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國學常識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10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10篇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1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她不識文字,又有些迷信愚昧,連真實的姓名都不為人知。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阿長”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卻變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擁有偉大的神力”了!

讀了這篇文章,知道了阿長的什麼樣後,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長這個名字,應該是一個很溫柔的、纖瘦的形象,可是,卻偏偏是一個胖而矮,嘮嘮叨叨的老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才讓我感到這篇文章是真實的。

長媽媽有些習慣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形睡姿,種。種古怪禮節……全文並沒有介紹阿長怎麼怎麼好,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真真實實活在現實的阿長。慢慢地,她開始讓我又恨又愛。她相信許願,相信夢想,帶著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她買《山海經》那段了,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麼買這本書的——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她是怎樣向別人打聽這本書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答案,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長媽媽。這個長媽媽有很多缺點,像個小孩子,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有一顆到死都善良的心。

我們應該學阿長的善良和熱心,更應該學習魯迅先生,要有一雙善於發展的眼睛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2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共十篇,篇篇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我讀過《阿長與<山海經>》後,覺得它是我最喜歡的篇目。

這篇文章說的是“我”小時候與阿長相處的一些瑣事,著意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等細節。“我”對她尋購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事充滿了尊敬與感激,文章表達了“我”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惦念以及對年幼無知時光的深切懷念。

文中的感情很複雜,我讀了很久才發現這其中的感情變化也是十分微妙的。起初阿長講長毛的故事時,“我”對她充滿了敬意,而且覺得先前對她的態度有些不敬。後來這種意識漸漸地淡了下去,因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然而,她為“我”買來了《山海經》後,“我”對她又重新充滿了敬意和感激。我讀到這裡,深切地體會到了“我”對她感情變化的緣由。

當然,我讀到這裡,疑惑也有了不少。,比如說阿長是怎麼買到這本書的。阿長是一個普通女傭,她的收入一定不多;正值過年時,大部分書店都關了門。阿長一定在買書的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困難,如文中一句“是她告假回家四五天,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回來了’!”。一個連字都不識的人能這樣看重“我”的想法,即使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但最後竟能盡力找到“我”想要的書本,我想,這樣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從這裡可以看出,阿長是一個善良、負責、認真的人,她時時把自己的小主人放在第一位。

我認為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因為前面的種種對阿長的'不滿就在這裡全部變成了對阿長的尊敬。從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就足以證明“我”是對她無比懷念的。

突然想到小時候的一件事,媽媽正好和我談到《山海經》,我傻傻地分不清“山海經”與“山海關”,引得媽媽哈哈大笑。後來看了書上的介紹才搞明白,原來“山海關”是長城上的雄關,“山海經”卻是書。就因為這一點,我才開始認真看《朝花夕拾》。我認為只有多看書,並認真領悟,才能夠對文章有更深的理解,才不會犯把“山海經”當“山海關”這一類的低階錯誤。

這本書給我的感悟是,一定要多讀書,而且要慢下來細細品味,讀出書中的趣味,瞭解作者的用意,才能然自己變得有涵養。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3

曾經,我學過一篇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講述了魯迅先生因不同的事件對長媽媽產生的看法。

翻開文章的第一頁,課文的內容中的“阿長”便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個個問號在我的腦海裡時隱時現:為什麼魯迅先生稱“阿長”?為什麼不稱“長媽媽”?即使她是魯迅先生的'傭人,那也不應該直呼她的名字吧!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耐心的讀下去,便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原來是長媽媽謀害了魯迅先生的小隱鼠。但為什麼後來魯迅又開始敬佩長媽媽了呢?原來是一個不識字的阿長從集市上給魯迅帶來了他最喜愛的《山海經》。

讀到這裡,我的心不由得一震:為什麼魯迅先生對阿長的情感變化的這麼快?我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心裡不由得起了一種慚愧,我想起了我自己,和同學發生過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之後,還一味地否認同學,同時也沒有換個角度,換個思維想一想。平時,不愛上哪個老師的課,在課上就老是走神,老師給自己提出的種種建議,換來的是仇恨的眼神,感覺他說什麼都是錯的,讀完這篇課文之後,我才明白了很多。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包括人,動物。在與同學交往時,我不能只抓住同學的缺點不放,來給他的人格下定義,有時人的性格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隨便形容的,有些時候必須往深處去挖掘。難道你覺得這個讓你特別反感或得罪過人的人處處都讓你反感嗎?難道你覺得這個人沒有優點值得你去欣賞嗎?這些問題在我的腦海中時隱時現,給我增加了更多的慚愧感。

我覺得人與人交往不可以只抓住他的小辮子不放,如果他有幫助過你或關心過你的話,還是要把心放寬,忘記曾經的矛盾,還是多想想對方的好處吧!

