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8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8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 1

捧一本《三國演義》,呷一口康師傅冰紅茶,對上無比熱情的太陽公公,用比知了更亢奮的聲音宣佈——“我戀愛了!”——愛上趙子龍。——題記

三國時代是一個群雄割據、將士雲集的年代,而子龍更是從中湧現出來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長板坡一役中,撤退的劉備軍遭曹操軍追擊,倉皇之下與劉備妻兒離散。忠肝義膽的子龍單槍匹馬衝入重圍,於曹軍十萬大軍中尋找劉備妻兒,並在懷抱阿斗的情況下殺出重圍,途中單挑曹軍五十多員大將,無一不勝。七次出入長板坡,他毫無懼色,如入無人之境。正如劉備所贊:“子龍一身是膽!”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勇!

在漢中與曹軍對戰時,子龍親率一組人馬探測軍情。未料,在途中便碰上曹操大軍,戰鼓一聲,短兵相見。無奈曹軍人多勢眾,子龍只好率軍撤回蜀營。誰知曹軍窮追不捨,不多時便兵臨城下。子龍自知敵眾我寡,便心生一計:突然下令軍隊收起軍旗,停打戰鼓,又把軍營大門大開,命將士不得出面迎擊,一副靜候曹軍入內的模樣。此舉果真奏效,生性多疑的曹操誤以為蜀營中有埋伏,便下令撤軍。子龍看準時機,令旗一揮,頓時戰鼓大作,人聲鼎沸,士兵們用弓箭從後射曹軍。曹軍措手不及,一時間兵敗如山倒。這就是有名的“漢水空營退曹軍”。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智!

當年劉備平定益州,許多人建議他論功行賞,將成都內的住宅和外圍的桑田賜給有功將士。獨有子龍反對併為百姓著想:“益州百姓飽受戰爭之疾苦,應把田宅歸還給他們,使他們安居樂業。”這種愛民如子的性格令他深受百姓的愛戴。

愛上趙子龍,愛他的仁!

子龍的豐功偉績正如此詩: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

漢永功勳在,當陽姓子彰。

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清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他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考場如戰場,如有子龍的勇氣,區區試題又怎能難得倒我們?學習如用兵,如有子龍的才智,天文地理又怎能難得倒我們?21世紀也如三國,如有子龍的仁德,生活交際又怎能難得倒我們?

愛上趙子龍——無悔!

《三國演義》讀後感 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為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雲都在他帳下聽令。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為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識可不行,還需要有膽,就像趙雲,幾乎百戰百勝,無戰不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時也為曹操效過力,但後來歸了劉。雖說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但子龍也可以做了。

我們世紀少年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子龍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奸絕、智絕。恰恰,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了這本,《三國演義》,我獲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 3

" 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個個人物在腦海裡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李儒、郭嘉、許攸、荀彧、徐庶、陸遜、諸葛亮、司馬懿、姜維、楊儀........

在某個時候,我會呆滯,我是否可以帶上現在的高科技穿越到 東漢末年.......在那裡,我想我先該選個好的地方,也就是那時候的城池。眼睛一斜視便有了結果,“嗯嗯,還是去四川好了,也就是當時的益州,劉璋的屬地。”記得諸葛亮說過,如要安天下,先得中原之腹荊州是第一步,其後就是佔西川。想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是在西川漸漸壯大的。“總覺得這樣還是不行,如果我真的穿越到了那個時候,我還會是一個平民的”,然後遭到戰爭的蹂躪。”

現在回想書中的片段,如果我去做一個謀士的話,會不會像龐統一樣;或許,我也可以成為一名武將的,但是我又想到關羽張飛的結局;想到再離譜一點的話,我也當上了主公,可是我又怕自己會是桓帝、靈帝、獻帝影子.......

封建時期,奸臣當道。現在的人們心中都覺得某個人物的好與壞能在書中看出來,其實並不是都這樣子的。有人說呂布是“英雄難過美人關”,是的,但在書中,“三英戰呂布”“轅門射戟”那樣的英姿誰人再有?有人說張飛只是個莽夫,但不知—————— “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阪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飛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還有的人說劉備是個老實的.人,也許在真的歷史中他是這樣子的,但在書中,我還是看到了他也會為了什麼而背信棄義.......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因為它經過了藝術加工,有不少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作者描寫人物,善於抓住基本特徵,突出某個方面,使人物個性鮮明生動.對於主要人物,往往通過一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其複雜的性格.故事也同樣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戰最為出色.使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國演義》一書不愧為名著。

《三國演義》讀後感 4

寒假在媽媽的推薦下,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感到受益匪淺。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惟妙惟肖,真當之無愧為四大名著之一,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好文章不厭百回讀,有時間我會好好咀嚼回味。

《三國演義》讀後感 5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電視播了《新三國》,我每天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三國。

義---三國的標籤,《三國》義嗎?看了電視劇《三國》以後,我不敢苟同這個觀點。

每一次逃跑的時候,劉備總跑在第一個,不顧兩個結拜兄弟,自己先逃。這就是義?呂布乃武藝高超之豪傑,卻為了美女貂蟬,讓父親死在自己的刀下。這就是義?司馬懿搶走了曹操打下的一片江山,如此奸詐。這就是義?

