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為人處世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新聞

這麼些年,你在新聞上看到了哪些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報道呢?這些新聞對你有什麼影響嗎?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新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新聞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新聞篇1

蔣沈雄:北大學子建太空翼足球教育作兒童足球培訓

北京四中、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經濟學方向……一路從名校走來的蔣沈雄今年才23歲。這個將《我國網際網路理財產品對保險業的影響分析及政策建議》作為畢業論文的90後畢業後沒有選擇去投行、諮詢、保險公司工作,而是選擇了自己創業。

認識的人都知道他對於足球教育的熱愛,連他微信的個性簽名都是“足球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畢業後他創辦了一家名為“太空翼足球教育”的機構,將自己的愛好和事業真正結合在一起,還得到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援。“我們90後似乎都喜歡自主性強一些的工作。學校裡的創業氣氛也特別濃厚,老師們都幫我們出謀劃策。”

蔣沈雄介紹說,“太空翼”這個名字源於動畫片《足球小將》中的主人公“大空翼”,只是“多了一點”。這部動畫片剛播出的時候,日本足球還明顯落後於中國,但目前,中國足球卻和日本有了差距。“這個名字寄託了很多年輕人對於足球的夢想,而我們現在的夢想是要超越日本,並且要做超越足球本身的全面教育。”

“太空翼足球教育”的教練團隊全部畢業於北大、清華、人大等著名高校,不少還是省市狀元,不僅是校隊成員,還擁有豐富的國內外培訓經歷,是支名副其實的精英團隊。“其實足球和學習並不矛盾,甚至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因為足球從來不是一項僅僅依靠身體和技術的運動,智慧起到的作用絕對不遜於以上兩者。”蔣沈雄說。

“初創時期,總會有家長和朋友問及我們為什麼要創辦太空翼,這家機構與一般的足球俱樂部有什麼不同。”面對這樣的疑問,蔣沈雄選擇用北京大學老校長蔡元培先生的一句名言來回答,“那就是‘完全人格,首在體育’。我們創業的宗旨就是在中國普及以足球運動為載體的、完全人格的理想主義教育。”

他希望“太空翼”能成為一座連線足球和人格的橋。“我們像重視球技一樣重視學生每一個恰當或不恰當的行為,我們力爭用每一次觸球引導學生的思考和決策,我們通過每一次競爭培養學生的自信和堅韌,抑制自負和孤傲。”

球場上,蔣沈雄和其他教練們就是孩子們的榜樣。訓練中平等交流、比賽時淡化結果,在與孩子們一起享受足球快樂的同時,教練們更多地會讓小球員面對決策情景,提高實戰和思考能力。同時,在球場下,教練們還舉辦了《博雅講堂》,把自己感興趣的天文、化學等知識教授給小球員,全方位地引導孩子成長。

一名叫傅泳豪的小球員在參加了“太空翼”組織的足球特訓營後寫了一篇日記,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第四天,正在踢比賽,忽然下起了大暴雨。我想:‘下雨了,衣服都溼了,趕快回去吧。’但是教練卻說比賽還沒有結束,繼續努力……”就這樣,他們一直踢到比賽結束。

不僅鍛鍊了毅力,足球這樣注重團隊合作的運動還能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家長這樣對蔣沈雄說,“兒子本來很內向,但是接觸足球后有了很大變化,不僅在比賽中敢搶敢拼,與隊友鼓勵互助,還在比賽間隙和對方球員聊天說笑,這太讓我們欣慰了。”

儘管創業才一年多,“太空翼足球教育”執教過的小球員已經逾1000人,年齡段跨越4歲到14歲。蔣沈雄希望通過團隊的努力,讓更多孩子走入球場、感受足球、享受比賽,得到身心全方位的成長。“真希望有更多家長願意把孩子帶進足球的世界,眾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中國青少年足球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新聞篇2

郭敬佩:大學生3000元開自行車租車行賺60萬元

投資3000元開自行車租車行盈利60萬元,湖北工業大學的郭敬佩儼然成為大學生創業“神話”,畢業季啟幕,校園裡的每一場創業分享會都不想錯 過他。主管學院創業工作的譚蔚老師笑言“他已是聲名遠揚”。實現200倍收益的創業故事在大學校園裡的確夠“傳奇”,只因在人海中多關注了一眼“單車”, 郭敬佩的大學4年就打上了“單車迷”烙印——20xx年開自行車租車行,20xx年轉向創辦自行車資訊互動網站。

相比擁有自行車固定資產的租車行,創辦網站簡直“燒錢”——從線上研發、線下活動到公司大小事宜、員工薪水,流水的花銷,一旦不成功都將化為烏有的風險讓郭敬佩“沒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歷經艱辛,郭敬佩更願意說,“這一次,才終於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業”。

