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歷史演義

《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15篇

《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 《 三國演義》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三國演義》讀後感精選15篇

《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其中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寬厚仁義的劉備等。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為什麼我最佩服他呢?因為他十分機智,就拿《草船借箭》那個故事來說吧

那個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內造完十萬支箭。面對這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說不須十日,三日便可完成,並立下軍令狀。魯肅十分擔心。孔明卻一點也不著急,他請魯肅接二十條船給他。,每個船上都要三十個人,還要扎草人一千個,並排列在船的兩側。

兩天過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周瑜了,說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將信將疑地和諸葛亮一起出發了。

五更時分,船隊接近曹軍水寨。孔明令船隻一字排開。軍士擂鼓吶喊。曹軍水軍都督聽到戰鼓聲和吶喊聲,心想一定會有埋伏,便讓萬餘名弓箭手在江邊一字排開,向江中放箭。當稻草人上的箭插滿時。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隻調頭迅速離開了。到

了營寨,周瑜有點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數了數,的確有十萬多隻。從此以後,周瑜再也不為難諸葛亮了。

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狹窄周瑜的信任。

他大智大勇。面對兵臨城下的15萬大軍,依然笑容滿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閒地彈琴。

為了孫劉聯盟,他泰然入吳,雖然他知道那裡有周瑜的百般刁難,甚至是生命危險。 萌葭關下,為了劉備的事業,他毅然決定冒刀光劍影,前去說服馬超投降。雖然最後去的不是他,但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

這就是我最敬佩諸葛亮的原因了。

《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也許大家都聽說過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三家分漢的故事,這段故事不僅此後各朝各代的文人都知道,就連現在的人們也不忘那分漢壯觀場面,這就是“三國”。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想到智謀超群、神機妙算,為蜀漢大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義重如山的關羽;想起藝高勇猛、堅不可推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的`曹孟德;忘恩負義的孫叔......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無不叫讀者拍手稱快,就連我也被書中人物的那料事如神的英雄氣概所打動、所吸引。其中,諸葛亮的形象深深打動了我。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操;“新野”留空再敗曹營,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聯吳蜀之同力共謀興漢大業;又以“苦肉計”火燒赤壁而使曹操望而生畏。再讀到“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時,我再一次佩服諸葛亮的計謀,而為周瑜才智出眾,但終因心胸狹隘而氣絕身亡感到惋惜。從中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嫉賢妒能、心胸狹隘,更不能瞧不起別人,如果想方設法去陷害別人,自己終會嚐到苦果的。

孔明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基業奉獻了多少力量。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便“大漢丞相歸天”了。想到這,我的心便隱隱作痛。哎!諸葛孔明先生一生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為蜀漢日夜操勞,真可謂是“先天下之優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呀!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學習嗎?我們雖然沒有諸葛先生聰明的頭腦,但也應該效仿古人,好好學習,不然,我們又怎麼對得起英雄呢?

《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講的是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期間的故事。書裡的人物眾多,比如:劉備,張飛,趙雲,關羽,呂布,王允,曹操,諸葛亮,周瑜,阿斗,孫權,黃蓋,等等。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歡的有三個故事;關羽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和諸葛亮草船借箭。刮骨療毒讓我見識了關羽的堅強,過五關斬六將讓我懂得了忠義和英勇,而草船借箭讓我明白了智謀的'重要。

讀了三國,讓我有這樣一個感想;如果一個人,他象劉備一樣謙遜,象諸葛亮一樣好謀,象周公謹一樣英武,象關雲長一樣忠勇,那這個人就太完美了。

國演義第八回讀後感300字4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知道三國演義裡有很多英雄俠士,做了很多事。有的事讓我悲傷,有的事讓我歡喜……所以,我把各個英雄的外貌、性格做了以下分析。

