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經典詩詞 > 現代詩

近代各地區作偽的基本情況簡介

現代詩1.12W

各時代有各自的仿古作偽特徵,這是判斷年代,辨別真偽的關鍵。而近代各地區仿古作偽也各具特色。古董商人曾將各地偽器按製作地稱為“蘇州造”、“濰縣造”、“西安造”、“北京造”等。下面將近代各地區作偽的基本情況簡述如下。

近代各地區作偽的基本情況簡介

(一)近代蘇州民間仿古作偽。

蘇州是近代仿古作偽的重要基地之一,偽造銀器的歷史要早於北京。晚清至民國期間,蘇州仿古銅名匠有周梅谷、劉俊卿、蔣聖寶、駱奇月、金潤生。整器皆偽者,以周梅谷作得最精,他常語仿作熟坑的器物。劉俊卿則常仿作生坑器物,同時還加入鐵鏽。周、劉作的偽器流入國外者不計其數。蘇州仿古作偽的基本情況是:

1、多仿河南安陽殷墟的商代器物,仿得精緻、避真。

2、胎質的合金成分與北京不同,冶銅時一般都加入銀元或銀元寶,所以生成的地子亮,閃白。皮色是用大漆加顏色作出來的。

3、分鑄組裝時鑄痕不打磨掉,無墊片,器身常出現―砂眼。

4、偽器與真器大小不一致。

5、由於銅質好,花紋也流暢、利落。

6、銘文鏨刻得較深,而且規整。

7、器物的口沿、扉稜的邊緣及稜角發硬,缺少圓潤柔和之感。

總之,蘇州的`偽器在銅料、皮色、鏽斑、銘文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鑄造技巧較之濰縣造精細得多;仿熟坑器物比北京的好;但偽造生坑器有的不如北京。

(二)近代濰縣民間仿古作偽。

山東濰縣仿古銅器約始於400年前。清代老藝匠相當多,如有以鏨刻花、銘見長的範壽軒;有擅刻細筆道銘文、又能翻砂制鏡範的王藎臣和他的兒子王海等,共十幾位。濰縣仿古作偽的基本情況是:

1.多按《西清古鑑》圖錄仿造,造型、花紋多不符合商周銅器的特徵。

2.採用組裝法,耳、足、身等分鑄,再用焊錫將其組裝成器。焊接處不是範痕,即使作上假鏽,將鏽去掉便露出錫來。

3.有的用蠟模翻鑄,鑄出的器物壁厚體重,有砂眼。

4.作鏽方法系先用鹽酸浸泡,埋人黃土中,再蓋上溼麻袋,讓器表生出地子和鏽。如前述故宮藏民國仿周代方甭就是用這種方法造成的鏽,鏽層浮薄、鬆軟,沒有地子。此外,方甭腹上的方格獸紋是周代沒有的。

5.濰縣老藝人王氏父子偽刻銅器銘文名噪一時,若不是眼力好的古銅專家,很難看出破綻。故宮藏有半片西周初期殘鼎,殘高21.2釐米。解放前夕,商承柞先生在琉璃廠“尊古齋”看見了這塊方鼎殘片,上有5l字銘,銘文內容文理駁雜,佈局結構鬆散,字型呆板,筆畫粗,顯得臃腫。遂問老闆黃睿從何處買到這真片假字的殘器。黃說王海欠他二百多塊錢,無錢償還,就用刻好字的方鼎殘片頂債。並說字在器上看還可以,拓出來就不太好了,刀痕和字口崩茬非常顯露。粗筆道是王海想仿刻鑄字,但效果不佳。殘方鼎的銘文仿西周後期克鼎,但鼎的造型、花紋又是周初的特徵,二者不能統一。清代著名金石學家陳介祺先生曾經說過:古器文字,一行有一行之氣,一字有一字之氣。偽刻只能得其形,但神氣和韻味是刻不出來的。

(三)近代西安民間仿古作偽。

西安也是仿古作偽較早的地區,在真器上鏨刻偽銘便始於西安。清咸豐二年(1852)刊刻的《長安獲古編》卷2有這樣一段記載:西安知縣劉喜海甚好古銅,對有銘文的古銅加價收買,而無銘文之器卻一件不收。因此,西安一帶的古董商設法在我銘文的真器上鏨刻偽字,以投劉氏所好。從此,在真器上刻偽銘之風便在西安興盛起來。近代西安仿古作偽的基本情況是:

1.仿造度量衡器居多。

2.作鏽方法系將偽器埋入地下若干年。這樣生成的鏽與真器的鏽近似,與酸咬、堆積成的鏽不同。

3.突出特點是在鏨刻偽銘方面。當時,有張姓藝匠人稱“鳳眼張”的,還有蘇億年、蘇兆年兄弟,是西安鏨字作偽的巧匠,多在詔版、量器上刻偽。

標籤:作偽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