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熱】風俗習慣作文

作文2.66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熱】風俗習慣作文

風俗習慣作文1

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就是在除夕那天開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大人們要上街買很多菜和零食回來,還要打掃衛生,而且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對聯和紅豔豔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問媽媽:“為什麼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媽媽笑眯眯地說:“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代表福氣來到了。”媽媽又對我說:“除夕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能睡的。守歲,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誠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和煙花,頓時,整個城鎮響聲四處,真是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呀!

到了正月七年級,爺爺.奶奶會煮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龍蝦.蝦菇.螃蟹.海蟄皮.蝦.跳魚等。吃過了飯,小孩子們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拜了年,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有的孩子會拿錢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習用品。拜完了年,大人們就要上寺廟去進香。在我們老家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要進香。等大人們進完了香就會帶著小孩子去遊樂園.公園等。正月七年級就這樣過了。到了元宵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一天,也是我們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歡喜的時刻到來了,因為家家戶戶都擺上了年貨,每家都要殺雞來拜神,桌子上堆滿了糖果點心等之類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吃的,有一些嘴饞的孩子會忍不住偷一個吃呢!讓孩子們開心的不止這個,是在公廟上,擺著許多各色的旗子,讓人來拿著,幹什麼呢?

對了,就是遊村,還有醒師,每逢家節,都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春節過後,小孩子們要上學了,大人們也去做平時該做的事了。我真是難忘家鄉的春節呀!

風俗習慣作文2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2中秋佳節中國各地有什麼風俗習慣!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風俗習慣作文3

春節是中國最重大的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倒過來貼,“福”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是怎麼來的?”媽媽說:“相傳,古代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會吞食生畜,傷人性命。因此,人們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裡來了一位老人,他在這兒住了一晚。”年“來了,老人讓村民點燃爆竹,”年“嚇得狼狽逃竄。原來,”年“怕紅色、光、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戶戶貼春聯、放爆竹。這一天就成了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我們全家準備吃團圓飯。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在桌邊,桌上有鴨、蝦……餐桌上必有的兩樣東西一樣是魚,一樣是火鍋。火鍋熱氣騰騰的.,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吃完了年夜飯,我們就來到前門放鞭炮。

開始放鞭炮,“砰——砰——”,一個個五顏六色的鞭炮飛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響的聲音,多麼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綻開的花朵,還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這時,天空就成了百花園。“爆竹聲中一歲除”,就這樣,除夕過去了,新年又來到了。

中華民族的節日多姿多彩,而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風俗習慣作文4

安徽婺源,中秋節,孩子們用磚砌了一座空心寶塔

除了吃月餅,四川人中秋節還得殺鴨、吃麻餅、吃蜜餅。在一些地方,橙色的燈也被點亮,掛在門口慶祝。還有孩子在柚子上放香,沿街跳舞,叫“舞流星香球”。嘉定縣的中秋節,以祭祀土地神、播放戲劇、聲樂、文物等形式,稱為“觀禮”。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的農民在8月15日祭拜土穀神,被稱為“青年會”。諸城、臨沂、即墨除了祭月還要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有成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在中秋節吃一種叫做“麥健”的季節性食物。中秋節,山西省六安市為女婿舉行了宴會。在大同縣,月餅被稱為團圓餅,中秋節晚上有守夜的習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節為“小年七年級”,月光紙上繪有太陰邢俊和關帝夜讀春秋的影象。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是苦雨。如果中秋節下雨,當地人認為蔬菜一定很難吃。

陝西西鄉縣,中秋之夜男人去划船,爬懸崖,女人安排好宴席。無論貧富,一定要吃西瓜。中秋節,小號手沿著門打鼓要錢。洛川縣中秋父母帶領學生給老公帶禮物,午餐比學校聚餐多。

有些地方還形成了許多特殊的中秋節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之外,還有香港的跳火龍、安徽的堆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蘇州石湖的賞月、戴的、苗的跳月、董的偷月菜、高山的舞球。

風俗習慣作文5

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土家族的幾個節日。第一個是過春節,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

