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韓寒簡介

為什麼要讀 韓寒

韓寒簡介

一段時間以來,韓寒這個少年作家成了廣大中學生的熱門話題,《三重門》、《零下一度》成了中學生的搶手讀物,不少女生以他為偶像,爭分奪秒地閱讀他的文字。還有中學生煞費苦心為他建了個人網站。去年12月9日中央二臺播放了韓寒與有關專家的對話,當螢幕上打出韓寒的特寫鏡頭時,部分女生大聲尖叫,上課時間已到,當老師要求關掉電視時,學生竟然與老師發生了衝突……

上述現象令我深思:中學生出書如今已不是什麼稀罕事,但為什麼學生們偏偏要讀韓寒?韓寒值得他們如此投入精力和時間嗎?

不可否認,韓寒的文章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那幽默詼諧的個性化語言、打破常規的大膽比喻顯示了他嫻熟地把玩文字的功夫。“布像累極的人躺在床上伸懶腰,撐足了杯子。”(《杯中窺人》)“看來潮流是隻能等不能追的,這和在火車站等候火車是同一個道理,乖乖留在站上,總會有車來,至於剛開走的車,我們泛泛之輩是追不上的。”諸如此類的文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令人耳目一新;那字裡行間透溢位的不留情面的批判鋒芒,讓人感受到一種“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少年銳氣,從而不得不感嘆他的少年老成。他成熟的思想和老到的文筆非一般同齡人所能及,“反正我自嘆不如。”一位寫作基本功不錯的中學生如是說。因欣賞他的文采而讀他的書,這是部分學生的閱讀心態。

但單是這部分學生遠遠不足以構成《三重門》的龐大讀者群(我購於2000年12月的版本已是第18次印刷了)。在韓寒“全面發展必然導致全面平庸”等“至理名言”的旗幟下,聚集著一大幫追隨者。他們要麼是有偏科傾向,且有一技之長,想像韓寒一樣靠特長立足的學生;要麼是完全不堪學習重負,一心渴望逃脫學習牢籠的學生。韓寒的倡議及“身體力行”無疑給了他們一個極好的放鬆藉口。“父母不理解我,老師不理解我,惟有這兄弟理解我。”他們的心在倉皇逃遁的旅途上暫時找到了一方躲避的綠蔭,儘管也會隱約感覺到這綠蔭類似海市蜃樓。可以說韓寒以他的才氣為這類學生出了口氣,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對抗現實的痛快,一種逃避學業的輕鬆。於是他們跟隨其後隨聲附和,甚至幫他搖旗吶喊。但我同時注意到,那些真正優秀的被韓寒貶為“全面平庸”的學生對其人其文則是持一種不以為然或者嗤之以鼻甚至極度反感的態度。

媒體的大肆炒作是韓寒走俏的另一原因。曾有一段時間,報上隔三逢五地就有諸如“韓流來襲”之類的大號黑體字作標題的報道,電視、廣播中也頻頻出現他的名字,至於他在網上的熱鬧程度,用烘熟的山芋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只要你在諸如sohu之類網站的搜尋引擎上鍵入“韓寒”兩字,立馬就有關於他的數條資訊出現。媒體的炒作本無可厚非。追蹤潮流,做讀者愛看的新聞是新聞人的天職,但只要稍作留意,我們便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純粹稱讚韓寒文學才華的報道只佔極少部分,大多數報道都是把他作為一種教育現象在討論,想通過他這個特例引出另外一個熱門話題——在素質教育大環境下,我們該怎樣培養人才,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韓寒遭遇了素質教育這個話題,引發了一些關於當前教育問題的討論,這些討論無形之中為韓寒知名度的提高助了一臂之力。但大多數中學生似乎無暇思忖韓寒的成名原因,他們從媒體上、從同學口中得知其人其文,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投入“韓流”。中學生固然知道經典讀物的意義,但經典畢竟離他們的生活太遠,讀經典也讓他們感到費勁,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同齡人寫的“自己的生活”,這類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至少讓他們在緊張的功課後得到一些放鬆。《花季雨季》的風潮早已過去,目前中學生寫中學生活這一題材領域內影響較大改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並不多見。而且,韓寒文章中表現出的強烈的叛逆性正契合了當今中學生的普遍心理。韓寒的出現給中學生提供了一個渲洩壓力和不滿的通道,吸引著他們一擁而上,爭相閱覽。

