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

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 人生的奮鬥目標不要太大,認準了一件事情,投入興趣與熱情堅持去做,你就會成功。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1:

北大學霸,跨國公司高管,全職媽媽,淘寶店主,億萬身家的女企業家,這些角色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不斷地變換著,而出演這一角色的就是擁有百萬使用者的蜜芽寶貝創始人兼CEO,她的名字叫劉楠。

天生的領袖愛折騰

漂亮媽媽劉楠:“蜜芽寶貝”的創業傳奇80後的劉楠,出生於西安一個家教良好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親都是大學教授。從小就聰明過人的劉楠從上國小起,就一路高歌猛進,成績永遠是年級的前三名,一直當著班長、學習委員、學生會主席。20xx年劉楠以陝西省大學聯考文科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新聞學院。

在北大讀書的6年裡,多年的學生領袖身份讓她在北大的各個社團裡如魚得水,文筆出彩的她還是《北大青年》內刊的主筆。大三那年,她創辦了北大第一個民間通訊社“新傳社”,成了學校內的風雲人物。不僅如此,天生喜歡網上購物的她,在“新傳社”的BBS裡,還特意註冊了個小號,在帶領同學採訪報道的空閒時間裡,經常組織大家搞團購,她統計好準備購買的人數再去和商家談價格。每次買到貨真價實的超低折扣用品,同學們總是稱讚說:“楠姐,你天生就是個經商的人才啊。”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劉楠的心裡也隱隱地感覺到,這似乎才是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

本科畢業那年,劉楠創造了一個紀錄,她以唯一一個本科生的身份獲得了南方報業集團首屆的“全國新聞獎學金”特等獎。也就是在那年,劉楠在自己的微博上表露了一種迷茫的心跡。她的“新傳社”報道了許多農民工、流浪者、失足婦女等社會邊緣群體的生活,那些觸目驚心的生活環境、無奈的人生選擇時常讓劉楠夜不能眠。她發現自己很糾結,作為一個新聞人,新聞只是她的一個冷冰冰的載體,她能做的也只是客觀地報道事實,自己無法做出決策。

讀完研究生,劉楠果斷選擇了轉型,在百度實習一年後,她去了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美國陶氏化學做了一名管培生。她的導師得知後,非常惋惜地說,中國新聞界少了一名好的新聞媒體人。劉楠安慰導師:“我從小就喜歡折騰,新聞不適合我,我需要的是我自己能做決策的行業。”

但很快,劉楠又發現,管培生也不適合自己,公司有公司的核心理念和培訓流程,即使是有些過時的甚至已經被市場溝汰的東西,自己也無權去做更改,她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恰好這時,劉楠發現自己懷孕了,為了給寶寶全身心的關照,她決定回國。她遞交了辭職信,丟掉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和許多準媽媽一樣,劉楠開始給孩子準備各種必需的嬰兒用品。“北京奧運會那年,中國發生了‘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年,但它帶給媽媽們的恐懼仍未消散,到國外購買奶粉、紙尿褲等嬰兒用品成了許多富裕家庭媽媽的選擇,我也不能免俗地加入了海淘大軍。”

20xx年的淘寶網上,絕大部分電商還沒有開通跨境購物服務。劉楠發現,國外的嬰兒品牌商,還是延續著最原始的經銷模式,就是在北京上海幾個大的城市設立銷售點,代賣產品。海淘的媽媽們面對商品上花花綠綠的文字,焦慮不已,擁有旅美經歷並且向來擔當領袖角色的劉楠很快成為行家裡手。

母親的本能淘出了商機

“在選擇母嬰產品時,主要是對於國外的品牌嬰兒用品不瞭解,不知道哪個是真正的好。有很多代購商為了業績,會把許多普通的用品描述得無比高大上,還有可能是假冒低劣產品……”劉楠每天都在質疑,在一個媽媽論壇裡,準媽媽的焦慮和壓力讓她煥發出了本色,對於外國的嬰兒品牌,她自己去亞馬遜商城上看美國使用者自寫的評價,這時她優秀的英語水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她每天帶著一群媽媽研究各種母嬰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劉楠把自己對國外嬰兒用品的認知寫成了一篇篇小文章釋出在論壇裡,一些媽媽親切地稱這些文章為“母嬰用品科普貼”。很多素不相識的媽媽開始請她代購母嬰用品,而那幾百篇“科普貼”也讓劉楠成了媽媽圈裡的意見領袖。

“我要給孩子用最好的東西!”劉楠從小到大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當女兒生下來的時候,我的那種幸福感、充盈感前所未有。可她又那麼弱小,她無條件地信任你、依賴你,那一刻你所有的母性,那種無條件去保護她、愛護她的衝動,是非常強烈的。”

在媽媽論壇的討論中,劉楠發現,信任危機是媽媽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我能不能開一家店,讓媽媽們放心購買正品行貨呢?”她突然嗅出了這種商機,她當即決定在淘寶上開店,從售賣花王正品紙尿褲開始。

20xx年12月,劉楠在淘寶上開了一家小商店,以“甜蜜的萌芽”為寓意,取名為蜜芽寶貝。

為了取得花王正品紙尿褲的經銷權,劉楠花了非常大的氣力。為了約談合作,她打了無數個電話。可花王的老總一聽說劉楠只是個全職媽媽,自己在鼓搗這些,就完全不想見面。劉楠打聽到了老總的家庭住址,每天一早就開車到老總家的樓下等著。在等了幾天後,終於見到了那個老總。就這樣,劉楠靠著她死磕的精神打動了一家又一家的品牌方。

一個週末,已經斷貨幾天的紙尿褲到貨了,可送貨司機因為家中有事,說來不及送到遠郊的倉庫,要週一才能送。劉楠急了,她知道那些媽媽們更急,她讓司機把貨先送到自己家裡。劉楠把幾十箱紙尿褲一箱箱扛到客廳裡,在家幫著帶孩子的劉楠父母看不過去了,心疼地說:“你說你北大碩士畢業,在外企幹得好好的,家境又好,為什麼非要做生意,還把自己折騰得這麼灰頭土臉,家裡又不缺你掙的那份錢。”劉楠直起身,擦了擦汗水說:“我一開始是抱著玩的心態,但現在,看著那些媽媽為了孩子能用上好產品焦慮的眼神,我有了一種責任。”

