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通用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通用15篇)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1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麼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是中國禮貌的見證。它,雖然僅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以往的歷史文化。

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忙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古詩,他並不是啞巴,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教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期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一樣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禮貌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我的光彩,也有自我的燦爛。它們一向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

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耐人尋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樣的含義深刻。拿起《唐詩三百首》再去細細品讀,我們會發現,每一首是都是一個伊索寓言,告訴別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古詩,能讓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讓事業的流浪者重新成為有名的人士。古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細的去品讀,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財富,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託了中國人對禮貌的夢想。作為一個現代人,為了不辜負古人的期望,我們要為他而努力,為他而奮鬥。不僅僅是為祖國,也是為我們自我,創下偉大的事業。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2

唐詩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詩歌是中國文學中最古老的文學樣式。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詩,每一首古詩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對於四年級的我,讀完了一首古詩,我會明白這首詩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歷史意義還需我去慢慢體會,許多知識還需要我繼續去探討。唐詩,被譽為“中國詩歌顛峰”,讀了《唐詩三百首》一書,我從中感受到唐詩的絢麗多彩,堪稱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的珠寶。唐代是詩人輩出的時代,令人驕傲的是盛唐出現了李白、杜甫二位最偉大的詩人。唐詩所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十分豐富。

當我讀到“詩仙”李白《望廬山瀑布》那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我體會到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有著遠大的抱負和夢想。

在讀到“詩聖”杜甫的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我為杜甫一心為國、為民的偉大情操而感動。從王昌齡《出塞》那句“但使龍城習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唱出了戰士們多少驚心動魄的軍旅生活,體現了唐代詩人慷慨激昂的男兒風度和建功邊塞的'英雄氣慨。

從我所讀的唐詩中,我明白了中國傳統詩詞的博大精深,有我們的民族特色,同時讓我認識了一個道理:我們國小生從小要有遠大的抱負,做事情要腳踏實地,長大才能為祖國做出自我應有的貢獻。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3

夢如翅膀,風若迴音。攤開那一本《唐詩三百首》,欣賞屬於它的風光。

我喜歡讀詩。夜深人靜時,萬籟俱寂,彷彿天地間只有我與書。我的思緒在悲喜中跳躍,在唐詩宋詞之間穿行,如身臨其境般陶醉。

我喜歡元稹的詩,深情的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讓多少人為之感動而沉迷;我喜歡蘇軾的詞,細膩的詞:"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道盡了多少人生悲歡,豁達了多少異鄉人的情思;我喜歡李白的詩,豪邁的詩,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鼓舞了多少躊躇不決的年輕的生命……

猶記得那個盛夏的夜晚,我一個人在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那詩似乎有一種魔力指引我走向那個夜晚,繁華中帶有驚喜。

多少熱鬧的人群!煙火在空中綻開,寶馬香車,逐日而來,燈籠隨風飛舞,玉壺光轉,風簫聲動。她在哪兒?過往的女子抹著濃妝走過,在繁華的街市裡,轉身回眸,是她!在燈火闌珊中巧笑倩兮,紅脣貝齒,冷眉若霜,美得不識人間煙火!就讓時間定格在這一秒吧。

讀到此,我被詩人的心情所影響,竟不覺淚水滴落,心情被拉動著,解開了纏繞的結,彷彿心與詩詞被拉得更近了。

讀杜甫的`詩,彷彿從中看到了他那坎坷卻傳奇的一生。年輕的時間意氣風發寫出了《望嶽》一詩,隱藏不住他無限的豪邁;可世事弄人,他拳拳的愛國之心無從展現,無時無處不在孤獨寂寞中:"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仍在為國家國人擔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他的字裡行間總是充斥著憂憤,但後人卻仍被他那愛國之情和博大胸襟感動著,他的魅力經過千年熠熠生輝。他是詩中聖哲,筆底波瀾。

合上書,撫摸著那略顯陳舊的封面,微風吹,陽光暖暖地灑在它那書頁之上,透過一格一格的窗戶。

唐詩宋詞的風光令我留戀。讀到他們,我便心如止水,進入了下一個天地,待到塵埃落定,心靈之花悄然綻放於心上。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一個詩前瞻性的世界。"我願意靜下心來,隻身到詩詞的世界裡遨遊。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4

你,是孕育生命的搖籃,是奮起直追的源泉,是魂牽夢縈的情懷,你用一葉方舟,承載者千年文化,堅強的意志,輝煌燦爛,駛向光明的遠方……

一壺酒,一把劍,一輪彎月,一路徵舞,一路豪飲,舞出一顆大唐的劍膽,飲出一位唐代詩壇的謫仙,醉臥長安,天子難尋,不是粉飾,不為功名,滄海一聲笑,散發弄扁舟,從此你踏遍祖國山水,縱情於天地間。李白愛酒,所以他的詩中融入了那道酒魂,一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傾倒了多少縱酒狂人。在大唐的詩卷上,留下輝煌的一筆。讀李白的詩,就像飲下一罈烈酒,蕩氣迴腸,滿紙的豪放在腔中久久不散。我翻遍了整整三百首唐詩,再也沒能找到一個詩人能與李白匹敵,他的直率,他的狂傲,他的激揚,絕無僅有,令人擊節稱讚,卻有自愧不如。