很顯然,我的認為是膚淺的。於是我又打開了書本《三國演義》,細細品讀。

說到義,不得不提到蜀五虎中的紅臉關羽關雲長,他武藝過人,人生最重一個“義”字。當年曹操在俘虜雲長時,不忍心殺這位當代名將,還送了他一匹寶馬---赤兔。而赤壁打敗曹操後,曹操被關雲長抓住,曹操已無力迴天,但重義氣的關羽卻沒有殺他,因為曹操也對他有不殺之恩,所以關羽華容道放走了曹操。這就是義。

蜀五虎中另外兩元忠將趙雲及黃忠,誓為保護祖國。每當衝鋒時,趙雲總是做先鋒;每當回營時,趙雲總是斷後殺敵。而單騎殺千軍救阿斗更是令人驚歎。黃忠就更不用說了,為了殺敵,這位忠臣為了蜀國,他拖著70多歲的身子骨征戰,為國家獻出了生命。這就是義。

而蜀軍師諸葛孔明,不僅才華出眾,學富五車,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三顧茅廬,令他感激不盡,誓為蜀國效勞一生。他的才華,展現在他的.功績上:空城計、草船借箭、赤壁借東風……當他已無力迴天時,他還讓士兵用木頭做成他的樣子,放在馬車裡,讓人們以為諸葛亮身體還好,讓敵人膽寒,放棄攻打蜀國。他一次又一次地將蜀國從滅亡的邊緣拉上來。這就是義。

《三國》中英雄無數,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演繹、展示“義”。作為一名現代國小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熱愛生活,團結互助,活出自我,以現代人的方式詮釋“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 6

自從讀上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也明白了很能多故事,如劉備、關羽、張飛、袁紹、曹操《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關羽溫酒斬華雄》可是令我受益良多的,是《關羽溫酒斬華雄》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說了,董卓在漢山橫行霸道,有一次令華雄到袁紹寨前挑戰,袁紹派名將俞涉、潘鳳出擊,誰知都被斬了。關羽請戰,卻因關羽只是馬弓手被袁紹大罵。曹操卻釃上溫酒讓關羽壯膽,關羽要求先戰後喝。關羽果然斬了華雄,並且回到寨時酒還尚溫,曹操大喜。

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段寫的栩栩如生,僅用幾個詞就寫出了當時的激烈場面,鼓聲大震,喊聲大舉天摧地塌,嶽撼山崩,是這段的.點眼之筆。釃提擲更寫出了關雲長的英勇、大膽。這也正是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可見關羽比那些認為厲害的人要強好多。

《關羽溫酒斬華雄》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職位定一個人的才能,並且不能只欣賞地位很高的人,因為他們不必須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群當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強記多了,卻只是還沒被人發掘出來。這個故事還告訴了我:做人就必須做像關羽一個勇敢、有膽識、有自信、雄心壯志,不能貪生怕死、胸無大志。讓我們也來當上個小英雄!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十分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袁紹認為關羽可是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是熱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 7

《三國演義》是一部婦孺皆知的小說,書中主要描寫了魏、蜀、是三國統一一國的故事。它之所以能夠吸引我,是因為書本中那扣人心絃的文字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性格不一的人物形象。如奸詐多疑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沉著冷靜的劉備。不僅如此,《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還把一場場戰爭描寫得那麼引人入勝、扣人心絃。讓我們無一不為勝利的國家感到歡樂,也為戰死沙場的戰士感到惋惜。書中的故事情節也格外精彩。如三英戰呂布,赤壁之戰,七擒孟獲。

如果說草船借箭是最令我震撼的情節,那麼趙子龍單騎救主更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了。趙雲一人竟能衝鋒陷陣,在敵軍的.攻擊下成功脫身,還救了人。我心想:沒想到居然有人這麼勇敢!冒著生命危險救人!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不久前的一件事。體育課上,老師讓我們跳遠。同學們個個都興奮得摩拳擦掌。只有我還是有點兒膽怯:要不別跳了吧。反正我也跳不過,搞不好還會受傷。但是我看到同學們都毫無壓力地一躍而過,我的心頓時燃起來,心想:我不能輸給他們!可輪到我時,我依舊有點兒手足無措,同學們齊刷刷地望著我,我更緊張了。忽然,我身後傳來小明的加油聲:“小耿,加油!你可以的!”我頓時信心倍增,奮力一躍,可始終也不能躍過去。“噗”的一聲,摔入了坑裡。同學們都捧腹大笑,可我並沒有生氣,因為我跨過了內心的坎,也漸漸地勇敢了。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了趙雲的“膽”,也不能像關羽一樣,大意失荊州。上一次考試,我就是因為覺得試卷太簡單,填完後沒有檢查,所以考砸了。我灰心極了,決定下一次考試絕不大意。於是,在這次考試中,我仔細地審題,認真地答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考了九十多分。但是,這次考得好也不能驕傲,否則就“大意失荊州”了!

做人一定要勇敢,但是在勇敢的同時,也不能大意,必須做到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三國演義》讀後感 8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現在國中,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裡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