畢竟人與人交往交得是一顆心!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4

“而那過去的,將會成為親切的懷念”——普希金

無論單片回憶好也罷,壞也罷,都是中年魯迅用來安慰自己的心靈。當我領略了這一點時,便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待此文了。

長媽媽,即阿長,兒時魯迅的保姆。“然而大家因為叫慣了,沒有改口,於是她從此也就成為長媽媽了。”一個人,居然連個名字都沒有。其地位之低。可想而知。魯迅也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聲絮說什麼事——”這麼一個嚼舌婦誰又能接受呢?睡覺時,居然還成“大”字狀,逼得小魯迅無處可睡。而長媽媽,接到批評後再接再厲,不思悔改。一個如此粗俗的人,又有誰能忍受?“但她懂得許多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文中,長媽媽粗俗,但又懂得如此之多的規矩並傳給魯迅。這些也許在今天看來十分可笑,但背景是在舊封建社會,作為一個長輩,長媽媽也只有將這些她一生所知的規矩教給魯迅。這是對魯迅的愛。在元旦的福橘事件中,長媽媽不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地位。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神佛身上。但在魯迅祝福長媽媽之後,長媽媽也祝福魯迅。也就是說長媽媽在期盼自己得到幸福的`同時,也希望他人得到幸福。可見其心地之善良。

在長媽媽給“我”講長毛故事時,說自己有能力讓大炮放不出來,甚至炸膛。雖說這是可笑的,愚昧的,但還是能夠體驗出中急切地想被肯定,被確認自己存在的感覺。

那時,魯迅卻想得到繪圖的(山海經)。由於當時魯迅在大家眼裡是個“不重要”失,所以這個願望一直未能得到滿足。然而長媽媽卻留意並記住了。但在文中,長媽媽連這本書的名字都叫錯了,能買到實在不容易。體現了長媽媽對魯迅的關心照顧。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魂靈。”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5

長媽媽,是一個帶著作者長大的女工。《阿長與山海經》中作者用一個孩子的心理去描寫阿長,記錄了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形。

長媽媽生的黃而且胖,睡覺時她又伸開兩隻手和兩隻腳,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形狀,擠得作者沒有辦法翻身。但長媽媽懂得許多規矩,例如在辭歲後七年級的清晨起床後要說“恭喜”,要吃所謂的“福橘”來代表收完了元旦闢頭的磨難。長媽媽交給做這些許多繁瑣至極非常麻煩的事情。“長毛”不但要擄走小孩子和漂亮的`姑娘們,而且還要擄走像阿長一樣的人。當城外有來兵進攻時,“長毛”叫她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的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放就炸了。作者一向認為她滿肚子的是麻煩的禮節罷了,沒想到她還有這樣子偉大的神力啊,從此作者對她有了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是深不可測啊,由此看來夜裡的伸開手腳,佔領全床也是值得原諒的,自己理應退讓啊。

然而這種敬意卻隨著長媽媽謀害銀鼠後變得淡泊起來。當作者在哀悼銀鼠渴望給它復仇的時候,又在渴望《山海經》了,那是作者的遠房叔祖,他是一個孤寡老人,平常喜歡與孩子們一起玩耍,並親切地稱他們為“小友”,從他那裡得知一本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的人。閒暇時阿長問怎麼回事,在阿長告假回家的四五天後,他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一見面就拿出了作者夢寐以求的“三哼經”,作者似乎與了一個霹靂,打開了書,見到了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的人。

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6

隨著歲月的流淌,許多在悄悄改變,但長媽媽對魯迅先生真摯的愛是不會改變的。

我想,也許魯迅對長媽媽比對自己的母親更為親近。長媽媽對於魯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雖然她只是一位小小的保姆,但給魯迅的關愛至深。長媽媽把自己知道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告訴魯迅,對待魯迅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把她的母愛給了魯迅。

她僅是一位保姆,賺來的錢都經過了她滴滴汗水的浸透,分分秒秒的付出,但她可以為了魯迅花去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只為給她買上一本他心愛的書,看著他激動地大笑。她可以放棄她休息的時間,給魯迅講故事,講道理。