20xx年10月,劉楠為了及時給顧客發貨,她把辦公地點挪到了倉庫。劉楠找了裝修師傅,在倉庫隔了一個二層,沒有供暖,牆壁也不保溫。北京的冬天要是沒有暖氣,基本連手都無法伸出來,於是,大家要一人抱一個電暖水袋才能工作下去,遇到發貨高峰,劉楠和所有人一起揀貨打包,常常忙到後半夜。那一年的冬天,北京似乎格外的冷,劉楠的臉和手都被凍傷了。

就這樣,劉楠沒有采用任何營銷手段,蜜芽寶貝,這個默默無聞的淘寶小店,單靠媽媽們的口碑相傳,創下了2年四皇冠,銷售額超過3千萬元的驚人業績。

飛翔的“蜜芽寶貝”

20xx年新年剛過,劉楠接到了一個投資人的電話,他說已經關注蜜芽寶貝好久了,現在願出高價收購。劉楠聽到對方報出的價格,心裡一驚,她想,這個報價太誘人了,她回答說,自己要想一想。

她想到了這兩年來的艱辛,有時累得也確實想放棄了,但看到自己一手建立的小店已做得風生水起,她又有些不甘心了。劉楠不知道怎麼辦,她通過北大校友會聯絡了真格基金的投資人徐小平,想讓他給自己拿個主意。

那是個暖洋洋的下午,面對自己的偶像,劉楠卻一點也不緊張。還沒等徐小平發問,她便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在兩個多小時的講述裡,徐小平很少說話。最後劉楠講到了她的創業目標和現在遇到的困惑,徐小平問:“你建立淘寶網店的初衷是什麼?”劉楠脫口而出:“是一種母愛的本能啊,我要解除當下年輕媽媽們的焦慮啊。”徐小平笑著說:“真格基金早在半年前就已經關注到了蜜芽寶貝,就是你不來找我,我遲早也會去找你的。這樣吧,我給你投資,把蜜芽寶貝做大做強。”

20xx年11月,真格基金聯手險峰華興風險為蜜芽寶貝帶來超過1000萬元的A輪融資。有了這筆風投,蜜芽寶貝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xx年3月6日,蜜芽寶貝轉型為進口母嬰品牌限時特賣商城,在國內首創母嬰品牌“特賣+閃購”的營銷模式。商城上線當月,交易額就達到1500萬元人民幣。僅僅過了四個月,蜜芽寶貝完成了1億6千萬元人民幣的融資。20xx年12月22日,蜜芽寶貝又拿到3億6千萬元人民幣的融資,由H Capital領投,紅杉資本、真格基金跟投。

此時,劉楠完成了從淘寶店主到垂直電商CEO的華麗轉身。在眾多風投資本的帶動下,蜜芽寶貝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壯大起來,員工從最初的7個人發展到300多人,接連在德國、荷蘭、日本、美國開通了境外倉庫,合作的品牌接近400個,合作商品的種類也達到了3000多個。20xx年7月,蜜芽寶貝以中國最大的進口母嬰產品特賣電商城的身份被CCTV《新聞聯播》報道。

20xx年10月,蜜芽寶貝相繼加入了寧波和廣州保稅區,用以備貨或者直郵報關入境。同時與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在北京簽約產品質量險的合作,為蜜芽寶貝進行正品承保,為媽媽們提供堅實的第三方保障。一位資深投資人說劉楠的這一舉措,直接把競爭的跨境電商同行拉下了十年時間,現在,基本沒有什麼理由能阻止蜜芽寶貝成為一個電商大鍔。

20xx年6月5日,蜜芽寶貝宣佈戰略投資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未來將對接重慶“渝新歐”國際鐵路運輸通道,拓展更多上游歐洲品牌供應商。20xx年7月8日,蜜芽寶貝再次作出戰略調整,宣佈將名稱更改為“蜜芽”。蜜芽以母嬰用品起家,這次“去寶貝化”的更名,表明蜜芽將不僅僅是賣母嬰用品的電商,還是引領育兒潮流、改善親子家庭消費習慣的生活嚮導。接下來,蜜芽將釋出母嬰界“COSME大賞”榜單,聯合明星家庭推出育兒知識系列圖書或視訊,提供品牌定製服務等。

對於企業的未來,劉楠說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年輕媽媽們的購買力是個巨大的市場。現在自己要考慮的只是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需要的是什麼?物美、價廉、服務好。跨境免稅也好、限時特賣也好,我們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2:

沈韻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女性食品造型師,曾為麥當勞、必勝客、哈根達斯等國際知名企業“操刀”,目前國內半數以上電視食品廣告的造型均出自她手。

她的多彩生活,令人大開眼界!

沈韻:80後美女食品造型師迷上“舌尖創意設計”

沈韻是一個80後美女,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喜歡畫畫,積累了深厚的美術功底。在大學裡,她特意選修了環境藝術專業。畢業後,她曾做過電視廣告美術指導等職業。

沈韻還有一個愛好,就是烹飪。媽媽燒得一手好菜,各種雜亂無章的食材只要一經擺弄,就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有時,媽媽還會手把手教沈韻做幾道民間特色菜。每一道菜烹調出來,沈韻都會認真做下記錄:色澤,味道,香氣,感受……然後再進行另樣的嘗試。久而久之,她練就了一手烹飪絕活。

沈韻做的“清蒸鱸魚”,堪稱一絕。刮鱗後,沈韻先是用鹽略擦魚身讓鹹味滲入,再起油鍋煎黃了魚皮,放生薑,噴料酒,將切細的雪裡蕻鹹菜放入——她喜歡用碧綠的新鹹菜稈,覺得味道更爽口。然後,澆一大碗清水,蓋上鍋蓋,等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燉,讓魚肉的鮮味慢慢滲透到湯裡面。掀開鍋蓋,魚湯已變成醇白色,撒一把蔥花起鍋,把湯盛入深碗。舀一口湯,醃與鮮混合出來奇妙的鮮味,讓舌頭微微一燙,隨即瀰漫在口腔,滿口生津,那味道鮮得不得了!