“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四過“趕年”;可大鄉和沙灘鄉李姓,臘月二十八過“趕年”。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大、沙灘鄉李姓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晚上禁點油燈,只能點燭,並通宵不熄。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

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後,全家出門遊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飯,過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蘿蔔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第二個是趕年,“趕年”,或曰“提前過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動最豐富,民族特色最濃厚的一個節日。漢族過年,是臘月三十。土家族過年比漢族要提前一天;若是臘月大,為29天;月小,為28天。

若家裡有亡人還要再提前一天過年,人們稱之為過“趕年”。關於提前過年的來歷,土家人有幾種傳說,但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明嘉靖年間,土家將士奉命出征到江漸沿海,參加抗倭,為不耽誤戰事,土家人提前一天過年,後取得“東南戰線第一功”凱旋。過趕年便是從那時沿襲下來,讓土家後人不忘記先輩的赫赫戰功。

土家人過年時,要在堂屋神龕下襬祭品、敬家神、祭祖先。 我們土家族的節日還有許多我就不一一介紹。

風俗習慣作文6

談到風俗,一些人當即會想到“飯前便後要洗手”這種人人皆知的風俗,他們其實不認識風俗的真正含意。風俗是指人們自然而然地完成某些動作的舉動體例。葉聖陶師長教師說過:“風俗不嫌其多,只有兩種風俗養成不得,一種是不養成甚麼風俗的風俗,又一種是妨害別人的風俗”。風俗是要分好壞的,壞的風俗正如葉老先生所說的兩種。囊括統統的欠好風俗在內,咱們應當堅決地加以唾棄。

咱們是首倡人人發揚好的'風俗而去改掉壞的風俗的。

但是,凡事都是說著比做著容易。高爾基曾經談到:“把說話化為舉措比把舉措化為說話難題很多”。咱們總說要改掉壞風俗又沒有恆心,風俗不是一下子就有的,也得逐步樣成。在沒有養成的時刻若干是必要用一些強制性的措施來束縛自己的舉動。這就是咱們同硯的難處了——沒有毅力給自己長時間施加一種逼迫力。但是壞風俗是不需要這類逼迫力的,以是養成一種壞風俗比養成一種好風俗容易很多。

然而要是咱們有毅力,有恆心,時時警覺,時時脅制自己。時候久了,風俗一經養成就會自然而然的因循下去,這便是“習慣成自然”了。不用逼迫與警覺,也能行所無事的做去,這就養成了畢生受用的好風俗了。

但咱們養成了壞風俗就會不益於身心健康,學習和工作的順遂完成,不益於社會影響。對咱們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相反地,咱們會畢生受用於咱們所養成的好風俗,就有助於咱們的學習的前進,身心的健康,對咱們是有所裨益的。

既然如此,咱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風俗習慣作文7

今天,我們接受藏民邀請參加藏族歌舞晚會。

一到夜晚,藏族家裡就跳起了舞蹈歡迎各方遊客。我們走進一家藏族大院,熱情好客的“扎西、卓瑪”為我們獻上哈達,敬一杯青稞酒。青稞酒真香,我嚐了一小口,心裡甜滋滋地。走上樓一看,喔!這裡的人可真多。扎西、卓瑪在跳舞,遊客們在歡唱,好熱鬧。我趕緊找了座位坐下來,小桌上擺放著許多小吃,有青稞面,酥油茶,炸青稞小米,還有香香的乳酪、青稞酒。美麗的.卓瑪阿姨為我們倒滿酥油茶,教我們做“掌巴”。我把青稞面放入酥油茶中,加點白糖,攪拌均勻,成了一塊灰色的麵糰,然後放在手中揉起來,揉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就是我做的“掌巴”。你想來品嚐、品嚐嗎?歌聲越來越歡快,人們都圍著柱子跳起了“迎賓舞”。我也加入了舞隊和“扎西、卓瑪”手拉手跳起了熱情的藏族舞蹈。我們開心地跺腳,歡唱“亞雄、亞雄、亞亞雄-扎西得樂”。卓瑪阿姨美妙的歌聲-“青藏高原”把晚會推向了高潮,歌聲、舞蹈、歡笑聲,大院裡沸騰起來。穿著盛裝的扎西端著香噴噴的烤全羊上來了。真香啊!我忍不住都流口水了。烤得金黃、透紅的小羊,背上插著一把藏刀,真誘人!我迫不及待地用兩手撕著羊肉往嘴裡塞,太美味了

