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典故

曹操殺華佗典故

典故2.32W

曹操殺華佗是個經典典故?大家有了解過曹操殺華佗的典故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曹操殺華佗典故的內容,歡迎閱讀

曹操殺華佗典故

曹操殺華佗典故

曹操患有頭風病,每次復發,頭疼欲裂,十分痛苦。聽說沛國譙縣(今安徽毫縣)的華佗醫術很有名,應把他召來,留在身邊專為自己診治。頭風再發作時,華佗只要針刺“鬲腧”一個穴位,病就好了。

華佗在京日子久了,十分思念家鄉親人,便對曹操說:“剛剛接到家裡來信,家中有事,我必須請假回家一趟。”曹操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

華佗在家鄉為百姓治病,實在不願意回去侍候權貴,便以妻子有病為由,幾次捎信給曹操,要求延長假期。曹操多次命下屬寫信要華佗回去,又下令讓郡縣地方官催他回京,他都藉口妻子病未好拒絕上路。曹操十分惱怒,立刻派人前去查核,並說:“如果他的妻子確實有病,賞賜四十斛小豆,放寬假期;如果他妻子沒有病,馬上拘捕進京。”來人一查,就把華佗逮捕起來關到了許昌的監獄裡。曹操的一位謀士勸說曹操:“華佗的醫術確實很高明,與人們的生死相關,還是把他放了吧!”曹操不但不聽,反而下令立即處死華佗。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書給獄吏說:“這卷書能治病救人。”獄吏不敢接受,華佗就向獄吏討來火種把書燒掉了。

後來,當曹操的愛子舒病危時,他才嘆息說:“我悔不該殺了華佗,不然這孩子不會活活病死的。”

曹操詳細資訊

曹操(155年-220xx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曹操在中國的影視劇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現,但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頗有作為的帝王,毛澤東曾說“我的心與曹操是相通的”。20xx年1​1月,復旦大學通過研究發現曹操既非一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後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後代。

華佗詳細資訊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20xx年),名旉,字元化,漢未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醫學家,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鍼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華佗死因之謎

華佗以醫術為業,心中常感懊悔(中國封建社會中醫生屬於“方技”,被視為“賤業”)。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得病(頭風)沉重,讓華佗專門為他治療。華佗說:“這病在短期之內很難治好,即便是長期治療也只能延長壽命。”華佗因為離開家太久想回去,於是說:”收到一封家書,暫時回去一趟。“到家之後,就說妻子病了,多次請求延長假期而不返。之後曹操三番五次寫信讓華佗回來,又下詔令郡縣徵發遣送,華佗自持有才能,厭惡為人役使以求食,仍然不上路。曹操很生氣,便派人去檢視;如果他妻子真的病了,便賜小豆四千升,放寬假期期限;如果欺騙,就逮捕押送。結果華佗撒謊,於是用傳車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經審訊驗實,華佗供認服罪(漢律:1.欺君之罪;2.不從徵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係著人的生命,應該包涵寬容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就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終於把華佗在獄中拷問致死。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只好忍痛,討取火來把書燒掉了。

其中一個說法是:《三國演義》中曹操讓曾經為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來給他治療多年的頭痛,但華佗認為曹操的病因需要劈開頭顱,加以麻沸散麻醉,動大手術,多疑的曹操認為華佗想趁機殺害他,便以刺殺的罪行將華佗關押拷打致死。

標籤:華佗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