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關於中外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

有很多關於中外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都是很值得我們花點時間去看看的,那麼關於中外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中外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

關於中外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能受氣,方成器

曾國藩在擔任禮部侍郎期間,開辦了一個專講理學的講堂。京城中不管滿族權貴還是漢族官員,都慕名前去聽課,其中就有李鴻章。曾國藩很欣賞他。常對人說:“此人將來必成大事,是棟樑之材”。

但時任翰林院任庶吉士的李鴻章運氣實在不怎麼樣,每次向皇帝呈奏摺都被晾在一邊,弄得他心裡很鬱悶。聽說曾國藩要帶湘軍出境,他立刻想去投奔。當時國內外都非常重視軍隊建設,只有在部隊,才能夠得到發展,再說,曾國藩是自己的老師,投奔他,一定錯不了。

這天,李鴻章著重修飾了一番,前去拜見曾國藩。貼子遞上後,差役將他領到了便室,告之曾大人在洗腳,讓他稍等。這一等,兩個時辰過去了。正在李鴻章滿肚子窩火時,差役適時而來,這回徑直將他領到內室門口,並向裡喊道:“李大人來了”!裡面答道:“進來!”李鴻章一腳跨進去,只見曾國藩捧著一本書,很悠閒地坐在椅子上,面前水盆冒著熱氣,他全無一點禮節,頭也不抬,一面低頭泡腳,一面冷漠地說:坐吧。李鴻章大小也是朝中官員,從來也沒有受過這樣的冷遇。他終於沒能壓住火氣,大聲質問:“先前差役告訴我你在洗腳,我等了好長時間,你的腳怎麼還沒洗完?”曾國藩並不惱,慢騰騰地回答:“腳是百穴之地,洗腳乃健康大事,百病之擾,一洗了之。”李鴻章氣壞了,這是什麼話,我來拜見是有要事相商,又不是聽你講中醫。他氣得臉色發紫,這時只聽外面傳來哧哧的笑聲,那些候在門外的僕人們都笑了起來。這一笑,李鴻章更覺沒面子,他站起身,氣呼呼地拂袖而去。曾國藩並不挽留,說了句“少年氣盛,如何做事,”接著哈哈大笑。聽著刺耳的笑聲,李鴻章又羞又氣,恨不得立刻回頭把曾國藩的洗腳盆掀翻,他強忍怒火,大步跨出門外,發誓再也不來這個地方了。

出了門,李鴻章仍是怒氣沖天,他揮著馬鞍,使勁抽打著馬。走到橋邊時,忽聽背後傳來洪亮的喊聲:“兄弟慢走。”回頭一看,他的老同學程學啟騎在馬背上正衝他微笑。李鴻章調整了一下情緒,停下馬,與老同學打了聲招呼。程學東一開口就告訴他中了曾國藩的計。李鴻章聽糊塗了,程學啟說:“老師說你才大如海,可惜鋒芒太露,如果能改掉這個毛病,你將是一個全才。老師故意怠慢你,好讓你自己醒悟,這不,他讓我來找你到府上敘談。”李鴻章聽到這兒,心裡既震驚又慚愧,自己從沒意識到自己性格的狹隘,更沒想到老師竟會這樣用心良苦,於是和程學啟策馬回頭,拜見老師。只見曾國藩盛裝站在通道上迎接他們,笑容滿面,同先前好似換了一個人。

曾國藩為什麼要當面羞辱李鴻章呢?他有一句名言:器量比才乾重要,有才幹者為人所用,有器量者才能用人。曾國藩深知,李鴻章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一向才高氣盛,要讓他成為棟樑之材,性格必須圓潤通達。於是,曾國藩由怠慢開始,處處磨練他。讓李鴻章參與大事,鍛鍊他的決斷能力;與能言善辯之士爭論,收斂其銳氣;用全體人士等他吃飯逼他改掉他早睡晚起的懶惰。並數次嚴厲批評修正他說大話的毛病等。在曾國藩的苦心孤詣下,李鴻章的思想、性格和生活習慣都有了很大改變。對於桀驁不馴者,常規激勵不能使他幡然醒悟,只有觸及到靈魂,他才能意識到自己的短處。

