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論語

論語的讀後感合集15篇

論語6.77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的讀後感合集15篇

論語的讀後感1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每個人都能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人讀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有人讀出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讀出了“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的深思明辨。讀《論語》,彷彿看到了一個長者坐在一群年輕人的中間,同他們暢談人生感悟。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論語》中直接了當的闡明瞭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孔子在對這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的品質有著自己的見解——他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提出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喻義小人於利,他從人的追求以及對待事物的.不同態度來區分君子和小人。“小人懷惠”和“小人比而不周”並不是說喜歡和擅長與人交際就是小人,而是說在做任何事都要把道德和法度放在第一位,不能只關乎財富和利益。這也論證了當下的中國將法治放在第一位,嚴厲打擊擾亂社會治安的一切事物,體現了《論語》對當代中國發展的巨大影響。

論語的讀後感2

讀後感網權威釋出《論語十則》讀後感,更多《論語十則》讀後感相關資訊請訪問讀後感網。

【導語】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論語》是我國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幾代弟了編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倫理思想、道德觀及教育思想。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讓鄰三尺”,這篇文章講的是兩個鄰居從剛開始不肯退讓自家的院子到後來各退三尺地,從而兩家的房子都合適了並且成為了很好的鄰居和朋友。通過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們要理解、多謙讓對方、多替別人著想,別人快樂的'同時也帶給了自己的開心快樂!

《論語》這本書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好文章,雖然我不能理解其中更多的含義,但我想只要多讀幾遍,我會悟出更多更深的道理。

論語的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論語通解》中的一則,使我感觸很深。“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意思是孔子談到公冶長時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做妻子。雖然他曾經蹲過監獄,但那並不是他的罪過。”於是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公冶長做妻子。

一次我們班的某某好學生沒有帶作業,她給老師說了一聲,老師就說“沒關係,下次帶來就行了。”

可是我們班的某某壞學生壞學生沒帶作業,給老師說後,老師大發雷霆的說:“你怎麼沒帶作業,沒帶就是沒寫,去把作業抄xx遍”。

從這件事來看,我開始覺得老師太偏心了,對好學生對好學生不但不讓她罰寫還用那麼親切的語氣說,可是對壞學生又吵又罰簡直是兩個極端啊!

可是反回來好好想想老師這樣做也有她的原因,壞學生每次都不寫作業到學校說他們沒帶作業,就算他們寫了老師也不會相信的。

好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每天按時按點完成作業,就算他們真的.沒寫也不會有人說他們。

這就說明你想從壞人變成好人是不容易的,你做一件好事別人還以為你有什麼大的陰謀呢。

論語的讀後感4

《論語》這本書中蘊含著許多哲理,關於孝道、治國、時間、學習……而在這眾多的道理之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為政》篇中關於君子做事的道理。

“子曰:‘君子不器。’”這句話的意思為,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有一方面的用途。”君子,應該博學多才,無所不施,而不應像器皿那樣狹隘地只能做一件事。

“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樣樣精通。“不器”就是並不成為某一個定型的人,一個好的***家,不但要是一個演員,還得是一個十分敬業的演員,演什麼像什麼,真實生動,惟妙唯肖,能文能武。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同樣不應只會一件事,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是偏科。像我,文化課與體育極不對稱,文化課勉強還能說得過去,而體育完完全全就是來拉分的呀。別人的體育分能將名次提高好幾個,而再看看我的',說多了都是淚呀。還記得七年級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我的文化分是年級第三,而一加上體育成績,瞬間就掉到了年級第二十二,現在一想起來,心還在隱隱作痛。

所以,我也一定要提升體育能力,把體育成績提上去,先不說能不能成為君子,鍛鍊自己的身體也是好的呀。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我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論語的讀後感5

《論語》一書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編傳而成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書。讀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習和做人等很多方面的問題,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偉大的教育家。因此他在書中也總結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張因材施教和啟發誘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在學習上的主動。這一點與現在的教學方式很相似,都重視學生的.思想,並且啟發學生。

《論語》雖然是一部關於教育的一部書,但它的語言也很有特色。這本書的語言簡潔,篇幅短小精悍還特別注意用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個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鮮明。《論語》還善於用修辭手法來記載孔子的言行,以此宣傳孔子的思想和主張。這比單純的說教更生動形象,易於被人們所理解並接受。

作為青少年,讀了這本書,對我的學習以及以後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啟發。它的教育思想和做人做事的主張也都很符合當代的社會生活。《論語》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閱讀和學習。

