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李茂榮簡介

一杯濃濃的香茶

李茂榮簡介

作者:李茂榮

南行的客機穿雲破霧,輕快地掠過華南大地,位於珠江出海口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清晰地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隔著弦窗望去,澳門、氹仔、路環島猶如幾塊碩大的綠寶石,鑲嵌在南海萬頃碧波之上。連線島間的澳氹、友誼大橋,彷彿從碧空飄落的綵帶,妖嬈多姿;屹立在路環翠峰之巔的漢白玉媽祖雕像,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的聖潔、安詳。

久違了,澳門!兩年多分別,您出落得更加嬌美亮麗了!

再次故地重遊,是應澳門茶文化界,澳門文化廣場盛情邀請和精心安排,內地與濠江兩地茶人共同舉辦的茶文化交流。

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祖國大陸春回大地,永珍更新,中華茶文化——這朵中華文化百花苑中的奇葩,剛剛含苞待放,便吸引了海內外茶人和眾多的文化使者。他們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蜜蜂和彩蝶,遠涉千山萬水,來到茶的故鄉,來到東方文明的發祥地,盡情地吮吸中華茶文化的豐富營養。習茶,品茶,成了他們共讀中華文明的必修課程。——來自濠江之畔的澳門茶人就是他們中間最活躍的一支。

近年來,澳門茶人相繼成立了以弘揚中華茶文化為神聖使命的“澳門中華茶道會”、“澳門茶藝協會”和澳門“茶之友”聯誼會。雲南西雙版納原始茶林和六大茶山,有他們灑下的辛勤汗水;“茶聖”陸羽第二故鄉浙江湖州,有他們緬懷先賢留下的虔誠足跡;福建武夷山玉女峰下的清溪旁,有他們喜品“大紅袍”珍茗抖落的歡快笑聲;新世紀中華茶具組合藝術大獎賽中,有他們獨具匠心設計的“澳門之夜”一舉捧杯的激情場面。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澳門著名老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年逾八旬的澳門“茶之友”聯誼會創始會長林志巨集先生旅歐期間,覓得一套精美的茶具,不遠萬里帶回澳門,繼而專程飛赴杭州,敬獻給中國茶葉博物館。如今,這套精美茶具已成為這座茶文化殿堂的珍藏。

2002年10月20日,澳門文化廣場門口花團錦簇,人頭攢動,為期六天的“茶文化交流活動周”在此隆重揭幕。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立法會,民政總署官員放下繁忙公務,親臨剪綵;社會賢達和文化藝術部門敬送花籃;遠在香港、廣州和韓國的茶文化界負責人、專家、學者也趕赴文化廣場祝賀。展覽大廳四壁陳列的有來自“茶聖”陸羽第二故鄉——浙江湖州茶文化藝術家寇丹先生、澳門“茶之友”著名書法家蔡傳興先生和本人的茶文化書畫、篆刻作品。新穎的創作主題,奇妙的藝術構思和高雅的藝術手法,引起了與會嘉賓、茶友的強烈興趣。展廳內外茶香嫋嫋,笑語聲聲,賓主許多都是第一次見面,卻都像故友重逢,話題只有一個:“茶”。談茶、品茶、頌茶——天下茶人是一家,此時此刻得到充分的體現。

“茶文化周”期間,《澳門日報》、《華僑報》差不多天天釋出交流活動資訊,翻開報紙,彷彿可以聞到陣陣撲面而來的茶香。

活動周的另一個主題是“茶文化知識講座”,由寇丹先生、我本人、澳門“茶之友”會長林志巨集先生分別主講“陸羽與茶”、“中國茶文化史尋蹤”、“澳門茶文化的今天與明天”。講座尚未開場,大廳裡已座無虛席,澳門文化廣場陳雨潤總經理感慨地說:“本地居民喜好個性休閒,不久前,這裡舉辦了一個講座,場內只有六位聽眾。茶文化講座場場爆滿,真的沒有想到,澳門人對茶的感情太深了!”

活動周裡,內地高階茶藝師袁勤跡小姐和澳門“茶之友”茶藝師劉心靈小姐、林正芝女士聯袂表演的中華禪宗茶藝,菊花茶藝令全場觀眾歎為觀止,袁小姐最後獻上的古箏彈奏《漁舟唱晚》,餘音繞樑,再一次把熱烈的氣氛推向高潮。

交流閒暇,在濠江茶友的陪同下,踏跡路環島黑沙灘,品茗氹仔春雨坊,小憩荔枝灣大榕樹下,那悠悠的琴聲,淡淡的茶香,會情不自禁地把思緒拉回到煙雨江南。如果不是隱隱傳來的海濤和略帶鹹味的海風,我真懷疑此時此刻就置身於西子湖畔“柳浪聞鶯”的茶座裡。

期間,適逢林志巨集先生心愛的小女——美國愛樂樂團作曲家、指揮家林品晶小姐主持的第十六屆澳門國際音樂節首演,坐在米黃色的聖母玫瑰堂音樂大廳裡,我們手捧香茗,凝神傾聽高雅的旋律,欣賞林小姐精湛嫻熟的指揮藝術,實在是人生難得的精神享受。

