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韓作榮簡介

鼓浪飛花

韓作榮簡介

作者:韓作榮

在我多年前的印象裡,廈門只是個蕞爾小島、彈丸之地。在常人眼裡,小大抵是難以入眼的稱謂,可以忽略不計、零頭碎腦之類。鼓浪嶼更小, 可為小中之微。可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精微,事物恐難以大小來體現其價值的。而廈門最引人入勝處恰恰是鼓浪嶼。

這是個綠蔭、藤蘿與花樹遮覆的島嶼,日光巖於島上突兀而起,像鋼琴的高音,在珠子般滾動的清亮的聲音裡攀升到極致,超拔且明麗。綠蔭叢中,在隨島勢起伏蜿蜒的小路漫步,你會看到高大的榕樹垂下的絲絲縷縷的氣根,路邊的老藤盤絡糾結,如同這小島數不清、理還亂的歷史。是啊,那白色的教堂,八瓣花朵般的圓形窗和三角狀尖頂上的十字架,那桔紅色的洋蔥頭般的屋頂,那雕刻著獅頭和卷形花葉的大門,那鐵鏽紅色的撐開的傘狀的瓦蓋,形形色色,鱗次櫛比,曾是十二國的領事館,以及商人、華僑以及官人名流所建造的樓房別墅,裡面,曾藏著多麼動人心魄抑或令人心酸的故事。這些凝固的音樂,華美、斑駁,頗具滄桑之感。這讓我想起那些等待下南洋的丈夫歸來的女人,縱然錦衣玉食,處於雕樑畫棟之間,可如同蒙塵的鋼琴,即使有滿腹妙曼的音樂,也只能空守著孤獨與落寞。想及此,我已失去觀賞別墅的興致,倒是風中翻卷的幾片落葉觸動了我抑鬱的蕭疏感。

可鼓浪嶼實在是個令人神清氣爽的地方。明亮的陽光下,海上的風吹過來,讓人有一種強勁和闊大來臨的感覺,讓你吐出胸中的沉鬱汙濁之氣,盡情吸納澄澈而又新鮮的氣息。天是藍的,海水是藍的,沙灘是黃的,屋頂是紅的,而蔥鬱且濃密的樹是碧綠的,油亮並有一種通透感,漾著水意,這小島,簡直就是一塊極品的翡翠,令人讚歎,令人心儀。

說起島上的花樹,確令人大開眼界。元月,正是北方滴水成冰的季節,而這裡,仍舊有鮮花開放,綠浪接天。棕櫚、檳榔的闊葉如張開的手掌,輕撫著微風;相思樹細窄穗狀的葉片在輕輕搖擺;扶桑清瘦,榕樹強壯,三角梅柔美;而爆竹花一掛一掛地懸在籬牆上帶著除舊佈新的喜氣。這些著名或我尚不知名的花樹,令人驚異的是其萌生的新葉,淡綠中含著嬌嫩。看來這裡沒有冬天,葉芽一年四季都在萌發,樹葉則時時更新,花樹沒有冬眠,充滿了活力。

鼓浪嶼尤可稱道的是它的鋼琴博物館、管風琴博物館。博物館收藏的70臺世界名古鋼琴和百盞古鋼琴燈臺,讓人領略了這些罕見的稀世珍品。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架無人彈奏的鋼琴,說是由一張紙卡上的孔控制風的大小使琴鍵起落而奏響音樂,沒有手指,沒有彈琴人,好像有個幽靈在演奏。還有讓我略感震撼的就是那架巨大的管風琴了,這古老的龐然大物矗立在博物館入門的廳堂,直抵高大屋頂的橫樑,簡直就是一座小山。站在這架琴前,突然會覺得自己矮了許多。厚重的木製的琴箱,那一排排豎立的金屬管呈新月形由一端凹下又從另一端升起,那金屬的清亮該是由此生成,而那渾厚、低沉的聲音當是木製的音箱所給予的。當金屬、木材與踏動的腳及彈動的手指相遇,不知奏出的是人籟之音呢還是天籟之音?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吧。聽那聲音,讓人頓感莊嚴、肅穆,彷彿置身於教堂之中,讓我感知出音樂的力量

在我看來,廈門的美是以鼓浪嶼為核心的。音樂是鼓浪嶼的靈魂,而白鷺則是其躍動的音符。這鼓浪嶼之波越過海水,起伏跌宕的旋律在升騰、伸延,凝固成廈門的環島公路和跨島大橋,以及無數新筍般飛長的樓群,這旋律跨海而過,又激越於海滄、集美、同安和翔安,於是,一片又一片新區又在崛起。這古典的、印象式的繼而走向現代的音樂,已合成巨集大、雄渾且激盪迴環的交響的旋律,奏響在如今已是一千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

是的,音樂已浸透了這座城市的總體和細部。它優雅、乾淨而又純粹。它的白鷺洲是小夜曲,它的大橋是詠歎調,它的樓群和廠房是交響樂,它的園林是民謠,而它隆隆轟響的馬達是進行曲。當幾隻白鷺落在傘尾葵的濃綠之上,多像大海在鼓浪飛花。而一棟棟豎起的新樓,多為白色、淡色的,甚至路旁的護欄,立交橋的背底,也是白色的,那是鷺的顏色。而所有的建築物多有弧線,委婉而亮麗,如同旋律的延展。即使是一家小店,也稱“嘀噠嘀”,帶著音響……

我知道,廈門的滄桑之變是廈門人創造的,真正瞭解廈門的,該是他們自己。

在歸程的路上,我又回頭望了望那把鑰匙的雕塑。是的,廈門稱“門”,必有一把開啟門鎖的鑰匙。這把鑰匙將廈門開啟,使之成為開放的特區,並使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我知道,這把鑰匙真正開啟的,該是心智之門。(人民日報2007-02-02)

標籤:韓作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