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大學聯考勵志

2021年大學聯考考生必看勵志文章

讓我們的夢想旅程更加精彩,像花香一樣,飄然四溢。下面是由本站小編整理的20xx年大學聯考考生必看勵志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年大學聯考考生必看勵志文章

20xx年大學聯考考生必看勵志文章(一)

一群小小的麻雀低飛,百座村鄉,只為了尋尋覓覓,得到更好的食物,生存的信念,足以讓它們放棄高傲的力量;雁掠千里雲層,只為了迴歸溫暖的巢窩,活著的意念,足以讓它們忍受風雨穿梭的苦澀;人行萬里旅程,只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想,堅守的意志,足以讓它們忘卻了,漂泊流浪的無奈與痛楚!

每當有人問我:“一光年的距離有多遠?”

我總是以苦笑答之。因為我深深的知道,那其實是一種夢想的距離,當機會來到你的身邊時,就在你的身邊,你卻沒有發現它,甚至它還很頑皮地在你的視線內外徘徊、從你的指縫悄然滑過,如白駒過隙那般錯過,這也是一種讓人含淚、苦笑的距離!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想,他們或是她們背井離鄉、漂泊四處流浪,忍受風霜的漂灑、雨雪的吹凍;每當夜幕降臨,月色朦朧、竹影婆娑,嫩葉載著旖旎的星光,喚著歸根的影魂,露珠閃著晶瑩的光束,天外飄著優美的音符……

那些追求夢想的人們,或點燃一根菸,或倒上一樽酒,雙目凝望著窗外寧靜的夜色,思念家鄉路口的那棵古樹,那樂趣無邊、嬉戲純真、牧童笛聲的童年歲月;或躺在床上,任憑晚風擠過簾縫、月光舞著完美的旋律,甜甜的濡睡;夢裡,與心愛的人攜手漫步于山谷小徑,螢火蟲輕翔著,載著暖光而來,花兒的香味,瀰漫著空氣,舒適著美麗的心情。

夢想的旅程,是一種辛酸的過程,追逐的路途上,佈滿太多的坎坷和挫折,充滿了許許多多無奈的選擇、寂寞與苦悶、憂愁與煩惱;奔跑的路上,也樂在其中,過程總是充滿樂趣的,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勇於追求夢想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們懂得生活,更懂得珍惜生活的真諦!

忙碌的生活,往往會使我們迷失了方向,失去應有的理智,甚至忘卻了思考,更會讓漸漸地讓自己變得膚淺起來;我看,讓我們活得休閒些吧,迴歸人性的本真,讓生活的信念更加有品位,讓生活充滿詩意,像蝴蝶一樣在陽光下,翩然起舞,輕盈灑脫、自由閒適、平實自然!

在我們追逐夢想的路上,偶爾停一下腳步,放鬆緊繃著的心情,給自己多點空間去休閒,晨起看曙光飲露水、黃昏賞夕陽戀晚霞、夜裡望月聽絃思故鄉,或依窗靜聽風雨、與心愛的人漫步原野、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或登山望盡萬紫千紅、踏青田園小徑繪色彩、心繫海邊沙灘細數海鷗。

讓我們的夢想旅程更加精彩,像花香一樣,飄然四溢,四季各具風采,永駐歲月;像星月一樣,迷戀著晶瑩的露珠,譜寫著美麗的童話,浪漫心間;像蝴蝶一樣,漫步於風中,輕舞於花間,樂此不疲!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五彩斑斕、繽紛多姿!

20xx年大學聯考考生必看勵志文章(二)

理想的實現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結果。首先要付出時間,專注於你熱愛的事情;接著就是要有毅力,能夠持續地為目標努力;然後就是判斷力,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應該在什麼方面努力;再者,還得善於與人溝通交流,互相幫助;最後就是一些運氣。

這個世界上,人比人,氣死人的,為什麼要和別人比。既然你覺得自己應該有不同的人生,就證明給自己看吧。何必老盯著別人,為什麼不多想想自己呢。我堅信:老天不給我們一些東西的時候,一定會給我們另一些東西,那就是:奮鬥的空間,歷練的感悟。

生活中體驗這種悲壯的成就感的機會越多,比別人做成事,做得讓自己滿意的機率也越高。對此,我自己有些體會。

我當年在新東方當學生的時候,新東方有一個背誦活動,就是有一百個英文句子,如果全都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就獎勵150元錢。這個背誦活動是常年都有的,但參加的同學不多,能全背對的更少。我當時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好好背,假期班結束我就去參加背誦活動。”由於寒假班很短,沒幾天,又要過年,所以我每天只要有空,就拿出那一百個句子複習,走路的時候也在腦子裡背。結果我做到了,一字不差,得到了那150元錢。我非常高興,在徵得媽媽的同意後,我用這錢買了一本《韋氏大學詞典》。