她對魯迅的愛不是用語言表達,而是用行動詮釋一種“非母親卻勝於母親”的愛,在她心中,她身邊那個調皮的孩子不是別人,是自己的兒子,而她也在扮演母親的角色。

有一種愛叫關懷,有一種情叫付出,有一種緣分叫遇見,化成了阿長與魯迅的永遠的母子情義。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7

魯迅的父親得了肺病,醫師給了不對的藥方,耽誤了醫療的時間。之後,魯迅去日本學醫,想學好醫術,救病治人。不過他發現群眾精神麻木,比身體上生病嚴重多了。從而他放棄了醫學,用筆來覺醒當時民眾的精神。

阿長與《山海經》節選了魯迅很多文章,全是喚醒民眾的文章。

魯迅先生寫的《藥》讓我印象深刻。華小栓得了肺病,他的父親華老栓十分愛他,打聽了一個偏方:“吃人血饅頭”,想讓他不會死去。要知道這種肺病在當時是絕症呀!得知這個訊息後,華老栓喜出望外。正巧在這這時,夏家有人鬧了革命,政府殺他,華老栓就惦記著買華家人的沾血饅頭救兒子。真是愚昧無知!夏家的人鬧革命是為了挽救自己的祖國和民眾,但是被殺後,老百姓不但蜂擁而至地觀望,而且還買人血饅頭。華小栓最後還是死去了,這個藥是無效的。看似是華家、夏家的悲哀,其實是華夏民族的悲哀。

而阿長與《山海經》選登的《藤野先生》,寫的卻是魯迅先生從醫時期的事。藤野先生對孩子們教育的炙熱和寬容,對魯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要魯迅抄講義,希望他的成績更好一點。魯迅抄的.血管部分移了位置,藤野先生細緻地圈出來,並且和藹地對他說:“這樣一移雖然美觀一些,但是血管是血管,它不可能因為這個,而改變本來的位置”。藤野先生對於魯迅熱心的希望,無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魯迅就這樣,很認真地學醫術。直到有一天,還沒下課,就上完了課,老師給魯迅等學員看了一些短片:是日本人戰勝俄國人的情景,中間總夾雜著一些中國人,因為中國人時常做俄國人的勘察兵。最終做勘察兵的中國人要被槍斃,圍觀看著的,也是一群中國人,他們都拍掌歡呼:萬歲!萬歲!在我們的耳中,是不是聽了感覺十分刺耳?嗚呼,我無法想象!於是魯迅棄醫從文,決心來挽救這些麻木的中國人精神,而不是救治人民的肉體。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藤野先生黑廋的面貌,似乎正想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魯迅突然增加了勇氣,繼續寫這些戰鬥文字。

讀到這裡,我知道了只要有了一顆精神富足的心,哪怕曾經你多麼弱小,你還是會發展起來,成為強者。魯迅就懷著這樣的心,用筆當武器來喚醒每一位青年的心。每一篇魯迅的文章,都是治療精神的靈藥,讓我們讀著受益匪淺。每一次讀它,都讓讓我深深震撼。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8

《山海經》,乃古之先人之作也,難為之讀。介數不勝之物、人。吾早已有慕,遂鬻之且讀。

其引人甚,令餘一鼓之氣讀也。是書厚甚。數六百餘足。是書涵以天下之地理、人國。國百有餘、獸四千有餘、植二千有餘,最甚吾感為夸父逐日也。

其曰:古有一族,名曰夸父族,其左操青蛇,右執黃蛇,其一人善跑,為祈人之光明始存,欲捉日待空。遂與日逐走,其之神動餘也。後之邁股而奔,入日之時渴,無法,輒尋求水而飲,而其巨也,故河謂之水皆飲而未解之,輒之遠之大澤求也。而令餘傷時,其渴不耐,未至之,亡。餘為之不借命而為人之感。而夸父之死,遽棄其杖,化為鄧林也,以益行路而渴者,至今猶存。

餘深撼於夸父乎。其無時不利人之精神為良德,反觀吾曹,逢難遂退,無其一毫之氣力也,譬此假,吾奇於魔器,初試之,無功而碌,遂不願復學矣。母見之,知吾輒誨:"子之為不比古之夸父矣,何談大事乎?此為本性之惰耳。"吾聞之而赧深愧於母,真可謂"觀於夸父,愧可知已"也。後吾謹守母誨言,實地記誦之法。此方感母之苦心,皆為吾也!若無母之淳誨,餘安得其之成效乎?曰:非然。

