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年味的作文

作文4.77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年味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年味的作文

年味的作文1

年俗是指春節習俗,春節俗稱“過年”。那什麼是“年”,又為什麼要過年呢!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當“年”獸像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燃響的炮竹聲,年獸渾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皇而逃。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春節”原指正月七年級立春日這一天,可中國的春節準備,慶祝活動,早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也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俗語。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又俗稱“臘八”,有著喝臘八粥的`古老習俗。喝上一碗臘八粥,祈福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也有泡臘八蒜的風俗,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名家商號要在臘八這天攏賬,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北京城還有“臘八粥,臘八蒜,放帳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的民諺。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節過完之後,人們都開始置辦年貨了,還會買春聯,窗花,“福”字,年畫,爆竹等等。這都是過年的習俗,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式。街上人來人往的,年味已經十分足了。

接著就是臘月二十三了,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臘月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廟,道觀則在臘月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逐漸演化為“二十三,過小年”的說法。

過完臘月二十三就過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窮運,晦氣通通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其中民間還有“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的俗語和習俗。

年是遊子的盛會,辛苦勞作一年的人不管多遠都要趕回家與家人團聚。年是中華文化的濃縮,中國有說不完的年俗,道不盡的風情。

年味的作文2

盼著盼著,年,越來越近了。20xx年春節將至,熱熱鬧鬧的景象真是無處不在。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多,行色匆匆,有的還專從外地趕來和爸媽團圓,各個手裡都提著新買的年貨,滿面都是回家的焦急勁兒和興奮勁兒。道路兩旁掛滿了喜氣洋洋的燈籠和春聯,街道上打掃得一塵不染。有的人還拉著孩子到處逛商店挑選衣服,還有的穿上各色各樣的新衣在街上炫耀。那些個大大小小的超市,都是圍滿了急急忙忙來採購年貨的人,貨架上應有盡有,玲瓏滿目,人更是絡繹不絕。一幅幅和諧歡樂的畫面展現在眼前,真是喜氣洋洋。雪味真是好,臨近新年,居然有雪!雪花寶寶們在空中飄飄揚揚,就像喝醉了酒的醉鬼一樣,跟隨著風搖搖晃晃。它們多得數不勝數,一粒粒小的像星星,但它們比星星還多,勝柳絮的白,似流星般美……我和爸媽坐在窗前欣賞美景,只見屋頂上轉眼間已是厚厚的一層雪,樹木也是銀裝素裹,整個世界變成了粉妝玉砌的童話城堡。麻雀們有的還躲閃在鳥窩裡,“啾啾啾”叫著,小草們蓋上了棉被,在大地媽媽的懷抱裡進入甜美的夢鄉……我來到屋外,讓雪花寶寶們來到我的身上嬉戲玩耍,我伸出舌頭品嚐雪花的味道,哦,雪的'味道是純潔的!

“福”味過年,當然少不了貼春聯和包元寶。除夕一大早,我和爸媽就起來幹活兒。爸爸站在凳子上負責往牆上貼春聯,媽媽負責包元寶,我呢,則負責做爸爸的“小助手”,把透明膠剪好遞給爸爸。爸爸首先在大門的正中間倒貼一個大大的“福”字,紅色的大字,鑲嵌著黃色的邊,呈現“福到”的寓意。這個紅紅火火、金光閃閃的“福精靈”一下子邁進了我們家裡,給我們的20xx帶來的好運。幹了好久,我和爸爸完美“收工”,媽媽也把金元寶燒給了“財神爺爺”,保佑我們家福到財到運氣到。家裡也像換了身“新衣裳”似的,顯得比先前還要溫馨幾倍。哦,“福”的味道是美好的!

爆竹味過年,鞭炮毋庸置疑就成了新年的“賀年信使”。除夕夜,那街邊各個商店慶祝新年點燃了鞭炮和爆竹,五彩繽紛的煙火在天空中綻放,像一朵朵美麗的花兒從開放到凋落,把黑色夜空中的月亮姐姐也嚇得捂住了耳朵。“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小孩子們就像湊熱鬧一樣“哇哇哇”高興地叫著,捂著耳朵跑來跑去,十分調皮。等大人們散了,孩子們當然是不能放過這玩兒的機會。孩子們從小鋪裡買來小型煙火和鞭炮,把家裡的蠟燭拿到門口,“咔擦”一聲,火焰噴了出來,個個驚叫聲連連,都是眉開眼笑,有的甚至還不放過一點火星,煙火放完之後,還舉著閃閃發光的棒子在地上刻字,抬著頭在空中畫五角星,黑漆漆的夜晚顯得更加華麗。我倚在陽臺,不禁感慨:哦,爆竹的味道是快樂的!

餐味最讓那些“饞嘴貓”吊胃口的就數豐盛的的年夜飯了,家裡人圍聚在一起,就不說飯菜了,聚在一起談天說地就十分溫馨了。看看這桌子上的“滿漢全席”,有元寶餃子,紅燒魚,炸雞柳,炒魷魚,道口燒雞,醋溜丸子……真是應有盡有!“媽,嚐嚐這個魷魚。”“妹妹,這是你最愛吃的雞柳。”“爸,多吃點魚補身體。”“……”在一陣陣說笑聲中,我們一家吃著豐盛的年夜飯,舉杯祝賀新一年的到來!哦,年夜飯的味道是溫暖的!

雪味+“福”味+爆竹味+餐味=年味,哦,年味是五彩繽紛的,年味是紅紅火火,幸福美滿的!