浩蕩的秋風,紛飛的茅草,破舊的草廬,“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杜甫啊,在飢寒交迫的生死關頭心中掛念的依然是天下,那蒼老悲壯的聲音永遠在天地間迴盪。少年的你也有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壯,故土的淪陷,生活的窘迫,歲月的滄桑終於將它一點一點地消磨掉,“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你的一字一琢千錘百煉,終於造就了一幅沉鬱雄渾的詩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你愛的是天下,看到萬里中華,哀鴻遍野,身無分文的你毅然拿起毛筆,用精煉的文字喚醒人類最後一點良知。讀你的詩絕對沒有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一個個平實的文字,卻句句催人淚下,讓人心酸,相比起來更像是嚼一枚青橄欖,需要細細咀嚼品味,方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唐朝的田園詩人為數不少,但能如此清新飄逸,恬淡自然的,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的詩像新陽照耀下的禾苗泥土,始終散發著生動自在的田園氣息。記得李白寫過這樣一句詩“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孟浩然也寫過“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一對比,大家不難看出,李白學到了孟浩然詩的精髓,但仔細品味一下,就會覺得孟浩然的詩更有韻味,讓人回味無窮。李白的田園詩就顯得平淡無奇了。狂傲的李白難得有他佩服的人,就連孔子他也看不上眼“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就是對皇上他也不屑一顧“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對於孟浩然他卻發出“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的感慨。由此可見孟浩然的非同尋常。

我輕輕地合上書本,端起一杯香茗,苦澀的茶水順著喉嚨滑入心中,正如歷史的滋味……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5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雲:“腹有詩書氣自華。”兩位在文學領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為,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展最為昌盛,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經典之作。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這麼一些文字發出它那萬丈光芒,它就是古詩。它是中國文明的見證。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著幾代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就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字,卻如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著我們,溫暖著我們,這一切,都離不開古詩告訴我們的哲理。

古詩,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上遇到困難,他都像老師那樣教導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給予我們希望。每一首詩,都出自不同詩人之手,這些詩人已文明於世,而這些古詩卻不得而知。它們是那樣的孤獨,被眾人所遺棄,不被眾人所知。它們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燦爛。它們一直在等待著,等待我們的發現。

而《唐詩三百首》作為我國古詩經典代表著作,它是現今流傳最廣的一部唐詩選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的作者,不僅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還有一些不知名的,他們雖然名聲不顯,但他們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鑑之處,值得一閱!因為這寫詩作都是經過了時間考驗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認為,時間是最好的評判家!《唐詩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嶽》,王維的《渭川田家》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難》這一類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句,讓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間;也有像王維的《送別》,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樣的送別詩,讓人感佩於其中蘊含的深刻情感!

從李白的一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我體味到深切的悲意淒涼,然後是釋然的灑脫;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深深動容,我彷彿看到一個背影,在逆著光的地方嘆息,便也體味到了遠離故鄉的寒冷;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一中寫的“雲想衣裳花想容”又讓我渾身一鬆,彷彿一個人仰望天空,呼吸都變的芬芳。

然而,現代社會迅速發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願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曾有一則新聞報導:近六成的人認為中國人崇洋媚外。面對這個結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涵不及外國文化嗎?並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嚮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細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略其中的感悟。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6

讀了唐詩三百首後,我感到書裡的詩個個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白雲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去泉,去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詩意是:天平山白去泉邊是那樣清幽靜謐,天上的`白去隨風飄蕩,舒捲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從容自得。我問泉水,你既然在這裡如此閒適,何必要奔向山下,給原本紛擾多事的人間推波助瀾?還有一首詩也很好,是這樣寫的:秋詞二首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去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意是:自古以來,人們一到秋天只覺得萬木蕭條,不免感到悲傷。我說秋天比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騰雲直上的白鶴多麼矯健凌厲,把我們的詩情也帶到藍天上。這首詩衝破了秋天的肅殺之氣,令人精神振奮。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7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自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未及己,兒女羅酒漿。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贈衛八處士》杜甫

最初讀到這首詩時,正是個不知愁滋味的年紀。那個年華里,最喜歡的是太白的詩,柳永的詞。老杜的詩沉鬱蒼涼,說不出的沉重。所以心中杜甫的形象總是個留著花白鬍子的消瘦老頭,穿著半新不舊的衣衫,在大唐激烈動盪的歲月中,低頭深思著這個時代,這個國家。他似乎從沒有年輕過。