20xx年,朋友在地鐵站附近一個大型商業中心裡開了一家飯店。這裡大大小小的餐廳有二三十家,飯菜質量和價格都差不多,競爭很激烈。沈韻僅用一張小小的菜譜,就使朋友的餐館門庭若市。這家人氣最旺的餐廳,贏在“舌尖創意設計”,其中食品造型很有奧妙。

沈韻知道,客人落座後總要先看選單,很多人都是看菜譜上的照片點菜,而經她的手擺弄出來的菜就頗有藝術感。比如,最簡單的白菜炒肉絲,別家炒出來的大多是爛糊一片,而她不是將肉絲一股腦兒盛進盤子,而是用尖頭筷子,將其一根一根地放進盤中。若覺得整盤菜的色澤還不夠誘人,她會在肉絲上放幾絲紅辣椒,整道菜馬上出彩。

沈韻在為菜譜做設計時,會從源頭開始。她苛求廚師的刀功,比如白菜和肉絲一定要切得粗細均勻、長短相近,而配料的香菇、竹筍等也要切成絲狀,與白菜、肉絲的 “身材”統一。裝盤時,要分清主角和配角,香菇、竹筍這些配角不能搶了主角的風頭。盤子的中央,恰似舞臺的中心,是觀眾視覺的聚焦點,一定要留給主角——肉絲雖然不多,但肯定當主角。

由於職業關係,沈韻經常接觸到很多拍攝食品的廣告片子。她從網上了解到,其實國外前幾年就有食物造型師這個新興職業了,也就是給食品進行美化和造型的專業人員。他們用雙手為食品打造出儘可能自然完美的狀態,激發攝影師的靈感,拍出理想的照片。與廚師不同的是,廚師推崇美味第一,食品造型師則是視覺效果第一,讓菜品看起來更美味,讓人有食慾感,感覺到餓了。

歐美專業人士認為,好看的食物不亞於一件高階定製的時裝,每一樣食物都可以是藝術品。因為視覺認知是大多數人對食物的首選認知方式,所以,食物造型師對食品生產商來說非常重要,在市場推廣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好的創意造型,很快就會帶來滾滾財富。

第一個客戶是“康師傅”

20xx年初,當進入這個行當時,沈韻最早接觸的客戶是“康師傅”,對方要求她為福滿多牛肉麵“操刀”。為了做好這個造型,她需要研究怎樣將牛肉顏色做得夠紅夠漂亮,怎樣通過裝置做出面泡好後的熱氣和小氣泡等。

“在這期間,光是測試就做了將近兩週。”沈韻口中的“測試”,是指拍攝用的這一碗麵整個製作過程。“我要不停地研究面和肉怎樣看起來最好吃,要把肉煮得比較有光澤,有筋有肉、肥瘦相間,而且還要看上去有一點兒熱氣騰騰的感覺。”

首先,她把牛肉切塊,胡蘿蔔切丁,放入沸水中翻滾。牛肉塊要立即取出,可以充分顯出自身的紋理,但又不顯老;胡蘿蔔丁必須等有些變色後才能撈起,和牛肉塊一起放進醬汁中,浸泡著色——生的胡蘿蔔顏色太豔,容易搶主角的風頭,所以要多煮一會兒。

第二步,將一束麵條整齊地放入沸水中,只需稍微浸一下就撈出,在碗中擺造型,不斷調整直至滿意為止。

緊接著,用醬汁、涼水、食用色素等調出湯底,並切好蔥段。調好的湯汁,用壺從四邊慢慢注入碗內。“這個過程,動作必須要慢,以免湯汁濺到不需要的地方。”

接下來是最關鍵的一步,取出已著色完畢的牛肉塊和胡蘿蔔丁,一塊一塊地堆放在麵條上。“胡蘿蔔和牛肉的前後關係要掌握好,包括胡蘿蔔丁露出多少都要仔細觀察、調整。最後的畫龍點睛之處是擺上蔥段,要讓人看著既不覺得呆板又沒有鬆散之感,一定要注意蔥段的量及其在畫面中的視覺重心和色彩的比例。”

這樣,一碗好看又“好吃”的紅燒牛肉麵就新鮮“出鍋”了。該廣告在電視上播出後,給億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朋友開玩笑,問沈韻是不是藉機吃了很多色香味俱全的“康師傅”。沈韻大笑著說:“當你連續一個月天天對著方便麵做各種研究的時候,你肯定是打死也不想吃了。”

很多人以為,食品造型師只是在錄製廣告片的時候忙一下,其他時間很空閒。其實,沈韻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到16個小時,有時候甚至要熬夜拍攝。有一次,片子拍了整整2天2夜才結束,因為每個產品的需求不同,每次手法也要創新。比如拍一個漢堡,肉的厚度、皮和肉的比例或者黃瓜擺放的位置,客戶都有自己的考量。沈韻調侃:“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食品造型師,除專業技能外,還應該加上能熬夜、體力好。”

日常生活中,沈韻還要隨時隨地地研究各種原料。比如,為冰激凌做造型的難度非常高,因為無論是多高階的冰激凌,都不能在攝影棚的燈光下拍攝——還沒等擺好造型,它就已經融化了。為鼓搗出不會融化的冰激凌,沈韻在家研究了2個多月的配方。哈根達斯老闆看了拍攝的廣告後,覺得非常逼真,表示滿意,稱沈韻是“天才創意大師”。

沈韻透露,一些歐美食品造型師常用土豆泥做冰激凌。不過,不能細看,因為土豆泥的質感與真正的冰激凌有很大差距,給人一種很假的感覺。沈韻喜歡挑戰,所以才研製出了冰激凌的代用食品,解決了攝影師們的難題。她的成功,是經過反覆試驗、用汗水換來的。

全中國幹這行的不到10人

沈韻也常為一些烹飪、美食及時尚類雜誌推介的菜品做造型。曾有粉絲請教:“做食品造型,跟廚師對菜餚進行裝盤有什麼異同?”她說:“製作菜餚,同一道菜必須有統一的造型,只有在開發新菜時才需要構思新的擺盤式樣;做食品造型,要的就是別緻的裝盤。”此外,兩者的生熟程度也有區別。考慮到拍攝時需要相對鮮亮的色彩,諸如彩椒、蘆筍、西蘭花等燒熟後容易變色的蔬菜,在做造型之用時,只能煮至七八成熟。不過,像番茄牛腩這樣的菜式,則可以完全燒熟。

“最好的美食造型,是要擺出食慾,但要遵循一條原則:食品本身是什麼樣就讓它呈現出什麼樣。”沈韻說,為一道菜做造型,根據難度係數的不同,耗時也有很大差別。“有時候,一個小時足夠。但有時候,需要耗上一整天。”

實際上,食品造型師往往比其他造型師的工作難度更高,因為不僅需要對物體的美感有敏銳的洞察力,還必須瞭解食物的品性,並且具備一定的烹飪技能。這些綜合素質包括:美術基礎、攝影基礎、色彩學、幾何學、廚藝、食材知識、食品價格、成本控制、道具搭配、動手能力、創造思維。

20xx年,沈韻應邀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有趣的是,她把林林總總的製作工具在鏡頭前一亮相,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原來,除了廚師的常用工具外,她最常用的竟然是外科手術或者是牙醫用的醫療器械:手術刀、手術剪、尖頭筷子等等。雖然使用這些器械不存在什麼危險性,但特別考驗工作的耐心,幹這行一定要坐得住。