關於中外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不可複製的“16秒”經典

說起孟衛東這個名字,知道的人恐怕不是很多,若要提起央視《新聞聯播》每晚七點準時響起的片頭曲,中國老百姓幾乎耳熟能詳,雖然只有短短16秒,卻成就了一個不可複製的經典,而它的創作者就是孟衛東。

1988年,時任《新聞聯播》音樂編輯、現任央視新聞製作部主任的包布和找到孟衛東,讓他給《新聞聯播》寫個片頭曲,並告訴他,除了他寫之外,還找了一位前輩級的作曲家也來寫,但不是兩人合作,而是各寫各,至於最終選用誰的,還要領導來拍板。

當時,孟衛東剛從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因經常給央視寫一些曲子的配器,一來二去就與包布和熟悉了,這才讓他試一試。至於曲子的要求,包布和對孟衛東提了兩點:第一,時間是16秒鐘,絕對不能超;第二,國家形象、大臺風範。

如此重大的“政治任務”,如果擱在別人身上,恐怕早就嚇趴下了,而對於當時才二十幾歲的孟衛東來說,卻被認為是鍛鍊自己的最好機會,他很痛快就接下了這個“活兒”。在後來回憶創作過程時他說:“當時的活兒大,只能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裡憋靈感——因為那會兒壓根沒大屋。除了床、桌子、鋼琴,也就剩1平方米吃飯的地方了。那段日子,光我就寫了十幾段,另一位前輩估計也寫了不少,合起來得有二三十段。我這十來段各不相同,有歡快的,有舒緩點兒的,也有特民族的。但時間久了,具體什麼樣連我都記不太清楚了。”

孟衛東將寫好的所有曲譜交給包布和後,心裡也沒底能不能被選中,只是這樣想:“反正交差了,能不能用就不是我的事了。”包布和將曲譜拿走後,找來中央樂團(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做了錄音,然後拿去給上級領導聽,還真就選中了其中的一個曲子,也就是現在《新聞聯播》每晚七點準時響起的片頭曲。

這是孟衛東沒有想到的。他想不到的還有,另外幾首曲子,也被央視用於很多節目的片頭曲,像《經濟新聞》《衛生與健康》《體育新聞》《觀察與思考》等。而《新聞聯播》的16秒片頭曲能夠成為經典,更是孟衛東想不到的。

曾有人問孟衛東,當時譜寫《新聞聯播》片頭曲時依據了什麼理論,他卻回答不上來,只是說,“按寫曲子的路數那樣寫成的。”卻有上海一個作曲家,將16秒片頭曲作為譜例給學生講課,這樣分析:“別看麻雀小,但五臟俱全。雖然只有短短16秒,卻也分了ABC三段,有引子、主部,還有結尾。”聽這樣為自己的曲子作分析,孟衛東說:“我就是臥龍崗上散淡的人,這些理論我是分析不出的,不過那個作曲家也言之有理,理論永遠都在實踐的後頭。”

正是有了“16秒”的鋪墊,才有孟衛東後來的成就:創作歌劇《雷雨》、舞劇《長城魂》,電影音樂《找樂》《血色清晨》等百餘部;電視劇音樂30餘部;電視專題片、音樂片40餘部;舞蹈音樂30餘部;各種型別的器樂曲、管絃樂曲百餘部;合唱作品20餘首;各種型別歌曲400餘首;擔任型舞蹈史詩《復興之路》音樂組負責人。還有宋祖英首次登上央視春晚演唱的《小揹簍》《今夜無眠》《中國進行曲》《神州共舉杯》《我的青藏高原》等。不僅如此,他還為很多影視劇作品創作了一大批經典歌曲,包括《血色清晨》、《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青春之歌》《楊三姐告狀》《金婚》等。並於1990年,為亞運會寫出了主題歌《同一首歌》……

雖然如此,他還是坦承只有“16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最充實:“即便有成就感,也不至於多得意。其實這事也沒太多人知道,只有我清楚哪些是我寫的。在電視上也從沒見過專門給節目片頭作曲者出字幕的,自己也不能滿世界說去,就擱心裡吧。”