!真想留下來做藏族小扎西。院子裡燃起了篝火,人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歡慶這美好的時光,久久不願離去,再見了,好客的扎西、卓瑪、再見了,美麗的香格里拉,我還會再來的,帶上我的好朋友一起來相會。

風俗習慣作文8

在我房間的牆上,有一個黃綠相間的手套,雖然它有些老舊了,但我們不願扔掉它。每次經過這副手套的時候,眼前總浮現出媽媽那雙發紫的雙手……這得從那個冬天說起。

我家,離學校很遠,現又入冬至,天上總會飄些小雪,出門時必須佩戴一副手套,不然手肯定會被凍僵。

今日不如以往的雪那樣小,早晨,外面就開始紛紛揚揚地落下晶瑩剔透的雪花,他們像小精靈一樣,一個個地乘著風來到人間。風也不似乎平日的涼爽,變得寒冷起來。

剛下樓,迎面就撲來一陣風,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我習慣性地準備從口袋裡掏出手套,咦,怎麼沒有?再往裡一伸,呀,不好!這裡有個洞,手套肯定是從口袋裡丟了,我立刻變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這時,媽媽推著車走了出來,見到我這副模樣,便立馬明白了什麼。媽媽一邊摘下自己的`手套給我戴上,一邊用手指輕彈我的腦門,說:“就知道你這個小馬虎肯定會弄丟,還好我準備了兩副,來,先把媽這副戴上。”手被風吹得有些冷了,我便迫不及待地戴上了手套,手套裡還有媽媽的餘溫。

路上,雪下得更大了,風颳得更猛烈了,我蜷縮在媽媽懷裡,到達學校後,正當我準備和媽媽說:“再見!”時,忽瞥見媽媽那雙早已凍得發紫的雙手,心裡頓時百感交集。寒風中,媽媽的白髮似乎比平時多了許多,臉似乎也比昨日蒼老了許多,平時挺直的腰背也彎了許多。看著看著,我的眼睛不禁溼潤了,想起之前對媽媽的勞動指手指腳的樣子,心裡頓時充滿愧疚和自責:我當時怎能那樣說媽媽呢?媽媽做這個也不容易,我竟還挑三揀四的……

從這裡,我能品味出濃濃的母愛,母愛真似水那般輕柔,那副手套一直陪伴我成長。

風俗習慣作文9

白族基本上實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兒子成婚後即行分居,父母一般從幼子居住。在地主階級中,有少數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無兒無女的也可以抱養同族弟兄的子女(過繼)或養子。有女無兒的可以招贅,贅婿和養子要改名換姓,才能取得財產繼承權。

白族婚姻中有入贅的婚俗,入贅的`男子不僅在社會上享有同不入贅的男子一樣的地位,而且還受到鄰里鄉親,女方家成員、親友的尊重,並享有繼承女方家財產的權利和贍養女方父母、照管年幼弟妹直到他們成長成人的責任,人們把這種人贅俗叫“上門”。有的白族人家還有意把兒子“嫁”出去,討姑爺進門,故民間還有“打發兒子招姑爺”的俗話。白族婚姻,雖受父母包辦,但青年人的戀愛活動比較自由。如果戀愛關係確定,男子願意到女方家上門,在徵得雙方父母同意後,定婚時,女方家把男子及男方家長輩親友數人邀請到家,由女方家在宴請賓客時,長輩要當著眾親友的面為他改姓取名。從此他就隨妻姓,不再使用原來的姓氏名字,並按女方家在家的排行定男子的排行。自此之後,男子結婚後在女方家成了一員,同輩人之間只能互相稱兄弟,禁忌把人贅的男子稱為“姐夫”。“妹夫”或“姑爺”。

白族在元代以前全民信仰佛教密宗,受此影響白族地區盛行火葬。元代以後,因受內地漢族和漢文化的影響而改為土葬。喪葬儀式一般比較隆重。

平壩地區白族人食稻米、小麥,山區的則以玉米、蕎子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於醃製火腿、弓魚、油雞棕、豬肝酢等菜餚,又喜吃一種別具風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絲,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還喜喝烤茶。

風俗習慣作文10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中國有56個民族,是個“大家庭”。

對於蒙古族,大家肯定不陌生吧!那麼,對於蒙古族的禮節,大家又瞭解多少呢?