也不知是不是年歲漸長,當再次讀到這首詩時,忽然多了許多無法表達的情愫。原來老杜不是沒有年輕過,他只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擁有深不見底的靈魂罷了。他就那樣站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那種不可磨滅的風采讓他彷彿星子般閃耀。某些你想說卻不知如何表達的話,就在他的筆尖,輕而易舉的點破。杜甫比李白小了11歲,開元盛世與他而言只是短暫的繁華,他人生的大多數時光都葬送在了安史之亂後的繁華廢墟中。多少離愁別緒,多少物是人非,多少時移世易,他抱著餓死的兒子的屍體,明白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寒涼,輾轉漂泊,偶遇故人也不過是一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明明是江南暮春最動人的景緻,在兩個經歷戰亂流離之人的眼中,也隔著片片落花,只有相顧無言。“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如此傷人,卻如此僥倖!

再看這首《贈衛八處士》,才覺得其中藏著多少慨嘆!

前些日子,接到很多朋友結婚生子的訊息,腦海中不覺得就想起了這句“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昔年,何止未婚,大家不過還是青春洋溢的少年模樣。“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依然記得當時的日子,初見的秋,分別的夏,圖書館的皓首窮經,課堂上的指點江山,曾因為不同的觀點爭得面紅耳赤,亦會因為一次支教而志趣相投。一生中最好的年華,很慶幸和一群值得的人一起度過。

轉眼這麼多年過去了,就這樣四散各方,果真應了那句“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參商二星,一居東方卯位,一居西方酉位,此出彼沉,遙望無期。很多次,看著畢業照發怔,也會在夢裡出現大學的樣子,我沒有變,但是那個地方,那些人早已面目全非了。醒來時,茫然若失,才發現就算自己站在原地,仍然懷揣著坦蕩的赤子心腸,但是歲月卻在悄悄的偷換了流年。彼時有多麼的風華無限,如今就有多麼的蕭索寂寥,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無奇中,少年的意氣漸漸消磨殆盡,只有殘存的`記憶裡,還有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雖然還未到“鬢髮各已蒼”,卻儼然“訪舊半為鬼”。

有一天講課時,突然有一句話就將自己再次拉入回憶中,不記得這句話是誰說過了,只是想起了自己坐在課堂上的某個春日的午後,陽光斜斜的灑落在身上,十二分的慵懶,在半夢半醒的恍惚間,歲月躺過眼角眉梢,留下了淺淺的痕跡。

在很多年前,杜甫捧著友人遞來的酒,是不是也是同樣的感慨萬千,否則為什麼會覺得“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呢?

心,在經過了許多事實後,蒙上了許多灰塵,是否我們也應該偶然開啟塵封的記憶,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8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是中國古典文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對中華文明的獨特影響。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唐詩三百首是唐詩中的精華。唐詩的作家上有帝王將相、下有漁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詩壇上不僅湧現了初唐四傑、王維、孟浩然、白居易、柳宗元、李賀、李商隱、杜牧等璀燦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兩位光照千秋的詩壇巨星。許多詩人對近體詩體制的掌握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

唐代詩歌流派眾多,風格多樣。著名詩派有山水田園派、邊塞派、韓孟派、元白派等,風格上呈現出雄渾、典雅、洗煉、自然、含蓄、豪放、飄逸等多姿多型的景象,唐詩意象的選擇、攝取極為廣泛,凡社會生活、人物內心世界無不涉及,真實記錄了有唐代的社會史實,表達了不同階層人物的情感和願望。唐詩以其意象的組合、意境的開拓,創造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審美境界,取得了後人難以逾越的藝術成就。

書,寄託著人類熱切的希望;書,蘊含著人類豐富的感悟。

在書的世界裡,我可以自由地馳騁,縱情快樂。在是書的海洋裡,我可以隨意的徜徉,盡情的陶醉。書給了我快樂,給了我充實,給了我滿足。

上學後,書的世界好比一個大花園,我被裡面的“花花草草”,字字句句所吸引,那時一個 懂的'女孩就這樣被書領進了一個別樣的世界。在書的世界裡,我讀懂了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我體會到了蘇軾“難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書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時代的波濤中破浪前進!

在書中,我是一隻如飢似渴的小鳥,吮吸著點點滴滴的精神食糧,然後,滿載著這些知識飛翔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有清風為我祝福,有夕陽為我做伴。書,讓我變得成熟,變得理性。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採,足以長才”。在書中,我是一片晶瑩剔透的潔白無暇的雪花,沒有心靈上的塵,沒有思想上的俗,有的只是書中源源不斷的高尚品質,當我將這些品質都釀成自己的果實時,我就可以如同雪花一樣,紛紛揚揚地灑滿大地,為枝頭點綴,為屋頂披彩……書,給我無限的純潔,陶冶了我的性情,豐富了我的人生。她是促我成熟的陽光,讓我學會為人,學會處事。

書,讓我走進了廣闊的世界。童話故事讓我領悟了生活的美醜與善惡;科普書讓我領悟了神奇宇宙的奧妙;歷史書讓我縱觀歷史,放眼未來;小說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詩歌喚起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知識,良好的品德,書籍給予我如此之多,書難道不是我最真誠的伴侶嗎?