有時候,一個經典的誕生,看上去竟沒有絲毫徵兆,不可複製的“16秒”經典,便是如此。而誕生過程所付出的艱辛,卻是外人難以體會的。

關於中外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生命是一場試錯的過程

跛腳小男孩奧利佛在還沒有記憶的時候媽媽就過世了。當醫生的父親有做不完的手術,家倒像一個衣櫃,常常是換了一件衣服就又趕回醫院。偶爾鄉下的姑姑過來照顧他,也是從姑姑那兒他知道了,媽媽原本是富家小姐,愛上父親一雙修長的手,與父親私奔到陌生的城市。奧利佛同樣長著一雙修長的手。他的父親時常端詳著奧利佛的小手,念著這是一雙完美的手,是專門為做出完美的手術而生的。而奧利佛卻暗自發誓,這一生,他不會做醫生。

15歲那年,奧利佛被父親送到了英國最著名的醫學院。第二天,奧利佛瞞著家裡辦了退學手續。拿著昂貴的學費,隻身到了法國。他要學繪畫,因為,在家裡的牆壁上,掛著一幅他兒時的肖像,是他的媽媽為他畫的。

他在法國的藝術區租了間畫室,白天作畫,晚上流連於法國流浪藝人中間。

父親聽聞訊息,只說了一句話:你可以去尋找,最終,你還是會回來。

不覺光陰,一晃十年。

奧利佛的畫懸掛在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畫廊裡,很少人問津。有人說,他其實不是畫畫的料,畫裡多是匠氣,他卻不以為然。

奧利佛25歲那年,父親病逝,他不得不回到英國繼承父親的醫務所。

他打算把這所醫院賣掉,然後再回巴黎畫畫。

當奧利佛踏進醫務所時,撲面而來的是久違了的消毒水的味道。也是父親的味道。

這一刻,他突然知道了自己尋找的是什麼。

35歲,奧利佛成了英國著名的外科醫生。被皇家醫院譽為“完美的快刀手”。

關於中外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不論是金錢、名譽、地位,世界上還有什麼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呢?

阿根廷最著名的高爾夫球手溫森贏得了世界冠軍之後,獲得了10萬美金。從頒獎臺上下來以後,他拿著寫有10萬美金的現金支票去停車場開自己那輛漂亮的跑車。但是,就在他將要開動車子的一剎那,一箇中年女人突然攔住了他。

他以為又是一個索要簽名的崇拜者,便微笑著對女人說:您是要簽名嗎?他習慣性地拿出了簽字筆。但是,那女人卻說:不,溫森先生,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請您幫助。我的孩子患了白血病,必須有10萬美金才能挽救他的生命,請您救救我的孩子。

一向以善良著稱的溫森毫不猶豫地拿出支票交給了那個他連名字也不知道的女人,他說:這是10萬美金,快去救你的孩子!

女人遠去了,溫森像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比賽一樣輕鬆地開動了車子去參加晚宴。

就在他與朋友們一起享受著快樂夜晚的時候,兩位警察走到他的面前說:溫森先生,下午是否有一個女人向你索要了10萬美金?她是個騙子,經常編造說有一個患白血病的孩子急需治療騙取名人的金錢。請你去起訴她!

什麼?你們是說並沒有一個患了白血病的孩子?溫森問。

是的,溫森先生。警察對他說。

溫森快慰地對警察說:謝謝你們告訴我這個訊息,這是我今天聽到的最好的訊息了!

無獨有偶,中國的籃球明星姚明也說過一句同樣的話。當時正在美國籃球界叱吒風雲的姚明與美國火箭隊續約五年,身價高達數千萬美元,而此時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行列。

有人問姚明:“現在你是中華骨髓庫的志願者,是真的捐還是作為一個形象代言人?”

姚明回答:“我已經簽過意向書了,一旦匹配成功的話,馬上就捐。”

“但是,如果你正在參加一場重要的比賽呢?”

姚明反問說:“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嗎?”

溫森和姚明的回答讓人警醒而尊敬。在溫森看來,沒有患白血病的孩子遠比10萬美金重要;在姚明看來,挽救一個生命遠比參加比賽重要。

是的,無論金錢還是名氣,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嗎?世間還有什麼比生命更讓人充滿敬畏?

標籤:勵志 名人 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