我覺得劉備長得很醜。雙耳過肩,雙手過膝。而且他還很自私自利,我們老師還常說劉備是長跑加短跑健將呢。

我覺得張飛五大三粗、大手大腳的。長得滿臉橫肉,說話粗聲粗氣,對手下很暴躁。鬍子長得滿臉都是,滿臉都是,像一個長毛怪。

我覺得諸葛亮是一個頭腦聰明,四肢部發達的人,諸葛亮還是一個有良心的人,比如在渡瀘水的時候孟獲要殺人頭祭河神,河水才會退下來,諸葛亮不要殺人,於是就把揉的面裡包肉,在外刻上人頭的樣子。

我覺得生活在戰爭時期的人命很苦,我太同情他們了,當然打仗的人更苦。

《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在讀一年級的時候,我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這學期假期,我讀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草船借箭,主要寫了周瑜千方百計想謀害諸葛亮,於是逼迫諸葛亮立軍令狀: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在第三天夜裡,諸葛亮上了草船向曹營駛去,不一會兒,船上已經射滿了箭。諸葛亮滿載而歸。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了諸葛亮戰鬥時的足智多謀:藉助別人的勢力來擴大自己的軍隊。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凡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不能果斷行事。雖然以前沒有什麼高科技,但是人們靠智慧和雙手戰勝了敵人。

書中的人物多少年來被人們稱頌,他的故事讓幾代人讀了又讀,如今,已不再是戰火硝煙的年代,但他們的智慧、勤勞、民族責任感值得我們學習。它還讓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

《 三國演義》讀後感5

《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三個典型人物:關羽(忠絕)、諸葛亮(智絕)、曹操(奸絕),還有許多人物,如見利忘義的呂布;長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典韋、許褚;自作聰明的蔣幹;昏庸無能的劉禪;器量狹窄的`周瑜……每一個都栩栩如生,深入人心。所以,每當看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臨江仙》,就會想起《三國演義》來。

三國中的“草船借箭”、“單刀赴會”、“蔣幹盜書”等故事,生動有趣。特別是“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的故事,它讓我突發奇想,寫出了一篇想象作文呢。

先來說說關羽。它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玉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真是名副其實其實的“忠絕”,而且“義絕”。因為他千里走單騎,只為三兄弟相聚,五關斬六將,就是為了去袁紹軍中,後來又義釋曹操,連“智絕”的諸葛亮也料不到關羽“義”到這個程度了!

曹操“奸絕”是肯定的啦!請看這一段對話:

攸曰:“公今糧草尚有幾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趨步出帳曰:“吾以誠相投,而公見欺如是!豈吾望所哉!”操挽留曰:“子遠勿嗔,尚容實訴,軍中糧實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遂附耳低聲曰:“軍中止有此月之糧。”攸大聲曰:“休瞞我:糧已盡矣!”

這算得上是曹操奸雄的一個鐵證吧!這種例子還有許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這些只是《三國演義》的片面,弄懂這些還不夠,再往深層研究,它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啟示的!

《 三國演義》讀後感6

只要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有誰不被諸葛亮的智謀所震撼?有誰不為周瑜的氣量狹小而感到可惜?有誰不為劉備的仁義,仁愛所感動?有誰不為曹操的奸詐殘忍而氣憤?有誰不為關羽的義氣而感到折服?有誰不被貂蟬的美貌所傾倒?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一至明朝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中外名聞名的鉅作。

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數盡在掌握之中。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味亭中可以看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讓他讓馬季去守街亭。導致的丟失了街亭列成兩個軍事重鎮,一出幾聲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對別人過於苛刻,沒有人是不存在錯誤的,包括我們自己,所以不應該因為別人一點點過加以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失敗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制朵碗口,意識妍妍可謂功不可沒,只習慣與艾絲病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75萬大軍的心靈,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

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11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施,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從他的身上我懂得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 三國演義》讀後感7

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大國相互鬥爭為主要的題目,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畫了很多人物形象。