論語的讀後感6

在學習和禮儀之間,我認為學習重要,如果不學習,是不可能得到禮儀的。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是謂大家出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會禮儀,禮儀也是從學習中 得到的。再說,孔子也是要先學習,才能得知禮儀傳授給大家的。

還有一點,如果孔子真的看重禮儀,那為什麼論語上第一章又是“學而第一”呢?為何不是“禮儀第一”呢?看來,孔子也是很看重學習的.。再者說,我們小孩 子現在重要的是學習。每天你的媽媽回家會問:“今天你講禮貌了嗎 ? 對老師尊敬了嗎?”不會這樣吧!你媽媽只會問:“你今天學得怎麼樣?有沒有不會的 ?” 等等有關學習方面的。

也許聽了這些,還會有人問:“那論語僅僅是孔子的弟子傳下來的,又不是孔子所說”學習第一“。如若這樣想,你從論語中也就可以得到答案。”二三子以為 我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於二三者,是丘也。“看到孔子是不會向弟子隱瞞自己的想法,那剛才同學那一說,就被推翻了。

論語的讀後感7

今天學習了《論語十二章》,我認為論語對我們有著很大的影響。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傳不習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話都在告訴我們要勤複習,外國的科學家們做過實驗,“遺忘曲線”反映了人當學習了一個知識後,前第一、二天遺忘的.最快,到最後就只能記住不到四分之一的知識。複習就是不斷地,反覆地鞏固知識,使你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孔子的話,也就是古人的話,都對我們很有益。這些就是學習方法。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我很佩服顏回,在只有一竹桶、一瓢水的簡陋小巷中生活,不僅不感到優愁,還能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怎能不使人佩服?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個國家軍隊的主帥可以沒有,但人萬萬不可以沒有志向。如果一個人沒有志向,他的人生將是彷徨與迷茫的,他就像在黑暗中,沒有指南針,只能像只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撞。沒有志向,你整個人就是一副空殼。

短短几句話,卻能給予我們很多道理,這就是論語的魅力所在。

論語的讀後感8

這個寒假,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感觸最深的,那就是中國古典著作—《論語》。

《論語》剛開始看,不那麼容易懂,只能依靠旁邊的著解翻譯著讀,最後,也就習慣了“之乎者也”。《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一部重要經典,是孔子弟子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這部書大約是最後編寫於戰國初期。因其成於眾手,具體作者已難考定,但它是一部集中地記載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魯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對任何人都以仁義為主,思想核心便是“仁”。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是反映學習態度的.,知道就是知道,不懂就是不懂,這才是聰明的選擇。同樣,我們上課時不也應該這樣嗎?遇到不懂的地方,馬上問老師搞懂,學習成績才能名列前茅。讀了這本書,像是得到了大量知識道理一樣。

《論語》真是一本好書,它可以教給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和許多學習的方法,讀了這本書,你就會發現身邊許多事的道理,不妨去讀一讀,看一看。

論語的讀後感9

孟子能說會道,輕易地讓王們陷入它設下的圈套。齊宣王喜歡音樂,孟子就說齊國可以治理好了。但他這樣說是有條件的,就是要與民同樂。我以為孟子的這個與民同樂只不過是和統治階級說說而已,怎麼能夠真正的實現呢?即使實現也只是短暫的,這就要看統治階級的心情了。如果他們樂意,老百姓便可以得到一些好處,如果他們不樂意,老百姓便一點好處也得不到。雖然孟子的與民同樂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其真正的意義就是他所提倡的“仁政”即“王道”,說白了就是專制。更讓人氣憤的是像孟子這樣的大人物,有時居然把天下的治亂興衰說成是上天的意志決定的。他說:“我之不遇魯侯,天也。”他的'這種“上天意志”不知毒害了多少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即使現在有些人還把自己的命運說成是天意。我認為在專制社會裡,個人的命運掌握在專制的社會體系當中,小人當道,君子悲矣。

論語的讀後感10

今天,我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古文十分深奧,讓我剛接觸它的時候,都有點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而有一句話又證實了論語的重要性:“會半部論語,能夠治天下”。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本書,這本書可謂是集學習、修身、做人於一身,對中國儒家學說有著遠大理想的一本書!我只接觸了十條,卻明白了許多道理,讓我恍然大悟。其中有幾條,我覺得頗有感觸:“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難道不是教我們怎樣學習嗎?就拿我來說吧,我也有這樣的'學習經歷。

我數學成績還不錯,但做題目卻總容易出錯,為此,我增添了不少煩惱。今天我終於知道了,原來是我課後沒有按時複習,學過的知識沒有鞏固,才造成了錯誤。

溫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按一定的時間來複習學過的知識,會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同一篇文章,你學會後再複習一遍,會發現有和第一次閱讀時迥然不同的感受。而你對課文的意思又有了新的理解,這也是學習的快樂之處。

掌握好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做到課前預習,課時聽課,課後複習,還用愁成績不能提高嗎?