世界上的事情,無論大小,如果我們都能認真對待,就能用做大事的心態把小事做好,也能用做小事的釋然把大事化小。

大學時,我同時打好多份工,僅僅做家教一個週末就要跑5-7個不同地方。但是做這樣的工作,為我以後在新東方教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大家估計也都有過當導購發傳單的經歷吧。我覺得無論幹什麼,如果決定幹,就好好幹。發傳單是沒有人盯著你的,全憑自覺。那時候我會揹著很多傳單,到周邊學校去發。我不是放到人家車筐裡或者塞到人家手裡了事的人,而是利用下午吃飯的時間,因為那時候學生大多數都在宿舍。我一間一間宿舍地敲門,跟他們講解我發的傳單。當時發的是電腦培訓班的傳單,我就跟他們講學電腦的重要性,還有這家機構的課程等。有些學生聽我說得很高興,願意多聽我說會兒;有的就直接給我閉門羹和白眼兒。發完一個學校的一個女生宿舍樓,對我來說,是一份浩大的工程,不過這些,對我都是鍛鍊,讓我有耐心,能吃苦,反過來看也對我以後的教書很有幫助。

和我同去的女孩兒後來把傳單扔進了垃圾桶,但我沒有那樣做。她說我傻。傻就傻點兒吧,我認真地發完了每一張傳單。

我們發的傳單上面有每個人的代號,最後這個電腦培訓機構會統計有多少人是拿著你發的傳單來報名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發出傳單的報名率是最高的,所以我得到了最高的工資。但我不是為最高工資而努力,而是為我該做的事情努力。說是最高工資,其實也就是半個多月,每天忙活,給了200元錢。但我很開心,無論多少,都是自己的勞動所得。徵得媽媽的同意後,我用這個錢報了這個機構的電腦培訓班。

記得當年上高中時,我坐在最後一排,快下課時我會先把後門開啟,一隻腳伸到教室外面,老師一喊下課,我已經衝出去了,經常能第一個衝到食堂。原因是,如果去得晚了,排隊要等很長時間,我覺得浪費了學習的時間。後來,不坐在最後一排了,我於是改變了策略,下課後,我會留在教室裡多看會兒書,寧可去食堂吃的是殘羹剩飯,也不願意浪費時間排隊,我想多看兩個單詞,多做兩道題。

越成長就意味著越多的責任,也就意味著越多的付出。有一天同事說,他的老婆看了我部落格裡的減肥文章,就開始付諸實施,跑步去了。同事問我為什麼減肥,還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大毅力,減得那麼狠。其實,從近125斤減到現在的82斤,真的好難好難,用同事的話說,減掉了半個我。我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恆心,最主要就是我希望上鏡能稍微好看一些,能更對得起大家。

我始終認為,理想的實現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結果。首先要付出時間,專注於你熱愛的事情;接著就是要有毅力,能夠持續的為目標努力;然後就是判斷力,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應該在什麼方面努力;再者,還得善於與人溝通交流,互相幫助;最後就是一些運氣。所以,我決定趁年輕多付出些,更努力些,多吃點兒苦。這樣等年齡大了,我就可以活得更輕鬆一些。

還是要送給大家那句話:一個人要想走出平凡,需要先走入孤獨!

20xx年大學聯考考生必看勵志文章(三)

每年大學聯考之後,都有人說:“高一時,很新鮮,忙著適應;高二沒好好學,忙著玩兒;高三知道學了,想學了,可是來不及了。”千金難買後悔藥,萬金難買早知道。高二是高中三年的關鍵,也是最難把握的一年。

高二年級有兩大特點:一、教學進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課程。二、高一的新鮮過了,距離大學聯考尚遠,最容易玩的瘋、走的遠的時候。導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學業上進的緩慢期,自我約束的鬆散期,易誤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篩選期。

因為動力不足,厭學,成為許多學生具有的通病。就多數學生的普遍狀況來分析,沒有在一個個階段目標的達到中嚐到學習的樂趣與收穫,感覺學習太累太苦,佔原因的很大一部分。但這只是表面原因,本質的原因則是,責任意識的淡漠,信念的若即若離,刻苦精神的缺乏。