先說說關羽吧。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劉備,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劉備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終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並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並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可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僅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後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我是在看了不知多少遍電視劇《三國演義》之後,實在忍不住才看這本小說的。之後又借了《三國志》,並看了《晉書》中年代較早,與三國相關的一些人物的紀傳。感覺《三國志》帶給人一個充斥著虛偽與狡詐的亂世,電視劇帶給男生們戰場殺敵的遐想,而《三國演義》,是文人的書。很遺憾的是,我一直沒能弄到《三國志平話》,來看看什麼是老百姓的書。

《三國演義》吸引了太多的人。我認為,這首先要歸功於它的語言。雖然比不上清朝的.《三俠五義》《儒林外史》等書口語化,但它的語言介於古白話和文言之間,大家都看的懂。在當時,寫小說對於文人們來說,是一件難等大雅之堂的事情,一切正式文體都必須用文言,用白話或者口語來寫作,就更會為同行所譏笑。以至於到了乾隆年間,小說以及這種語言都已經發展得頗為成熟,紀昀在寫《閱微草堂筆記》,講故事的時候,還堅持用文言。在這種情況下,《三國演義》能通過通俗的語言展現在讀者面前,就更加難能可貴。

說到語言,我以為這本小說的語言並非盡善盡美,顯然缺乏後期的修改和潤色。很多地方照抄《三國志》《晉書》或其註解,比如劉備第一次出場一段,比如諸葛亮隆中對一段,又比如張溫問秦宓一段……這樣的文言文夾在小說之中,未免會給讀者生澀、突兀之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三國演義》裡有好多好多的英雄:關羽,曹操,諸葛亮,劉備,張飛……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裡面的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識人心,還會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對策。他為了報答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死於北伐前線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在三國中讓我非常深刻的.故事是火燒赤壁和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講的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吳國,吳蜀聯合抗曹軍。因魏軍不善水戰,孫明,周瑜決定火攻。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魏軍船隻用鐵索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周瑜假裝打黃蓋,後者假裝投降於魏;孫明推算出東風將來臨。黃蓋假帶著數十條船向魏軍投降,船裡卻裝滿柴草。快要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藉著風勢向魏軍燒去。因魏軍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一起,死傷無數,超出想像。

還有就是劉備,他是非常重情義,也非常的顧大局的一個人,比如說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劉備為了統一天下,三次才請來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人敬佩。但是劉備也有缺點,受了打擊就控制自己的情緒,從關羽、張飛被殺的這件事,可以看出,如果他聽從諸葛亮的話,不攻打吳國,就不會導致失去一名戰將。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覺得諸葛亮非常聰明,劉備重情義。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雖然我們比不上他們,但是隻要努力也是能行的。

《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它的名字是《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東漢末年,皇帝無能,引發了黃巾之亂。

三國,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開始了。當時,三國被分為蜀,魏,吳三個國家,三國時代裡還有許多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一身是膽的趙子龍,求賢若渴的劉備,武藝高強的關羽,張飛。作者羅貫中用他的大筆描繪出了這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我最喜歡趙雲,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我喜歡他是因為他武藝高強,一身是膽,他曾經在曹操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還有許多著名的戰役: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我給大家講一講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的'故事:司馬家族掌握魏國朝政之後把魏國的皇帝踢下臺,自己當了皇帝,國號為大晉。立即發兵攻打吳國,這時,孫權已經死了,吳國的皇帝是孫權的孫子孫皓,他是個暴君,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因此,很多人不滿,有的甚至投降晉國了,他得知這個訊息後,慌了,有一個大臣說:“可以在江中放置鐵鏈和鐵錐,擋住晉軍。”晉國將軍看見後想:眼看就要攻下吳國,難道要被這些鐵鏈擋住嗎?他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晉軍砍了許多樹,綁在一起,讓它們順流而下,把鐵錐連根拔起,又用火燒斷了鐵鏈,一股作氣攻下了吳國,孫皓想自殺,大臣們連忙勸阻讓他投降,他沒辦法,只好投降了。

