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成功勵志

手機銀行風險的案例

隨著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互動平臺的資訊科技的發展,手機銀行的發展程序不斷加快。因其具有普及性、便利性等優勢,手機銀行的市場規模和使用者規模正不斷擴大。由於手機銀行兼具銀行業和IT技術的雙重特點,所以手機銀行不僅面臨傳統商業銀行的風險,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手機銀行風險案例,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手機銀行風險的案例

手機銀行風險案例篇1

20xx年10月,洪某在溫州永嘉的一家銀行辦理了借記卡。20xx年2月,洪某發現借記卡被盜取了10。25萬元,並向當地警方報案。警方調查後發現,20xx年11月22日,犯罪嫌疑人假冒洪某的名義用假身份證在該行溫州分行開通了網上銀行業務,並獲取了網上銀行的客戶證書和密碼。接著犯罪嫌疑人在20xx年2月2日通過網上銀行將孔某借記卡內的資金分兩次轉出。

案例分析:這類網上銀行系統本身缺陷的案例和以上其他三種案例的相比較為獨特。案例中的犯罪分子利用了20xx年時該行網上銀行開戶不需要對應借記卡的這個漏洞,偽造了受害者的個人資訊,從而獲得了受害者借記卡賬戶的網上銀行的訪問權利。這類網上銀行系統本身缺陷的案例比較特殊,難以有較為統一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說,犯罪分子都是找到了網上銀行系統的本身缺陷進行欺詐活動。目前雖然過去的很多業務漏洞都已經不存在了,但隨著很多新興業務(如手機銀行、快捷支付等)的開展,必將帶來未知的風險。這就要求網上銀行的管理者要重視風險管理,在設計新業務的同時從業務安全的角度考慮一些防範措施。

手機銀行風險案例篇2

廣州大學的張同學平時喜歡通過手機銀行管理自己的個人資產,不久前他通過網際網路搜尋下載了一款某國有銀行手機網銀支付客戶端,但在登入使用幾天後發現再也無法登入,一再提示密碼錯誤。

安全廠商分析,張同學的智慧手機是感染了手機操作平臺下知名的“終極密盜”手機病毒,其典型特徵為:病毒侵入手機後會自動在後臺監聽使用者的輸入資訊,捕獲到使用者的銀行密碼後通過簡訊外發給黑客,對方一旦遠端修改密碼,則可進行轉賬操作。

中國銀行負責電子銀行業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手機銀行與網上銀行一樣,最大的便利是不用到櫃檯或者ATM機用銀行卡(存摺)、身份證等實物憑證進行交易,但這也恰恰成了其最大的安全隱患,因為雖然有登入密碼、取款密碼、支付密碼等一些列安全屏障,但獲取這些資訊的難道要比盜取銀行卡的難度小的多,尤其是對一些經常上網購物且警惕性不強的使用者,稍有不慎就可能將銀行資訊洩露從而造成損失。“對於警惕性不強的手機銀行使用者來說,你能掌握的資訊別人在千里之外也可以掌握,這樣你的銀行就等於跟不法分子共享了!”該工作人員說。

手機銀行風險案例篇3

廣州某大學學生張先生平時喜歡通過手機銀行管理自己的個人資產,不久前,他通過網際網路搜尋下載了一款某國有銀行手機網銀支付客戶端,但在登入使用幾天後發現再也無法登入,一再提示密碼錯誤。

在懂技術的同學的提示下,張先生趕緊到銀行進行櫃檯查詢,發現密碼已被更改。張先生告訴本報記者,幸虧那個賬號平時只是用來網上購買一些小額的東西,錢不多。

安全廠商分析,張先生的智慧手機是感染了手機操作平臺下知名的“終極密盜”手機病毒,其典型特徵為,侵入手機後會自動在後臺監聽使用者的輸入資訊,捕獲到使用者的銀行密碼後通過簡訊外發給黑客,對方一旦遠端修改密碼,則可進行轉賬操作。

手機銀行風險案例篇4

市民陳女士在春節期間收到內容為“新春送豪禮,搶iPhone4S”的簡訊,邀請其參加抽獎。陳女士用手機瀏覽了簡訊附帶的網站,且“幸運”地抽中了頭等獎,但該網站提醒陳女士在領獎前要繳納手續費,並要求在網站中輸入自己的手機銀行賬號、密碼。

出於安全考慮,陳女士以此網站和此資訊為關鍵字在網上搜索,發現該網站正在被大量網友舉報,稱任何人都能中獎,同時都會被要求支付手續費。

安全專家分析,陳女士收到的是典型的“釣魚網站”簡訊,一旦輸入將盜用客戶銀行卡密碼。

手機銀行風險案例篇5

案例一:20xx年1月16日,市民餘先生的手機突然接到某銀行發來的消費服務提示,稱他當天消費金額為5000元。餘先生當天並沒有使用該銀行卡消費,滿腹疑惑的他趕到銀行,查詢得知儲蓄卡當天被人透支了5000元。經過調查,警方發現了該銀行的兩個網上銀行網頁,其中一個是假的。餘先生就是在這個假網上銀行使用查詢系統時,輸入了自己的賬號和密碼。藏在網後的黑手輕鬆竊取這一資訊後,通過轉賬方式,竊取了5000元現金。

案例二:20xx年4月19日,陳女士準備進入自己的網上銀行賬戶時,發現熟記在心的密碼竟連續發生“輸入錯誤“,當時,她以為是電腦出現故障。第二天,當她使用密碼仍然不能進入自己的網上銀行賬戶時,陳女士才警覺有問題,馬上到開戶銀行查詢,發現賬戶上的7100元存款已被人通過網上購物消費掉了。

標籤:案例 風險 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