年味的作文3

對於孩子,新年是快樂的。新年意味著新衣服,壓歲錢,鞭炮,還有熱鬧的年夜,這些在我小的時候都曾是我期盼的。小時候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種強烈的年味,身邊的每個人的感覺應該都是如此,而這些,似乎也只是現在能夠用來懷念的對於童年的回憶。

從前的新年固然是沒有如今這麼充滿著現代味道,卻失去本來的年味的形式。從前那些簡單的、溫馨的心情也已經被我們淡忘。再看著晚會,吃著餃子,卻總也不是從前的那種年的氣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改變,也許是成長改變心境,也許只是新年的這些對我已經不足夠有吸引力。

也許對於從前,最值得懷念的是年夜的熱鬧。年夜,我總是習慣早早地睡著,然後在午夜被外面的鞭炮聲叫醒,然後還要堵著耳朵去看外面亮麗的煙火光。這種感覺是很矛盾的快樂,我不喜歡刺耳的鞭炮聲,也許還有些害怕,但是卻喜歡著那種熱鬧的氣氛,那種在火光中感受著來自人們的歡樂。

這種歡樂是多方面的,有對於一個新的開始的期盼,有對於過去一年的美好的懷念。人們吃著一年來最豐盛的一頓晚飯,享受著一年來最團圓的'家庭幸福。這種感覺是一種真正的過年,新的一年,帶著美好的憧憬去迎接。孩子們也享受著他們的快樂,拿著長輩給的壓歲錢,盤算著該買些什麼;點著一串鞭炮,聽著那清脆,激昂的聲音,慶祝著自己的成長。

然而到今天,我突然發現這些都已經失去。

年夜,家裡仍然是準備著一頓充滿年味的晚飯,一家三口坐在桌前包著餃子,聊著快樂的事情;晚會依舊在那一點鐘開始,帶來歡聲笑語。但似乎年味總還是淡,我始終不明白究竟是什麼發生改變。年夜飯,它沒有改變,也許是這一頓飯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變得平常,不再那樣有期待。春節晚會,它是在進步著的,一年比一年更精緻華麗,也許是人們的心態變,要求高,對於這樣的晚會已經習以為常。

而我自己,似乎已經不再從心裡覺得這是一個新年,一切只是還有著表面的形式而已。新年,除夕,還意味著什麼?也許僅僅是接受來自朋友親人已經機械化的祝福;吃著餃子,看看已經不富年味的晚會。於是自己也尋找著新的方式,對著電腦,機械地收發新年的祝福。

這種已經形式化的新年還有值得在意的必要嗎?我想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時間空耗在這樣的一種形式上,於是,很多人開始不看春晚,很多人開始不再慶祝新年。這些恐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悲哀,也是傳統文化衰落的一層表現。

最近幾年,人們一直在強調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要改春節名為元旦,以強調中國新年。然而人們忽略更重要的:心境改變,生活方式改變,這些改變讓無論何種停留在表面的強調都不再有一絲效果,人們需要的,是一種發自心底對於新年的追求和渴望。

也許人們該放棄些什麼,珍惜些什麼,還要保留一些自然之情……

年味的作文4

好久沒有感受綏寧的那種濃濃的年味了……

在邵陽的鄉下,過年的時候,一大早迷迷糊糊地就被叫起來吃年飯,吃了飯坐著等天亮,這種奇怪的習俗似乎只有在邵陽才有。在這裡,年飯要吃兩天,除夕夜的飯又被稱做團年飯,跟我們所說的年夜飯應該是一回事吧。

在綏寧,年前自然是忙著購年貨,準備拜年的東西,準備請客的食物用品,大家都是一大袋一大箱地往家裡搬,從那些匆匆的腳步聲中,你就能感受到那種過年的氣氛,更何況大家的臉上還掛著甜甜的笑呢。多年不見的朋友,遠走他鄉的遊子,這個時候,都匆匆地趕回來了。在街上,到處可以看到久別重逢的溫馨場面,大家說著,笑著,相互打趣著。言談中,透出的是關切;目光中,流露的是祝福。

記憶中,除夕夜是最讓人期盼的,吃過年夜飯,再喜歡亂跑的小孩也不會跑到別人家去玩了,這是規矩。洗澡、洗頭髮,洗掉頭一年的“臭氣”——不好的東西;換掉髒衣服,穿上新衣服;然後一家人圍著火盆烤火。這個時候,父母就會對孩子的來年進行祝福,然後再發給孩子壓歲錢。小時候,父親每年都會說一句話——“今年平平過,明年買馬騎”,我們姐弟倆每次都是在父親說完這句話的時候,笑哈哈地上前領壓歲錢。

今年的除夕夜,退休的父親不再說這句“亙古不變”的套話了,許是因為生活的變化吧。他帶著微笑遞給每個小孩兩百元壓歲錢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一份輕鬆、愉快,今天的他是不必再為除夕夜的壓歲錢而發愁了。“呵呵,這是爺爺(外公)對你們的獎勵啊,以後要好好努力,弄到好成績,我有更多的獎勵。”淘氣的小侄兒笑哈哈地接上了話:“我明年又要考兩個一百分,到時候你又給我紅葉子(百元人民幣)。”“那當然,大家都來領紅葉子啊!”……於是,在一片嬉笑聲中,我們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

以前的.綏寧,是沒有放零點炮的習慣,只有吃了團年飯後的試炮(試試自己買的鞭炮,看看是不是夠響)。但今年,熱鬧的零點炮卻是真真切切地響起在山村,打破了夜的寧靜。忽而感覺到,山村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它正在成長著,四通八達的水泥馬路,鱗次櫛比的新樓,自來水,電冰箱,網際網路,私家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過著城裡的人的生活,多麼的逍遙自在!

當正月七年級的開門炮將一家人喚醒,大家就會自覺地起床。洗漱之後,喝過早茶(以甜酒、糖果、米豆腐和一些綏寧的特產為主),一家人就開始給族裡的長輩去拜年了。這個時候,通常只留家庭主婦在家裡,等著別人來拜年分發糖果。拜年的隊伍通常是越來越大的,到八點半以後就是一大群人了,鞭炮放得震天響,大家一起給主人拜年,拿上幾顆糖,男孩子也可以破例拿幾支煙,說是用來放鞭炮。就這樣,一家又一家,熱熱鬧鬧地滿院子跑。那份快樂,真的是無以言表。

正月七年級的早飯通常是在族裡拜年結束後才準備的,轉了一早上,大家這裡吃一點,那裡吃一點,到吃飯的時候,早就沒什麼胃口了,隨便吃幾口了事。接下來就得準備去舅舅家或者乾爹乾孃家拜年了……

一直到初七初八,綏寧還會有濃濃的年味,親戚朋友,一年難得一見,拜年自然是不可少的……

綏寧的年,那種味道,真真切切地讓人陶醉啊!