20xx年4月,沈韻曾做過一個經典案例,接手一家著名披薩品牌的訂單。給披薩做造型,非常考驗食品造型師的功力,因為要讓披薩看起來美味可口,必須製造出長而細膩的拉絲效果。沈韻在披薩中加入大量的粘稠芝士,終於成功。但是怎麼去切割花瓣呢?最後,她大膽嘗試用電鋸代替普通刀子進行切割,使得拉絲效果達到完美的境界:觀眾可以看到,從花瓣里拉出的芝士綿綿不斷,讓人一見之下頓感披薩美味可口,食慾旺盛。

沈韻說,正因為做食品造型如此“複雜”,這方面的人才在全世界都堪稱珍稀。以北歐國家瑞典為例,全國不過6個人;在中國,幹這行的不到10個人。沈韻的薪水是相當可觀的,每12小時的收入就高達5位數。幹一單大活,掙10萬、20萬元,小菜一碟。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3:

有個知名的翻譯大師,日文聽說讀寫樣樣都在行,曾翻譯許多知名的日本小說,而且更難得的是,他沒有念過大學,高職唸的居然是汽車修理,而且從來沒有到日本讀書的經歷。

某次記者訪問他,問他究竟是怎麼學好日文的,這位翻譯大師,給了一個令人詫異的答案:“我的日文之所以這麼好,是因為我年輕時沉迷電玩。”

原來,他學生時代非常喜歡電動,家人知曉後百般阻撓,罵他“一天到晚玩電動,能有什麼出息。”

但他仍揹著家人,一有機會就抓著電動不放。

由於當時的電玩大多是日文,想要解謎、破關,不能不看懂關鍵說明。於是,他買了生平第一本日文字典。

但是一本字典,無法讓他看懂所有相關說明,於是他偷偷去報名日文班,在家看電視都鎖定日本頻道。

家人以為他突然“哈日”起來,其實他看電視的時候,不僅在放鬆,更在豎著耳朵聽日文,日積月累下來,他漸漸能全部瞭解電玩中的日文,並意外發現自己具備了看日文小說的能力,因緣際會下,他開始了翻譯工作,由於文筆流暢優美,從此一炮而紅。

多數人因為沉溺於興趣而荒廢了工作,聰明的人卻在興趣中學習,甚至因此繪製出嶄新的人生版圖。

心的體驗:無論你的夢想是什麼,只要看準方向,並且一路上不停的努力,成功就會出現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沒有人可以強迫你失去夢想,除了你自己。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4:

3年前,已在裝飾設計公司工作1年有餘的河南女孩霍瑩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辭職。

霍瑩學習的是裝飾設計專業,這家公司專業對口、待遇優厚,此前老闆還曾明確表示要給她升職。然而,性格倔強的霍瑩還是義無反顧地遞交了辭呈,而這一切源於她與發小的一次對話。

“我們兒時曾一起參加國畫、書法興趣班。”時隔多年,兩個女孩再次相遇,她們發現彼此已走在不同的人生軌道上——霍瑩選擇了家裝,發小選擇了幼教。霍瑩意識到,其實自己並不喜歡當時的工作,心中對繪畫、書法的那團火,從未熄滅。

辭職後,霍瑩來到一家大型民營教育機構擔任講師,很快便被提升至校區副校長。“果敢、堅定、洞察力”,一度成為眾人對她的評價。在大家眼中,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職場轉型。然而,霍瑩卻再一次選擇了改變:不做副校長,只做繪畫教師!

她的選擇看似輕率,實則深思熟慮。霍瑩說,當時已經失去了自由發揮的空間,課程設定、教案、甚至動作、表情、措辭,都要嚴格按流程,“連上課、下課的站位都已經設計好了”。她覺得自己變成了一臺授課機器。

再次辭職後,她入職了現在的私人畫室。新單位給了她一個充滿誘惑的條件:彈性工作制。“大到課程設計,小到教室佈置,自己都有話語權”,霍瑩說,現在每天上午不用上班,可以自由創作,感覺“真爽”。

“一切源於熱愛”,霍瑩選擇繼續踐行自己的信念:即刻付諸行動,絕不後悔。

作為國畫、書法老師,霍瑩喜歡在教學中將傳統紋樣、傳統服飾、皮影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她希望學生以國畫、書法為敲門磚,瞭解更多中華傳統文化,“治癒現代都市人心中的浮躁”。

“我希望有機會能舉辦自己的個展,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敦煌臨摹壁畫。”霍瑩希望能寄情山水,繼續自己的藝術夢想。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5:

趙修復,我國當代著名的蜻蜓和寄生蜂分類學家。

趙修復小時候是個頂頑皮的孩子。他經常和村裡的孩子們到野外玩,特別喜歡各種蟲子。

有一次,趙修復和另外一個孩子到村外去玩,看到一顆樹上掛著一個蜂窩。他對哪個孩子說:“大家都說蜂窩不能捅,一捅,蜂就出來蟄人。我們想個什麼法兒捅它兩下,怎麼樣?”那個孩子來勁了,說:“好哇!你說怎麼辦吧!”趙修復歪著腦袋想了想說:“這樣吧!我們回家去拿一頂蚊帳來。不過可別讓大人知道!”哪個孩子便跟著他去了。他倆拿了一頂蚊帳,又回到那顆樹下。

趙修復爬上術,從樹枝上吊下一根繩子,把蚊帳掛上。然後和那孩子縮到蚊帳裡,用一根長長的竹竿拼命捅蜂窩。蜂被激怒了,一群一群順著竹竿飛過來,想蟄人,可是蚊帳穩穩當當地把蜂擋在外面,那個孩子跳著叫著:“好哇!好玩!趙修復也開心地笑起來。他捅夠了,把竹竿一扔,想等蜂飛走了再取蚊帳,便坐在蚊帳裡看著蜂飛來飛去。這時候,蜂發現捅自己的窩的竹竿沒有了,便成群結隊地飛回去重修蜂窩。趙修復眼睛都看直了,他呆呆地想:“他們怎麼會和人一樣修房子呢?”從此,他對昆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暗暗下決心:“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地研究這些小動物。”

上學後,他更喜歡昆蟲了,老是一個人趴在地上看螞蟻,或抓個蜻蜓、蝴蝶什麼的小蟲子,仔細地觀察、研究。

一天,放學後,趙修復和同學們一起回家。路過廁所時,趙修復讓同學等他一下,說要上廁所。可是一鑽進去半個多小時還不見他出來。同學急了,掩著鼻子到廁所裡看看他出了什麼事。一走進去,又好氣又好笑。原來趙修復發現了一種會跳的蜘蛛在捕吃蒼蠅,他一看就入神了,忘記了外面的同學在等他。