書,讓我跨越時間的鴻溝,體味人生精神史上的一次次輝煌。與書成長,我們在清幽的墨香中古人的智慧之音;與書相約,使我們在白紙黑字是世界感悟人生的偉大。

當讀書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生活才剛剛開始。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9

帶有主觀情緒地說,在我心中《唐詩三百首》是超越《詩經》《史記》等等的逆天存在,當然《紅樓夢》《西遊記》這些後來的稱大王的猴子就更不堪一比了。不過呢,這麼說我也沒通讀過《史記》和《紅樓夢》,所以肯定也有些地方站不住腳跟,不過看看紅樓和西遊那些打油詩,隨便從三百首裡丟擲一個韋應物都能把它們打得片甲不留。

來打個比方,《詩經》就像是越女阿青,從白猿那裡學來了一套驚世劍法,把三千甲兵打得落花流水,不過她面對的也不過春秋戰國時期的甲兵。《詩經》靠思春情歌就稱霸文林千百年,不過憑藉著原始的上古漢語獨有的神祕性和樸實,不借助一絲絲內力,憑著最古拙的招式取勝。或者就像歐幾里得,在矇昧無知的世界中開創了人類最基礎的數學科學體系,簡單樸實,宛若天成。

《史記》就像是一整套少林七十二絕技,工整沉穩,普通人窮其一生可能就習得一招,司馬遷就像達摩祖師一般,內力雄渾,憑一己之力就建起了一幢恢弘壯麗文學摩天大樓。或者就像是牛頓或者愛因斯坦,是個人英雄般的存在,把自己和自己建立起來的理論體系緊緊地綁在了一起,風雨不倒,曠古爍今。

四大名著就仿若是後來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仍然稱霸後世武林,但靠的都是自己特有的招式,不成系統,在凡人看來仍然不能望其項背。或者就像是後來的費米霍金等等,名氣頗大,不過也就是靠拾前人建立的體系中的牙慧,繼續深入發展下去,只是在修補而非革命。

而《唐詩三百首》更像是高手如雲,武功招式數不勝數,內力深不見底的武學泰斗組成的軍隊。有飄逸不羈的天生武學奇才段(Li)譽(Bai)、靠太祖長拳就能大殺四方的真漢子蕭(Du)峰(Fu)、內力深不見底頗有禪意又意欲破禪的虛(Wang)竹(Wei),還有那些更古老的大神諸如無(Chen)崖(Zi)子(Ang)、李(Zhang)秋(Jiu)水(Ling),更不用提慕(Bai)容(Ju)復(Yi)、遊(Li)坦(Shang)之(Yin)等等了,隨便挑一個出來放在明清,就可以在武林橫行霸道。或者或者,三百首就像是一整個量子力學軍團,薛定諤海森堡波爾一顆顆璀璨的群星,每一個都擁有不亞於愛因斯坦的智慧,一起披荊斬棘搭建了四分之三的科學大廈,後人都只能在此之上縫縫補補分羹度日。

而在這《唐詩三百首》的泰斗軍團裡,有兩人是封神的,李白和杜甫,再怎麼誇讚嘖嘖稱其都不為過。很早之前,覺得李白的詩很好,不太能看懂杜子美,後來覺得杜甫更加深刻內涵,再後來才發現,其實就是李白和杜甫撇開一眾唐朝,啊不,一眾上下千年的詩人自己玩自己的,你們其他都是渣渣。雖然說有所謂孤篇壓全唐的張若虛,不過李白杜甫就像是富可敵國的大商賈,隨便從家裡拿出一件器物都能算作他人一生的榮耀。就像是《世說新語》裡所說的王愷和石崇鬥富的故事一般,其他人拿出來一件世罕其比的寶貝,放在李白杜甫這等鉅富那裡就平平無奇了。《春江花月夜》再多麼璀璨,放在三百首裡也就那麼回事了,並不是它本身的實力不夠,而是因為三百首裡一樣璀璨的存在太多太多,李杜入選的每一篇幾乎都有同等實力,於是光芒便相對顯得黯淡了。

廢話說了一大半,還是開始說說書本身吧。一切有體系的著作都是進步的,就像書法的章法一樣,詩的分類方法很多,最簡潔明瞭的便是按詩體分類。三百首按照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逐一分類。不過三百首的排序我認為也是有缺陷的,分類和排序略顯粗略,古體詩起源於戰國時期甚至更早,而後是起源於漢的五絕樂府和六朝的七絕,在之後才是五律七律,倘若按這樣的體裁出現順序編排估計會顯得更有邏輯一些。