終於,三國這個長達一百多年的時代結束了。正所謂:古人云: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通過作者羅貫中的編著充分的把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及戰爭場景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面前。《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群雄紛起,諸侯紛爭,三國鼎立所發生的一個個歷史故事,隨意的拿出一個就會讓我回味無窮。例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請臥龍先生諸葛亮出山相助共扶漢室、趙雲單槍匹馬萬人曹軍中救少主阿斗、諸葛亮草船借箭、孫劉兩家聯合破曹諸葛亮借東風、周瑜火燒赤壁、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孫權嫁妹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亮施計三氣周瑜,逐漸形成了蜀、吳、魏三足鼎立的局面後,諸葛亮巧唱空城計智退司馬懿二十萬大軍、七出祁山、因為有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雖然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決心,最終仍避免不了三國歸晉的歷史局面,也讓我們看到了無能的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的樂不思蜀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仁義、求賢若渴,關羽的'義薄雲天,張飛的粗中有細,趙雲的驍勇善戰、赤膽忠心,我最喜歡最敬佩的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他不但是軍事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文學家,還是發明家,也是現在的心理學家,他發明了孔明燈、木牛流馬、弩、八卦陣,一把鵝毛羽扇能指揮千軍萬馬,也令敵人聞風喪膽。

通過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我要多讀書、多學各種知識,將來才能更好的為社會做出貢獻、為自己謀出路。《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名著是我們大家應該細讀的一部好書。

《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在寒假中我讀了很多的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未年發生的事,裡面有的人物是劉備、曹操,孫權,周瑜和。諸葛亮,其中我認為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諸葛亮,他的智慧神先都比不上在歷史上火燒新野取漢中,還有草船借箭等等這些大大名鼎鼎的事,都是諸葛亮的戰戰績,就連火燒赤壁也有他的份兒,然而我最驚歎的不是諸葛亮的智力,而是他的膽量,他竟然在幾萬敵軍的包圍一下襬出了空城計來迷惑敵人,還有草船借箭,他拿他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呀,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我第二個喜歡的是周瑜,這時有人會問了你為什麼要說一個反面角色呢?那是因為他給了我一些感受,我們都知道周瑜為了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要害死諸葛亮。反而被活活氣死,雖然是這樣,但是周瑜的智力。也不亞於諸葛亮,火燒赤壁就是周瑜的傑作,周瑜為什麼是個反面角色呢?在草船借箭中,周瑜故意讓諸葛亮出醜,因此它不給做弓箭的人材料,但諸葛亮也是挺聰明的,草船借箭,終於得知這個訊息,被氣的。火冒三丈,最後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三國演義這本書告訴我們要自己去超越自己。也知道做什麼事情都需要用膽量和計謀,這就是我讀三國演義這本書的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那是個狼煙四起、風起雲湧的時代,那是個諸侯割據,百姓顛沛流離的時代。但亂世不乏英雄,有慧眼如炬的劉備,忠肝義膽的關羽、張飛,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和一身是膽的趙雲,這些英雄人物使我印象深刻。

其中,我最崇拜的.人物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聰明機智,神機妙算,號稱“臥龍先生”。諸葛亮剛到西城縣時,就聽聞司馬懿將帶十五萬兵馬來攻城,當時他手下只有二百五十名軍士,想要和司馬懿正面對抗還贏得勝利簡直是天方夜譚,大臣們都害怕極了,只有諸葛亮鎮定自若。他命令手下把旗幟收起來,並且藏好,安排20個老百姓清掃馬路,自己則在城上彈著古琴。司馬懿看到後,以為城中有埋伏,最終撤兵離去。諸葛亮用了這樣一招空城計,就使司馬懿退兵,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術,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膽量和智慧。除此之外,作為五虎上將之一的趙雲(趙子龍)也讓我敬佩不已,他驍勇善戰,常常在戰役中取得勝利,不愧是“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中的精彩的故事情節和性格各異的人物令我感慨萬千,讀完這本書,我還十分慶幸自己沒有生長在三國時期那樣的亂世。我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國家繁榮安定,吃飽穿暖早已不成問題,而這些都是靠前人的奮鬥和犧牲換來的,我們要記住時代的英雄們,向他們學習,為祖國復興而努力。作為國小生,我應該好好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長大後,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路是什麼?路供我們走過,上面留下深深錢錢的足印。人生也有這樣一條路。

