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東周列國志》的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東周列國志》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東周列國志》的讀後感

《東周列國志》的讀後感1

《東周列國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這是我寒假裡讀的一本書,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列國紛爭的偉大時代,無數國家和人在這段長達數百年的動盪不安中沉浮。它忠實而精彩地記錄了這段寶貴的歷史,他從西周末年寫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內容巨集富,頭緒紛繁。人物、情節,錯綜複雜。它故事性強,讀起來娓娓動聽,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裡面許多故事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講的是周幽王寵信他的愛妃褒姒,為獲得褒姒的一笑,點燃了用於報警救援的烽火。臨近的諸侯看到後,馬上過來救援。結局則是周幽王的確讓褒姒眉開眼笑,但卻讓諸侯寒心,最終亡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大道理:做人要講究誠信,等到危險真正來的時候,別人就不會幫助於你。而你再反悔就來不及了。還有一個故事,雖然不是《東周列國志》裡面的故事,但道理確是一樣的。《狼來了》這個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吧!故事中的孩子用“狼來了”騙山下種田的人以獲得快樂,幾次以後,當狼真的來時,別人已經不相信,不去救他,讓他差點命喪黃泉!

這兩個故事異曲同工,都告訴我們做人應該誠實,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欺騙別人。

《東周列國志》的讀後感2

一切都要從一泡龍漦開始說起。兩千多年前的周厲王也許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當時的一時好奇,最終竟然葬送了周家幾百年的基業。褒姒進京,烽火戲諸侯,犬戎用鐵騎踏平了大周的心臟――鎬京;平王東遷,鄭國崛起,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嶄新的一頁,至此中原大地上戰伐不止。本書正是由此開始,記載了平王東遷至秦國統一五百年間的歷史。其間有鄭莊,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夫差,勾踐等你方唱罷我方唱,有齊楚燕韓趙魏秦群雄並起,逐鹿中原。一場場戰爭將中國拖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封建時代,本書大體上以史實為基礎勾勒了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讀完之後讓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千。

讀完此書後我發現了春秋戰國的迷人之處。雖然那個時代的人們在生活上無法同今人相比,可是我卻看到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那是我們現在很少看到過的但又十分渴望的一種精神。那是一種拼搏,一種為了理想可以放棄安逸生活,甚至用生命去實現它也絕不後悔的精神。就像晉文公為了回國,顛沛流離十幾年毫不懈怠鍥而不捨的精神,像商鞅為了變法敢於得罪權貴的大無畏精神,而這正是我們現代人很少具有的。

其實曾經一直感覺到困惑,為什麼中國歷史五千年卻偏偏在那個時代科技文化快速發展,現在終於明白了。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實現夢想的時代,只要你有才能就會有用武之地,就像百里奚、孫叔敖一樣,所以人們都可以為了夢想去努力去拼搏。並且他們所追求的東西是符合道義的,就像刺客豫讓為殺趙王毀容吞火炭一樣,雖然行為過激但是確實讓人敬佩,因為他們要追求是他們所信奉的道義,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似乎那個道義是比金錢和生命還要重要的東西。有時候想想,也許是因為他們的目的比我們現代人更加純正,所以就更加容易成功吧。

那個時代的信仰似乎是高於一切的,為了復國,勾踐臥薪嚐膽,受盡欺凌,甚至用極端的方式來讓自己清醒,不讓美好的物質條件腐蝕自己的意志,並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這種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那個時代人與人的關係以及社會關係也是讓人痴迷的。伍子胥逃出楚國時被一個漁夫所救,漁夫為了讓伍子胥相信自己不會出賣他竟然跳江自殺。對於一個萍水相逢的人竟能為了他人實現夢想而犧牲自己,的確讓人驚訝,如果不是出於對伍子胥的尊敬以及對他的信任,估計那個漁夫是不會那樣做的,而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正是我們的社會所缺少的。

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物質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我們的精神世界似乎有點空虛,而在這方面春秋戰國時代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因為那個時代正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大爆發的時代之一,諸子百家的各種思想對於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會有幫助,也更有利於我們辯證的看待中西文化的差異,做到兼聽則明,甚至對於樹立民族自豪感也很有幫助。

有時候想想會發現很有趣,春秋時代似乎可以作為我們現在社會的一面鏡子,如果對比,我們會發現我們社會的優點與不足,從而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對於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實現中國夢都有幫助。