說起澳門茶人,林志巨集先生可謂勞苦功高,近二十多年來,林老足跡踏遍祖國內地茶鄉,積極參與內地與港、澳、臺地區茶事,赴歐、美、大洋洲傳播中華茶文化,也是本次交流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被澳門茶界尊奉“澳門茶藝之父”,應屬情理之中。然而,林老先生連稱“不敢當”——他以為澳門當代茶藝開拓者,當推唐志堅先生,這位在澳門政界身兼要職的社會活動家,澳門勞工子弟學校(模範中學)校長,祖籍潮州,對嶺南工夫茶有著獨到的研究和貢獻。果然,當我們到學校回拜時,唐校長談到工夫茶藝和紫砂茶具,如數家珍,令我輩欽敬不已。

林志巨集先生對紫砂茶具同樣情有獨鍾,交流活動周裡,我們下榻處是林老位於媽祖閣廟附近一套休閒公寓,三室一廳,四壁精緻的博物架上,陳列著數百件形態各異的紫砂茶具。林老將此居命名為“聚紫軒”。其實,這裡僅是他收藏的一部分,林老常居所海濱金輝大廈寓樓內,還收藏著幾百件紫砂精品,林老為收藏這批紫玉金砂傾注了大量心血,也因此與江蘇宜興的紫砂工藝大師結下了深深的情誼。但林老對紫砂藝術的收藏心態平和,並不刻意追求。一次,紫砂大師蔣蓉女士要將一件得意之作敬贈林老,林老偏偏不受,他說:“蔣大師的厚意,我心領了,但禮太重了,不敢當。我收藏的宗旨是隨緣隨心,樂在求知,決不苟求而從中獲利,八十老翁,子女都長大成人了,沒有什麼奢求,閒來喝杯茶,玩玩壺,心滿意足矣!”一代茶人恬淡高風,溢於言表。

林老先生和“茶之友”是一批有著強烈時代責任感的有識之士,茶文化交流期間,他們通過媒體呼籲:澳門是一座國際旅遊名城,有許多博物館供人蔘觀。專業類的就有海事博物館、藝術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賽車博物館等等,博彩業更是世人皆知。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澳門又是中國茶葉出口最早轉運地。澳門位於珠江出海口,茶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應不失時機建立一座茶博物館,利用旅遊名城優勢,大力弘揚中華茶文化。

林志巨集先生和“茶之友”的呼籲,在澳門茶藝協會得到引證,當我們拜訪協會永遠會長曾志揮先生,這位做了近半個世紀茶葉貿易的老茶人,書櫥頂上一字型陳列了十多艘歐式風帆海船,曾會長說:“四百多年前,中國的茶葉就是通過這些海船揚帆起航,遠銷歐美大陸的。”

作為茶博物館,茶具自然是其中重要館藏部分。林老先生說:“茶具是歷史,是文化,是藝術,要大力收集,充分反映澳門地區特色。”林老表示:一旦博物館落成,館藏需要,自己大半輩子收藏的千餘件紫砂壺和古茶具,可以毫無保留地獻出來,也算是物歸其所吧!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澳門茶人的呼聲,得到特別行政區民政總署的高度重視。隨即做出決定,在澳門建一座茶博物館,館址選在獨具東方古典園林情趣的盧廉若公園內。已於去年九月開標,目前正在緊張的施工中,預計年底前後即可建成開館迎客。

縱觀全球,茶博物館寥若晨星,杭州有座中國茶葉博物館,臺灣省臺北縣和福建省漳浦縣各有一座地方茶博物館,日本靜岡縣金谷町有座“茶之鄉博物館”。僅此而已,寸土寸金的澳門居然出此大手筆,怎不令海內外茶人刮目相看!

去年金秋時節,第三屆廣州國際茶文化節在珠江之濱的國際會展中心如期拉開序幕,澳門茶界和筆者所在的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同仁都在被邀請之列。會前,林志巨集先生和我相約,屆時在會展中心廣場聚首,誰知那天筆者公務纏身,竟不能踐約,心中感到無限內疚與失落。兩天後,在去粵北英德茶區的路上,忽接澳門茶友鄭樹茂先生電話泣告:林老先生因赴茶文化節期間,旅途社交勞累,回澳門後,頓感不適,搶救無效,猝然仙逝。我當時呆住了,抱憾的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事後,澳門“茶之友”告知:為林老送行的告別儀式,隆重而簡樸,悼念大廳整齊安放著澳門各界和茶友們敬送的花圈,茶友們為林老送行的是林老生前愛喝的一杯杯香茗,氤氳中茶香瀰漫了整個大廳,人們彷彿無形之中接受了一次茶的洗禮。

與澳門茶人接觸多了,對他們的瞭解更深了一層,如果說澳門茶藝協會掌門人曾志揮先生苦心經營茶葉貿易,意在振興澳門經濟;以羅慶江先生為旗手的澳門中華茶道會,其原動力是為弘揚中華茶文化添磚加瓦;那麼,以林志巨集先生為代表的“茶之友”同道們,一言一行,則實實在在為提高澳門民眾對“茶為國飲”的認識,進而全面提升中華茶文化在澳門和五大洲旅遊觀光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而勤勤懇懇地工作。他們來自澳門社會各界,身份、地位不高,不妨礙他們對茶文化的一往情深。他們猶如一片片茶葉,在澳門這隻碩大的茶杯中沖泡,以自身特有的色、香、味、形和豐富的營養,使這個世界多姿多彩,給世人以美好的享受與雋永悠長的回味。

再過幾個月,一座有著南國情調的澳門茶博物館將以嶄新的英姿亮相於風景如畫的盧廉若公園,澳門茶人縈繞心頭的夙願將成為現實。

澳門,我為您深深的祝福。

澳門,永遠充滿著時代的活力。

澳門,就是一杯濃濃的香茶。

寫於2004年5月

標籤:李茂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