小時候看三百首,是東看看西看看,挑自己喜歡的詩讀,當時選讀的都是一些氣象雄渾朗朗上口的古體詩或者絕句。再大一點就開始看一些有故事性的詩,樂府居多。再後來,就挑李白杜甫的'看,邊讀邊琢磨,然後自己也學著寫一些打油詩。終於到了大學之後,才開始從頭到尾逐一讀詩,這之後才開始看更多的宋詩以及李太白全集或者杜工部集。

現在就按照逐一讀詩的順序來說說三百首吧。三百首的高潮來得很早,張九齡兩首感遇一拋,李太白的“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高調登場,大呼過癮。這一波剛結束,還不等休息就須得開始和杜甫大神一起“一覽眾山小”了。不得不疑惑,第七首詩就遇到了杜甫的《贈衛八處士》,後面還能怎麼出彩。年少讀“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還只是一些YY出來的場景,為賦新詞強說愁,現如今身邊的人來來去去,動輒七八年不相見,再讀這首詩,情景逼真,兼極頓挫。一不小心變真是“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稍緩一下,本以為可以暫緩情緒,哪裡知道馬上就來了兩首《夢李白》,當世人還不那麼汙的時候,只是想到真情執意,現在不得不想杜子美對李白到底是怎樣的情感才能寫出“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這樣的句子了。接著王維孟浩然等人便像是清新小菜,漱口粉姜,為接下來的又一波大餐做足準備。不過這之中,還是出了一首被後世香港高中生的特殊朗誦技巧一誦成名的《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感覺蘅塘退士是有刻意安排過節奏的高低起伏的,幾首清新淡雅弄弄青梅竹馬的小樂府穿插其中,爾後就迎來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打頭陣的七言古詩。這一卷的七言古詩多氣勢滂沱,陳子昂一刀劈下,直到李白一出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連孔丘都能笑話,且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縱恣鬼魅、天馬行空,就連這一卷裡杜甫的幽怨都別有一番氣魄。

就這麼恣意瀟灑地直接轉入卷三的公孫大娘舞劍,我斷定杜甫一定是沒看過李白舞劍的,不然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大唐第三劍客的劍法定能在杜甫筆下氣動八方似反掌,老夫不知其所往的。卷三多以敘事詩為主,不如卷二輕盈縹緲,但也跌宕起伏,不過記得最清楚的一句竟然是那句老是接錯的“夜深忽夢少年事”,下語句理所應當為“唯夢閒人不夢君”。

卷四七言樂府沒什麼可多說,李白杜甫,你們兩位璧人,是否還給別人留活路?李白在這一卷裡巨海翻浪,騰耀轉生,四萬八千歲橫絕峨眉巔,十千三百杯同銷萬古愁。一面李太白醉酒笑看人生起伏,另一邊杜甫淚眼哀嘆白骨無人收。

卷五五言律詩,李白用無人企及的天賦杜甫用驚世駭俗的實力繼續橫掃眾人。李白用凌波微步加六脈神劍一般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對抗杜甫如亢龍有悔般莊嚴強勁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精彩奪目,堪如超新星爆發。

與此同時,杜甫用六西格瑪一般的水準嚴格要求自己,把格律這回事發揮到淋漓盡致,我就是杜子美,我就是格律對仗一絲不苟,還能甩你十條街的意境。就如同顏真卿的楷書,不留一絲破綻。律詩到底美在哪裡,就美在杜子美這裡,所謂黃鶴樓的白雲千載空悠悠,都有幾個字平仄沒對上呢,在杜甫這裡,根本不可能。不過啊,杜甫還是在懷春李白,都“投詩贈汨羅”了,你還說你不是BL?

七言律詩以黃鶴樓開場,李白當初那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不過也許就是文人之間互相捧個場,不過李白捧得了的場也是了不得,你可知道啊,李白這一輩子就沒怎麼誇過他的小粉絲杜甫啊。杜甫哭暈在廁所,李白這個傲嬌受。李白的七律的確不如他的其他詩體出彩,可能也是因為七律規矩太多,不夠瀟灑恣意吧,李白不像後來的蘇軾,雖然豪放派,其實條條框框頗多內心扭捏,李白就是真的I don’t care,就算care也要裝的I don’t fxcking care。李白不在,便是杜甫一人的專場了,中途穿插幾個白居易李商隱,彈彈錦瑟,思思華年。

然後便到經典頻出朗朗上口的五言絕句了。首首都是兒童必背,王維在這裡光彩萬丈。王孫啊,你到底歸不歸?而白居易也用一句“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問話,短暫達到了杜甫的高度。可以說這一卷是流光溢彩的,就像天龍八部少室山外的大戰,悉數登場,各顯神通。可在故國三千里外體會萬徑人蹤滅,近鄉之時,君前落雙淚,卻不敢問來人。