我們總喜歡對師長說:“我們長大了,不要再這樣管著我。”其實我們錯得很離譜,不是你身高長到了一米七,就代表你長大。真正的長大是指你心智的成熟。我們很叛逆,甚而在同學中以叛逆為榮,終至到真的走上社會了,“夢醒了無路可走”(魯迅)。伏爾泰說:“耳朵是走向心靈的視窗。”但我們的心中往往有太多的成見和自以為是,成為傾聽真理和教誨的最大障礙。價值觀的尚未成型,對是非沒有清晰的判斷,派生了很多錯誤的情緒。對待學習漫不經心,使我們無法找到學習的樂趣,懶惰愈演愈烈,厭學情緒一天天嚴重。相反,來自外界花花綠綠的誘惑,使部分人在抱怨學習太累、厭學的同時,網癮、早戀、玩手機、抽菸、打架等,成為其高二生活中的樂趣與刺激。最終,侵害其他同學的正常權益,為校規校紀所不容。雖然這只是極小一部分。

(不給家長看孩子,不為個別損集體,是高中階段學校紀律的設定底線)

經過高一一年,同學們在學習分出了所謂的差生與優生。對優生來說,由於之前學得好,他們積極、自信的心理不斷得到強化,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另一部分在過去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考試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等傾向。第三部分則是,學習目的模糊,學習動機不強,處於一種淡漠的被動狀態。有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高中學生認為,成績明顯退步的階段,就是高二。

問題更在於:教學容量與心理問題,高二的這兩大特點是如此的鮮明、突出、同在、對立、不調和,各佔矛盾的一個極端,同時起作用,就多少顯得殘酷而無奈。

然現實如此,大學聯考如此。我們不可能改變規律,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內心。

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戰,認清高二,認清高二的自己,認清高二的任務,顯得意義十分重大而迫切。因為,高二的這個岔路口,分出的是漸行漸遠的兩條路,指向的是人生意義上的兩個截然相反的階段性終端。雖然,這兩條路,都會與大學聯考面對面,但一個是與大學聯考擦肩而過,同時也失去了人生所必須的最重要品質與最珍貴的人生歷練,走向不知所終的遠方;另一個則是克己修煉,遇大學聯考而亮劍,戰而勝之,或暫未勝之,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成功者,他們都在挑戰大學聯考的過程中,掘到了人生至關重要的情商寶藏,後續道路上,必然有機會讓他們成就自我,輝煌人生。

李嘉誠認為:真正的財富,不是五百萬元,一千萬元,而是在拼得這五百萬,一千萬的過程中積累、豐富出來的,富有傳承和感召的一種精神,它才是真正的財富,是推動財富越聚越多的根本力量,是傳家之寶。

大學聯考就是一個過程,在挑戰它的過程磨礪出優秀個性品質,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20xx年大學聯考考生必看勵志文章(四)

有沒有發現身邊的人在變得越來越忙?坐在車上的人,喜歡掏出手機看新聞;甚至走在路上還忙著發微信,再或學生們上課時打發無聊也趕緊開啟手機玩遊戲,抓緊這一切過去原本是用來休息或發呆的時間;上班中,電腦同時開啟幾個視窗,工作中還忙裡偷閒不忘看個網路小說或者QQ上跟好友寒暄逗貧,遇上好的電影悄悄帶上耳機,把視訊視窗變小,不時瞄上兩眼邊工作邊娛樂。

如此充實地足以把時間填滿,原來發呆的時間現在變成了打遊戲,原來思考的時間現在用來看網上視訊。忙啊,看上去真的什麼時間都用上了。就連上廁所,也不忘拿上手機看看網上的新鮮事。這抓緊一切時間的結果,肯定是工作效率上去了,我們吸收的資訊量不斷迅速增長咯,可是有很多人的感覺是忙但卻無聊,覺得這一天忙下來,不僅很多事情沒有完成,而且似乎總想休息,玩也沒玩夠的感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製造意外事件可以讓自己感覺充實

我有個諮客,他總抱怨每天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自己預先制定的工作內容。於是,我們就從他一天的實際工作內容開始挖掘,找原因。我發現,他本來制定當天要完成一個報告的寫作,但是總有很多其他“意外”事件夾雜其中,最後把本應該完成的工作徹底擠掉。

但很顯然的是,那些意外事件並不一定非要他本人來完成,別人可以替代;或者也不是非要在這個時間立刻完成的,可以放在以後完成。相反是諮客自己主動將意外事件設定成了最高需求。言外之意,這不是意外,是蓄謀。是我們內心,不想立即做那件預先安排的工作而自己給自己導的一場戲。