年味的作文5

除夕前後,是一年中最為熱鬧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殺雞宰羊,準備年貨,等待著在外的親人回家團圓。工作在外的遊子們也趕著車急急忙忙回家。商場裡打出各種過年的折扣活動……年味,無處不在。

除夕前,我們這兒的鞭炮店是人滿為患,店主當然滿是歡喜,笑迎各種顧客,滿懷欣喜的老人;雀躍的孩子;出手闊綽的年輕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臉上洋溢的喜慶的笑容。為了過年的熱鬧氣氛,鞭炮成了必備品,孩子們在鞭炮的啪啪聲中,得到無盡的快樂,老人的笑臉也也似禮花般燦爛無比。咦,哪兒傳來清脆的鞭炮聲夾帶豬的叫聲?原來是奶奶隔壁家在殺年豬,主人家看著門板上養了一年的白白胖胖的年豬,想著一家人圍著桌子大塊吃肉的場景,眼裡全是滿足。還有兩天就過年了,奶奶家門前的池塘圍滿了人,幾個年輕力壯的男子使勁扯著手裡的漁網,生怕漏掉一條魚,池塘裡魚兒歡快地跳著,岸邊拿著桶子、籃子準備分魚的村民們,調皮的孩子拿著棍子追逐著,一會戳戳這條魚的眼睛,一會拉拉那條魚的尾巴,好一副豐收和諧的畫面啊!

終於等到除夕了,家家戶戶貼上了紅彤彤的春聯,掛上了大紅燈籠。也許是為了驅獸,也許是為了熱鬧,除夕晚上,我們這裡的人們都似約定好了一樣,家家戶戶都徹夜開著門庭的大燈。八點前,孩子也好,大人也罷,都是各戶串門,談談一年的收成,談談外面的工作,談談各自的孩子,或者談談對來年工作生活的'暢想,這一天成了全村人晒“成績單”的日子。八點以後,各自回家與家人團聚,看著春晚,磕著瓜子,述述一年來的學習工作情況,家家都是歡天喜地,熱鬧非凡。今年我家的除夕比往年更熱鬧了,因為家裡多了一個五個多月的弟弟,哭哭鬧鬧,笑笑叫叫,給大家帶來很多歡樂,這個年也因為有了他而更加熱鬧。春晚是中國春節必不可少的節目,今年的春晚也與以往有著很大不同,雖然依舊是大牌雲集,但是無人駕駛汽車,智慧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的出現,無不顯示著我國的科技進步,我國的國力發展,而國際友人的參與,更加體現出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春節這一傳統節日逐步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化的節日。

除夕過後便是大年七年級,年味更濃,除了出門拜年。我們韶山還有一特色活動,那就是上毛主席銅像廣場給毛主席拜年,一來表達人們對毛主席的愛戴之情,二來祈禱毛主席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拜過毛主席後就是回家拜祖宗了。只有拜過祖宗後才正式開始拜年活動,親戚家,朋友家,鄰居家,從七年級到十五,到處都是“拜年”聲。聽,遠處又傳來了鑼鼓聲,吶喊聲,原來是龍燈來鬧春了,從前坪到堂屋,從廚房到客廳,“龍”都留下了它的足跡,人們遠遠地就開始燃放鞭炮接“龍”回家,都期盼著“龍”帶給大家好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鞭炮聲中,鑼鼓聲中,歡笑聲中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如今的年味除了傳統的風俗,更多了現代的味道,微信紅包,智慧手機,家家地坪裡停著的小汽車,無不體現著現代氣息,相信明年過年的年味比今年又會有著不一樣的體現。

年味的作文6

又到一年春節。

街頭巷尾,張燈結綵,陸續出現在大門上的“倒福”提醒著人們這個只屬於中國人的節日又將來臨。

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

對於無法歸家的遊子,年是苦的,混合著牽掛與思念,難以下嚥。

對於輾轉千里終於回家的行人,年,是甜的。混合著溫暖與親切,令人迷醉。

對於歷盡坎坷的探索者,年,是鹹的。交雜著過去一年裡受過的委屈,忍受的痛苦和對未來的美好的憧憬與祝願,神祕,複雜,刺激著味蕾。

春節,新年,不能明白道來它在我心中的份量,但隱約感覺它所承載的情義與感情不可估量。

在我們家,一年到頭來,最忙的要數奶奶,炸藕夾,炸圓子,蒸豆腐圓子,晒臘肉,小小的空間裡堆滿奶奶為家人準備的年貨。奶奶已經接近80歲,爸爸勸奶奶休息,讓她不要再忙碌。奶奶有時也生氣地罵咧:“都要吃,又都不學著做,真是累死,明年再也不做。”可是每一個“明年”奶奶都拿著鍋鏟重操舊業,又罵咧下一個“明年”,不再做。我從來不勸奶奶休息,因為我知道一個就這麼忙碌大半輩子的人,只能以這種方式,在羊的最末,表達對子女們的關心。不勸,因為勸不動。

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因為在外求學,所以每半年才能回一次我在“城中村”的家。我總是開玩笑說,人家都是省際大春運,我是城內小春運。放寒假,對很多人來說都沒什麼,但對我來說它意味著回家,意味著炸圓子,意味著“年”。圓子我只吃奶奶做的,一如今年從英國回來的哥哥,見到奶奶問的第一句話便是:“做粉蒸排骨嗎?”

於我而言,年,沒有久別重逢的熱淚盈眶,相聚有時又何必故作傷感?也不是爸爸一直教育我的“傳統”,“家庭”,那好像有點沉重。它很簡單,就是奶奶炸圓子的味道。重油,精廋,酥軟,咬下一口,那種嘴巴和心都被填滿的充實是獨屬於“年”的味道,也是這世間不可多得的.美妙味道。

吃十多年的圓子,只好這一口,是真的好吃。

人的記憶很有意思,那些在腦海頑固盤踞的東西都連線著一段段不可替代的經歷或者事件。正如我,貪念圓子的味道,無非也是貪念那些過去的記憶。五歲,十歲,十五歲,吃著圓子,我數著年歲不斷成長。很多東西都在不斷剝落,外表漸漸模糊褪色,不再記憶。只有這玩意,與奶奶,與家人,與年,與希望融為一體,成為一年又一年裡,只屬於我的牽掛,只屬於我的年味。

去年年飯時,哥哥在英國,和我們人人都在電話裡拜年,可是人沒到,不能叫團圓。今年年飯,他回來,反而是我因為高三,最後回家。上桌時發現第一個菜就是他的粉蒸排骨,第二個就是我的炸圓子。