然而來人是孩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緩緩緩緩走過最後一卷七絕和樂府,心情竟是波瀾跌宕後的平靜,剛好背景音樂隨機到了巴赫的G大調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不知道怎麼形容了。三百首就像是花,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想必這篇讀後感或者說書評是虎頭蛇尾了,但是尾巴都是得自己琢磨的,就這樣留白吧,三百首是讀不完的,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一首好詩,牽動著我們的靈魂,帶動著我們的喜怒哀樂。作者張曼娟從四歲半開始背起了《唐詩三百首》,背出一首詩,可以換一個小兔包或小魚包,熱騰騰的包子捧在手中,看著它們特別可愛的樣子,恨不得多背幾首。

“四時可愛維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眠不覺曉,花落知多少。”“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細細品味,一讀再讀,無論是哪一個詩人寫的哪一句詩,都是充滿著情意的;一句詩會引起你無數的遐想,帶動著你,走回了詩人的朝代,走進了那一座小村莊、那一片葵花田……。詩歌的魅力是無限的,它如同蒲公英小傘般的種子散發出無窮的喜悅。細細地解讀一首詩,可以讓你從悲觀變到開心,讓落落寡合的你也感覺到自己活著是幸福的!

那些詩人從不吝嗇,總是以他們的生命故事,給我們人生啟示。這些詩詞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緒,更多時候還有心靈與智慧的啟發。讓我們一邊唸詩,一邊吧煩惱和挫折踢開,還給自己一個鳥語花香的好時節。來吧,讓我們一起領略詩歌的魅力!

窗外雨聲潺潺,不知這是第幾個以雨入秋的秋季了。雨腳入注,隱約間一首《雨霖鈴》傳來,依稀記得,盛唐有一位帝王,也在這黯然銷魂的雨夜,撫一曲悲歌,告慰那香消玉殞的愛人……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高峰和瑰寶。憶往昔,大唐盛世,萬國來朝,陳子昂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一掃魏晉靡豔之風,開啟了整個唐朝詩歌繁榮的大門;更甚有李太白者,散發扁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此等豪邁,更顯泱泱大國之風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足可見杜子美雄心壯志,滿腔愛國熱忱;而後白樂天一曲《長恨歌》道盡君王心中無限哀愁,留給後人盛唐最後一絲媚態;李義山把酒共剪西窗燭,遙望蜀地,靜聽夜雨,帶走了餘暉中的晚唐……

喜歡讀情意綿綿的唐詩,喜歡寫清淺的文字,如同心中的深情與古老的詩作纏綿,留下柔軟的感動。在多少次清苦的夢裡,我便是唐詩裡的一縷精魂,蜿蜒在每一句詩、每一份情間,我多麼想真正的走入唐詩的背後,邂逅一位款款走來的詩人,彼此傾慕,把心中柔情潑墨於紙上,看天外雲捲雲舒,一起度過溫柔的歲月。

如果說經濟是一個國家昌盛的根源,那麼文學便是一個民族傲立於世界的根本。唐詩就是中國文學的精髓,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財產。20xx年,牽掛著億萬箇中國人的心的諾貝爾文學獎終於花落這個千年的文明古都,了卻了國人的夙願。這固然值得我們驕傲,但我們的文學、我們的傳統文化精神,只是為了得到某個獎項麼?

放眼今之華夏,“小悅悅事件”、“丁錦昊事件”無一不是道德的迷失,追根溯源,卻是文學迷了路。縱觀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穿越、言情高居前列,甚少見真正的發人深省的嚴肅讀物,為什麼人們不再深入閱讀,只是一味追求情節帶給我們的快感?如果只一味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我實在不敢想象那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而唐詩的境地也不容樂觀。自前幾年一股“國學熱”掀起,市面上解詞釋詩的書如潮水般湧了上來,其中甚多無病呻吟的小女生讀物,甚至有的作者連基本的文學常識也沒有,這樣的解讀,這樣的文字,卻也吸引了一大批讀者瘋狂追隨,遣詞造句盡力模仿,這幾乎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令人長嘆不能自已……

推開千年的古門,探尋傳統文化的幽靜之美,我們或許做不到一個下午只品一首詩詞的境地,但沐浴在那靜謐的氛圍內,古語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那麼詩繞耳邊神自清,讓自己真正領悟傳統文化的美麗,已經不僅僅是讀一首詩,誦一闋詞所能完成的了,而我們才是完成這個偉大夢想的源泉……

雨聲漸止,樓下書聲朗朗,清脆的童音撞入我的耳朵,“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我翻開擱在桌角的《唐詩三百首》,無聲的微笑著,落花時節又逢君……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10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接觸唐詩,有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寫的《詠鵝》生動的描寫鵝的情態,給人一種高潔傲岸的感受。還有李白寫的《靜夜思》一個人孤獨的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並且攜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讓人感受那種孤獨意象在詩人心中與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這些短小的唐詩給我的心靈一種獨特的震撼。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本書《唐詩三百首》