3000元起步的創業神話

郭敬佩出生於河北衡水一個商人之家,父親開了一家當地最大的麵粉廠。從小耳濡目染,郭敬佩一直心懷創業夢,跨入大學校園,他暗暗給自己定下了目標:首先要順利畢業,其次是在大學裡開家公司,畢業前開上一輛比亞迪“F0”。這款車當時的售價是2.99萬元,“不想依靠家裡,為了湊足這筆錢我總 得乾點什麼”。

學習藝術設計的郭敬佩最早也動過開家廣告公司或裝修公司的念頭,但思前想後,“有太多類似的公司了,開啟市場太不容易”。

對創業的關注讓他把握了先機。大一到安徽黃山寫生時,喜歡戶外騎行的他注意到一個現象:當地提供自行車租賃的店很少,而且租金很高。回到武漢,郭敬佩開始在學校周邊轉悠,“高校密集的武漢有廣闊的自行車租賃市場,卻缺少好的租車服務公司”,他為自己的發現欣喜不已。

“我們開一家租車行吧。”郭敬佩在寢室“臥談會”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室友們紛紛叫好,可最後敢於籌錢實幹的只有郭敬佩一個人。他從家裡借了3000元,買了10輛普通自行車,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小店面,通過張貼小廣告吸引顧客前來,每輛車每天租金15元。最初,他每天早上6點鐘就匆忙趕去 車行,晚上小店關門再回宿舍往往已經到了門禁時間。就這樣,僅僅一個月時間,他就把3000元的本金全部掙了回來。

“這個生意可做!”摸到門道的郭敬佩開始僱同學幫忙,除去工資和房租,他把其他的錢全部用來擴大車行規模。處於上升期的市場給了郭敬佩一個成長的空間。自行車數量從20輛到100輛,再到300輛,檔次也從最初的一兩百元一輛提高到後來幾千元一輛的都有。

自行車被盜的現象在高校校園裡屢見不鮮,更何況是幾千元一輛的高檔自行車。“再好的防盜措施也擋不住偷車賊的惦記。”郭敬佩想到了一個兩全 其美的方法,“我把所有自行車的鎖都下掉了,這樣做不僅節約了給自行車安防盜鎖的成本,而且因為沒有鎖,租車人就會做到車不離人,也防止了被盜現象。”從 此,郭敬佩再也沒有丟過一輛車。

為了提高租車行的知名度,郭敬佩積極和各高校的社團開展合作,為社團的戶外活動免費提供自行車。郭敬佩的業務漸漸越做越大,還增添了露營裝置租賃等業務,除去人力成本和車輛維修清洗費用等,他不僅還清了家裡支援的費用,還擁有了一批固定資產。在譚蔚老師眼中,這是校園裡一位難得的“眼界開闊 者”,“他和其他學生創業者不同的是,他不是為了玩玩票,賺點零花錢換個蘋果手機,是把創業當作事業在做。”

單純的租車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逐漸顯露,易被複制的租車模式讓郭敬佩開始思考後續的發展。後來,他嘗試向更專業的戶外騎行業務發展,提供帳篷等露營裝置租賃,把盈利重心放到專業愛好者的身上。

大三那年,郭敬佩已擁有了150輛山地車,附帶出租的帳篷等露營裝置達30套,在武昌、洪山等10餘所高校設立了租車點,20xx年租賃業務帶來的銷售收入超過30萬元。

長途騎行帶來的創意與釋放

張騰是郭敬佩的班長,也是他在班上最好的朋友。在張騰眼裡,郭敬佩積極向上、具有掌控能力。實際上,創業的每一天,郭敬佩都身處高壓狀態,但無論如何他總能給身邊人帶來“積極、樂觀、好脾氣”的印象。

掌控情緒,郭敬佩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來一段長途騎行,一路上靜到只能和自己對話”。每逢不堪重負時,他都會投入一段長途騎行,在釋放壓力 中思考未來。從武漢到咸寧、宜昌、長沙甚至老家河北,他在一路的騎行中迸發了關鍵的創意。比如在單車租賃之外增加露營的專案,還有,就是創辦“單車迷”網 站。

武漢的租車市場漸漸趨於飽和,租車行生意如何發展成為困擾在郭敬佩心裡的一道難題。20xx年春節,郭敬佩選擇從武漢騎行回幾百公里之外的 河北老家。在路上,他想起從武漢騎行到長沙的經歷,那是他第一次騎長途,帶了很多東西,但等到車胎爆了的時候才發現,真正需要的東西都沒有準備。建立一個平臺,打造服務於“單車迷”的網路之家的想法隨之催生。