人生之路,可有以下四條。

在我看來,《三國演義》很好地詮釋了這四條之路。

呂布——自作聰明

呂布猛戰三英,為世人敬仰,有誰知道他有勇無謀。為了攀升,先後殺了丁原、董卓兩位上司,後又被曹操活捉,呂布又想投其下,曹操因有前車之鑑,立即殺了呂布。呂將軍謀略不足,野心卻不小,若能一心事主,必會受到重用,也不會因為“不忠”而被殺了。這條路曰“自作聰明”。

周瑜——失足成恨

周瑜有勇有謀,才智自是超然,只可惜心胸狹窄,不滿孔明比自己技高一籌,發出“既生瑜,又生亮”的感慨,孔明正是利用這一點將其活活氣死。周瑜身為東吳的大都督,若當初心胸寬廣一點,不就不會英年早逝,成為天下人的笑柄嗎?甚至還會一枝獨秀!此路叫“失足成恨”。

諸葛亮——明智之舉

諸葛亮才智非凡,這是眾所周知的。老先生的忠誠也幾乎無人可比,雖知劉禪腐朽無能,但對先帝的忠誠之心驅使他寫下了《出師表》,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對劉禪的期待,諸葛先生的`人生目標是很明確的——輔佐主公得到天下,“忠誠”正是他的人生標準,使其走入正道,這條路成為“明智之舉”。

張飛——大智若愚

張飛的笨拙溢於言表,當年三聲大吼,讓敵軍嚇破了膽。張飛不懂計策,但武藝高強,深得劉備讚賞。張飛貴在自知,凡事圖少求精,順其自然。有歇後語曰“張飛繡花——組中有細”。這條路謂“大智若愚”。

明智之路上不一定都有捷徑,笨拙之路上也不一定都是絕境,這人生之路上的奧妙,亦不皆於吾論,只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暑假中,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主要寫的是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董卓在亂世中獨欖大權,廢了少帝。曹操,劉備,孫堅等人不服,同心協力討伐董卓。後來,司徒王允巧施離間計,呂布殺了董卓。經“赤壁之戰”過後,中國成為了吳,魏,蜀三國鼎立的形式。後來,吳蜀士氣衰弱,司馬昭奪了魏國大權,司馬炎統一了中國。

我曾多次被關羽的武藝、忠義而佩服。他曾經自告奮勇“溫酒斬華雄”,他在虎牢關前立了功,他曾向曹操“投降”,卻不忘兄長劉備,一聽到劉備的下落,就不分晝夜地去尋找。他曾幫曹操斬顏良,誅文丑,他曾與魯肅約會,單刀赴會巧脫身,他曾在華容道上放了曹操……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攻打曹操的`樊城,不料龐德暗中使一箭,右臂中傷,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就是用刀割開皮肉,颳去骨頭的箭毒,敷藥用針縫好。我看了,不禁一怔,試問,這樣的治療誰堅持得住?可關羽卻談笑自如,還一邊與馬良下棋。像關羽這種意志堅強的人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也許生活中有像諸葛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人,也有像曹操一樣奸詐多疑的人,更有像劉備一樣仁慈的人,還有像關羽一樣忠義的人……儘管時間飛快流逝,《三國演義》中的壯觀場面早已不在,但《三國演義》這本書就像一盞燈,一盞永亮不熄,永存不失的燈,安在我心底,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