論語的讀後感11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讀《論語》有感作文。",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年都不改變父親教給我們的行為作風,就可以說是盡了他的孝道了。

我覺得這句話的確沒錯,這不正是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嗎?人做事就是要講信用,要盡到本能的孝道,才能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才。

論語讀後感11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為牽扯到朋友的種類,很多話不及細說,下文再談。

《論語》有關結交朋友之標準的論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對朋友的要求,又有對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還有矛盾之處。

首先,孔子認為,交友必須交優秀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只有這樣才能見賢思齊,有道而正,讀後感《《論語》讀後感150字》。,這一點頗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論語的讀後感12

《論語》是集合了孔子生平講學和門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語錄,其中所體現的先賢聖人的思想,貼近普通人的現實生活,點明瞭人生的真諦。千年時光並沒有改變人生的本質,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生命的絢爛最終將歸於平淡,充實而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說學了能按時溫習,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得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我,我卻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說你十五歲有志於學習,三十歲自立,四十歲遇事不疑惑,五十歲懂得天命,六十歲聽到什麼都能理解,七十歲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應有的規矩。人的一生不要虛度,要立志做大事。

從《論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孝敬父母,尊敬兄長,這是一種美德;學習要老老實實,不要不懂裝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論語》這本書是一本好書,它可以幫你悟到人生中的許多大道理。

論語的讀後感1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誰在讀書呀?哦,原來是焦作日報社組織校園記者在誦讀國學經典《論語》呢!

以前,我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給他們說的話他們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不相信我。我很生氣,為什麼不相信我呢?但自從讀了《論語》後,想起《論語》裡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我馬上就不傷心了。

還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歡學習,我就耐心地給他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學習並不是他想象的那麼令人討厭。後來,他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學習,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雖然再有兩節課就不能和任老師共同學習了,但是,任老師的諄諄教導我會永遠牢記在心。以後,我還會多讀好書,做一個像孔子一樣有學問的人,並且還要多讀聖賢書,做一個少年君子!

論語的讀後感14

翻開《論語》,古人思想的精華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腦海裡埋藏,把我的心靈淨化。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傳統美德中最偉大的一種。的確,從古至今,從聞雷泣墓到哭竹生筍,再從臥冰求鯉到扼虎救父,這一個個孝義的故事無不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孝順。

孔子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意思是:現在所謂的孝,只要養活爹孃就可以了。即使是狗和馬,都能得到飼養。若不對父母多一些恭敬和愛戴,那養活爹孃和飼養狗馬有什麼不同之處呢?是啊,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是孝順不僅僅是能養活父母,而是要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使他們得以安享晚年,此之為大孝。如果只是養活他們,別的就一切都不理,那與對待犬馬又有什麼不同呢?所以,孝順要真心對待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許多老人病死街頭,無人理睬;被棄於養老院中,孤獨終老;被迫以撿垃圾為生的`事情時有發生,這難道就是孝順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哪裡去了呢?

我認為,一種從心底裡真正孝順的表現;它不是法律硬要要求的責任,而是每個人從心底裡就明白的該負的責任!

論語的讀後感15

今天老師讓我們抄十則則《論語》,並且讓同學紿我們講意思,再提單個字的意思。

其中我最有感悟的兩個句子是,子曰:“由誨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我教誨仲由知與不知的態度,知道就是知 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子的你才是最聰明的。我非常喜歡孔子說的這句話,學習在於自己,而不是給老師學的,不懂裝懂才是最笨的學生,這樣你就是一個不 誠實的'孩子。還有一句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溫習小時候學過的知識你還可以發現新的知識時,你就可以當別人的老師了。這 句話我也有深的感悟,如果你以前學的知識都掌握了,那麼在去看時以前的書你又能發現新的知識,那你就可以給學習較差的人當小老師了。

孔子和徒弟曾子寫的十 則論語都是關於學習的,這十則裡的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改進、去努力。如果你學習了,你將成為像孔子一樣的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