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散文集詩

耿林莽和散文詩(作者:欒承舟)

在青島東海岸不遠的一個普通的居室裡,78歲高齡的耿林莽仍在不停地讀書,創作,思考,研究。他的散文詩和散文、隨筆在許多報刊上頻頻亮相。已是耄耋之年,還帶給讀者以英姿勃發、思想敏銳的青春氣息。
  耿林莽50歲始步入散文詩領域,一經破土而出,就以獨樹一幟的創作,引起詩壇的廣泛關注。他的散文詩,不僅有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而且有對人生、歷史和時代的深深思考,內容深厚,感情豐富,意境優美,語言富有個性化的詩美特徵。

耿林莽和散文詩(作者:欒承舟)

在古城西安半坡遺址上,面對祖先的創造,感慨於幾千年的封閉和凝固,他寫出了為人稱頌的《醒來的魚》;告別古城,從秦嶺奔川中,他寫下了《牧羊人》;滔滔長江上,面對著三峽,他寫了《吹簫人》;憑弔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他寫了大氣磅礴的《骨頭,骨頭,骨頭!》;面對時代迅速向市場化、科技化邁進的社會轉型期,他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懷,將詩的觸角伸向現實的諸多領域,寫出了《登樓演習》、《窮人》等篇什,透出歷史的縱深感、生活的現代感和對人的命運的深刻反思。

在散文詩界,人們驚異於這個身材不高、性格內向的老人,為什麼能在偌大高齡寫出充滿活力的散文詩篇,在散文詩壇開一代新風?他們把這稱之為“耿林莽現象”,這似乎只有從他的自身人格中找到答案。幾十年來的種種人生磨難,未能泯滅他對於美的苦苦追求,生命的存在便是為人類創造美、創造詩的存在。藝術上,他不被追求到的一種所謂“個人風格”所框死,“廣才博收,相容幷蓄,融會貫通,推陳出新”,不拘一格,轉益多師;題材風格,變幻多端;創作手法、不斷創新,這一切,似乎可以說明他的藝術生命為什麼總是有如大海那樣廣納百川和奔騰不息。

60歲那年,耿林莽離開工作多年的編輯崗位,專心致志地寫東西了。散文、散文詩、隨筆、文論,他似乎比離休前更忙了,他從從容容,快節奏、高效率地依次做去。《2002年中國年度最佳散文詩》《序言》提到:“本年度有幾件值得記敘的事……76歲高齡的耿林莽繼前些年出版《飛鳥的高度》之後,又推出了他的第7本散文詩集《草鞋抒情》,收入近作116篇,其冷峻飄逸的詩風飽含生命的體驗和藝術張力,理性光芒內斂以至無跡可尋,抵達詩意審美的高度,這對當代中國散文詩創作是一種提升和貢獻”。他應邀擔任《中國詩歌年鑑》散文詩主編,先後在《散文詩世界》開闢《佳作賞析》專欄,《散文詩》雜誌開闢“作家與作品”專欄,對全國各地富有實力和發展前途的中青年散文詩人的作品進行評析,深受散文詩界歡迎,由他的主編的《中國當代優秀散文詩精選》,參與主編和編輯的《中國散文詩系·山東卷》、《散文詩鑑賞大觀》等,深受讀者歡迎。如此精力,如此意志,如此創造性,對一個老年人來說,的確令人羨慕和欽佩。

耿林莽的另一個貢獻,是他始終關注著中國散文詩發展程序中面臨的諸多問題,及時寫下自己的思考及設想,他認為,散文詩要在保持詩意性的前提下,不斷向生活廣度、思想深度、風格多樣的無限可能性發展,才會有生命活力。據守小天地,固守小圈子,不敢越雷池一步,難有大出息。《散文詩》主編馮明德先生說:“在中國當代散文詩界,始終關注思考散文詩的發展前途,身體力行加以實踐、探索並提供了有益經驗的作家,耿林莽是突出的一個”。

(原載《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