當你來到蒙古的大草原時,你會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有種愜意的感覺。不久後,你就會看見路邊出現一位蒙古族人,你不用奇怪,這是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你們來啦!接著會不斷有蒙古族主人來迎接,他們會在你車子的前後左右圍成一個圈給你們帶路。

當你來到蒙古包時,你肯定會由衷地讚歎起來:“這裡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你要是用臨時學的蒙古語“賽怒!賽怒!”來讚歎的話,蒙古族人會更加高興的。

接著,主人會給你倒上自己釀製而成的香甜的奶酒,醇香的奶酒會使你更加喜歡這個民族,甚至會深深愛上這個民族。這也是對主人的尊重和親密。

品嚐完了香甜的奶酒,主人會帶你到美麗無邊的大草原上游覽一番,觀賞那美麗的風景。既然,生活在大草原上,馬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族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馬。主人會給你挑上一批上等的好馬。有主人帶路,先熟悉一下蒙古的地理。接下來,主人會目視你在綠色的海洋裡自由馳騁。

蒙古族,是不是很特別呢,有這麼多的特色。五十六個民族,有著如此多不同的風俗,真是令人讚歎不已啊!

風俗習慣作文11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反映民族特色和風格的民族文化,它是由中國人的禮貌演變和融合而來的。它是國家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和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中華民族及其生活在中國的先民創造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悠久歷史的`文化,是中華民族世代傳承和發展的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內涵和優良傳統。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禮貌的結晶。在這個少雪多暖的季節,春節不知不覺地掩埋了平淡的日子,匆匆向前。看著牆上新買的掛曆,數著本世紀最後一個春節即將來臨的日子,我不禁感嘆歲月匆匆,又一個安靜忙碌的年份已經過去。

每年春節,街上都熙熙攘攘。每個人都穿著漂亮的新衣服,一家人一起吃餃子。我們的孩子也能收到很多壓歲錢。你明白為什麼叫“壓歲錢”嗎?那裡有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鬼鬼祟祟”的怪物。每次孩子睡覺時,它會在他的頭上放一點,第二天孩子就會變傻。有一次,一個孩子把用紅紙包著的錢放在枕頭旁邊,嚇得“鬼鬼祟祟”地走開了。因為“鬼鬼祟祟”和“老”是諧音,所以有“壓歲錢”的說法。這就是“壓歲錢”的由來。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掛上彩燈為新年做準備。我父親也給我買了很多煙火。除夕晚餐後,我會和父親一起去玩。當我開始燃放煙火時,我看到父親小心地點燃了它。帶著一個顫振,煙花飛向天空。有些像盛開的花朵,有些像我

風俗習慣作文12

千百年來,我國一直保持著過春節的傳統。只是,在歲月的流逝中,有的春節習俗已經鮮為人知,春節的年味漸漸淡了,有些大城市甚至連春節的感覺都不太有了,這是為什麼呢?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

在古時候,年夜飯一直都被人們看做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餐,現在,年夜飯燒十六個菜不算少了吧,可是平時如果有客人,出去吃,一點菜也就可能點這麼多,一年吃個幾次,年夜飯就不那麼令人激動了,反而覺得很平常似的。過年聚一聚也是春節的一個習俗,可是在我看來,這再平常不過了。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都在新安江,每個星期只要有空,我們就會和叔叔姑姑、舅舅他們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聚一聚,聊聊天,吃頓飯再回家。到了過年,還是這些人,聊的話題也很平常,自然感覺不到稀奇了。

