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集部 > 集部精選

古文觀止讀後感合集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文觀止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古文觀止讀後感合集5篇

古文觀止讀後感1

看過千萬的風景,是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大自然是變幻莫測的,大自然是和藹可親的,大自然更是位偉大的藝術家。”

我為大家推薦的書目是《不可不知的100處自然奇觀》這本書是五年級上冊等二單元的推薦書目。裡面的內容引人入勝、十分精彩。有黃山飛來石、珠穆朗瑪峰、雅魯藏布大峽谷、長江三峽……但最令我震撼的.“自然奇觀”是——雅魯藏布大峽谷。

在語文書中大家也曾認識到雅魯藏布大峽谷,知道它的大山巍峨,大江怒吼、峻險美……它是世界上最晚被人類足跡踏上的神祕之境。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峽谷風光,有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雅魯藏布大峽谷是由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江水沖刷形成的。除了著稱於世的自然風光,還有最古老的民族——門巴族。它是人類最後的祕境,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祕密,等著我們去探索、去挖掘……

當我看完這本書後,知道了大自然造就的奇觀無處不在,知道了什麼才是天寬地廣!人類可以建起那巍峨的萬里長城,但和大自然相比之下,人類的力量真是微不足道。在人類生活的世界,大自然將大山移為海洋,變滄海為桑田,將世界點綴的更加壯麗、璀璨。書中除了介紹各類奇觀,還提供了100處自然奇觀的交通、位置、門票價格、周邊景點。

如果想去遨遊各類奇觀,那麼請帶上這本書吧;如果想了解自然,那麼請翻開這本書吧!

古文觀止讀後感2

在這個寒假裡,我閱讀了由曾帆主編的《古文觀止》,全書分為7卷:周文、周秦文、漢文、六朝唐文、唐宋文、宋文、明文。收錄了共166篇文章。這本書中所選的文章,上至先秦、下至明末,反映了先秦至明末,古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孔。其中我最喜歡的兩篇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寫的《捕蛇者說》和北宋詩人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

《捕蛇者說》,是柳宗元被傳頌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本文通過捕蛇者蔣氏對其祖孫三代為免交賦稅而甘願冒著死亡威脅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時代我國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以襯托、對比的寫法尖銳、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剝削,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當時“苛政猛於虎”的社會現實。閱讀完了《捕蛇者說》,我看到了當時人們因為各種苛政雜稅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悲慘命運,我為我能生活在現在這樣一個幸福的社會而感到幸運。

《岳陽樓記》以作記為由,書寫了范仲淹個人的濟世情懷與政治抱負。全詩立意高遠,構思巧妙,實為千古名作。其中流傳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表達了范仲淹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他一心想要為國家和民族分擔憂愁。文章環境描寫之多,大部分是以景喻人,表達了范仲淹強烈的愛國品質,以及他想要報國的精神。

書中的文章皆語言精煉、短小精悍、便於誦讀,特別適合作為古文學習的入門讀物。經過閱讀這本書,我也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翻譯技巧,逐漸的對文言文產生了興趣。

古文觀止讀後感3

近段時間,因為小孫女纏著要聽故事,在講了《聊齋志異》裡的一些故事後,選擇了《古文觀止》裡的26篇文章,首先是文章裡的故事講解,然後再錄製古文原文。錄製之前,孫女會給爺爺捧杯茶潤喉。在故事講解的過程中,孫女時不時地會提出一些相應的問題,並且還會前後聯絡起來說出自己的觀點。這麼小的孩子居然能夠喜歡聽我誦讀古文,既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感到無比欣慰和喜悅。

在誦讀並錄製這些古文的日子裡,我是受益最大的那個人。好像是面對眾多先賢在交流,聆聽他們對世事人生的理解,越來越強烈的一種感覺油然而生,覺得自己的生命拉長了數千年,視野拓展了幾萬裡。就像到華夏最高學府進修一個學年一樣,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歷史、哲學、地理知識,歷史興替歷歷在目,秀美山川盡收眼底,人生態度更加陽光。

在《誡兄子嚴敦書》裡更正了對“口無擇言”這個詞的理解,原以為是“口無遮攔”不分場合亂髮議論呢。讀了文章才知道這是對一個人(龍伯高)品德修為高的'讚譽,品德好的人說出的任何一句話都是有道德的,根本不用刻意選擇。而人們經常引用的“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狗”也是出自馬援的這篇文章。

讀蘇軾的《超然臺記》,“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褔。夫求禍而辭褔,豈人之情也哉?”為“心有陽光,處處美景;欣賞美景,心更陽光。”這段話找到了知音。

孫女問我:“怎麼都是這麼好的故事?”我回答她說“所謂觀止,是幾千年來最好文章的集合。”

《古文觀止》滋養了祖孫倆的身心!

古文觀止讀後感4

《古文觀止》。其實一開始,我對古文是厭惡的,這種厭惡來自另一本書,它叫做《五年大學聯考,三年模擬》。原先以為大學聯考以後,我就永遠和這些艱澀的文字說再見了,沒想到,陰差陽錯,我成了一個語文老師,今天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點自己對這本書的體會。

《古文觀止》清代吳楚材、吳調侯編選。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而這本由兩位鄉村教師選編的`“教材”300年來流傳極廣、影響極大,在諸多古文選本中獨樹一幟,魯迅先生評價《古文觀止》時認為它和南朝太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昭明文選》一樣,“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的不可輕視”。

《古文觀止》,二百二十二篇古文,不能和大家一一分享,簡單的談一點自己的收穫。

作為教師,要讀的相關內容首當其衝是〈〈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讓我知道了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每日必備的基本工作。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言論一開始使我難以接受。但是逐漸的發現,我們的知識會不斷老化,不加以學習,就會不如弟子。我們該怎樣面對這一尷尬?這就激勵我要不斷的學習。

同時我也覺得,當學生出難題“考考你”時,我們要放寬心,即使請教於學生,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無知才是我們所要禁忌的。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過意不去。要知道:“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古文觀止讀後感5

我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有營養、有味道的書。那麼,什麼書有營養,什麼書有味道呢?在我看來,書中的營養是指書中所包含的哲理,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夠在思想上邁出一大步。書中的味道意味著作者的寫作風格應該是獨特的,而不是大眾化的,可以帶給讀者獨特的感覺。這樣,所謂的“閱讀”就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

即使浩瀚如煙海的書,這樣的.書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來,《古文觀止》是這樣一本好書。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從縱向來看,它記錄了從戰國時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劉禹錫的《陋室銘》,當閱讀時,讓我感覺我正駕駛著一艘小船,在歷史長河盪漾。

從橫向上看,《古文觀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駢文。由此可見,本書的體裁風格是多樣而獨特的,如書、論、碑、記等。這確實是一本很好的縱橫交合的選集。

在閱讀《古文觀止》之前,我和幾個讀過它的朋友討論過。一個朋友告訴我,現在的文壇主要是現代的,而發展了幾千年的文言文越來越少,所以讀《古文觀止》並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瀏覽一番。後來,當我看書的時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隨著逐漸深入閱讀,我的心就像一條幹涸的河流,湧出了一個小小的甘泉。當泉水逐漸注滿滋養我的靈魂時,我恍然大悟:現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在中華民族的鼎盛時期,有許多原因交錯其中,我們應該致敬,應該學習。

另外,我想提出一個建議。如果你正在讀《古文觀止》,請慢慢讀,慢慢品嚐,就像喝茶一樣,只有這樣你才能嚐到這杯熱茶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