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為人處世

讀成功的境界有感

到達成功是一個怎樣的境界?你想象過嗎?不妨讀讀《成功的境界》吧!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讀成功的境界有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成功的境界有感

讀成功的境界有感篇1

今天,我看了一個小故事,叫成功的境界,我被這個題目難住了,我想:成功有什麼境界啊,這個小故事的作者是怎樣想的呀?我帶著好奇,走進了這篇不可思議的故事。

讓我來把這個故事告訴給你聽吧!上個世紀初,有一個猶太少年,他做夢都想成為像柏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練琴,可他的父母覺得他一點音樂天賦也沒有。有一天,少年去請教一位老琴師,老琴師讓他先拉一首曲子,少年拉完後,老琴師聽了簡直破綻百出。老琴師問少年:“你覺得拉小提琴快樂嗎?”少年回答:“我非常快樂。”老琴師對少年說:“孩子,你現在非常快樂,說明你已經成功了,你拉小提琴是為了成功、快樂。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種大智慧!”

在本文的結尾,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花兒沒有結出果實,但它同樣有價值,因為它畢竟絢麗過、芬芳過;追求沒能成功,也並非毫無價值,因為它畢竟追求過,熱愛過。追求陽光下的開放是花兒的快樂,追求生活中的從容是人的快樂。揚起奮鬥的帆,蕩起快樂的漿,在生命海洋裡盡情遨遊吧。其實,本文的猶太少年正是名震天下的物理學家,影響世界的偉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個名人的小時候竟是這樣的!

讀了這個故事,我終於知道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事情…不用對於他那麼狂熱,只要把他當做調節生活獲得的快樂的一種活動。正是偉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教會了我們!

讀成功的境界有感篇2

如今我們所處的競爭時代,是一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年代,等待別人的幫助或者是祈求神靈的恩賜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知難而進,勇於第一個吃“螃蟹”,才有機會抓住屬於自己的待遇。

每個人都是渴望成功,成功意味著很多美好的事物;成功意味著人生的欣欣向榮;成功意味著更好地享受生活;意味著獲得讚美、贏得尊敬;成功意味著自由,免於各種煩惱、恐懼、挫折、與失意的壓迫;成功意味著追求生命中更多的快樂與滿足;意味著勝利,意味著最大的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個成功者,沒有人喜歡終日唯唯諾諾,看人臉色;沒有人喜歡成為一個可有可無的二流角色,平平庸庸度過一生。可以說,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為了獲得成功,就是為了獲得不斷的成長,不斷向高處前進。

人生充滿了挑戰和機遇,進與退、損與益、智與愚、榮與辱、福與禍、強與弱、剛與柔、難與易、有與無、生與死、勝與敗„„.種種的矛盾衝突交匯,變化,伴隨著人的生命過程,這些矛盾即是人生的挑戰,也是人生的機遇。

如果直麵人生的挑戰?是沿著別人鋪成的路走下去?還是自己奮鬥來尋找新的出路?

直麵人生是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必須接受的挑戰,也是抓住機遇的首要前提。沒有前提成功的路就沒有基礎。

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種辯證的思維,至今對我們依然啟迪著。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是從微小處萌芽,都是從頭開始的,只有知難而進,不斷的努力才能夠獲得成功。

讀成功的境界有感篇3

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認為人只有兩種境界:一種是做人,另一種是做神。

從小長輩就為我們灌輸一種思想:想要學會做事,先要學會做人。而到底具體怎樣做人,沒有誰可以為我們解釋清楚。長大一點後才瞭解,並不是先做的人,後做的事,而是我們在做事中學會了怎樣做人。

我想童年時代大概就是馮友蘭說的第一種境界――自然境界。那個時候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沒有任何限定,不知從何而來要到哪兒去,當然我們也不會考慮這些東西,只是“按計劃行事。”這是做人之前的階段。因為每個人童年的境遇不同,使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慢慢產生了。城市裡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在上學之前無憂無慮,上學之後感到了約束,漸漸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或許是四十分鐘背手坐在座位上,或許是放學回家後令人煩惱的家庭作業……於是高年級的國小生開始了一連串的為什麼,直到大人告訴他們是為了將來,他們才去俯首思考將來是什麼,才去為約束的童年找個繼續的理由。山區貧窮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恰恰羨慕的就是教室裡坐在座位上聽講的四十分鐘,回家後還有可以做的作業。有了他們與“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們的對比,才有了自然境界的昇華,才開啟了做人的第一步。

一個人在自然境界所做的事是對於他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的,由此看來,我們小時候被送去上學早已超越了自然境界了。

至於功利境界,那便是很容易達到的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人性的本來面目。利己的事不一定是損人的,而多數損人的事都是利己的,這使我們在學做人的過程中不斷地去衡量自己與他人的利益或損失,而當我們實在不能明確誰是誰非時,當然會私心一點,做出利己的舉動。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批判篡位奪權的人,那是人性的一種真實的體現。除非他的私心膨脹得不可收拾,那便自然會被時代所淘汰。

做人的重要環節就是道德境界了,從自身修養開始,從一句“你好”“謝謝”開始,一直到毛主席所說的“為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道德是一根標杆,走得端,行得正的人,是不會繞著標杆走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並不多,即使我們已經夠講道德了,卻也避免不了一時的過失。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看上去是最講“禮”的了,而人們往往不能把講“禮”與自身的責任和義務聯絡起來,如果我們可以把道德看成是一種責任和義務,那麼上升為道德境界就不是件難事了。

做人或許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吧,我不認為最後一種境界屬於做人的範疇。所謂的聖人也是不存在的。天地境界是完全超脫於人性的,能達到這種境界,我想那已近乎於神了。從古至今,總有被壓迫或不得志的人想要超凡脫俗,而這僅僅存在於幻想之中。即使我們已經從細胞研究到了宇宙,卻還是不能為所欲為,從人成為神。這種境界只能成為人們一個永恆的美好向往。

人類是高階動物,大腦的潛力、思維的深邃不可預料。長大成人已然是一件難事,而要學會做人就更是難上加難,想要從人跨入到神的境界,那就是極其難了。所以既然是人就不要奢求去做神,我並不認為和尚或隱士的境界有多麼崇高,就算把一切都視為“空”,他還是不能把飯看“空”,把衣看“空”,還是不能超脫出做人的範圍。

做神只是個幻想,做人才是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學習的,所以歸根結底,人生只有一大境界,就是做人。

標籤: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