讓我感覺唐詩猶如浩瀚無涯的汪洋大海,若想暢遊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選其精華,匯為一編,使一般人能據一斑而窺全豹,此書當之無愧。

對於怎樣去學習唐詩,我的感觸是隻作欣賞,而不作具體評價,因為唐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它所紮根的歷史時代,社會關係,人物心裡都與現代有著本質性的區別,我們在現在的環境中很難體會到唐詩的韻味,而我們自身發展的條件也很難對唐詩做出很好的解釋,只能從表層去揭露,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不用去學習唐詩,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唐詩的'時候能夠注意到意境的開拓,自己去尋找創作一種意境,倘若你沒有見過鵝,別人讓你去體會詩中鵝的神態,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作為國小老師,就更應該用事實說話,比如通過多媒體與圖片等等,讓同學們有一個巨集觀的概念,這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立體感覺。

有的人總會說:我們學習唐詩,又很少用,還不如不去學習,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唐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我們學習唐詩的目的首先在於學習,然後就是學以致用,變成融入現代生活的實踐精神。我們要提倡從各個角度去研究唐詩,而不是單一的在學術方面,我們從唐詩中提煉有用的東西,例如你可以在筆記本封頁上做一個有關於唐詩的圖片,然後去銷售,用唐詩文化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我們的思想要更廣闊,這就是所謂的回憶一落地,變成生產力。

以有涯之身,學而無涯。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11

在這個假期裡,我讀了很多本書,最喜歡的當然是《唐詩三百首》了。他雖然沒有童話書讀起來饒有興趣;沒有科幻書讀起來那樣驚險刺激;沒有歷史書那樣精彩;卻蘊含著中國古代詩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又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高峰。有唐一代,優秀詩人大批湧現,超過了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成為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

唐代的詩人們,如果悲哀失意了,會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然後哂然一笑,便情緒好起來了。如果以前大受挫折,之後又東山再起,會說:“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瀟灑豪邁之情溢於言表。如果壓力太大,被人排擠,會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慣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會說:“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而這些詩句,對於我們這天的人來說,又是多麼適用!正是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詩雖然和我們相隔了一千餘年的距離,卻仍然深深植根於我們心中。讓我們自他們的詩中找到一種寄託,一種鼓勵。

然而,畢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時空距離,是我讀起來,由於語言與時代背景帶來的障礙,總還是會覺得有些語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輝煌的帝國漸行漸遠,在它背後卻留下了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等一連串如雷貫耳的名字。這些巨匠大師使唐詩迸發出最壯美的光彩,而盛唐氣象,也漸漸成為隱在人們心底的夢想。我所以而相信,即使這個世界在歷經千年的滄海桑田,依然會有像你我一樣為他沉醉,被他啟發。那麼,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讀唐詩吧!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12

《唐詩三百首》是我的啟蒙讀物之一。幼時不懂內涵,只覺得平平仄仄的聲韻念起來好聽,父母慢慢教,詩倒也背了幾首。從“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到“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唐詩之美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之中,並不只因為其朗朗上口的讀音,更因為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已經將這淺顯的話語轉化成了一幅幅動人的場景,古人的一言一行,景物的美不勝收,已然令懵懂的孩兒心生嚮往。殊不知,在這抑揚頓挫的聲韻裡,一個新世界也就此開啟。

一路奔跑著成為少年,讀過的書漸漸多了,走過的'路也漸漸遠了,這時翻讀《唐詩三百首》也漸漸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唐詩是多樣的,詩意存在於大千世界之間:長煙落日,黃河遠去,羌笛聲聲嗚咽,訴說著塞外沒有春意的悽苦;明月照鬆,空山新雨,江南流水四季自是一番奼紫嫣紅;機中織錦,碧紗如煙,泫然欲泣的女子在月夜思念遠行的夫君;樓前雨露,長安城裡,五陵年少胯下的白馬發出歡樂的嘶鳴……千百年前的畫面就這樣經過一首首唐詩浮此刻我眼前,按照遙遠的文字指點,自我竟然也能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觀察、最精細的傾聽……不曾想過,年少懵懂的自我,竟然也能與高山共俯仰、與白雲同翻卷、與滄海齊陰晴。唐詩讓我認知了自我,更讓我領悟到了萬物有靈,天地之美。

手中的詩篇泛黃,少年的青澀逐漸褪去,一路與詩歌相伴而行的青蔥歲月,我又獲知了許許多多。提起唐朝的詩人,怎樣也繞可是李白杜甫等人。而仔細品讀,你會發現動人的不僅僅是詞句,還有詩歌背後的情感與品格。

李白,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以布衣之身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為此他曾發出內心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既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蔑視。然而詩人的樂觀精神又足以使他超越和戰勝憂患意識。這位偉大的漂泊者從悲傷中走出,選擇用他的詩筆展現大唐的山水,來豐富當今人們的精神世界。

杜甫,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敢於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甘願為解救人民於苦難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應對人民的苦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他靜靜傾聽,長長嘆息,默默流淚,向世間發出沉痛的悲嘆。他的筆墨,喚醒了當時乃至後世之人的家國情懷。

然而唐詩遠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絕不僅僅有這兩位詩人。李白的自由灑脫,杜甫的憂國憂民,王維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顯露……詩人們的閃光點早已融入唐詩中,而當今的我們,是否讀懂了什麼呢?又是不是應當讀懂什麼呢?

