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洛陽優秀作文

作文2.97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洛陽優秀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洛陽優秀作文

洛陽優秀作文1

洛水從中而斷兩山,奔流而去,四野開闊,青山相對而出,雙橋橫跨,天然之勝地也。雨後初霽,驅車行至,瞻仰之間,感慨良多。

東山之上,有白園,蒼松翠柏,樹木蔥蘢,山鳥啁嘰,肅穆寂靜,迂迴小徑,拾級而上,蛇形林中,白公陵臥于山腰林莽之間,偉業書於高碑之上,詩廊環繞於四圍,行走其間,吟哦漫步,神馳心往,感樂天之情懷,得天地之匠心。泉水淙淙,穿梭於溪澗溝渠,一池活水,溼四周之青翠,徜徉其間,流連忘返,往返三次,靜坐白亭石上,立樂天堂中,尋樂天之憂樂。

出白園,有香山一寺,煙霧繚繞,絲絲縷縷,遠逝雲端,前有遠望之景,若人間仙境,掩映于山腰叢林之間,猶如懷抱琵琶半含半露之嫵媚,居此地也,昔日樂天得山水之樂,卻心繫蒼生,懷憂國憂民之心。

西山遠眺,俯瞰洛水滔滔,白石絕壁裸於天宇之下,大小洞窟,神往久矣。近之,棧道層疊,遊人來往,仰觀洞中佛龕,靜坐蓮花臺上,神態安詳,目含善慈之光,盧舍那佛,清秀俊朗,憶昔古人之容貌,得乎魏唐之美線,嘆神工之鬼斧,覽藝術以觀止。百十洞中塑像之盡毀,奈何文明之愈進,文化之愈遭焚耶?

站立於山腰臺上,菩薩金剛,神情肌膚,衣袂壁彩,石刻書法,山水佳地,天地靈氣,盡收眼底,感歲月之滄桑,沐文化之積澱,油然生幾分虔誠,覽物之情,有言所不能道也。已而日頭映照,徒步疲乏,出龍門石橋,驀然回望,此行喜乎悲乎?只為一遊,抑或若有所思耶?

洛陽優秀作文2

幾度斜陽盡,幾回殘月消,你在多少個世紀裡伴著日月的輪迴,放肆的冷風依然揭不開你神祕的面紗。

我踩著你不變的容顏,任青春的腳步在你的身上留下痕跡,而你不朽的軀幹在漲潮時隨便海水怎麼猛擊,也不曾老卻。

從古至今,你承載了多少風霜,來來往往的人們使你成為了一道風景線,卻誰都不能把你蒼老。

我站在蔡襄的雕像前,用靈魂和他進行著無言的對話,始終不知道你被遺忘在歷史角落裡的祕密。

洛陽老街

歲月在你身上走過,什麼也沒留下,什麼也沒帶走,你還是你,但你的外表卻滄桑了,繁華落盡,你留不住自己的青春。

看著荒涼的街道,我可以想象得出你昔時是多麼的'熱鬧,真怕你承受不了秋風蕭瑟啊,路邊破舊的房子裡不就住著你的嘆息聲嗎,久久迴盪。

越來越多的人從你的視線消失,遺留下空白,你不記得任何一個模樣,在你的盡頭也已經找不到天涯遊子的身影了。

那天,我一個人來到你的身旁,想給你點安慰,卻更孤單了你,你寧願自己靜靜地躺著。

洛陽優秀作文3

鍋貼是一種煎烙類食品,是精粉面皮裹瘦肉、韭黃及各種作料製作,放進平底鍋內煮前即成。呈柿黃色,吃著黃焦酥脆,皮薄餡香,灌湯流油。

鍋貼是一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製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包制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芽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麵皮軟韌,餡味香美。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餃子形狀。鍋貼是洛陽大眾風味小吃。成品灌湯流油,色澤黃焦,鮮美溢口。

相傳當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歡吃餃子,但是一旦涼了就不肯吃了,所以御膳廚房得不停煮出熱騰騰的餃子,還得把冷掉的餃子丟掉。有一天太后到後花園賞花聞到宮牆外傳來一陣香味,於是好奇的.走出宮外,看到有人在煎煮狀似餃子,麵皮金黃的食物,嚐了一口後,覺得皮酥脆陷多汁,相當美味。後來才知道,這是御膳廚房丟棄的餃子,因為涼掉了皮粘在一塊,不容易用水煮,所以才用油煎熱著吃。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呢,是有位廣東師傅在偶然的機會下,到中國北方吃了煎餃,覺得很好吃,於是帶回家鄉,經過改良,才演變成今天的鍋貼。

鍋貼有講究,須用平底鍋(紅太狼打灰太狼用的鍋哦!),略抹一層油,將鍋貼整整齊齊地擺好,要一個挨一個,煎時應均勻地灑上一些水,最好用有小嘴的水壺灑水,以灑在鍋貼縫隙處,使之滲入平鍋底部為好。蓋上鍋蓋,煎烙二三分鐘後,再灑一次水。再煎烙二三分鐘,再灑水一次。此時可淋油少許。約五分鐘後即可食用。用鐵鏟取出時,以五六個連在一起,底部呈金黃色,周邊及上部稍軟,熱氣騰騰,為最佳。食時,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真是美好的享受呀。(這做法是家人教我的,還有點是在網上查的……)

洛陽優秀作文4

陽光沿著軌跡散落在每一寸空氣裡,溢著某一種不知名的溫暖,某一種不知名的芬芳,以一種最好的弧度打落在人的身上,打落在江波上,打落在洛陽橋上。

腳步在石橋上不禁舞蹈起來,鞋跟在石橋上磕碰,響起好聽的旋律……

漫步在洛陽橋上,兩旁風景盡收眼底。波光粼粼的江面泛著綠光,遠望去,像一塊光滑的綠色綢子在一瞬間鋪下、展開,映入眼簾,湧進視線的綠讓人產生一種極大的心曠神怡之情。微風襲來,抬眼間便望見了默默的日落,染出一片紅,一片黃,互動纏綿。

漫步在洛陽橋上,視線裡融入了一片古典的泛黃與黑白,彷彿看見了服裝樸素、打扮別緻的惠安女向我走來,彷彿看見了詩人余光中向我走來,彷彿看見了……漫漫的石橋路上,我竟如此清晰地看見那些人、看見那些事,那樣清晰地湧進我的腦中,盪漾著,盪漾著,就這樣望見了時光的消融,還有那歲月無情的變遷……

漫步在洛陽石橋上,橋柱記載著曾擁有的一切。橋柱上緊緊貼著的海蠣,是古人智慧的最好證明。因為沒有現在的卓越技術,聰明的'古人利用海蠣的特點,穩固了整座洛陽橋。即使在現代,這種聰明才智也令人拍案叫絕。

漫步在洛陽橋上,雨濛濛地下了起來。雨幕上,情真意切地感受到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意境,模糊地望著兩旁的江色,恍然間,又想到了龍應檯筆下的“茫茫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無邊無際無著落”的寂寞。

漫步在洛陽橋上……

思緒隨風飛揚……

洛陽橋,帶著來往的歷史與古城嶄新的未來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