趙修復年幼時,就是這樣喜歡和昆蟲打交道,長大後,他真的幹上了研究昆蟲的工作。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6:

王惠若是山東的一個鄉村姑娘,雖然她從小有一手編織毛衣的好手藝,但是織毛衣畢竟不能當飯吃。於是20xx年,22歲的王惠若來到了北京的一家公司打工,勤奮聰明的她在車間裡只幹了半年,就當上了生產線領班,哪怕是這樣子,王惠若對織毛衣的興趣依然有增無減,閒時總要買回一些毛線織些東西過過癮。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雖然她也擁有了一份還算不錯的收入,但她總希望能夠開創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那份事業既要自己喜歡,又是別人沒有涉及的行業,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上立足。想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王惠若不由得想到了織毛衣,可是在北京這種地方手工鉤織的毛衣有誰會穿?就算是給自己織一件穿,也一定被人笑成是老土。王惠若沮喪了。

一個週末,王惠若和朋友們一起去博物館參觀,看著那一件件古味濃厚的器具,王惠若動了心,以前鉤編的東西都是平面的,如果能夠鉤編出這樣的立體物件,一定很新奇,反響也肯定非常大!這樣一想,王惠若決定用最原始、最古樸、最迴歸自然的材料和方式,勾編這些最古老的藝術品。

王惠若很快開始嘗試,她在業餘時間設計出了青銅鼎、古瓷瓶等物件的鉤編方法。在材料的選用上,她也跳出了毛線的範圍,根據不同的物件性質而採用不同材質的線繩,毛線、棉線、麻繩等不一而足。用了大約兩個月的業餘時間,她終於鉤編出了許多惟妙惟肖地“青銅鼎”、“古瓷瓶”。隨後,她來到附近的一條小街的夜市上銷售,這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手工藝品很快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大家紛紛掏錢購買。只用了一個晚上,王惠若就把那些“青銅鼎”和“古瓷瓶”賣了個精光。

初步的成功讓王惠若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前景,也令她更加堅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王惠若很快辭職離開了工廠,用所有積蓄,在步行街上開設了一家名為“798藝術”的小店,她鉤編了許多風鈴、手袋、揹包以及插滿玫瑰的花瓶放在門口,另外她還設計出了更多的繩藝鉤製法,不僅有陶瓷、青銅器、玩偶、花卉、手機鏈、鑰匙,而且還有各式玩偶,例如小兔子、小狗、老虎、小烏龜以及玫瑰、菊花,向日葵、仙人掌等系列應有盡有。她把所有的編織法記錄在一個小冊子裡,然後送到鄉下,以“供料加工”的模式包給了鄉下一些有編織手藝而又無所事事的婦女和老人,很快,一批批的產品就出來了。

王惠若把這些充滿古韻,古樸典雅的工藝品高低有序地陳列在店裡後,顧客便像潮水一樣湧向她那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一時的“突發奇想”,竟然奇蹟般打開了一扇市場之門,當月,王惠若就淨賺了2萬元!

經過三年的努力,如今的王惠若已經擁有了十名編織設計師組成的團隊,而她的“798藝術”也已經成了一家擁有5家分店的連鎖公司,月入數萬元。20xx年5月初,她還接到了幾張來自美國和法國的大訂單,對此,王惠若表示在不久的將來要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全面展開對海外市場的開拓!

從一個鄉村姑娘到一位企業主,王惠若實現了人生的大跳躍。對於自己的成功,王惠若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確實,興趣是最好的志向,興趣能保持最長久的激情,是最大的推動力,在自己最有興趣的方向選擇去開創自己的事業,是一種最樸實的智慧!

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 人生的奮鬥目標不要太大,認準了一件事情,投入興趣與熱情堅持去做,你就會成功。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1:

北大學霸,跨國公司高管,全職媽媽,淘寶店主,億萬身家的女企業家,這些角色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不斷地變換著,而出演這一角色的就是擁有百萬使用者的蜜芽寶貝創始人兼CEO,她的名字叫劉楠。

天生的領袖愛折騰

漂亮媽媽劉楠:“蜜芽寶貝”的創業傳奇80後的劉楠,出生於西安一個家教良好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親都是大學教授。從小就聰明過人的劉楠從上國小起,就一路高歌猛進,成績永遠是年級的前三名,一直當著班長、學習委員、學生會主席。20xx年劉楠以陝西省大學聯考文科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新聞學院。

在北大讀書的6年裡,多年的學生領袖身份讓她在北大的各個社團裡如魚得水,文筆出彩的她還是《北大青年》內刊的主筆。大三那年,她創辦了北大第一個民間通訊社“新傳社”,成了學校內的風雲人物。不僅如此,天生喜歡網上購物的她,在“新傳社”的BBS裡,還特意註冊了個小號,在帶領同學採訪報道的空閒時間裡,經常組織大家搞團購,她統計好準備購買的人數再去和商家談價格。每次買到貨真價實的超低折扣用品,同學們總是稱讚說:“楠姐,你天生就是個經商的人才啊。”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劉楠的心裡也隱隱地感覺到,這似乎才是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

本科畢業那年,劉楠創造了一個紀錄,她以唯一一個本科生的身份獲得了南方報業集團首屆的“全國新聞獎學金”特等獎。也就是在那年,劉楠在自己的微博上表露了一種迷茫的心跡。她的“新傳社”報道了許多農民工、流浪者、失足婦女等社會邊緣群體的生活,那些觸目驚心的生活環境、無奈的人生選擇時常讓劉楠夜不能眠。她發現自己很糾結,作為一個新聞人,新聞只是她的一個冷冰冰的載體,她能做的也只是客觀地報道事實,自己無法做出決策。

讀完研究生,劉楠果斷選擇了轉型,在百度實習一年後,她去了世界最大的化工公司美國陶氏化學做了一名管培生。她的導師得知後,非常惋惜地說,中國新聞界少了一名好的新聞媒體人。劉楠安慰導師:“我從小就喜歡折騰,新聞不適合我,我需要的是我自己能做決策的行業。”

但很快,劉楠又發現,管培生也不適合自己,公司有公司的核心理念和培訓流程,即使是有些過時的甚至已經被市場溝汰的東西,自己也無權去做更改,她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恰好這時,劉楠發現自己懷孕了,為了給寶寶全身心的關照,她決定回國。她遞交了辭職信,丟掉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高薪工作。

