文化,文化給予我們的是靈魂深處的品格,源自於內在的自信,和永無止境的知識源泉,文化給予我們的是一種巨大的而又無形的力量。

近期,某地開展了關於中學生傳統文化認同的調查,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學喜愛與支援民族文化產品,大多數同學表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無所謂的態度,這樣的資料讓我大跌眼鏡,雖說文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一半多的同學對文化的態度表示無所謂,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現代科技手機的發達各類遊戲和短視訊軟體的泛濫成災,吸引著大多數同學,這還有什麼時間瞭解和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呢?所以我認為,培養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非常重要,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應該積極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和學習,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我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不能讓那些寶貴的遺產慢慢消逝了。

時代在不斷的變化,人們所喜愛的東西也在慢慢變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雖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但是總讓人感覺到枯燥乏味,有一種不願意去感受去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覺,作為一個好的傳統文化,並不只是保持原本的樣子,原封不動,而是在不改變運意的前提下保持創新,讓死板的文化知識活起來,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這個新時代也不會掉隊,跟上時代的`步伐,讓更多的人可以喜歡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無論是老年人中年人還是青少年都應該傳承,或者學習中華文化。

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資源證,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方法來認識中華文化,在教育方面堅持不懈地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教育,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我們在吃喝玩樂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是什麼給予了我們現在這樣美好的生活是文化,如果沒有文化,這個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可能就跟原始時代那樣的樣子吧,只注重吃飽穿暖沒有思想,那和動物有什麼不一樣呢。

中華文化的橋樑一直都在構建,時代的接力棒馬上就要加到我們的手上,我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辜負前輩的希望,做好後輩的榜樣,繼續續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美麗的篇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我做起,從每一個青少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