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王亞南簡介

王亞南的人才觀及教育實踐

王亞南簡介

王亞南(1901-1969),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資本論》翻譯者,曾任廈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常委。他一生的學術活動和教育實踐都與人才培養聯絡在一起,特別是,作為新中國廈大的第一任校長,他對人才培養問題發表了一系列富有遠見卓識的觀點,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人才觀。他的人才觀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我國高等教育理論的一份寶貴遺產,對當前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王亞南認為,人才是一個綜合概念,包含多方面的綜合素質;高等學校必須注重人才的綜合素質。基於對經濟形態和教育本質的深刻認識,他認為,為了變革舊的生產關係,建立新的民主政治,教育必須使受教育者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他十分重視青年創造能力的培養,要求青年“由特定專業部門的基本訓練到獨立思想工作,再達到創造性的發揮和發現。”在論文、講演、談話中,他經常闡發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極端重要性。他提出,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應當著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認為這是大學教育任務不同於中國小教育任務的重要特點之一。他認為,一個人才既要博,又要專,必須具有多學科的知識結構,以及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基礎知識必須通過專門學科的學習與運用,加以鞏固和提高,必須通過專門學科來表現。

把握了人才的綜合素質之後,就有了如何培養人才的問題。王亞南的觀點很鮮明:一是注重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他認為,高等學校的學科和專業設定要主動適應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基礎的變化,人才培養上要“搞點相互滲透”;要把人文社科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他提出自然科學與人文社科是一體的觀點,指出人文社科應該研究社會發展的法則和趨勢。

二是以研究的態度進行教與學。高等學校,尤其是綜合大學的教學工作要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之上。把科研引進到培養人才的教學過程中,是由高校培養人才的基本職能和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目標決定的。他要求教師的研究過程必須加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包括向學生報告研究過程和問題,以發揮研究的教育作用。他大力提倡大學生搞科研,把它看作培養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和促進教師搞科研的推動力量

三是倡導“學術自由”。他指出,提倡學術自由,是為了發現真理、服從真理。他認為,任何光輝而正確的學說,只有在諸多相反學說的論難、質疑,甚至攻擊中,才能使它從每一視野,每一角度,都闡發出真理的光芒。

培養出人才,要善於使用;在使用中進一步培養人才。王亞南認為,人才屬於國家,知識財富屬於整個社會。他主張“為國用才”,從國家利益出發,從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出發,從培養人才的觀點出發來對待使用人才的問題,在建國初期的高等教育界旗幟鮮明地從理論與實踐上破除“人才單位所有制”的封建觀念。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曾是廈大學生,大學畢業後,到中學當教師,被認為不能勝任。王亞南瞭解到他的情況,及時把他要回廈大。陳景潤被安排到數學系資料室工作,這對於他一心鑽研數學很是合適。短短几年後,陳在數學領域脫穎而出,為數學家華羅庚慧眼所識。當中國科學院向廈大商調時,王亞南又堅決支援,慨然允諾。他認為,這樣更有利於陳景潤的提高和成長。其實,王亞南為國用才,關心人才成長,並不是從陳景潤開始,也遠遠不止陳景潤一個人。在使用人才問題上的大家風範,反映了他在人才問題上鮮明的思想觀點。

王亞南的教育思想,包括他對現代教育的本質和功能的認識,對如何辦好大學的見解、對培養人才與使用人才的看法,對提高教學質量的論述等等。在這些思想觀點中,無不圍繞著人才培養這一中心。他認為,高等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最根本的是要通過教學來實現。他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都是緊扣人才培養這個中心的。他說:“我是一個老農,老農怎麼能忘記耕田?”他的人才觀源於教育實踐,用於教育實踐。他幾十年如一日,辛勤地耕耘在高等教育戰線,努力實現著自己的教育思想,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標籤:王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