和許多準媽媽一樣,劉楠開始給孩子準備各種必需的嬰兒用品。“北京奧運會那年,中國發生了‘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年,但它帶給媽媽們的恐懼仍未消散,到國外購買奶粉、紙尿褲等嬰兒用品成了許多富裕家庭媽媽的選擇,我也不能免俗地加入了海淘大軍。”

20xx年的淘寶網上,絕大部分電商還沒有開通跨境購物服務。劉楠發現,國外的嬰兒品牌商,還是延續著最原始的經銷模式,就是在北京上海幾個大的城市設立銷售點,代賣產品。海淘的媽媽們面對商品上花花綠綠的文字,焦慮不已,擁有旅美經歷並且向來擔當領袖角色的劉楠很快成為行家裡手。

母親的本能淘出了商機

“在選擇母嬰產品時,主要是對於國外的品牌嬰兒用品不瞭解,不知道哪個是真正的好。有很多代購商為了業績,會把許多普通的用品描述得無比高大上,還有可能是假冒低劣產品……”劉楠每天都在質疑,在一個媽媽論壇裡,準媽媽的焦慮和壓力讓她煥發出了本色,對於外國的嬰兒品牌,她自己去亞馬遜商城上看美國使用者自寫的評價,這時她優秀的英語水平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她每天帶著一群媽媽研究各種母嬰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劉楠把自己對國外嬰兒用品的認知寫成了一篇篇小文章釋出在論壇裡,一些媽媽親切地稱這些文章為“母嬰用品科普貼”。很多素不相識的媽媽開始請她代購母嬰用品,而那幾百篇“科普貼”也讓劉楠成了媽媽圈裡的意見領袖。

“我要給孩子用最好的東西!”劉楠從小到大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當女兒生下來的時候,我的那種幸福感、充盈感前所未有。可她又那麼弱小,她無條件地信任你、依賴你,那一刻你所有的母性,那種無條件去保護她、愛護她的衝動,是非常強烈的。”

在媽媽論壇的討論中,劉楠發現,信任危機是媽媽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我能不能開一家店,讓媽媽們放心購買正品行貨呢?”她突然嗅出了這種商機,她當即決定在淘寶上開店,從售賣花王正品紙尿褲開始。

20xx年12月,劉楠在淘寶上開了一家小商店,以“甜蜜的萌芽”為寓意,取名為蜜芽寶貝。

為了取得花王正品紙尿褲的經銷權,劉楠花了非常大的氣力。為了約談合作,她打了無數個電話。可花王的老總一聽說劉楠只是個全職媽媽,自己在鼓搗這些,就完全不想見面。劉楠打聽到了老總的家庭住址,每天一早就開車到老總家的樓下等著。在等了幾天後,終於見到了那個老總。就這樣,劉楠靠著她死磕的精神打動了一家又一家的品牌方。

一個週末,已經斷貨幾天的紙尿褲到貨了,可送貨司機因為家中有事,說來不及送到遠郊的倉庫,要週一才能送。劉楠急了,她知道那些媽媽們更急,她讓司機把貨先送到自己家裡。劉楠把幾十箱紙尿褲一箱箱扛到客廳裡,在家幫著帶孩子的劉楠父母看不過去了,心疼地說:“你說你北大碩士畢業,在外企幹得好好的,家境又好,為什麼非要做生意,還把自己折騰得這麼灰頭土臉,家裡又不缺你掙的那份錢。”劉楠直起身,擦了擦汗水說:“我一開始是抱著玩的心態,但現在,看著那些媽媽為了孩子能用上好產品焦慮的眼神,我有了一種責任。”

20xx年10月,劉楠為了及時給顧客發貨,她把辦公地點挪到了倉庫。劉楠找了裝修師傅,在倉庫隔了一個二層,沒有供暖,牆壁也不保溫。北京的冬天要是沒有暖氣,基本連手都無法伸出來,於是,大家要一人抱一個電暖水袋才能工作下去,遇到發貨高峰,劉楠和所有人一起揀貨打包,常常忙到後半夜。那一年的冬天,北京似乎格外的冷,劉楠的臉和手都被凍傷了。

就這樣,劉楠沒有采用任何營銷手段,蜜芽寶貝,這個默默無聞的淘寶小店,單靠媽媽們的口碑相傳,創下了2年四皇冠,銷售額超過3千萬元的驚人業績。

飛翔的“蜜芽寶貝”

20xx年新年剛過,劉楠接到了一個投資人的電話,他說已經關注蜜芽寶貝好久了,現在願出高價收購。劉楠聽到對方報出的價格,心裡一驚,她想,這個報價太誘人了,她回答說,自己要想一想。

她想到了這兩年來的艱辛,有時累得也確實想放棄了,但看到自己一手建立的小店已做得風生水起,她又有些不甘心了。劉楠不知道怎麼辦,她通過北大校友會聯絡了真格基金的投資人徐小平,想讓他給自己拿個主意。

那是個暖洋洋的下午,面對自己的偶像,劉楠卻一點也不緊張。還沒等徐小平發問,她便滔滔不絕地說起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在兩個多小時的講述裡,徐小平很少說話。最後劉楠講到了她的創業目標和現在遇到的困惑,徐小平問:“你建立淘寶網店的初衷是什麼?”劉楠脫口而出:“是一種母愛的本能啊,我要解除當下年輕媽媽們的焦慮啊。”徐小平笑著說:“真格基金早在半年前就已經關注到了蜜芽寶貝,就是你不來找我,我遲早也會去找你的。這樣吧,我給你投資,把蜜芽寶貝做大做強。”

20xx年11月,真格基金聯手險峰華興風險為蜜芽寶貝帶來超過1000萬元的A輪融資。有了這筆風投,蜜芽寶貝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20xx年3月6日,蜜芽寶貝轉型為進口母嬰品牌限時特賣商城,在國內首創母嬰品牌“特賣+閃購”的營銷模式。商城上線當月,交易額就達到1500萬元人民幣。僅僅過了四個月,蜜芽寶貝完成了1億6千萬元人民幣的融資。20xx年12月22日,蜜芽寶貝又拿到3億6千萬元人民幣的融資,由H Capital領投,紅杉資本、真格基金跟投。

此時,劉楠完成了從淘寶店主到垂直電商CEO的華麗轉身。在眾多風投資本的帶動下,蜜芽寶貝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壯大起來,員工從最初的7個人發展到300多人,接連在德國、荷蘭、日本、美國開通了境外倉庫,合作的品牌接近400個,合作商品的種類也達到了3000多個。20xx年7月,蜜芽寶貝以中國最大的進口母嬰產品特賣電商城的身份被CCTV《新聞聯播》報道。

