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部 > 論語

論語的讀後感1500字

論語1.26W

論語》,這是本啟迪人們智慧的書籍。以下是為你收集整理的論語的讀後感1500字,歡迎參考閱讀!

論語的讀後感1500字

論語的讀後感1500字1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

今天,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個性空前張揚的時代,更是一個競爭激烈、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面對著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如何調適對他人的心態,是首要解決的一個人生觀問題。面對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對敵人仁慈就是對敵人殘忍。《論語》中,長者們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有空閒的時候,多多去翻一翻這種薄薄的卻又沉甸甸的古書,每次掩卷沉思,都會使你的思想昇華。

“吾十五而治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耳熟能詳的名句是孔子在講述自己大致的人生軌跡:三十歲能夠自強自立,四十歲對各種事情都瞭解了,而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麼,而到六十歲就一切坦然面對,任何“忠言”也不會逆耳了。對此,我們當然不能拘泥於文字的表面意思,我們所要吸取的是他那種樂觀向上的人生志向和鍥而不捨的精神。

歲月匆匆,時光如梭,轉眼間我已在教室裡度過了8個春秋;回首過去,不禁反躬自問:這些年來我學到了什麼,人生境界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高度呢?又想到自己肩負著“祖國的希望”這一使命,就會由心底湧動起動力的源泉,激勵自己把精力投入到精益求精的學習中去。

子曰:“默而志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又云:“飯疏食陋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吃著粗茶淡飯,枕著胳膊睡覺,而另一方面,卻兢兢業業誨人不倦,可以看出聖人的事業並非是“苦行思想”,而是始終樂觀地迎接未來,對未來充滿著信心和希望,而且把工作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的目標,以至於完全沉浸到工作的快樂中去了。難怪他的學生對他的評價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讀到此處,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身為一個學生,我到底有沒有做到學生應盡的責任。我有沒有學習著並快樂著呢?我有沒有對學習產生抱怨呢?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宗教改革家路過一個工地,許多人在汗流浹背地搬磚。他去問第一個人說:“你在幹什麼?”那個人沒好氣的回答說:“你看不見我在服苦役呀!”他又去問第二個人,這個人態度比第一個平和多了,他看了看說:“我在砌牆啊!”改革家又去問第三個人,只見第三個工人擦了擦頭上的汗,微笑著說:“我在建造一座教堂。”這三個人做的事情一模一樣,但是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卻不同:第一個的態度是悲觀主義態度,他把任何事都當作是生活強加給的一份苦役,他關注的是當前的苦難也是確實存在的。第二個的態度稱為職業主義態度,因此他知道這一堵牆是一個區域性成品,他也知道他這樣做對得起自己的一份工資。第三個人則是理想主義態度,也就是每一塊磚,每一滴汗,他都認為有價值。孔子云“發憤忘食而知老之將至!”和第三個人一樣,都是用快樂的心態在工作著,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境界,才使得他桃李滿天下。並且成就了孔子一代聖賢的英名。

簡單地說,《論語》用最簡單的話語、最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聖人最真實也最深刻的哲理,《論語》的內涵博大精深,意蘊深長,值得我們青少年朋友深思熟讀之、領悟運用之、發揚光大之,讓這顆國學經典中的璀璨明珠永放光芒。

論語的讀後感1500字2

孔子,眾所周知,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這位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譽為“天縱之聖”的傳奇人物。他的倫理道德思想,不僅影響了中國人,更影響全人類。而孔子的代表作《論語》,更是他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這本啟迪人們智慧的書籍;書中的每一句話,都精闢到位,見解獨特,充分的表現了孔老夫子的'思想——禮,智,仁,義,信。讓人回味無窮。每每誦讀,都好像看見了這位聰明絕頂,睿智無比的偉大人物。

很多人認為,文言文是枯燥的,常常讓人讀得頭昏腦漲,但是論語卻不同。它深奧卻簡單,簡單也深奧,裡面各種大道理,小認識,都是智慧的結晶,讓人受益匪淺。這也是我喜愛《論語》的原因。

《論語》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孔子說過的一句話——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這句話就是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譬如在平地上用土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前進,那卻是我自己要向前的。

在我第一次讀這句話的時候,並不是太理解,但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之後,對這句話的感受與見解就越發深刻。

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形象的比喻,易懂卻深刻,讓人有更具體的認識與瞭解。

古今中外,縱觀無數名家偉人,他們各自堅持不懈的事蹟,都印證和踐行了孔子的這句話。

就比如中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他的一生有許多成就,都是因為他持之以恆的不懈精神。而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這位只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六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的輝煌。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陳景潤以驚人的毅力,在數學領域裡艱苦卓絕地跋涉。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65年,陳景潤終於找到了一條簡單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當他的成果發表後,立刻轟動世界。在他不懈努力的幾十年裡,他都沒有放棄,終於取得巨大成就。

而此時的陳景潤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然而他毫不自滿,他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只是翻過了一個小山包,真正高峰還沒有攀上去,還要繼續努力。”

不止是陳景潤擁有這樣的精神,還有許多人們也是如此,就像愛迪生,這個人盡皆知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想必人人都知道,他和一個精選的助手苦心孤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時間,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艱辛與失敗,一會兒他以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會兒又知道錯了。但愛迪生從來沒有動搖過,而再重新開始。大約經過五萬次的試驗,寫成試驗筆記一百五十多本,方才達到目的。五萬次的試驗,十年之久的時間,這是要多麼驚人的毅力才可以堅持下來。愛迪生的鍥而不捨,不得不讓人佩服啊!

不論做什麼,都要持之以恆;即使你做得不好,但只要你堅持下來了,你就要比那些做得再好卻半途而廢的人要好得多。

只有堅持下來的,才會取得巨大的成就。信念與毅力,是支援你堅持不懈的籌碼;只有懷著遠大的志向,堅持下來,才得以成功。

孔老夫子的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