奶奶坐在一邊傻樂,她什麼都記得,一個不落。

酒過三巡,興致正高,大家紛紛站起舉杯。特別熱鬧。聲聲祝福裡,人人歡快的飲下各自杯中,那無法言說的,美妙的,年味。

年味的作文7

有人說:飽嘗痛苦,才能真正品味快樂。在以前我願意經歷寒冬,是因期盼呼吸過年的味道。現在春節一到,四處張燈結綵,炮仗聲聲,人來人往,隨處可見洋溢著幸福的臉。雖然空氣中的年味濃到極致,但是又感覺過年似乎離我很遙遠。

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過年甚至有的時候特別希望天天都過年,但是現在想想當初的我多麼可笑居然期盼每天都過年。

記得小時候每年,還沒有到年底,大人們就都積極行動起來,打掃衛生,添置物品;娃娃們呢,有時候也會幫大人幹些家務,但內心也都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構思起一個個過年計劃。還記得那時的我,常常會在想到激動處忍不住地笑將起來。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了過年暖暖的味道。怎麼都想過年,過年時盼望爸爸媽媽買的新衣裳,盼望吃到桌上的雞鴨魚肉,每個孩子最盼望的就屬收紅包了一家人圍在桌子前吃著團員飯有說有笑的看著聯歡晚會,在零點鐘聲響起時會和約好的小夥伴出去放鞭炮像我這種不敢點鞭炮的人就會遠遠的站在一邊看著他們,小夥伴們還經常嘲笑我現在想想真那時的我真可笑,和小夥伴們放完鞭炮回到家裡總會有一盤熱乎乎的到這香氣的餃子在哪裡等著我,我迫不及待的吃起了餃子因為據媽媽說在餃子裡會吃到硬幣會得到除夕的年味

屋內喧鬧嘈雜,高聲的談笑和孩子的尖叫,將屋外人影蕭條的街道隔開。仰望漆黑的夜空,與往年不同,耳畔獨獨少了那年年都不絕於耳的爆竹聲。古代有位詩人說:“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因為環境汙染所迫,從古至今流傳的習俗,似乎已快要消失了,都已留在了往昔。

每一年的除夕,除了各式各樣的'年貨十分暢銷,包裝引人注目的爆竹也是人們在除夕的必備物品。走向窗外,去年的除夕,我還抱怨著爆竹聲太過喧囂,今時今日,少了這幾乎震耳欲聾的聲音,心中總莫名有些惆悵。

回頭看看,圍成一桌的家人們,有的飲酒,有的不停地說著,說著今年一整年的經歷,說著或辛酸或快樂的往事。有人說:“過年人雖到了,可屋子裡總是少了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年味,都是靠爆竹聲掩飾了冷清。”現在發現,各自忙碌了一年的家人們圍桌談笑著,那股年味總是圍繞著所有人,也瀰漫著屋子的每一個角落。往年我對除夕,無非是在談話中敷衍了事,毫不在意,所以對這個既代表“團圓”也是“所有中國人最期盼的日子”——除夕並沒有太多的體會,或許是爆竹聲掩蓋了它,現在夜空寧靜了,便可細細聆聽散發著“年味”的聲音。

當爆竹聲佔據了所有人的耳畔,家人的話語就聽得並非那麼真切了。當“放鞭炮”成了除夕的代名詞,“團圓”就顯得有些微小了。

香脆的春捲被端上桌,杯中斟滿了飲料,春節聯歡晚會也開始了,雖然窗外少了一些,但這個除夕之夜卻分外有滋有味,十分特殊。這股與“年味”相融合的“親情”,在這個夜晚,一定會鐫刻著我們所有人的記憶裡……

年味的作文8

夜,深,天空靜如一片黑色的海,只是今晚,不見泛起一絲漣漪。

夜幕,寂寥,自宅,案前,零點,除夕。

20xx年的最後一個夜晚,20xx年的第一個凌晨,天上燈,四周靜默無聲,家中闔無一人。抬頭看,望不見那盤銀鏡,依稀數得清沉於天海的幾粒白砂。除夕之夜,聽不見半點囂音,世界都沉默,是在為新的一年祈禱?推開半扇窗,聞不見那熟悉的煙火味,或是被剛洗過的頭髮上殘留的香波味掩蓋?今天,到底是幾號?腦子凝滯,拒絕去思考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感到有點口渴,走進客廳,開啟燈,望望電視紗簾,好像已積一層灰。高三以來已經很少掀開它,就連父母也是。今天夜裡,少兩個人,多兩隻倉鼠。寒假幾天不長,但一個人呆在家裡未免有些無聊,於是買小倉鼠逗樂,但買回來後才發現,根本沒有觀察它們慵懶作息的閒情。作業還堆疊如山。回到桌前,攤開化學寒假作業,沒寫兩題,又發呆望向窗外,是夜已深,人已倦?還是對這壓迫的靜感到不適?以前的自己是怎麼度過這段虛無的時光的呢?凝視著黑暗,在記憶的殘片中搜索……

燈火通明,祖孫齊聚。鞭炮,電視,零點,除夕。

這是多少年前的'一個夜晚。那時我好像還沒上國中,家中六口—祖輩兩人,父輩兩人,還有我和表哥。大家圍在一張小茶几周圍,看著春晚,爸爸的手機響個不停,他雙手互搏,左右開弓,忙得不可開交;爺爺奶奶好像在看著電視,但每次我視線落向他們,總會目光相交;媽媽一邊對抗著窗外的鞭炮聲,一邊聚精會神地望著電視,生怕錯過些什麼。而我則和哥哥玩著卡牌遊戲。不大的房間裡,時不時響起或沉或膩或尖銳的笑聲。

零點半,大年七年級。

我陪爸爸下樓放那“一萬響”,捂著耳朵,小心地跺著碎步,地面上還有未化的冰。長出一口氣,水霧融入街燈,讓那光暈更加朦朧……

一家三口,新居,高樓,煙花,雪,零點,除夕。

這大概是三年前,還是四年前?剛搬家到鬧市區的第一個大年夜,天空飛下朵朵雪花,使這夜更增情趣。小區裡好像不讓放鞭炮,於是一家三口移駕到樓頂天台賞夜。這裡視野極好,踮起腳,旋轉一週,全是紅黃沖天炮與天幕的熱吻。我好像站在世界的中心。花火,像是給這一家三口的禮讚。在地上掬一捧積雪,向天空拋撒,冰晶映著黃白燈光,在我周圍閃爍。衝父母笑笑,父母也回望我微笑。長吸一口涼氣,沒有聞到那熟悉的氣味,但是有淡淡的驚喜與甜蜜飄進心間。

大概已經零點三十,雪越下越大,我們趕緊縮回家,趕在萬花火叢凋謝之前,把最美的一幕印在腦海。

青春,拼搏,作業,大學聯考,一百天,零點三十,大年七年級。

昨天一大早,聽著父母彷彿無盡的囑託,目送他們離家。今年,我不回老家。只有我一個人看家。合上作業,想看看時間,突然想起因懶得與同學互發祝福簡訊,防止你來我往不可開交,我提前將手機關機。陷進被窩,鼻腔裡充斥著洗髮香波與有助睡眠的薰衣草味道。今晚就不熬夜吧!在這令人放鬆的香氣中,我感到,這也是過年才有的享受,也是一種年味吧!