20xx年10月,蜜芽寶貝相繼加入了寧波和廣州保稅區,用以備貨或者直郵報關入境。同時與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在北京簽約產品質量險的合作,為蜜芽寶貝進行正品承保,為媽媽們提供堅實的第三方保障。一位資深投資人說劉楠的這一舉措,直接把競爭的跨境電商同行拉下了十年時間,現在,基本沒有什麼理由能阻止蜜芽寶貝成為一個電商大鍔。

20xx年6月5日,蜜芽寶貝宣佈戰略投資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未來將對接重慶“渝新歐”國際鐵路運輸通道,拓展更多上游歐洲品牌供應商。20xx年7月8日,蜜芽寶貝再次作出戰略調整,宣佈將名稱更改為“蜜芽”。蜜芽以母嬰用品起家,這次“去寶貝化”的更名,表明蜜芽將不僅僅是賣母嬰用品的電商,還是引領育兒潮流、改善親子家庭消費習慣的生活嚮導。接下來,蜜芽將釋出母嬰界“COSME大賞”榜單,聯合明星家庭推出育兒知識系列圖書或視訊,提供品牌定製服務等。

對於企業的未來,劉楠說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年輕媽媽們的購買力是個巨大的市場。現在自己要考慮的只是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需要的是什麼?物美、價廉、服務好。跨境免稅也好、限時特賣也好,我們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的。”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2:

沈韻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女性食品造型師,曾為麥當勞、必勝客、哈根達斯等國際知名企業“操刀”,目前國內半數以上電視食品廣告的造型均出自她手。

她的多彩生活,令人大開眼界!

沈韻:80後美女食品造型師迷上“舌尖創意設計”

沈韻是一個80後美女,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喜歡畫畫,積累了深厚的美術功底。在大學裡,她特意選修了環境藝術專業。畢業後,她曾做過電視廣告美術指導等職業。

沈韻還有一個愛好,就是烹飪。媽媽燒得一手好菜,各種雜亂無章的食材只要一經擺弄,就是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有時,媽媽還會手把手教沈韻做幾道民間特色菜。每一道菜烹調出來,沈韻都會認真做下記錄:色澤,味道,香氣,感受……然後再進行另樣的嘗試。久而久之,她練就了一手烹飪絕活。

沈韻做的“清蒸鱸魚”,堪稱一絕。刮鱗後,沈韻先是用鹽略擦魚身讓鹹味滲入,再起油鍋煎黃了魚皮,放生薑,噴料酒,將切細的雪裡蕻鹹菜放入——她喜歡用碧綠的新鹹菜稈,覺得味道更爽口。然後,澆一大碗清水,蓋上鍋蓋,等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燉,讓魚肉的鮮味慢慢滲透到湯裡面。掀開鍋蓋,魚湯已變成醇白色,撒一把蔥花起鍋,把湯盛入深碗。舀一口湯,醃與鮮混合出來奇妙的鮮味,讓舌頭微微一燙,隨即瀰漫在口腔,滿口生津,那味道鮮得不得了!

20xx年,朋友在地鐵站附近一個大型商業中心裡開了一家飯店。這裡大大小小的餐廳有二三十家,飯菜質量和價格都差不多,競爭很激烈。沈韻僅用一張小小的菜譜,就使朋友的餐館門庭若市。這家人氣最旺的餐廳,贏在“舌尖創意設計”,其中食品造型很有奧妙。

沈韻知道,客人落座後總要先看選單,很多人都是看菜譜上的照片點菜,而經她的手擺弄出來的菜就頗有藝術感。比如,最簡單的白菜炒肉絲,別家炒出來的大多是爛糊一片,而她不是將肉絲一股腦兒盛進盤子,而是用尖頭筷子,將其一根一根地放進盤中。若覺得整盤菜的色澤還不夠誘人,她會在肉絲上放幾絲紅辣椒,整道菜馬上出彩。

沈韻在為菜譜做設計時,會從源頭開始。她苛求廚師的刀功,比如白菜和肉絲一定要切得粗細均勻、長短相近,而配料的香菇、竹筍等也要切成絲狀,與白菜、肉絲的 “身材”統一。裝盤時,要分清主角和配角,香菇、竹筍這些配角不能搶了主角的風頭。盤子的中央,恰似舞臺的中心,是觀眾視覺的聚焦點,一定要留給主角——肉絲雖然不多,但肯定當主角。

由於職業關係,沈韻經常接觸到很多拍攝食品的廣告片子。她從網上了解到,其實國外前幾年就有食物造型師這個新興職業了,也就是給食品進行美化和造型的專業人員。他們用雙手為食品打造出儘可能自然完美的狀態,激發攝影師的靈感,拍出理想的照片。與廚師不同的是,廚師推崇美味第一,食品造型師則是視覺效果第一,讓菜品看起來更美味,讓人有食慾感,感覺到餓了。

歐美專業人士認為,好看的食物不亞於一件高階定製的時裝,每一樣食物都可以是藝術品。因為視覺認知是大多數人對食物的首選認知方式,所以,食物造型師對食品生產商來說非常重要,在市場推廣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好的創意造型,很快就會帶來滾滾財富。

第一個客戶是“康師傅”

20xx年初,當進入這個行當時,沈韻最早接觸的客戶是“康師傅”,對方要求她為福滿多牛肉麵“操刀”。為了做好這個造型,她需要研究怎樣將牛肉顏色做得夠紅夠漂亮,怎樣通過裝置做出面泡好後的熱氣和小氣泡等。

“在這期間,光是測試就做了將近兩週。”沈韻口中的“測試”,是指拍攝用的這一碗麵整個製作過程。“我要不停地研究面和肉怎樣看起來最好吃,要把肉煮得比較有光澤,有筋有肉、肥瘦相間,而且還要看上去有一點兒熱氣騰騰的感覺。”

首先,她把牛肉切塊,胡蘿蔔切丁,放入沸水中翻滾。牛肉塊要立即取出,可以充分顯出自身的紋理,但又不顯老;胡蘿蔔丁必須等有些變色後才能撈起,和牛肉塊一起放進醬汁中,浸泡著色——生的胡蘿蔔顏色太豔,容易搶主角的風頭,所以要多煮一會兒。