韓寒試圖通過他的兩本小書喚起教育界的“反思反思好好反思用心反思”(《三重門》第365頁),可惜不知是慣性的力量過於強大,還是韓寒的聲音過於微弱,幾陣討論之後,教育界似乎忽略了或者說淡忘了這位少年的聲音。但他在中學生當中激起的波瀾並未平息,出版商對他的炒作依然蔓延。《韓寒文集》《韓寒寫真》《兒子韓寒》等書新瓶裝舊酒,在掏走中學生零花錢的同時也掏走了他們的課餘時間。“我得到的東西終身受用,你們得到的東西一旦拿到文憑後就大多不受用了。”“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的荒廢。”“七門紅燈照亮我的前程。”真不知韓寒在用這些他自以為得意的語言來對教育界進行狂轟亂炸,誤導追隨他的少男少女時,能否做到氣定神閒,臉不紅心不跳?反正煙霧之後,凸現出來的只是他的淺薄與張狂。即使那篇被普遍看好的《穿著棉襖洗澡》的價值也值得懷疑。穿著棉襖洗澡?乍一看眼睛一亮。該比喻的本體應該是追求全面發展,該放棄的時候不會放棄吧?難道一上中學就“專攻一類”才算是不穿棉襖洗澡?明白人都知道,中學階段打下的堅實基礎將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廣闊天地。若韓寒的這一比喻站得住腳,我想絕大多數中學生會選擇穿著棉襖洗澡。至於《只說一點點》則是筆者所見到的最令人失望的答問。避重就輕,答非所問,用貧嘴掩蓋無知卻最終沒有蓋住。在留級也依然紅燈高掛的情形下,為了避免退學、開除的尷尬,他選擇了休學。休學固然能免除一時的尷尬,但恐怕最持久的尷尬還在後面。他將如何寫出“人人心中全有,人人筆下全無”的獨特感受?誠然,間接經驗、書本知識也可充當創作素材,可終究是霧裡看花隔靴搔癢啊。《三重門》已明顯暴露出他生活體驗的不足了。為什麼學生們認為《花季雨季》更能全面反映當代中學生的生活?因為它塑造了鮮活的中學生群像,展示了少男少女們富有時代氣息的心靈世界。但《三重門》卻基本上侷限於林雨翔這類非主流學生的生活圈子,它不可能滿足廣大中學生的口味。即使是寫他擅長的校園題材,韓寒也時不時暴露出知識儲備的不足。《三重門》第308頁韓寒在批判中國的計算機教育時寫了這樣一段話頗令人費解:“當時windows98都快分娩出來了,市南三中,或者說是全上海的高中,都在教foxbase這類最basic的東西……”稍懂電腦知識的人都知道,foxbase是一種資料庫語言,而windows98屬作業系統,兩者根本不可能相提並論,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學foxbase可讓學生了解資料庫的基本知識和程式設計原理,能為學習其它相關語言如foxpro打下基礎。應該說當時foxbase還是比較實用的,學校的作法並沒錯呀!電腦知識的貧乏讓他露了馬腳,只可惜他不知惡補。反倒反脣相譏。《眼中……》一文中的如下句子更是賠笑大方:“所謂文學批評,就是要擺上來就批,然後再評,耍不怎麼不叫文學批評?”我們的少年作家理應知道:文學批評是揭示文學藝術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價值和缺陷的科學,這種揭示不能妄下斷語,而要論據充足,以理服人,怎麼能“擺上來就批”呢?開批鬥會嗎?

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韓文中自始至終表現出的非同一般的自負和狂傲。他以橫掃幹軍萬馬之勢將瓊瑤、劉墉。祝勇等人一路掃倒。“《那些事、那些人》寫了一半,文筆風格均和《47樓207》重複。被這小子捷足先登了……”(《零下一度》第120頁)。他倒是蠻會抬舉自己的。而讀者自會一眼看出二者的高下之別。更可笑的是他竟然稱呼孔博士為“小子”,真是滑稽透頂!想出風頭也不能靠故作驚人之語啊!

韓寒實在太需要教育的滋養,如果他還想繼續走寫作之路的話。好在復旦大學給了他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可他卻不領情地拒絕了,真是令人琢磨不透。他是否在等著有關部門為他量身而定做一套科學規範的教育制度?他真的要一門心思地與教育對抗到底嗎?他這種暫拿青春賭明天的氣勢未免太豪奢了吧?

好幾個月了,韓寒似乎沒有再公開露面。現在的他是在積蓄能量準備輝煌的復出呢還是正為“江郎才盡,文思枯竭”憂心如焚?看到他在學生當中的衝擊波,我禁不住想:名氣、稿費、同齡人的崇拜究竟是成全了他?還是戕害了他?假如他沒有那麼早出名,仍舊按部就班地在校上課,等進了大學後再展露寫作才華,他的未來會不會更有把握一些?

標籤: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