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漢語 > 語言運用

言在此而意在彼


什麼叫言在此而意在彼?讓我們先來看看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在其散文《醉翁亭記》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文章寫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這樣的表述下我們自然就捕捉到了醉翁的醉意不是醉在飲酒而是醉在山水之景。
作者為什麼不直接來表達自己對山水的喜愛之情而非要繞彎子來說呢?這就關聯著我們的審美情趣。我們知道在文學作品裡感情的表達一般來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抒情,另一種則是間接抒情。沒有孰是孰非之分,也沒有高下之較。與作者的個性思想密切相關。不過東方人的審美趣味是偏向於陰柔之美的。這自然也會影響著作家在文學作品裡感情抒發的方式。
現實中也能感受到咱們中國人說話是習慣於繞彎子的。先搞感情鋪墊一旦到了火候再把關鍵的拿出來,此種目的一則是為了拉近感情,二則呢,自己想辦的想達到的目的會更容易一些。如此說來這種情結在中國那可是源遠流傳長盛不衰啊。君不信嗎?那麼君定會知道司馬遷筆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故事吧,那可是經典,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與醉翁之意不在酒本質不是一樣的嗎?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在中國的成語詞典你可以輕意找到它的影子。生活的舞臺有多大它的舞臺就有多大,其生命力是非常之倔強!
《語文學習》的封面上寫著這樣的話: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寫法(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思)在文學作品裡也是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位置。那麼它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型別呢?筆者以為最常用的有以下四種。
一、寓言。什麼是寓言呢?我們來看看它的定義。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這種文學作品樣式不獨中國。我們熟知的有《伊索語言》《克雷洛夫寓言》及中國的很多成語、故事等。
二、寓言式雜文。(文藝性議論文)像韓愈的《馬說》劉基的《賣柑者言》等都是屬於這類文章。韓愈在《馬說》一文中借千里馬被埋沒在飼馬人手裡的不幸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和對統治階級扼殺人才的不滿。劉基在《賣柑者言》中借賣柑者之口來諷刺那麼官僚統治集團的腐朽。金玉其外敗絮成為經典。我們把這種寫法叫託物寓意。
三、運用託物言志即象徵手法寫作的散文。我們所熟悉的是茅盾的《白楊禮讚》周敦頤的《愛蓮說》還有紀伯倫的《組歌》等。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借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來表明自己所追求的君子之德。紀伯倫在《組歌》之一《浪之歌》中借海浪對海岸的真摯情意寄寓自己對祖國無比真摯而又深沉的愛戀。
四、運用隱喻手法寫作的詩歌。唐代詩人元稹在給其妻子韋叢的詩中這樣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云為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美若嬌姬。因而相形之下別處的雲就黯然失色了。“滄海”“巫山”是世間至大至美的形象。從字面上來看是說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際上是隱喻詩人和他妻子之間的感情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除了愛妻之外,世界上再也沒有可以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這種譬喻非常高。我們再來看一段《紅樓夢》91回中寶玉和黛玉的對白。寶玉在黛玉一股腦的追問後先是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寶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還問:水止珠沉奈何?寶玉道: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黛玉道:禪門第一戒是不打誑語的。寶玉道:有如三寶(指佛、法、僧)。黛玉低頭不語。他們兩個之間的這段對白是感情堅貞的隱喻表達。我們來看第一句,弱水是水名,三千指很多。縱使三千弱水我鍾情的就是其一。寶玉要說的意思就是在眾多的妹妹中只有你才是我最鍾情的。
為什麼在眾多的文學作品裡間接表達感情的很多呢?筆者以為間接的表達可以使情感的抒發更含蓄更深沉更形象更具有審美的特質。文學作品是用情感來撼動人心的,而言在此意在彼的寫法就是為了達到這種藝術效果而存在的。如何才能更好地走近文字,欣賞文字,受其情之陶冶呢?這確實需要我們的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切實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啊。

言在此而意在彼

象山荔港學校 程予東

標籤: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