唐詩三百首,是繁花雲霓,也是心靈歸宿。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13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典詩歌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典詩歌猶如燦爛群星,以其獨具的魅力一直傳承下來。而唐詩無疑是這浩瀚星空中一顆璀璨奪目、閃射異彩的超級明星。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接觸唐詩,有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寫的《詠鵝》生動的描寫鵝的情態,給人一種高潔傲岸的感受。還有李白寫的《靜夜思》一個人孤獨的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月色,相思之情油然而生。並且攜有秋的意味,尤其是那一地的疑霜更讓人感受那種孤獨意象在詩人心中與情景融合的碰撞。就是這些短小的唐詩給我的心靈一種獨特的震撼。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本書《唐詩三百首》

讓我感覺唐詩猶如浩瀚無涯的大海,若想暢遊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選其精華,匯為一編,使一般人能據一斑而窺全豹,此書當之無愧。

對於怎樣去學習唐詩,我的感觸是隻作欣賞,而不作具體評價,因為唐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詩歌,它所紮根的歷史時代,社會關係,人物心裡都與現代有著本質性的區別,我們在現在的環境中很難體會到唐詩的韻味,而我們自身發展的條件也很難對唐詩做出很好的解釋,只能從表層去揭露,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不用去學習唐詩,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唐詩的時候能夠注意到意境的開拓,自己去尋找創作一種意境,倘若你沒有見過鵝,別人讓你去體會詩中鵝的神態,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作為國小老師,就更應該用事實說話,比如通過多媒體與圖片等等,讓同學們有一個巨集觀的`概念,這就是一種形象思維的立體感覺,有的人總會說:我們學習唐詩,又很少用,還不如不去學習,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唐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資源,我們學習唐詩的目的首先在於學習,然後就是學以致用,變成融入現代生活的實踐精神。我們要提倡從各個角度去研究唐詩,而不是單一的在學術方面,我們從唐詩中提煉有用的東西,例如你可以在筆記本封頁上做一個有關於唐詩的圖片,然後去銷售,用唐詩文化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我們的思想要更廣闊,這就是所謂的回憶一落地,變成生產力。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14

今日的“誦千古華章做少年君子”詩詞吟誦會讓我感慨萬千,我不禁想起自我那本讀了千萬次的書——《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本不很厚的書,但每回讀,總是感覺沉甸甸的。那一首首詩歌,豐富,風格鮮明,讓人愛不釋手。

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許多詩歌的思想卻穿越時空,從遙遠的古代向我們款款走來,並且將一向走下去,就像一條長河奔流不息滋潤它流經的每個生命。在這條浩瀚的禮貌大河中,有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被稱為“詩聖”的杜甫……

唐詩的那種大氣與蒼涼帶給我們的心靈許多震撼,讓許多人心嚮往之。古人留給我們的太多太多,值得我們用一生去領悟。古人的人生不能抄襲,但能夠借鑑;古人的人生不能夠複製,但能夠創造。

讀這本書,能提高我們的詩歌鑑賞本事和文學素養,能陶冶自我完美的情操。讓我們用一顆詩意的心去看待生活,體驗人生。

《唐詩三百首》讀書筆記15

這個假期我讀了《唐詩三百首》,讀完後,我覺得裡面的《賦得古原草送別》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是偉大的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詩人,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王’和詩魔之稱。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的意思是:多麼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歲歲迴圈不已,野火雖將那大片枯草燒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甦,以迅速的長勢重新覆蓋大地。雖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復青春,行路人看見齊齊芳草而想起了離愁別苦,似乎著每一片草葉都包含別情。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畫畫,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我透過窗戶,看到了一株抬頭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風雨戰鬥,風嗷嗷地說:“哈哈,小草你是抵擋不了的,我比你強多了,哈哈哈!”小草輕輕的發出聲音,堅強地說:“我不怕,我一定會戰勝你的。”“小草,你就別做白日夢了吧!”風洋洋得意地說,風呼呼吹著不一會兒小草斷掉了。這時,我還以為小草就這樣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個大早,吃完飯後,飛快的跑到樓下,我很驚訝,小草活了,這時我情不自禁的吟誦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所以,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不向困難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