受網際網路汽車營銷平臺“汽車之家”的啟發,他發現目前國內還沒有供單車愛好者交流的專業平臺,於是他決定辦一家專業的自行車資訊互動網站。

郭敬佩說,在普通人眼裡,自行車只是代步工具,而在騎行愛好者眼中,自行車從品牌到配件,從保養到維修,有很多值得分享交流的話題,單車迷們“迷”的就是這些。“比如有人打算從武漢騎車到拉薩,他需要準備備胎、打氣筒等備用工具,還要提前計劃好路線和露營地點,如果把相關的整車、配件銷售植入進來,就能達到宣傳和推廣的目的。”

通過在北京風投公司工作的姐姐,郭敬佩認識了一位同樣愛好騎行的天使投資人,遞交商業策劃書,幾輪交流下來,他獲得了200萬元的風投資金。

有了這200萬元,加上個人投資的60多萬元,郭敬佩心裡有底了。他和計算機學院的朋友馮文傑認真研究“汽車之家”的商業模式,通過分析自 行車使用者群體興趣熱點,規劃網站構架及除錯更新後,20xx年11月,郭敬佩的“單車迷”網站正式上線,網站定位是提供買車、用車、養車資訊以及與之相關的全程服務的營銷平臺。

只要堅持,辦法總比困難多

早在高中階段,為了自己的藝術夢,郭敬佩曾三度大學聯考,仍與八大美院失之交臂。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筆頭功夫”。至今,他的出租房裡一直放著畫板,沒事兒的時候最喜歡“塗塗畫畫”。

這背後,是他對自己“夢想”的堅持追求。

因為創業,郭敬佩成了大學課堂的稀客,每個月僅在月初和月末才現身課堂,但平時他會準時上交作業,他也沒忘記要“在工作中學習,在創業中運用藝術設計的知識”。

在租車行的時候,他利用專業優勢,設計了一份“點車選單”,學生們可以根據選單選擇車型和時間。後來,在“單車迷”的發展過程中,公司名片、網站廣告、宣傳廣告等各方面,郭敬佩都發揮優勢,“設計得和別人不一樣,有自己的特色”。

創辦網站之初,缺乏市場考察與技術能力的郭敬佩一度將網站外包給專業公司,卻常遇到後臺維護難題。最終他下決心把網站收回來自己做,重新組建技術團隊,因為資金問題聘請以學生為主的技術團隊,又讓網站摸黑走了一陣子。他說:“學生沒經驗,流動性大,對網站的技術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後期聘請專業人員,又因為公司規模等原因,很多人面試完就走了。”

面對“單車迷”一路走來的彎路,郭敬佩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創業的風險與艱辛。技術遭遇難關、網站至今未達投資標準、技術人才難以招募……每一樣都牽動著郭敬佩的心。

為了留住難得的技術人才,郭敬佩為每個技術員工分了公司的虛擬股份,他覺得只有這樣大家才能擰成一股繩。現在,公司擁有一支14人的隊伍,每個人各司其職、加班加點護著“單車迷”一路成長。“讓‘單車迷’網站發展為中國的‘單車之家’”是郭敬佩目前最大的心願。

等完成上線修正和抗壓測試後,郭敬佩會重新開始尋找新一輪的投資,一個利好的訊息是,“單車迷”在各大搜索引擎同類網站搜尋中排名第一,“環保是一種趨勢,單車的普及與網站的發展也是必然的,我不會退縮,相信‘單車迷’可以迎來春天”。

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新聞篇3:大學生回鄉創業帶動三千農戶致富

孔博,男,1986年出生,密雲縣河南寨鎮兩河村人

20xx年孔博辭掉白領工作回密雲創辦網店“蜜農人家”,一年苦拼銷量完勝同類網店。在區政府幫扶下網店全面升級,20xx年他在首都青年創業大賽千名選手中奪冠又獲扶持資金;如今與全區50餘家合作社簽約,20xx預計銷售額2500萬元,帶動了3000家農戶增收。

事蹟:

首都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密雲連年參賽,連年落選。20xx年,一個網名為“孔二愣子”的80後電商創業者打破了這個歷史,從千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憑藉創業專案“密農人家——更有味道的農產品”一舉奪冠,獲得了40萬元的創業扶持資金。“孔二愣子”本名叫孔博,河南寨鎮兩河村人。在孔博和默默支援他的人看來,獎金是其次,這份填補空白的榮譽才是尤為珍貴。“孔二愣子”為密雲青年樹立了榜樣,那麼,這位身家千萬,已小有名氣的青年創業冠軍是怎樣煉成的呢?