這樣做的好處是,看起來很合理。我沒完成計劃,並不是自己去偷偷休息去了,而是我忙了一天沒時間做。這樣內心就不會有太多愧疚,而又可以成功拖延不願意做的工作。現在你一定已經能夠識破這個藉口了吧。

想的時間長,做的次數少

如果你想延長生命,只要你提高效率就能達到。抓緊每天要做的事情,去完成,而不是隻在大腦裡想想,然後擱置一旁。在浮躁的社會下,我們習慣去選擇一些更簡單、更省事、少挫折、少過程的方法去處理事情。比如,現在不少心理諮詢者頭一次諮詢完立刻就覺得有效果問題解決了,我總會提醒,這是不可能的,十年積壓的問題一個小時是不可能解決的。諮客說,自己確實都想明白了,感覺很好,相信自己回去就能好的,這難道還有錯嗎?我說,要去做,用你感悟到的新方法去完成才叫真好。恐怕還需要多次練習,我給你佈置一個作業先完成個簡單的練習……諮客一定沒聽進去我的作業,過了一個月又再次找我重新諮詢老問題,很顯然如果不去做一做練習,是不可能通過想一想就解決的。

仔細想想,諮客說他每天腦子裡都在想我說的話,而且覺得自己明白了。可是,一到具體事情來了,過去怎麼做,現在還是怎麼做,沒有本質的變化。他不明白,已經有效的思路為什麼就是用不出來呢?我說為什麼不按我說的從簡單的嘗試先做做呢?他表示麻煩,不願花時間,既然想明白了,幹嘛還要去練,那多浪費時間。

“想”是我們的意識層,而處理某些突發事件不是用意識而是用無意識。無意識從哪裡來呢,從習慣。比如在射擊比賽中,我們打得準不是靠意識“我想打準”就能打準,而是靠你對於射擊這項運動的熟悉,熟悉到不管在何種環境,自己什麼狀態,只要一開始比賽,就能自動調配到最佳狀態而且把平時訓練的成果如期展示出來。這就是習慣。

習慣,是從意識到無意識的演變。既然是演變就不是單憑想想能一下實現的,當然每天練習想也同樣無法實現。那是一種條件反射,是來自於融入身體內在感覺的條件反射。所以,只有練習,無他法。

表面上,練習要時間,還會經歷些不愉快的挫折,但是這並不浪費時間。因為,經練習掌握的技術,就會成為你自己所擁有的,誰也拿不走,包括時間的流逝也不會輕易讓你遺忘。相反,表面上想想很省事,不用按部就班,確實節省時間,但是不僅不牢靠,而且即便是偶爾撞上成功,由於並不具備成功的因素,下次絕不會總那麼幸運。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回到原點。

之所以覺得浪費時間,是你把著眼點僅僅放在了當下,圖一時之快。

很充實卻很浪費

好比,我有個朋友,學習能力很強,他考大學的時候覺得計算機專業很好,於是報了計算機。考上了重點大學,可是沒上一年就感覺無聊想調換專業去了環境工程。繼續再熬了三年,讀完本科,畢業後他還是不滿意自己的專業,於是又繼續考研,換成法律專業。等他研究生畢業,拿著律師證進了企業,很快就覺得自己不喜歡,於是又去考會計師。等到他拿著註冊會計師的證書,又跳到另一個新公司,這個時候已經有家、有孩子的他依然對會計工作很快喪失興趣,但是他不敢再像前幾年隨便再跳槽換行業,有了家庭的壓力。有人問他到底喜歡什麼?他說還不確定,可能還要繼續找。但是大學跟他一起學計算機或者學法律的同學早就在自己的職業領域成為了有經驗的專家。

由此看來,如果只看眼下,相信這哥們確實很抓緊時間學習,可是他從來也都沒搞清楚自己究竟要什麼。學了很多,可是最後卻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活得確實很充實,可是他卻在浪費時間。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麼,而在於我們是否做了我們想做的事情。所以,先想辦法落實自己想要的,再下手其實反倒最節省時間。

充實的前提首先要有目標,否則就是浪費

如何劃分時間是被充實了,還是被浪費了呢?看結果,看是否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如果想完成一件工作,按著既定目標完成了,這肯定會讓自己有一種滿足的充實感;同樣,如果想休息,不管是發呆、睡覺或做其他娛樂,投入地放鬆,最終實現了放鬆的目標,這也是充實。

但是若在該工作的時間偷偷尋求放鬆,工作不好,放鬆也不痛快,最後兩個效果都差,這就失去了目標,可以定義這就是一種浪費;同樣在該放鬆的時候,還想著未完的工作或者邊休息邊工作,可想而知,結果一定也不能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