許多習俗的用意、形式變了。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原來是為了壓祟驅邪,現在則主要是為了表達長輩對晚輩的親情和愛意;燃放煙花爆竹,原來是用來嚇跑鬼怪的,現在則是供人觀賞與製造熱鬧氣氛;年夜飯,以前一般都在家裡吃,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家會為了圖方便和氣派而選擇去酒店吃;還有拜年,以前一般都是帶上禮品、登門拜訪的,現在,這種費時、費力,但帶著濃濃年味的拜年方式逐漸被寄賀卡、發E——mail、打電話這些拜年方式所替代……

過年的習俗就這樣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傳承著、變化著。

風俗習慣作文13

象腳鼓敲起來了,嘎光舞跳起來了,葫蘆絲吹起來了……祥和的氣氛籠罩著景谷縣第二國小,師生們歡聲笑語充滿校園。“承傣族文化,秀七彩童年”的傣族文化周開始了!

我是一名漢族孩子,從沒有真正體驗過這樣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傣族活動。傣族服飾設計、傣文學習、傣家泥塑、傣族傳統竹編工藝、傣味小吃……各種活動琳琅滿目,讓我大開眼界。我參加了傣族服飾設計興趣班,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製作過程吧:

一、選布料,根據你的`喜好選一塊布料;

二、剪裁,在布料上面畫出衣服各部分的形狀,沿著畫跡將衣服各部分形狀剪下來。注意剪時一定要沉著冷靜,若一不小心剪歪了就全功盡棄了;

三、縫衣服,選與衣服布料一致或相似的線按結構把各塊布料縫起來;

四、鑲花邊、繡花紋。用不同的絲線縫上花邊,繡上精美的圖案。大功告成,一件如星星般閃亮,像月亮般淡雅的傣族服飾“出世”了,我命名它為“繁星雅月”。

“傣味小吃”更是景谷一絕。“手抓飯”――在簸箕上鋪好洗淨的芭蕉葉,在葉片上擺上各種各樣的豐富美食,大家在圍在一起,用手抓著吃。看似粗魯,實則包含著一種特殊的味道。“傣味燒烤”――又麻又辣又香,未見其形,先聞其香。一想到它我就忍俊不禁,口水欲流。“撒撇米線”更是獨特,它的主要調料是牛胃,吃了準讓你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閉幕式上,一排排傣味小吃整齊地擺在操場兩側,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陳列在展覽館裡。活動接近尾聲,傣韻傳揚永遠!

風俗習慣作文14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節日。

比如說傣族的潑水節。這是傣族最盛大的節日。這一天大家都會用臉盆、水壺盛滿水,大家像一陣風似的吹過大街小巷,逢人便潑。一粒粒晶瑩的水珠像一片片飛舞的雪花飄到人們的頭髮上,衣服上,鞋子上。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像鑽石一般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人們盡情地潑灑,盡情地澆水,大家都異常高興,笑聲朗朗。

潑水節是用水帶來祝福,火把節則是用火祝福平安。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節日,也是彝族人民最歡樂,最隆重的日子。熱鬧的場面,可絲毫不比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春節遜色。到了火把節之夜,全村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在一處空地上,點燃熊熊篝火。大家手拉著手,圍繞著跳動的火苗,一起唱啊,跳啊,相互祝福。

在火把節上,大家除了跳舞以外還會鬥牛、賽馬、選美等。最有趣的要屬選美活動了。彝族人生來愛美,追求美。在選美活動上,姑娘們穿著七彩的裙子,戴著各式各樣的花頭帕,披著繡花披肩,好似一朵朵嬌豔欲滴的鮮花,又似天邊那火紅的雲彩,美不勝收,把評委們和觀眾們的眼球都牢牢吸引住了。

我們有我們的節日,少數民族也有他們自己的節日。這些節日與習俗就像是一塊絢麗的瑰寶,綻放在中華大地上,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風俗習慣作文15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裡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著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著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裡忙裡忙外的,廚房的灶放著幾個大圓盆,裡面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裡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著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著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裡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裡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裡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著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充滿了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