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元來如此”嗎作文

作文7.59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來如此”嗎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來如此”嗎作文

課餘,學生在玩味漢字錯位的遊戲。

有個學生說“射”和“矮”的意思正好弄反了,“寸身”當然就是“矮”字;“委矢”,派出箭去,當然應該是“射”字。

有學生舉出了“出”與“重”,兩座山的那個應該是“重”,千里之外的當然應該念“出”。

鳳字的繁體是鳳“凡鳥”,鳳是百鳥之王,怎麼說也算不了凡鳥,而是“甲鳥”呀,而普通的鴨子的“鴨”則成了甲鳥。

這些有趣的遊戲引起了我的強烈好奇。

國小語文教材對南宋詩人陸游的絕命詩《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裡“死去元知萬事空”一句中“元”的解釋是:“元”同“原”。很多學生提出:為什麼“元”同“原”?為什麼不能寫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呢?

原來這一切都是朱元璋搞的鬼。古代的“元”字和“原”字涇渭分明,毫無混淆。“原”字只有“平坦”的意思,如我們現在所說的平原高原之類,不包含“最初、第一個、最早、本來”等義項,只有“元”字才有這種意思,如“元旦”。

朱元璋剛剛當皇帝時,雖然推翻了元朝,但元朝的殘餘勢力還在北方,這成了他的心頭大患。他在批閱大臣們的奏摺時,經常看到“元來”的字樣,大為不悅:這不是含有元朝捲土重來之意嗎?

後來,不知哪位大臣搞了一個文字遊戲,建議把“元來”寫成“原來”,這和元朝就毫無關係了。朱元璋聽後龍顏大悅,立刻下令執行。這一執行不要緊,卻給後人造成了大量的麻煩,“元”與“原”字的區別不見了,“原”字侵佔了“元”字的大量義項。“元本、元油、元料、元糧”等都變成了“原本、原油、原料、原糧”。

《示兒》寫自宋朝,早於明朝。為了保持詩的原貌,收錄教科書時寫成了“死去元知萬事空”。而現在的“元”字又不含有“本來、原來”的義項,因此才有了“元”同“原”的解釋。

其實,我們生活中的漢字詞語錯位的現象豈止這些?

比如,提到山東,人們往往會想到“一山一水一聖人”來。這“一山”——泰山,不也是常被移作他用嗎?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由於泰山的知名度太高,人們一提到“泰山”,往往就想到東嶽泰山。

動畫片《人猿泰山》中講的“泰山”就與東嶽泰山毫無關係。而俗語“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與東嶽泰山也毫無關係嗎?其實,這裡的“泰山”也是指人,是魯班的徒弟泰山。

泰山很聰明,幹活總是別出心裁,結果誤了事,惹惱了魯班師傅,被攆出“班門”。過了一年,魯班見集市上擺著精巧的竹製器皿在出賣,卻萬萬沒有想到,這些竹製品竟然由被他趕走的徒弟泰山所制。魯班自愧地感嘆:“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而知道了這些,才能準確理解“有眼不識泰山”的真正內涵。

成語“泰山北斗”是的”泰山”也不是指東嶽泰山,而是指泰山星。

當然,與東嶽泰山有關的成語也是不少的,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重於泰山,輕於鴻毛;泰山壓頂;泰山壓卵;穩如泰山;安於泰山等。

對於語文教學,很多老師都深有體會: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數學清清楚楚一條線。這就要我們語文老師下更多功夫來“千教萬教教人求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