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王開林簡介

千里獨行

王開林簡介

作者:王開林

少不更事時,我最喜歡的小說除了《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有《三俠五義》和《江湖奇俠傳》。那時節,我所接觸到的盡是一些豪情熱血、壯志奇才的舊式遊俠。他們身懷絕技,快意恩仇,雞鳴狗盜之徒又豈可步其後塵,望其項背。江湖極為凶險,熊包笨蛋都得靠邊站,被揍得鼻青臉腫,他們已是討得便宜,若丟了吃飯的傢伙,就太不划算了。最令我拍手稱快的是,那些英雄豪傑有激情,有勇氣,有智慧,有正義感,而且揮劍如風,出手如電,殲滅惡徒醜類簡直比農夫薅除田間莠草還要來得輕鬆。

也許你並不缺乏千里走單騎的勇氣,只因受到名韁利鎖的羈縻,才三心二意,寸步難移。數年來,我也曾屢次訂出獨遊藏南漠北的計劃,後來又把絲綢之路納入其中。當心血潮湧時,更覺得騎車壯遊九州才算是豪邁之舉。可是我年年歲歲把地圖讀得再熟稔不過了,把路線標得再明晰不過了,卻遲遲未能成行。

除了視為畏途,我還總覺得尚未攢足心勁,恐怕一出此門,山長水闊知何處?遠方之所以成為一種持久的誘惑,也許是因為我與它之間有一段難以縮短的距離。一些名山大川似乎分執著我的靈性,我要一點一點地向它們討回,合而為一,才成其為我生命的全部,這是人與大自然的一種很奇怪的約見。它等著我們滿懷興致地去赴約,我們可以說自己很有誠意,而它們沒有;它們也可以說自己一萬年、十萬年、百萬年之前就在那兒靜靜地恭候了,你為何姍姍來遲?參禪禮佛先須沐浴焚香,我們嚮往遠方,是否也能拿出類似的虔誠?

先前我讀到苦行僧自笞的故事,心中不免暗笑他們自虐狂似的痴愚,其實這完全與個人智商無關,而是精神力量在起作用。細想來,天地間許多崇高的追求都少不了這樣的自我鞭策,只不過宗教使人走得最遠。

獨行的去路迢迢,獨行的歸途杳杳。我該如何說服自己沒有一身絕技,沒有三尺青鋒,沒有千里快馬,也照樣可以大膽上路呢?先前,讀《堂吉訶德》,被塞萬提斯筆下那位瘦騎士層出不窮的噱頭搔著了心頭的癢癢肉,再讀一遍,這種胳肢就不靈了,我看到了一位獨行者挺矛鬥風車時的可悲情景,而傻得恰到好處的桑丘根本不敢也不可能提醒自己的主人,那假想敵簡直太荒誕太離譜了。然而,我們要挑戰的是什麼?我們真比“披堅執銳”的堂吉訶德先生更高明嗎?

俠客獨行千里的根本動機,是去殺一個人或去會一個朋友,他們不會白白地走一遭,“寶劍從無空出鞘”就是這個意思吧。如果要去殲滅的那個人是他不共戴天的仇家,他的血決不會一日止沸;如果他要去見的那個人是他的莫逆之交或紅顏知己,他的心也決不會一刻變冷。這樣的千里獨行就有足夠強勁的動力了,他再也不會感到累,感到苦,感到寂寞和孤獨。

他心中有如此明確的目標,遠方就不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變成一片花園或墓地。他要麼得酬夙願而生,要麼無法瞑目而死,千里途程乃是生與死最遠或最近的距離。他肅肅宵征,可能逾越它,也可能倒在途中。在他視死如歸的精神裡,這是至為輝煌壯烈的旅程。

我們千里獨行,所為何來?是為了熟悉民族風情,還是為了飽覽山河美景?這些東西確實在未知世界中放出熠熠光輝,但它們的魅力並不足以使一顆於滾滾紅塵中久已蒙塵生鏽的心急於奔赴。一個人若對遠方真真切切懷有強烈的渴慕,他就會提升自己的勇氣,奮袂而行,義無反顧,絕不可能滿足於待在家中摩挲地圖僅作一夕遐想。(解放日報2007-01-11)

標籤:王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