《東周列國志》的讀後感3

古人云:“亂世出英雄。”這本書可以我們認識許多豪傑。有雄心萬丈.的君主;有經天緯地的能臣;有徵討殺伐的將士;還有各種能人義士……

這些鮮明的形象,將枯燥乏味的歷史教科書,演變成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書上的故事生動、感人,一讀就能感受到古人特別的精神。如臥薪嚐膽告訴我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雪恥,要以超人的毅力刻苦自勵。而退避三舍更反映出了古人在戰場上不忘當年承諾。

總之,讀《東周列國志》,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收穫:一是勵志,它激勵我們胸懷寬廣,目光遠大,以天下事為己任;二是益智。從兼併戰爭和宮廷紛爭中,可以學習瞭解到古人的政治謀略,提高警惕,防範奸詐小人和陰謀詭計;三是警示我們從昏君亂臣中得到啟示,瞭解歷史規律,增長知識;四是提高文化修養,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成語及故事。我推薦大家也來讀這本書。願大家在讀這本書時能收穫快樂!

《東周列國志》的讀後感4

讀《東周列國志》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為有智者可以生存。何為智者?簡單的說智者就是有頭腦的人。如宴嬰﹑勾踐。智者是時代生存的主宰,只有智者才能擺脫死亡的噩耗,智者永遠都是時代的上從人物,當然作為一名智者是需要歷史的選擇。然而智者不是無所不能的,他們也有無奈,因為他們也想名垂青史,至此不會做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智者之所以能成為智者是因為他們的心思縝密面面俱到。成為智者必不可少的就是知識,知識是的奠基石,有了它如魚得水。所以我認為只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使我們屹立於世。

讀《東周列國志》讓我知道,當我們在痛苦絕望,對生命感到極度時如果只有一剎那的時間,聽到意義的肯定回答,縱使下一剎那就被濁流所吞噬,我們也會覺得滿足,而且在短暫的時間內,還會繼續活下去,那不單只是忍受痛苦的活下去而已,而是愛生命的表現。只要我們心中有生的意念,只要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在困窘的環境也能重生。因為生命是人的本源,沒有了生命一切只是空談。但驀然回首卻發現,這這個世界的悲劇和無奈太多,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生存,好好珍惜現有的美好,然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人,做實際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

然而當我把《東周列國志》讀完兩遍之後,卻猛然發現,自己的見解有點偏激。這才發現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只是微乎其微。生命是孱弱的,她柔弱如花芯,所以她需要讚美,如同需要花瓣的保護,莖葉的扶持,碩根的支撐;生命是單純的,她單純的如一粒種子,所以她需要讚美,如同需要厚實的土地,和煦的陽光,溫暖的春風;生命是辛苦的,她辛苦如跋涉征程的溪流,所以她需要讚美,如同需要舒展的河床,堅固的堤岸源頭的生生不息。因

此我們要熱愛生命。讓我們的生命有價值有意義,讓我們的生命放出耀眼的光輝,讓我們為自己擁有而美麗的'生命而自豪。

讀《東周列國志》之後,彷彿腦海無形中有了規劃,也許是潛在意識上的薰陶,他好像指引我前進,為我明確了方向。是生命在背地裡操控著一切呢?又是誰將我帶到這無暇的空間?原來是理想在我的內心生根﹑發芽。理想是人生的指明燈,是鼓舞我們前進的巨大動力,是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有了理想就等於有了靈魂,前進的路即便障礙重重,也擋不住我們理想的帆舵。明確了自己的理想,我想生活也會因此而精彩。

讀《東周列國志》我知道了許多精彩故事,“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無不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在於它擁有了後無來者血的經驗,也是中華民族血的教訓。中華民族的千年文化無一不是歷史瑰麗的“結晶”,然而這卻是億萬人民用生命所銜接起來的,是人類的瑰寶。讀了它真讓我獲益匪淺。希望大家也來讀讀,相信定有所獲。

《東周列國志》的讀後感5

讀懂了歷史,就會獲得前人寶貴的經驗,使自己變得明理智慧。

《東周列國志》描繪的是西周滅亡後東周成立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歷史故事。裡面有許多各自為戰的國家,有無數驍勇的將軍,有能文能武的智者,也有許多昏庸和開明的君主。他們為了權力和土地的鬥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性格,善良與奸詐的嘴臉就像一碗攪和著許多人性佐料的湯,不僅再現了那個征戰的時代,還留下了許多令我振聾發聵的驚奇和值得銘記的感悟。