年味的作文9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隨著一盞盞大紅燈籠高掛街頭,空氣裡的年味兒也越來越重。啥是年味兒?吸一吸鼻子,聞見的是一種由餃子、湯糰、糯米腸子、臘肉條混合在一起的奇異香味,此時,注意你忍不住的口水喲!

載夢的小船

猜一猜,白裡帶黃的膚色,肚子鼓鼓囊囊,扁扁的體型,兩頭挑尖,在碗裡歡騰。這就是餐桌上的小船餃子。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其實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那個大腹便便、耀武揚威的傢伙一出現,隨之而來的就是吃貨的盛宴。看著剛買回來的沾著霜的豬肉,瞅著薄厚不一的麵皮摞一點點地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緻的小船。看著小船在鍋裡翻騰,乘風破浪的架式看得我心驚,彷彿一剎那就會破裂。餃子終於被端上了餐桌,只見盛餃子的瓷花碗裡,乳白色的餃子靜靜地貼在碗壁上,醬油湯給它們染上了一層褐紅,還浮著一層蔥綠的香菜。我拈起一隻輕輕一咬豬肉的.嚼勁十足,肉彷彿還有彈性,骨肉分明。韭菜在脣齒間留下了鮮香,彷彿意猶未盡,這時,我嚼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竟然是硬幣!奶奶笑咪咪地對我說:你真幸運呢!這枚硬幣只有一隻餃子有的,說明你會在今年實現夢想呢!”哦,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這餃子原來還是一隻載夢的小船呀!

臭豆腐的兄弟

說起以臭為美”的食物,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臭豆腐。只有臭豆腐吧?不然。還有一種與臭豆腐臭味相投”的好兄弟,就是糯米大腸。糯米大腸是啥?嘿,這可是我們家鄉獨有的美食喲。我們家鄉,有走訪親戚的習慣,有些窮人家沒有禮物,怎麼辦?就做一條糯米大腸,走到哪兒切一些,自然一點也不會浪費。做法也不復雜,從豬肚裡取出豬的大腸,用清水與板刷洗滌乾淨大腸中的汙物,這就是所謂臭”的源頭。用紅繩紮上大腸的兩頭,解開較粗長的一頭,把晶瑩剔透的糯米灌進大腸,紮起開口,扔在鍋裡,用沸水煮大腸。如果聞到臭味漸漸消散,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奇異的香味,那麼大腸就完成了。但還不能吃呢,要再進行最後一道工序炸。鍋已經在滋滋”作響了,油在鍋裡翻滾、呻吟,冒著一串串泡泡。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糯米大腸終於在千呼萬喚下款款行來,輕輕地拈起一塊,放進了鍋裡。炸糯米大腸也不是件易事,大腸在油裡翻騰,原本白裡帶青的表皮烙上了一塊塊的傷痕”,冒著油光,漸漸變得焦黃。豬腸皮的邊微微卷起,微微泛著粉紅色。只見兩支竹箸一挑,就夾起了一塊,放在碗裡滋滋”作響。放進嘴裡一嚼油星四濺,在嘴裡四散開來,在喉嚨裡打著旋兒,滑入喉腔。糯米是帶點甜味的,沖淡了糯米腸一點點的腥味,增加了一種味蕾上的衝擊。豬腸皮是酥麻的,卻不容被咬斷,像倔強的孩子。也只有這樣經歷三重磨難的食味,才有這種獨一無二的美味吧。

不必說街道上的風景,一個小小的家也年味兒十足。對不起,年味兒太重,我饞啦!

年味的作文10

伴隨著鞭炮的炸響,新年來了。但今年是春節與疫情相交的特殊時期,為響應政府“就地過年”的號召,很多人無法回家與親人團圓。

早晨,父母都在大掃除,媽媽把家裡的舊東西全扔了,換上了新的`,把家裡擦拭得一塵不染。“媽媽,為什麼要把家裡舊的東西扔掉呀?”妹妹十分不解地問道。“辭舊迎新,新年嘛,新氣象!”媽媽回答道,“春節有很多習俗,比如貼春聯,吃年夜飯,大掃除等。”妹妹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把家裡一切都收拾好後,應該去菜市場買除夕的食物了。菜市場里人山人海,家家戶戶都要買菜準備年夜飯,街道上一眼望去一片紅,處處洋溢著歡樂。“媽媽,為什麼今天過節也有人出來賣東西呀?難道他們都不過節的嗎?”此時,妹妹又提出了疑問。“他們當然要賺錢啦,賺了錢,晚上要和他們的家人團圓,一起過新年。”媽媽笑著回答。“媽媽,我想爺爺了。為什麼我們不能和爺爺一起過年呢?”“今年的疫情比較嚴重,咱就不回去了,萬一感染了呢?”說到不能與爺爺團圓,妹妹的心情變得低落。買完了東西,我們便回到家中。

要開始做年夜飯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在廚房幫著父母的忙,妹妹也過來湊熱鬧。此時的妹妹又開始了她的提問:“爸爸,為什麼過年要放鞭炮啊?為什麼過年要貼春聯?為什麼過年要收壓歲錢呢?”妹妹好像總有問不完的問題。但父母都耐心地、詳細地給她解釋了一番:“因為呀,相傳以前有個年獸,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它就會來到人間禍害人類。但人們找到了制服它的方法——放鞭炮、穿紅衣、貼春聯等。因為這個年獸呀,它怕很大的聲音,也害怕紅色,這樣人們就可以趕走它了。”“哇,原來是這樣。”妹妹還小,對於一些東西自然不是很理解。“那為什麼要收壓歲錢呢?”我好奇地問,因為我也不懂這個習俗。“壓歲錢在民族文化裡的寓意是避邪祟保平安,大人們認為小孩容易被鬼祟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也有祝福之意。”“那爸爸快給壓歲錢幫我‘壓祟’!”妹妹調皮地說道。“你個搗蛋鬼,聽話點,晚上再給你。”爸爸笑著說。

