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大學勵志

大學校園生活勵志文章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條件允許的時候不妨找一些關於大學校園生活的勵志文章來看看,那麼大學校園生活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校園生活勵志文章

大學校園生活勵志文章:大學兩年讀了大概200本書

本科時,一位很有才華的心理學老師說過的一句話,讓我終身難忘:很多同學喜歡說自己一天能讀多少頁的書,有些人一天能讀50頁,有些人能讀100頁。可是一旦你用“頁數”為單位來度量讀書這種行為時,從一開始你就錯了。同理,我想對題主說,你用讀了多少本書來形容你的讀書經歷,這種思路,從一開始就錯了。

如果你認真讀到了書裡去,是不會care、甚至會完全忽略掉今天讀了多少頁,今年讀了多少本的;當你沉迷於書中絢爛多彩的世界,當你的觀念被翻天覆地地革新,是不會care、甚至會完全忽略掉今天讀了多少頁,今年讀了多少本的。

當我們看手錶的時候,常是快等不及了;當我們數書頁的時候,常是快看不下去了;當我們唸叨看了幾本書的時候,常是連書名都記不全了。所以,數多少頁、多少本這行為本身,就說明你已經敗了。

很多時候,一個人對待知識和思想的態度,就體現在用什麼東西去丈量它。

如果有人問一位讀書而有大成之人:你因何而脫胎換骨?你因何而涅磐重生?這些問題,他該如何作答?他說:”我因200本書而脫胎換骨,我因1000本書而涅磐重生“,如何?

學而悟道,有時候一本書就夠了,有時候一萬本都不夠。這取決於,你讀了什麼書,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讀的:你有沒有讀進去把自己活埋在裡面,又有沒有讀出來敲打出一個新的自己。

有些書,是一代宗師級的人物,把他們畢生的智慧熔鑄在一本書裡面;有些書,是一個領域的開疆拓土之作,從一片混沌中劈出一個新世界;有些書,是一個領域的集大成之作,觀點紛繁,氣象萬千;有些書,如盜夢空間一般有幾層境界,你多讀一遍就多夢到一層。對這些書,你若只是都當成那兩百分之一,花上一個星期匆匆讀完,讀後即扔,只摘下幾條金句供日後泡妞之用,難道這就算讀過了嗎?

有些書,要用心血去讀;有些書,要用足夠的經歷去讀;有些書,是要絞盡最後一粒腦細胞去讀;有些書,是一輩子都讀不完讀不透……

看書的方法,不僅要看作者寫了什麼(一層),還要琢磨文字背後的意蘊,那些弦外之音(二層),還要去思考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些、要這樣寫(三層),還要去想想看作者用了什麼樣的框架和策略在組織這本書,以及在各種細微處又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和技巧(四層),當然更重要的是,以上的這些分析對你自己的現實和精神世界能帶來什麼樣的幫助,是否能啟發你、引導你、改變你……(五層)

於是,一本值得都爛讀透的書,就需要你去讀五遍、十遍去讀爛讀透它。

於是乎,和很多人的答案相反:所謂200本,你不是讀少了,而是讀多了、讀水了、讀淺了!

其實你的狀態一點都不特殊,你和許多人一樣,以為自己在讀書,其實是在集郵。

最後,建議你重新拿起一本你最崇敬的書,換一種方式,再讀一遍、兩遍、三遍……

大學校園生活勵志文章:大學生怎樣找到感興趣且適合自己的專業?

唯有打好了基礎有了一定的見識之後,才能快速的找到興趣所在。為什麼呢?

大學階段仍然是基礎教育。從國小到高中20xx年的應試教育到大學階段可以鬆口氣了,沒有了大學聯考的壓力,我們的學習能否從培養興趣出發,更廣泛的涉獵,打好基礎以應對未來個人發展的各種可能性。至少在大一、大二不要挑肥揀瘦,要學好每科。

我學數學的,可是工作之後發現很缺機電常識,看不懂圖紙,對我的職業發展造成了障礙。英語也沒有學得很好,能看能寫但聽不好說不好,這些都是在工作之後特別遺憾的事,如果英語口語好,我相信我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的。說這些是想和同學們說,不要過早的偏科,既然選擇了你的專業,專業上開的課自有它的道理。

作為學生,本職是學習,把你的必修課學通是學生的職責。在修好必修課的同時,如果有餘力,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點自學或者蹭喜歡的課。但是數學和英語一定要學好。

除了專業課學習之外,建議多讀些有益的雜書,參加學校的社團培養一個業餘愛好,這些對於快速找到感興趣點是有幫助的。

到了大三、大四,有了一定基礎、增強了判斷力之後,建議深入學習某一感興趣的學科,除了課程的書之外,去圖書館查有關的資料和文獻看,要做到深入,邊學邊寫筆記,最好能寫出一些文章出來。在深入學的過程裡容易發現你的潛力和興奮點。

怎樣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呢?我認為唯有打好了基礎有了一定的見識之後,才能快速的找到興趣所在。如果所有的學習都是淺嘗輒止,那麼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產生持久且濃厚興趣的。

編者語:說得真好,唯有打好了基礎有了一定的見識之後,才能快速的找到興趣所在。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無法真正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在。

大學校園生活勵志文章:中國大學生放鬆的4年

哈佛是一種象徵,人到底有怎樣的發揮潛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麼在哈佛能兌現?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我就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更沒見過哪個學生邊吃邊閒聊的。感覺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於是,哈佛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哈佛產生的美國總統有7位。哈佛校園裡,不見華服,不見化妝,更不見晃裡晃盪,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話,哈佛只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理想的證明。

國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有大學的嚴進寬出的教育體制,都讓他們覺得上大學是無比輕鬆的一件事情。從自身到外在都沒有敦促他們學習的力量,於是,放鬆成為一種普遍的狀態,都在討回他們前20xx年被剋扣的休閒時間,盡情地休閒放縱。中國學生是刻苦學習20xx年,到大學休閒。美國學生是“休閒”20xx年,大學開始刻苦學習,玩命的學。這是走向社會前,最有價值的黃金學習階段,這4年,他們在本領與情商的提高上會有質的飛躍。

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課,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並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後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暈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的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

一個還哈弗留學的北大學生說:“在哈弗,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而且,在哈佛的作業量要求很大,我們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貢獻您的個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學習,否則,你是無法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的,當每個學生都投入了時間認真準備了,才可以快速推進課堂討論的程序,而之前如果不讀那麼多的書,你就無法參加到課堂討論之中。”

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來自學校的淘汰機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佔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

中國學生:國小苦,中學累,高中拼,大學混;歐美學生:國小玩,中學混,高中學,大學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