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孝之美作文

作文6.57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孝之美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之美作文

孝之美作文1

我們眾裡尋你,愛是唯一的指引,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那一個個穿梭在光和影之間的故事,撼動天地。

黃鳳。沉重的鐵板車,推著,推著。五百多公里,揹負著她對父親的愛,即使讓醫生束手無策的病,也無法阻擋。那是一種怎樣的堅持,瘦弱的身軀,和偌大的鐵床,但卻什麼也阻擋不了前進的步伐。伴隨著他人的幫助,她和父親一直走下去,從六歲到十六歲,也許還會延續下去,只為創造一個奇蹟。

趙文龍。從8歲起,整整5年,為了媽媽他不吃酷愛的西瓜;為了媽媽他在醫院與家之間走了八千多公里;為了媽媽,他常到凌晨3點睡覺;為了媽媽,他上路撿塑料瓶,為了媽媽,他願付出所有,只為媽媽的微笑,一個十三多歲的孩子能如此,一切都源於他的孝。

吳林香,母親緊鎖的眉頭,總能被她逗笑。從晨光微泛到夜深人靜,她為了這個家忙碌著。母親的癌症,爺爺奶奶的'衰老,父親不在身邊,她依舊努力著。媽媽最終的離去,讓她悲痛不已,望著那最後的影像,依舊為了家努力。

雖然,一節班會課只看了三個故事,但從每一位同學睫毛上的淚珠,臉頰上的淚痕我讀出了他們的感動,因為孝之美是可以撼動天地的,孝不只發生在幾個人身上,身邊的孝心也很多,我們不一定要每天為父母洗腳,但一句問候,一杯熱茶都是一份孝心,都讓人感到欣慰。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來。觀“孝”這個字,老在上,子在下,古人造的何止是字,而是給人類定下了一個規矩,這就是孝的內涵,連孝的英文也是filialpiety也是孝順虔誠的意思,這更體現了不僅僅是國人,就是全世界都懂孝的內涵。

想想看,我們身邊是不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永遠報答不盡,但,如何孝敬?——買房子,汽車?不,孝敬父母要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孝之美作文2

無論是什麼國家,什麼民族,有不一樣的習俗、語言。但都懂得——孝敬。“孝敬”二字“孝”為重要,中國兩千年傳承著百善孝為先,正是這個道理。

一個知孝的人,也會善待身邊的人,對於他人的幫助也會感恩圖報,也會有堅強的意志做出不朽的功績。

現金,中國的發展不平衡,城鎮發展差距大。在農村,有許多父母來城裡打工,只有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年長的孩子每天四點起床,做飯,照顧弟弟、妹妹及自己的爺爺奶奶。還要跋山涉水去學校,可她們成績依然優秀。他們負擔著整個家庭,無怨無悔,這大概就是“孝”吧,對父母的孝,對爺爺奶奶的孝。孝並非是要做一個偉大的人,才是對父母的孝,而是讓父母安心,學會感恩。

漢代的皇帝大概是最注重孝道的了。漢惠帝劉恆,是最孝敬父母的,每天按時去向母親請安,母親有時生病,也會親自嘗後才端給母親喝。母親以先帝(漢高祖)崇尚節儉教導他,他更是勤政愛民,沒有修建宮殿,宮中的一切從簡。他通知時沒有大量刑役,賦稅,令百姓安居樂業。孝並非常人才會做的,即使是天子也不例外,知孝者,才為人。學會善待他人。

那些受愛戴的人,沒有一個不感恩知孝的。孝是一切品德的前提,如果一個不懂得孝的人定不會有所作為。

我家院中有這樣一戶人家:一個女人有一個孩子,因每天要上班,就讓母親幫忙照顧,所有的花費都由母親支付。每月還要向母親要錢,稍有不嘛就對母親破口大罵,這大概就是生活中的啃老族吧,一個成年人,仍不能獨立,依賴父母,不懂得孝敬父母,那麼他永遠都是社會中的最底層人,羊都知道孝敬自己的母親,每次喝奶都是半跪著的.,更何為人呢?

孝承德之美,人所有美好的品質的來源都為“孝”。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這種恩情怎麼能以為報,如果再不懂得孝,非人也。一個不懂得孝的人,也不會是樂觀向上的人,連帶著惡劣的品質,自私,易怒,不誠實。

孝承德之美。

孝之美作文3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標準,是做人的本分,是一個成功的人必備的品德。

孟子曾說過:“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古今中外人人皆知的《二十四孝》中的一篇《湧泉躍鯉》通過寫孝敬婆婆,來表達孝的宗旨,感人心脾。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裡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託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在當今生活中,孝,成了我們共同學習的高尚品德。《禮記》中記載:“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是天經地義的,可又有誰真正去實現孝了呢?在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只有我們的父母。如果我們是一條小魚,父母就是河水;如果我們是是一隻小鳥,父母就是一片藍天;如果我們是一棵小草,父母就是一片土地。”父母就是生命的.源泉,父母的愛也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

那麼,孝又是什麼呢?孝的含義在漢傳統裡以“敬”為前提,對內心的“敬”,最好的表達是“順”,就是趨向同一個方向,即“孝順”,“孝敬”。所以本質是“順從”《弟子規》裡講“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也就是說,父母有錯要指出,但是要照顧父母的心情,和顏悅色地指出。

有人說:兒女學習成績優秀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其實,孝,還包括德。一個人如果不孝,他就不會有德。就算學歷再高,地位再高,又會有誰會把祖國母親交給他呢?一個不懂德,不會孝的人,用什麼去回報祖國,怎麼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怎麼成為祖國的接班人,不是應該成孝兩全嗎?

就算我們不能把孝演繹的無比精彩,我們也要盡力把它演繹,讓先輩們知道,炎黃子孫絕不是隻會“成”不會“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