晚上,年夜飯做好了,滿滿一桌,滿是幸福!此時,表弟他們也來了,大家都非常熱情地打著招呼。一家人坐在飯桌前,有說有笑,團圓過新年……吃完飯便是討紅包環節,也是我們孩子的最愛。我們拿著紅包,臉上寫滿了高興與幸福。父母看著我們,寵溺地笑了。接著就是放煙花,我們把煙花放在院子中央點燃,一束束火花從地面飛向天空,綻放出美麗的花紋與色彩,全部簇擁在一起,美極了。

飯也吃了,鞭炮也放了,紅包也拿了,接下來就是守歲了。我們坐在飯桌旁聊著天,大家有說有笑。突然,妹妹說:“我想爺爺了,要不給爺爺打個電話吧。”電話通了,妹妹彷彿有一大堆話想跟爺爺說,說也說不完。從爺爺說話的語氣當中,我們可以聽出爺爺內心的幸福與滿足……

即使不在同一個地方,我們也能夠“團圓”。萬家燈火,閤家團圓,平平安安。

這就是“直把他鄉作故鄉”了吧。

年味的作文11

年味,是記憶中那一條條紅紅火火、龍飛鳳舞的對聯。

盼望著、盼望著,寒假來了,春的腳步近了。

“回家了,回家?!”我歡呼著,一蹦一跳地進了爺爺家的小院。爺爺早就聽到聲響急忙柱著柺杖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爺爺!”我歡快地叫起來。“丫頭,回來啦,走,和爺爺一起寫對聯去!”“好哦!”我高興地和爺爺一起走進屋。

磨好墨,鋪好紙,開始幹活?!只見爺爺輕鎖眉頭,一手提筆,輕輕醮墨,一手按住大紅紙。他懸腕揮毫,不一會兒,一對龍飛鳳舞的對聯就大功告成了!你看,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樓。橫批:四季長安。一個個欲飛欲舞的大字躍然紙上。

對聯寫好了,準備貼春聯了。我去廚房舀了一大盆漿糊,和爺爺一起走出了屋。把漿糊均勻地塗在對聯的背面,再把對聯整整齊齊地擺正、貼好。“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新。橫批:喜迎新春。”紅紅火火的對聯往大門上一貼,頓時使小小的庭院煥然一新,使原本凜冽的冬日又多了幾分暖和,充滿了溫馨的年味。

該給我平時的書房貼對聯了,爺爺正要往上貼,突然手在半空中停了,他輕輕搖了搖頭,嘴裡嘟噥著:“不行,不行,得換一幅。”說著,便走進了書房。不一會兒,爺爺又顫顫巍巍地出來了,手裡捧著一幅剛寫好的、墨跡未乾的對聯。上聯:書山有路勤為徑;下聯:學海無涯苦作舟;橫批:苦盡甘來。爺爺高興地對我說:“你呀,都上學了,一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將來好出人頭地。考上理想的大學呀!”嗯!”我鄭重地點點頭,把爺爺對我的美好祝願,深深埋到心底。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墨香;墨香裡,充滿著溫馨的年味。

不一會兒,家中就貼滿了對聯。你瞧,倉庫門上,貼著:“日日財源順意來,年年福祿隨春到”;爺爺奶奶的臥室門口,貼上了:“年年順景財源廣,歲歲平安福壽多”;客廳門前掛著“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順心永安康”。整個小院不論大房小房,門口一律貼上了對聯,紅紅火火,龍飛鳳舞,一派新年氣象。

對聯貼完了,該貼“福”了。爺爺說了,“福”貼那兒都行,貼多少都行,因為我們家福氣多多嘛!我拿上一張塗好漿糊的'福,就往柱子上貼。“哎喲,丫頭,使不得,貼倒了!”爺爺笑著對我說。“沒貼倒呀,福就該這麼寫,我認識字!”我理直氣壯地對爺爺說。沒想到爺爺一聽,樂了,“丫頭,‘福’就得貼倒了,意為‘福到了’”。“哦。”我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把“福”重新貼了一遍。大大小小的“福”被我滿院子亂貼,用爺爺的話說,就是“大福小福到我家”。

貼完後,爺爺舒舒服服地躺在藤椅上,我坐在他的膝上,望著那輪火紅的夕陽。夕陽西下的光把我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金色的光輝鋪在我們身上,引得不少過路人駐足痴望。暖暖的陽光裡,充滿著溫馨的年味。

年味,就是記憶中那一對對紅紅火火、文采飛揚的對聯,充滿了濃濃的親情。溫馨的年味,令人回味無窮。

年味的作文12

去年春節前十多天,爸爸說,我們還是回家鄉過年吧,深圳過年太沒有味道了,家鄉的年味要比深圳濃得多。我問爸爸,什麼是年味呀?爸爸說,年味啊,就是過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從小在深圳長大,對家鄉實在沒有什麼印象,過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鄉的過年是什麼味道。於是,對於回家鄉過年滿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飛回家鄉,但爸爸說,離過年還早呢,我們慢慢玩著回去。我們由長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陽,然後到了爺爺住的那個叫源頭的小山村。

沒有深圳的高樓大廈,沒有深圳的車水馬龍,沒有深圳的霓虹閃爍,故鄉有的是連綿的群山,崎嶇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莊。但是,在這裡,我確確實實體會到爸爸所說的濃濃的年味。

先說家鄉的打餈粑吧。故鄉習俗,過年是要打餈粑的。打餈粑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後放在蒸籠裡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個很大的石臼中,兩個身強力壯的男人用兩根比我小腿還粗的木杵往石臼裡使勁搗,大約幾分鐘後,糯米搗成了糊狀,就把它用木杵挑出來,放在一個簸箕裡,女人們就蘸一點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團一小團的,再把它壓扁,做成圓圓的餅狀,餈粑就做成了,打餈粑時,灶裡的柴火是紅紅火火地燒著,蒸籠裡的熱氣是撲撲騰騰地升著,男人們把石臼搗得轟轟的響,女人們手忙腳亂地揉著餈粑,我們小孩子呢,就在那裡亂竄著,笑著叫著添著亂,一派過年的熱鬧景象。

