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柳萌簡介

故鄉的春節

柳萌簡介

作者:柳萌

故鄉在冀東平原,自古隸屬河北省,現在劃歸天津市,因此,春節的習慣風俗,自然就津冀雜糅。好在地域相連,差別不是很大。由於有機會交流,兩地好的民俗風情,互相吸納融合一起,反而使春節更具情趣。在我的記憶裡,最不同的地方,當屬過節的時間,城市裡過了正月初五,就算是春節過完,鄉村則得到正月十五,那才算新的一年。這與城鄉娛樂多少,大概有一定的關係。因為,城裡人平日玩的地方多,過節也就是過個氣氛;鄉間人平時玩的地方少,趕上春節自然得玩得盡興。

無論春節時間過的長短,最紅火最濃郁的年味兒,要屬大年三十這一天了。全家人都比平日起得早,年輕的媳婦先收拾屋子,真正做得窗明几淨了,就開始洗漱和著衣打扮,像戲臺演戲的人一樣,個個都有模有樣了才出門。早買的好衣服平日捨不得穿,這天都找出來特意穿上,而且顏色大都很鮮豔,女人們無論長幼的頭髮上,都要插上一兩朵紅絹頭飾,樣子或是雙喜字或是花朵,別看這只是一兩點紅色,使人顯得格外精神和喜慶。男孩子除了新衣新褲,最搶眼的就是頭戴的帽子,樣子要看當時時興什麼,我小的時候時興航空帽,在天津混事的父親回家過節,就買來一頂送給我當做禮物。有的小夥伴家裡沒有給買,見到我頭上戴的航空帽特羨慕,等他們鬧著嚷著讓父母買,過了這個時辰又是新樣子了。

春節期間尤其是大年三十,是一年中開心放鬆的一天,在外奔波的男人掙了錢,這天什麼也不必操心勞累,忙碌一年家務的女人們,提前做好年夜飯也無事了,大家就在一起玩玩牌聊聊天兒,或者約上鄰居好友一起逛廟會。經濟情況富裕的人家不必說,就是不是很寬裕的家庭,到了春節這幾天花錢,也都是不怎麼錙銖必較,好像真的如傳說中那樣,財神爺會把錢送上門兒來,大把大把地花錢並不心疼。這時買的東西也都是年貨,女人們買衣料、化妝品,孩子們買玩具、糖果,年長者買幾包好香菸好酒,還要留些錢給晚輩壓歲錢。總之,全家老小奔波一年到了年根兒,想的做的事情就是快樂,花錢買個高興圖個吉利。這就是我故鄉人過春節的思想觀念。

在沒有電視的時代,除夕夜都是自娛自樂,成年人玩成年人的玩藝兒,如去戲院聽戲、湊一起打麻將牌;孩子們有孩子們的玩藝兒,如放花炮、抖空竹、踢毽子,實在不願意湊熱鬧的人,就找人自在地喝茶聊天兒,安詳地度過一年最後時光。年夜飯吃的都比較晚,而且還要比平日“隆重” ,照習俗得有七碟八碗,雞鴨魚肉一樣不能少,尤其是魚和雞這兩樣,比別的菜更要做精細,因為取其諧音——年年有餘(魚)、吉(雞)祥如意,這是絕對不能馬虎的,在長輩人心目中這是美好願望。年夜飯的酒也不能少,平日不喝酒的也要抿一口,同樣是討個吉利——平安久(酒)遠。吃飯座位按長幼輩分排序,守在桌子外邊的是媳婦,主要是考慮上菜端飯方便。這種規矩好像永遠未變。雖說有點封建味道兒,缺少家庭的平等氣氛,但是總得有人侍奉吧,就這樣代代沿襲下來。

吃過年夜飯就算正經過年了,收拾完碗筷稍微休息一會兒,臨近午夜就是晚輩給長輩拜年,這時最快樂的就是孩子們,因為可以拿到幾份壓歲錢,所以一個個嘴上像抹了蜂蜜,高喊“壽比南山”“長命百歲”這類話,惹得老人高興不已,親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此時顯得格外的明顯。全家一起包團圓餃子,這是大年三十的重頭戲。這時包的餃子是七年級的飯食,家鄉春節飯譜安排講究:七年級餃子,八年級面,九年級合子鍋裡轉,到了初五還吃餃子,可見家鄉人多麼看重餃子。只是餃子的餡不一樣,七年級餃子要包全素餡,取素素靜靜不出事之意,寄託全家來年共同心願。在沒有現代通訊裝置的過去,親友間互相拜年從七年級開始登門,接來送往地到了中午不便做飯,除夕夜包的素餃子放鍋裡一煮,全家人隨便地吃一頓忙中的偷閒飯,這大概是幾代人積累的經驗吧。

包完了餃子,鞭炮響起,街頭喧嚷,預示年夜即將過去。大人孩子都會說:“唉,又過了一年,長了一歲。”歡喜快樂之中,增添些許惆悵。故鄉的大年三十,就是這樣過去了。留下的是記憶,回味的是人生。漸漸我才理解,為什麼把歡樂和美好集中一天,讓故鄉的人痛快地享受,原來平時忙於生計太苦太累,這一天算是老天給予的補償吧。(人民日報2007-02-22)

標籤: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