反觀夸父,雖為人之幻想,而不古人之解,舊時未及今,生活無比於今,夸父正為其之為今者而盼矣!是復訴吾等,勿棄憧憬。奮走而向之標也!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9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一文。

文章一開始,魯迅先生就用不小的篇幅向我們描述了保姆阿長的形象:黃胖而矮,睡覺時擺成“大”字形狀,“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作者自己都說“不太佩服她”,而且最討厭她教規矩,讓他覺得非常的麻煩。

這些敘述讓我覺得魯迅先生有可能不是很喜歡她,甚至還有些討厭她,也就是從這裡開始,我看阿長就不自覺戴上了有色眼鏡。

但接下來的`一件事,卻出乎了我的意料。

作者聽遠房的叔祖提起繪圖的《山海經》,裡面畫著各種各樣的怪物,這讓作者非常渴慕。作者對繪圖的《山海經》念念不忘,連阿長都知道了。趁著回家休息的機會,她把帶著畫的《山海經》給作者買來了。但她不說《山海經》,而是稱之為“三哼經”,這讓作者,甚至我這個數十年之後小小讀者都感到非常震驚,就像文中寫的:“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一開始閱讀文章時,我認為阿長就只是一個迷信的、沒有文化的勞動婦女。但是買《山海經》這件事,讓我看到了她內心深處的善。讀到這裡,我開始感到愧疚了,我根本就不應該對阿長存有偏見,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她。

其實,生活中也不少像阿長那樣熱心的人,比如我身邊的同學小A。剛開學的時候,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多嘴多舌,透著傻勁,所以大家都不太喜歡他。而他,卻像沒事兒似的。

天氣炎熱,班裡的水喝完了,大家都不願去搬水——水桶又大又重,而且還要扛著它走一層樓梯,天氣這麼熱,誰願意去做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啊。大家就這麼把活兒推來推去。小A看不下去了,便主動接下了這份“苦差”。大家都以為他只是在逞能,可沒想到,不到兩分鐘,小A就扛著一桶純淨水上來了。大家都驚訝極了,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其實,大家是為此感到愧疚、自責,怪自己不該這樣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他。

關於《山海經》,魯迅先生也許只是因為多方找尋不著而隨口唸叨吧,但沒想到大字不識一個的阿長竟“聽者有意”,用自己的錢買了《山海經》。阿長雖然只是一位勞動婦女,但她身上卻有著不可多得的寶貴品質,她淳樸善良,令人深感敬佩。所以,也請珍惜你身邊的“阿長”,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人。

讀《阿長與山海經》有感10

“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先生為懷念阿長而寫的一篇小說。魯迅先生的文筆犀利,諷刺現實的黑暗現象,在他的筆下一篇篇人生百態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同樣,阿長的平凡與不平凡也一樣展現在我們眼前

阿長是封建社會一個普通的婦女,她和大多數人一樣都受封建習俗的壓迫,但阿長不會怨天尤人,她安於現在的生活,她善良,熱情,樂於助人同樣她也有點兒迷信封建。生活,那樣的社會誰都或多或多有一點小封建,何況在資訊科技以及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封建文化依然存在,更不要說那時。

阿長是魯迅先生的女工,說的闊氣一點就是保姆。誰都不喜歡有人限制自己的生活即使那人是為了你好,所以一開始魯迅先生是不太喜歡阿長的,叫我我也不喜歡,尤其是當魯迅知道是阿長殺死了隱鼠後就更不待見她了。但是後來一件使魯迅改變了對阿長的`看法——阿長給魯迅買了魯迅心心念唸的《山海經》。因為《山海經》的緣故魯迅讀阿長的態度有了極大的改變,魯迅開始對這個保姆刮眼相看。他認為阿長很有本事,其他人辦不到的阿長辦到了。

阿長教魯迅先生許多規矩,例如正月七年級早上醒來第一句話要說恭喜恭喜,還要吃福橘。阿長也有些缺點,喜歡背後說人家壞話,喜歡叨叨切切。

作者用兒童的角度去觀察瞭解阿長,阿長很照顧魯迅很愛他,所以阿長得到了魯迅的尊重。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遠在你懷裡永安她的靈魂。魯迅先生或許從來就沒有真正恨過阿長吧,只不過調皮吧。

阿長與山海經,山海經是阿長做的最讓魯迅開心的一件事了吧,現在都我們提起阿長就會想起山海經,真是因為你沾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