再說說殺過年豬吧。故鄉過年,不論家中富有或貧窮,都是要殺豬過年的。一大早,爺爺就請了兩個殺豬的屠夫過來了。大家把豬從豬舍裡趕出來,那豬可真夠肥大的,爸爸說,起碼有300多斤。一個屠夫上前抓住豬的耳朵,另一個屠夫從後面抓住豬的尾巴,把豬按在一條凳子上,這時,爸爸走過來對我說,你到屋裡去,太血腥了,兒童不宜。我滿心的不情願,但又怕爸爸罵,只好走進屋子裡面,耳朵裡卻聽見豬淒厲的叫聲,過了一會,豬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豬已經被宰掉了。屠夫們忙亂著,把肉切成一塊塊的,放在桶裡醃著,爸爸說,這是用來熏製臘肉的。連村裡的幾隻狗都趕來湊熱鬧,在那裡亂竄,一個屠夫飛起一腳,把一隻狗踢得汪汪叫,就連空氣中都洋溢著過年的熱鬧氣氛。

當然,年味最濃的還是放鞭炮了。我們知道,在深圳過年是不允許放鞭炮的。但家鄉就不同了,大家說,過年不放鞭炮,等於沒有過年。所以家家戶戶過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這可樂壞了我,從一回家,就跑到村裡的小賣部買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當然,我是經常有空的。我們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還有點著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的沖天炮;晚上,我們就放煙花,放禮花彈。那時,恰好是我爺爺的70大壽,煙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讓我放得不亦樂乎。但爸爸說要我注意安全,少放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個村莊的上空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煙花,耳朵裡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那種熱鬧的情形,真是讓我興奮不已。

至於提著鞭炮去拜年,收到壓歲錢和無數的紅包,我就不多說了,總之,去年過年我真正體會到了爸爸說的過年的年味。

年味的作文13

“轟!”橫空飛來地一聲巨響,讓整個小城都進入了一片歡騰之中。“噼裡啪啦”,鞭炮聲不絕於耳。窗外,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而窗內,我們一家人卻靜靜地看著電視。正百無聊賴的看著,這突然的巨響便一下子把我吸引住了,我急忙趴到窗前,依稀可見那紅紅的鞭紙在半空中被炸得飛散開來。我怔怔的看著那絢麗的煙花,思緒飄到了幾年前……

我們在老家過年。每逢大年三十的前幾天,大人們便行動起來,跑到集市上“買東西”。這時,我便會同他們一起去。但我是個不太乖的小孩,總愛在那人頭攢動的集市裡跑來跑去,一遍跑還一邊高興地大喊“辦年貨嘍,辦年貨嘍!”於是一會兒便不見了蹤影。但不久之後又準會回來,心甘情願地幫忙拎東西。那時候,我是真正愛過年的。

過了一會兒,回到家,我便學著和母親、奶奶一起包餃子和包子。奶奶總是包的又快又好,而我,卻包的歪歪扭扭,簡直不成樣子。於是,童言無忌的我便說:“奶奶的包子呀,就像花兒一樣,媽媽的包子也還可以,至於我的嘛……嘿嘿,有點像便便。”聽罷,奶奶便笑的合不攏嘴了。而媽媽,先是嗔怪地看了我一眼,而後也笑了,“呀,這孩子,這些我們可都還要吃的啊。”就這樣,我們三個便在歡聲笑語中準備好了過年所需的“特殊”食物。

又過了幾天,終於到大年三十了。早晨我便早早的起了床,和哥哥姐姐一起貼窗花、貼對聯。紅紅的對聯、紅紅的“福”字,還有那父親與大伯共同掛起的紅燈籠,一切都是紅的,象徵著喜慶與吉祥。晚上,我們一大家子便團聚在一起享受著美味佳餚。剛吃完團圓飯沒多久,便聽到了一陣從遠方傳來的鞭炮聲,於是趕忙和同伴們一起,匆匆忙忙就往外飛奔。呀,舞獅子的',就要來了。

於是在路旁迫不及待的等了好久,舞獅子的才終於來了。只見一隻耀武揚威的金色大雄獅子,搖頭晃腦的踏步踱來。突然,有人在它身後扔了一串鞭炮,於是它便如離弦之箭般往前溜去,而後又飛快地往上一躍,緊接著,地面響起了一陣鞭炮的炸響。可我們還來不及讚歎,又有一串又一串的鞭炮飛往它的身旁,只見它左閃右閃突然一個急轉彎,便成功的躲開了所有威脅。好不精彩!四周立刻掌聲如雷,喝彩聲不絕於耳。

看完了表演,我們還玩了煙花,守歲到很晚才去睡覺。第二天,便開開心心的去拜年了。又過了幾天,已經到了正月十五,我卻依舊沉浸在過年的氛圍中,意猶未盡。

這,便是我童年時的春節。

而現在,奶奶去世了,我也長大了,便沒再到老家過年。

現在,辦年貨不再熱鬧,總感覺少了什麼;手工做的包子、餃子,早已被超市裡的速凍食物替代;不再有舞龍獅,連煙花也開始禁了。手機成了主打,搶紅包成了“首要任務”。但魚肉依舊,吃的更豐盛了。隨著童年的過去,奶奶的逝去以及時代的變遷,年味,漸漸地淡了。

但心中的味道依舊,只希望明年過年會更有味道。

我站在巨大的玻璃窗前,心中暗暗地想。

年味的作文14

這幾年,每逢年底歲末,人們一見面就嘆息,年味越來越淡了!年還有味嗎?年真的有味!特別是略上了年紀的人,說起過去的年味來,常常是眉飛色舞,津津樂道,如數家珍。

年味是什麼?離家進城幾十年了,但家鄉那濃郁的年味還一直讓我難以忘懷。每隔上三兩年,我就會不辭辛苦,攜家帶口,回家鄉過年,不為別的,就是想重溫一下那久違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瀰漫在空氣中的硝煙味。在老家,一進臘月,就開始響起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左鄰右舍的娃娃,手裡拿著二踢腳、麻雷子、摔炮、拉炮,變著花樣放,高一聲,低一聲,你張開鼻子,便能聞到淡淡的硝煙味。隨著煙味越來越濃,年也就越來越近了,特別是除夕夜,那鞭炮幾乎要響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續到正月十五後才慢慢散去。說也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沒有鞭炮味,這還叫過年嗎?

