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短語詞句

成語誤用之二—超前使用

成語誤用之二—超前使用

成語是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的,如果寫歷史小說、歷史劇,就需要注意這個問題了,在作品中,人物的話語切忌超前使用成語。
如:
齊宣王對孟子說:“當今七雄逐鹿中原,子言仁義,豈非望梅止渴乎?
劉備道:“孔明先生此番話,真是入木三分,備受益非淺。”
龐涓笑道:“齊兵被我追得倉皇而逃,簡直是‘草木皆兵’了!”
句一中,成語“望梅止渴”是人們熟知的一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假譎》,說的是三國時曹操為了解行軍的士兵之渴,騙他們說前面有大梅林,結了許多果,可以解渴。士兵聽後,都流出了口水,也就不渴了。後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戰國時的齊宣王,口才再好,指責孟子時,也不會用到這個成語。
句二中,成語“入木三分”見唐代韋續《墨藪?王逸少筆勢傳》:“晉成帝時,祀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羲之筆入三分”。後也借喻見解、議論的深刻。
王羲之是晉朝人,早在漢末三國時的劉備斷不會未卜先知,說出這個成語來。
句三中,成語“草木皆兵”出自《晉書?謝安傳》。說的是東晉時,前秦國君苻堅的軍隊在肥水被晉軍打得打敗,逃跑時看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為都是東晉的士兵。後來人們用以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時候,為對方的聲勢所嚇倒而疑神疑鬼產生錯覺。
龐涓是戰國時統兵的將領,絕不會預知近千年後會出現“草木皆兵”的故事,當然也不會說出這個成語。
這一錯誤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不太多見,但正因為不多見,所以才容易忽略。我們在此例出,希望能拋磚引玉。
標籤:誤用 成語 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