稀裡糊塗入農門

“孔二愣子”,網名和外貌嚴重不符。孔博,身材瘦高、長相斯文、思維敏捷、談吐謙遜。哪兒也見不到一丁點的愣。對於“孔二愣子”網名,孔博笑稱,當年大學畢業,在市區幹了3年產業投資分析師,那時自己有點兒“憤青”,說話辦事確實愣頭愣腦。但骨子裡孔博卻是個細心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他發現身邊的白領常常買二十多塊錢一斤的有機菜,自己生在蔬菜大鎮河南寨鎮,老家就守著菜園子,每天都有蔬菜產出,論質量一點兒都不比超市裡的有機蔬菜差。“孔二愣子”不再瞎犯愣,他琢磨著,與其每天給別人分析投資,還不如把自己“點石成金”。於是他果斷辭職,回家開起網店,取名“密農人家”,專賣密雲農產品。此時的他只有一個想法:都說網店掙錢快,自己也試一把,說不定是個機遇。

20xx年的淘寶網上,賣菜的網店寥寥無幾,做得較好的是平谷的一家。“孔二愣子”可不管誰做的好不好,只管用自己的“愣”勁兒往前衝。他每天天不亮就到菜地收菜,然後回到家打包,用最快的時間發快遞寄給客戶。不到一年的時間,“密農人家”的銷量完勝平谷網店。

“一入農門深似海”,隨著訂單的不斷遞增,僅僅在老家選購僅有的幾個品種,已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再加上客戶菜品需求越來越多,孔博需要把眼光看向全區,雖說自己是個農民子弟,但這麼大的密雲,這麼多個鎮村,哪兒的西紅柿品種好,哪兒的黃瓜該收穫了,哪兒有香椿?還真是兩眼一摸黑。他開始四處“淘寶”,辛苦可想而知,這一堅持就是兩年。

柳暗花明遇伯樂

創業第二年,孔博將自己的小作坊從自家樓房搬到了河南寨鎮中莊村一間20平方米的小平房,離菜地近,收菜發貨方便了很多,但他依然要四處找貨源。

20xx年春夏交替的一個上午,孔博正要出門找貨源,一支“伯樂”隊伍意外登門了。

“你好,我們是農業服務中心產業科的,發現你在網上賣菜做得不錯,我們過來看看能幫上什麼。”眼前一名精幹的女子自報家門。一聽是政府的,“憤青”孔博立馬豎起一道“防火牆”:我做我的小買賣,政府找我幹嘛?

可沒交談兩句,孔博立刻改變了心中的看法。他發現眼前兩位“政府單位人員”跟想象的不一樣,他們既年輕又樸實,上來就問組織產品貨源上有哪些困難,要免費為他的產品做檢測。還告訴他“收芹菜去季莊村、西紅柿在後焦家塢村裡多,咱們密雲冬天有西山村的蘑菇,夏天有墳莊山洞裡的蘑菇……明天就可以帶你去跟農民對接。”

產業科廖文娟的一席話讓孔博既興奮又有點蒙,還沉浸在上午交談內容的他,沒想到當天下午就有更大的驚喜,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天傑來到了自己的小屋。“孔二愣子”這回真犯愣了,他第一次見到這個級別的領導,更沒想到,如此親切自然。張天傑鼓勵孔博雖說是小作坊也要規範,按著現代化網際網路企業的標準去做。“我們會從產品質量保障、產品資源調配、產銷對接服務、生產加工條件建設、農產品儲運條件幾個方面來幫你。”張天傑的話一下暖了這個創業“憤青”的心。

這年夏天,“孔二愣子”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在農業服務中心的幫扶下,他告別了20平方米的小房,搬進了20xx平方米的大廠房,配上了保鮮庫和送貨車,添置了最新的辦公裝置和加工裝置,升級了流水線,硬化了道路,拿到了進京物流車輛通行證,給員工們都上了五險一金。除了這些,更重要的變化是,孔博由過去的到處找貨源發展成了與農民訂單生產,產品具有獨特優勢並且供應穩定,農民對他更加信任。自己和團隊的努力,加上農委、農業服務中心、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及科委、團委等諸多單位的幫助,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孔博的小作坊變成了走在時代前列的規範化電商企業,實現了1080萬元的銷售規模,銷售額還在以每年150%的增速飛快增長。

“孔二愣子”成創業大咖

20xx年,密農人家完成了全年的整體規劃,孔博不再排斥“政府人”,而是堅信,政府會給他指引更好的方向。他要做最好的蔬菜電商,永保“從採摘到餐桌,實現24小時內完成”的承諾,做個性化的服務,做密雲叫得響、北京叫得亮的品牌,把實實在在的實惠帶給農民。

如今,“密農人家”已與全區50多家合作社簽約生產,實現了與菜農的訂單合作。在淘寶、京東、微信、下廚房等網路平臺都有一席之地。“密農人家”目前共擁有會員45000餘戶,其中80%集中在北京市區。20xx預計將實現銷售額2500萬元,並帶動3000戶農民增收。員工也從20xx年的2人發展到現在的36人,核心員工全部是密雲返鄉大學生。

而在他的身後,那堅實的“臂膀”——區農業服務中心也在盡全力助推孔博和他的“密農人家”走得更遠,助推更多的“孔二愣子”成功創業,造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