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詩詞集

歐陽修的詩詞《玉樓春》鑑賞

詩詞集5.49K

《玉樓春》鑑賞

歐陽修的詩詞《玉樓春》鑑賞

詞的上片是說,在一個宴席上,詞中主角想要告訴那美麗的女子,自己離開後何時會再回來,但還沒開口,女子如春風般的美麗的容顏,就先已慘淡了。於是主角感慨:人生來就是有感情的,當我們心中因為分離而有憾恨時,這種感情是不由自主產生的,與外在的任何事物,如風啊月啊,都沒有關係,雖然我們也會被外在的事物影響,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自己的心。下片繼續說,分離的宴席上,離別的歌曲令人傷心,所以不要再寫新的離歌了,原本的就已經夠讓人肝腸寸寸糾結在一起了。可是,既然離別時人生沒法避免的,那我要在這之前,好好享受當下的美好,就好像我要看盡洛陽現在正盛開的花,看到花都凋謝了,我才要甘心地向春天說再見。

這首詞雖然寫的是離別,可是卻有歐陽修個人對於人生遭遇的看法。人天生就有情感,人生也一定會遇上離別,就像俗諺說的,“天下無不散的筵席”,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既然無解,那就只好把握當下,這樣的話,就算那不可避免的一天到來,也至少能把遺憾降到最低了。

因此這整首詞也可以做另一種解讀。“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兩句話,可用來解釋人該如何面對痛苦。有的人在面對痛苦遭遇時,會往自己的本心去探討,再找尋解決之道,也許寄託於信仰中,也許是找排遣的方式,但都是希望自己不要那麼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有的人卻不是如此,例如當一個人失戀,他會覺得世界變得好灰暗,但其實世界依然沒有改變,地球還是繼續自轉,因為對世界來說,你的痛苦與它無關。所以我們也可以放過來看,人自會痛苦,可是對於這世界的所有外物來說,人的痛苦與它們都不相干,但我們仍要活在這世界上,因而傷心過後,還是要打起精神面對,再回到現實世界中,就像詞的下片的“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一樣。這樣的解讀,或許並非歐陽修的本意,但由他如何看待離別這件事,還是能看出他的一些人生態度:用積極、豁達的態度去面對每個問題,才是人生繼續往前的動力。

擴充套件閱讀:歐陽修的詞作

與晏殊詞相比,歐陽修雖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詞人的老路,但新變的成分要多些。儘管他作詞是以餘力而作,固守著詞傳統的創作觀念,但作為開創風氣的一代文宗,他對詞作也有所革新。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擴大了詞的抒情功能,沿著李煜詞所開闢的方向,進一步用詞抒發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變了詞的審美趣味,朝著通俗化的方向開拓,而與柳永詞相互呼應。

歐陽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貶謫,仕途不像晏殊那麼順利,對人生命運的變幻和官場的艱險有較深的體驗。表現這類情感的詞作雖然不太多,但畢竟顯示出一種新的創作方向,即詞既可以寫傳統的型別化的相思恨別,也能夠用以抒發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更展現出他瀟灑曠達的風神個性。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用詞來表現自我情懷的創作方式對後來的蘇軾有著直接的影響。

歐陽修在政治生活中,剛勁正直,見義勇為,他的詩文和部分“雅詞”表現出其性格中的這個側面。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輕時的生活,則頗風流放任。因而也寫了一些帶“世俗之氣”的豔詞,其中有的比較庸俗,另一些內容和情調則比較健康,如《南歌子》(鳳髻金泥帶)、《玉樓春》(夜來枕上爭閒事)。此類詞作,體現出一種與五代詞追求語言富麗華美的貴族化傾向相異的審美趣味,而接近市民大眾的審美情趣。

歐陽修詞朝通俗化方向開拓的另一表現是,他借鑑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聯章”等表現手法,創作了兩套分詠十二月節氣的《漁家傲》“鼓子詞”,這對後來蘇軾用聯章組詞的方式來抒情紀事頗有影響;而另外兩首《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和“荷葉田田清照水”)詞,分別寫採蓮女的浪漫歡樂和愛情苦惱,格調清新,也具有民歌風味。在宋代詞,歐陽修是主動向民歌學習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詞清新明暢的藝術風格,歌詠潁州西湖的《採桑子十首》就集中體現出這種風格特徵。

擴充套件閱讀:歐陽修其他成就

經學方面,歐陽修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說,有獨到見解;金石學為開闢之功,編輯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銘文碑刻上千,並撰寫成《集古錄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簡稱《集古錄》,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

史學方面,歐陽修史學成就較高,除了參加修定《新唐書》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記》(《新五代史》),總結五代的歷史經驗,意在引為鑑戒。歐陽修書法亦著稱於世,其書法受顏真卿影響較深。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

農學方面,歐陽修曾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栽培歷史、種植技術、品種、花期以及賞花習俗等作了詳盡的考察和總結,撰寫了《洛陽牡丹記》一書,包括《花品序》、《花釋名》、《風俗記》三篇。書中列舉牡丹品種24種,是歷第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

譜學方面,歐陽修開創了民間家譜學之先河,著有《歐陽氏譜圖序》,該文中詳細說明了歐陽修先世的遷移圖,即其先大禹到越國王族的脈絡,也描寫了八王之亂後,歐陽氏再度南遷江南,在南方各地族衍發展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