第二步,將一束麵條整齊地放入沸水中,只需稍微浸一下就撈出,在碗中擺造型,不斷調整直至滿意為止。

緊接著,用醬汁、涼水、食用色素等調出湯底,並切好蔥段。調好的湯汁,用壺從四邊慢慢注入碗內。“這個過程,動作必須要慢,以免湯汁濺到不需要的地方。”

接下來是最關鍵的一步,取出已著色完畢的牛肉塊和胡蘿蔔丁,一塊一塊地堆放在麵條上。“胡蘿蔔和牛肉的前後關係要掌握好,包括胡蘿蔔丁露出多少都要仔細觀察、調整。最後的畫龍點睛之處是擺上蔥段,要讓人看著既不覺得呆板又沒有鬆散之感,一定要注意蔥段的量及其在畫面中的視覺重心和色彩的比例。”

這樣,一碗好看又“好吃”的紅燒牛肉麵就新鮮“出鍋”了。該廣告在電視上播出後,給億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朋友開玩笑,問沈韻是不是藉機吃了很多色香味俱全的“康師傅”。沈韻大笑著說:“當你連續一個月天天對著方便麵做各種研究的時候,你肯定是打死也不想吃了。”

很多人以為,食品造型師只是在錄製廣告片的時候忙一下,其他時間很空閒。其實,沈韻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到16個小時,有時候甚至要熬夜拍攝。有一次,片子拍了整整2天2夜才結束,因為每個產品的需求不同,每次手法也要創新。比如拍一個漢堡,肉的厚度、皮和肉的比例或者黃瓜擺放的位置,客戶都有自己的考量。沈韻調侃:“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食品造型師,除專業技能外,還應該加上能熬夜、體力好。”

日常生活中,沈韻還要隨時隨地地研究各種原料。比如,為冰激凌做造型的難度非常高,因為無論是多高階的冰激凌,都不能在攝影棚的燈光下拍攝——還沒等擺好造型,它就已經融化了。為鼓搗出不會融化的冰激凌,沈韻在家研究了2個多月的配方。哈根達斯老闆看了拍攝的廣告後,覺得非常逼真,表示滿意,稱沈韻是“天才創意大師”。

沈韻透露,一些歐美食品造型師常用土豆泥做冰激凌。不過,不能細看,因為土豆泥的質感與真正的冰激凌有很大差距,給人一種很假的感覺。沈韻喜歡挑戰,所以才研製出了冰激凌的代用食品,解決了攝影師們的難題。她的成功,是經過反覆試驗、用汗水換來的。

全中國幹這行的不到10人

沈韻也常為一些烹飪、美食及時尚類雜誌推介的菜品做造型。曾有粉絲請教:“做食品造型,跟廚師對菜餚進行裝盤有什麼異同?”她說:“製作菜餚,同一道菜必須有統一的造型,只有在開發新菜時才需要構思新的擺盤式樣;做食品造型,要的就是別緻的裝盤。”此外,兩者的生熟程度也有區別。考慮到拍攝時需要相對鮮亮的色彩,諸如彩椒、蘆筍、西蘭花等燒熟後容易變色的蔬菜,在做造型之用時,只能煮至七八成熟。不過,像番茄牛腩這樣的菜式,則可以完全燒熟。

“最好的美食造型,是要擺出食慾,但要遵循一條原則:食品本身是什麼樣就讓它呈現出什麼樣。”沈韻說,為一道菜做造型,根據難度係數的不同,耗時也有很大差別。“有時候,一個小時足夠。但有時候,需要耗上一整天。”

實際上,食品造型師往往比其他造型師的工作難度更高,因為不僅需要對物體的美感有敏銳的洞察力,還必須瞭解食物的品性,並且具備一定的烹飪技能。這些綜合素質包括:美術基礎、攝影基礎、色彩學、幾何學、廚藝、食材知識、食品價格、成本控制、道具搭配、動手能力、創造思維。

20xx年,沈韻應邀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有趣的是,她把林林總總的製作工具在鏡頭前一亮相,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原來,除了廚師的常用工具外,她最常用的竟然是外科手術或者是牙醫用的醫療器械:手術刀、手術剪、尖頭筷子等等。雖然使用這些器械不存在什麼危險性,但特別考驗工作的耐心,幹這行一定要坐得住。

20xx年4月,沈韻曾做過一個經典案例,接手一家著名披薩品牌的訂單。給披薩做造型,非常考驗食品造型師的功力,因為要讓披薩看起來美味可口,必須製造出長而細膩的拉絲效果。沈韻在披薩中加入大量的粘稠芝士,終於成功。但是怎麼去切割花瓣呢?最後,她大膽嘗試用電鋸代替普通刀子進行切割,使得拉絲效果達到完美的境界:觀眾可以看到,從花瓣里拉出的芝士綿綿不斷,讓人一見之下頓感披薩美味可口,食慾旺盛。

沈韻說,正因為做食品造型如此“複雜”,這方面的人才在全世界都堪稱珍稀。以北歐國家瑞典為例,全國不過6個人;在中國,幹這行的不到10個人。沈韻的薪水是相當可觀的,每12小時的收入就高達5位數。幹一單大活,掙10萬、20萬元,小菜一碟。

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3:

有個知名的翻譯大師,日文聽說讀寫樣樣都在行,曾翻譯許多知名的日本小說,而且更難得的是,他沒有念過大學,高職唸的居然是汽車修理,而且從來沒有到日本讀書的經歷。

某次記者訪問他,問他究竟是怎麼學好日文的,這位翻譯大師,給了一個令人詫異的答案:“我的日文之所以這麼好,是因為我年輕時沉迷電玩。”

原來,他學生時代非常喜歡電動,家人知曉後百般阻撓,罵他“一天到晚玩電動,能有什麼出息。”

但他仍揹著家人,一有機會就抓著電動不放。

由於當時的電玩大多是日文,想要解謎、破關,不能不看懂關鍵說明。於是,他買了生平第一本日文字典。

但是一本字典,無法讓他看懂所有相關說明,於是他偷偷去報名日文班,在家看電視都鎖定日本頻道。

家人以為他突然“哈日”起來,其實他看電視的時候,不僅在放鬆,更在豎著耳朵聽日文,日積月累下來,他漸漸能全部瞭解電玩中的日文,並意外發現自己具備了看日文小說的能力,因緣際會下,他開始了翻譯工作,由於文筆流暢優美,從此一炮而紅。

多數人因為沉溺於興趣而荒廢了工作,聰明的人卻在興趣中學習,甚至因此繪製出嶄新的人生版圖。

心的體驗:無論你的夢想是什麼,只要看準方向,並且一路上不停的努力,成功就會出現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沒有人可以強迫你失去夢想,除了你自己。

標籤: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