過年不喝酒也不像個年,家裡再窮,也得喝上二兩,哪怕就是紅薯幹釀的“一毛醉”——因這種酒質量較差,容易上頭,喝一毛錢的酒就會醉,所以得名。每年的臘月,閒了多半年的鄉里小酒廠就會重新開張,村裡的老燒鍋也開始晝夜不停地加班,家家戶戶都打開了酒罈子、酒瓶子,聞著酒味就使人有幾分醉意。愛串親戚的人說,哪個村的酒味濃,哪個村的日子就最紅火。

過去農民窮,一年能吃上饅頭的日子是有數的,現在脫貧了,蒸饅頭不算稀罕事了。可是,每逢過年,各家各戶都開始大量地蒸饅頭時,幾百家同時開火上鍋,那新蒸饅頭味也是相當有氣勢的。按舊俗“二十六,蒸饅頭”,臘月二十六這一天,能幹的主婦一大早就起來,一籠接一籠地把饅頭、花捲、棗包、豆包蒸出來,然後裝進籃子裡,吊到樑上,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開始再蒸新饅頭。

北方人說,舒服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尤其是過年,別的東西可以沒有,餃子是一定要吃的',就連當年在外邊逃債的楊白勞,也要和喜兒吃一頓餃子過年。這餃子味,一是肉餡的香味,已夠肥的肉餡,還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蔥、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遙相呼應的剁餡的聲音,真是有聲有色有味。餃子一吃,年就算過踏實了,心裡有底了。

光顧得說吃了,還有一種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寫春聯的墨香味。現在城裡的春聯,多是印刷廠成批印出來的,貼在門上,雖也好看,卻總覺得少了點年味,而且千篇一律,沒有特點。在家鄉,直到今天,還是要貼手寫的春聯,過年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人們三五成群,在各家門口轉悠,品評春聯的內容、書法,看誰家寫得巧妙、別緻、有趣。我在老家當學生時,就沒少給鄉親們寫對聯,就是現在每次回去,老街坊們還誇我的字呢。

其實,平心而論,城裡也不是沒有年味。那鋪天蓋地的年貨廣告,張燈結綵的高大建築,精彩紛呈的春節晚會,收到的成堆賀卡,打爆的拜年電話,成千上萬條的拜年簡訊,五花八門的電子郵件,酒店裡豐盛的年夜飯,還有滿大街的紅男綠女,不都是年味嗎?可是我魂縈夢繞,日思夜想的還是家鄉的年味。

年味的作文15

一進入農曆臘月,路上便一下子冒出了許多手提大包小包早早歸鄉的行人。商場裡整天不厭其煩地迴圈著“恭喜恭喜恭喜你呀”一類的歌曲,各種促銷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滿場飄著火紅的宣傳海報。年,就這樣硬闖進來。

在老家,過年前總得要擦桌擦窗擦門洗地板,要搗成缸的白年糕,攤整箱的麥油煎,灌整盆的五香腸,晒滿地的魚乾以及包整盒的青團圓子,還要換上新洗的床單窗簾,鋪上雪白的檯布……年底的父親母親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祖父祖母也時時在旁幫襯著,他們那蒼老的臉,跳上了如孩子般的喜悅,每一條皺紋在陽光下都漾起了笑意,一切都在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廿三小年一過,年逐漸加快了奔跑的速度,鼓點在敲打,分秒計算著腳步,一天比一天快。終於,它衝刺進大年三十,時間似乎突然匯聚成一個點,一個天下所有親人團聚的點。

這天,貼對聯在我們這個家庭裡是件十分隆重的事。曾祖父年輕時是一介秀才,寫得一手好字,每年對聯都由他老人家親自執筆。一張木桌,一硯,一筆,一墨,幾張紅宣紙。他捋捋花白的長鬍子,望著遠方的山水,思忖良久,提筆,掛了掛墨水,揮毫潑墨,落筆如雲煙。寥寥幾筆,行雲流水,蒼勁有力,一副蘊含著這位耄耋老人對家庭晚輩的美好願望的對聯便新鮮出爐。

一過晌午,老輩們便開始張羅著年夜飯了。老家至今還保持著用土灶燒飯的習慣,土灶中燃著熊熊火焰,灶臺上蒸汽瀰漫,在各種食物香氣混合而成的濃霧中,穿梭著母親和祖母麻利的.身影。灶臺前擺著一碗黏乎乎的麥芽糖,上面是灶神的年畫。我總是與妹妹吮著手指痴痴地盯著碗沿流出的糖漿。而祖母看了,總是笑著,每年都得叮囑著:“你們這幾隻小饞貓,可不能把這糖吃了,這可是送給灶神的新年禮物。灶神沒看到,回了天宮,會告我們狀呢!”於是,我和妹妹對於那糖不再有什麼非分之想,每次也只是以虔誠的目光向那碗掃視了一遭。

華燈初上,桌上擺滿了已向祖先禱拜過的年夜飯,這也是一年當中最豐盛的一餐。一家人便團團圍坐在圓桌前,長輩們開始動筷,叔叔們開始祝酒,小孩子開始整塊整塊地往嘴裡塞紅燒肉。許久不見的親友在酒菜的飄香中聊天,工作、孩子、收入,夾雜著回憶,或一點小小的幻想。席上觥籌交錯,滿是歡聲笑語。飯後,我們這些小輩靦腆禮貌地從長輩手裡接過壓歲錢,揣在兜裡,找個隱祕的地方悄悄開啟……剎那間竟笑得合不攏嘴,真的感覺自己成了小富婆。

當鞭炮的火藥味在空氣中瀰漫開來,年的味道便顯得更加濃郁。家裡的老老少少都出來了。孩子們尤其興奮,拿著根火柴,哈著腰,點起了星星火苗。隨即捂著耳朵,竄回到大人們身後,緊接著“噼裡啪啦”地亮起了紅光,把每個人的心都照得明晃晃的。通紅的鞭炮屑像凋落的滿地花瓣,歡喜地、沉默地在路面躺上三天,無人去掃,這樣便留住了財富的步伐,彷彿溫暖厚重的地毯,覆蓋在新年腳下。

新年的熱鬧會持續好多天,然後隨著商家的正常開業,上班族假期的結束,年味逐漸散去,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以後,年才正式宣告結束,人們又投入到新一年的生計當中,奔波、操勞、忙碌,等待著下一個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