《周幽王女色亡國》一章述說了周幽王因為女色而不勤政愛民,最後招致亡國禍事,八百年基業毀於褒姒。哎!這個悲劇固然可悲,警醒了後人和那些君主,在江山與女色面前要學會衡量,孰輕孰重自己心裡應該有個數。我想周幽王為什麼會亡國,不僅僅是褒姒的責任,他應該負全責,因為從他的故事中我看到他對自己沒有自控力和束縛力,不懂得剛則柔,柔則剛,只是一味的柔,泯滅了上進心,消磨了意志。如果他本身有嚴於律己,修身養性,勤於國事的心,亡國之事便是天荒夜談,即使褒姒再妖媚,也不可能主宰江山的興亡。

歷史總是和人連在一起的,諸多的感情就在歷史的激揚文字中展現得令我感動萬分。鄭莊公因為母親偏愛小兒子,幫助小兒子起兵造反而傷心。母親的計謀失敗後,被髮配邊疆,莊公有誓言“不到黃泉,永不相見”。但是後來因為思念母親,派人迎回了她,母子兩人一相見便抱頭痛哭,盡釋前嫌。讀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畢竟親情是最重要的,即使母親對不起自己,但是她也是對子女愛的初衷,才有偏愛。這是個錯誤,但我認為這也是因愛而錯,誰不會在愛的旅途上犯錯呢?我讚揚鄭莊公能夠把親情放在隔閡恨意之上。親人犯了錯誤,不應該一味的責怪,應該學會包容,這樣在愛的融化下,有什麼坎兒過不去呢!畢竟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十指連心的親情。

這本書裡許多地方讓人感悟非凡,除了親情,還有謙虛讓位。鮑叔牙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便為了齊國的強盛讓位於他。這是鮑叔牙的寬闊胸襟與為國的中心。他在國家與自己的路上選擇了國家。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這樣。自己身居高位,但是我們的榮譽是國家給的,就要為國家著想。有能人強過自己,就要能者居之,謙虛的舉薦,並且為了祖國可以讓位,這樣祖國在能人的帶領下,一定會強大的。自己也會因為國強而獲得自己的幸福。

《東周列國志》的讀後感6

這幾天,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裡講述了西周的敗潰、東周的建立和秦王朝的興起。

這本書講了秦王贏政統一六國(韓、趙、魏、燕、楚、齊),以“三皇”裡的“皇”和“五帝”裡的“帝”合體為“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號之後,修建萬里長城,做了許多勞民傷財的事情。後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秦王朝很快就滅亡了。這本書裡講到了大家熟悉的秦王贏政、呂不韋、李斯、范雎、周幽王等等。負荊請罪、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圖窮匕見、焚書坑儒這些成語都是在這裡產生的。我喜歡其中“三家分晉”的故事,這個歷史事實使晉國分裂,也加快了秦統一中國的步伐。

晉國實力非常強大。可是到了公元前403年,晉國分裂成韓、趙、魏三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晉國的軍隊分上、中、下三軍,每軍都有一個正統帥和副統帥。打仗時,他們是統帥,不打仗時,他們就是朝中的“六卿”。也掌握實權。由於晉獻公時期,聽從寵姬驪姬的讒言,殘害公族,導致同姓公族勢力急劇下降,這異姓大官“六卿”便掌握了實權。當時六卿分別是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智氏先滅了範氏和中行氏,接著,其他三家要地。由於當時智氏的智伯實力最強大,韓氏族長韓康子聽從家臣段規的意見;魏氏族長魏桓子也聽從家臣的意見,給了智伯地。可當智伯向趙族族長趙襄子要地時,趙襄子卻說:“地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不能給你。”智伯很生氣,聯合韓康子、魏桓子、在趙族的領地晉陽打了一仗。由於晉陽城異常堅固,趙軍又軍民同心,打了一年也打不下來。智伯想了一個辦法,派士兵堵住晉水修建一個渠,放晉水水淹晉陽城。水一直淹了三年,人也只能住在樹上了。趙襄子沒()有辦法,就找他的家臣張孟談商量。於是當天夜裡,張孟談爬出城牆,找到韓康子和魏桓子,說服了他們背叛智伯。一天晚上,智家士兵正在睡覺,忽然聽到嘩啦啦的水聲,原來韓、趙、魏三家的士兵把水改變了方向,直淹智軍軍營。智伯奪了一艘船想逃走,結果被張孟談的伏兵抓住殺了。所以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宣佈:晉國正式分裂成韓趙魏三國。

我對這個故事,也有看法。智伯自仗實力強大,想獨吞晉國,在第一步時就取得了成功,更加驕傲,結果不但沒有獨吞晉國,連自己的性命和老祖宗給他傳下來的地也丟掉了,太可惜了。像這種有趣的故事,《東周列國志》裡還有很多。

我喜歡看《東周列國志》這本歷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