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

想必有不少的年輕朋友都會對那些古代名人勵志故事感興趣,那麼古代名人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尉遲恭造寺

杭州下城有座仙林寺。仙林寺光有大殿,前面少了個山門。這座不尷不尬的寺院,據說是唐太宗時候造下的。

唐太宗小時候多災多病,他老子怕他養不大,就讓他拜一個名叫仙林的和尚做師父。後來,唐太宗打出天下,做皇帝啦。仙林和尚聽說杭州地方風景好,就要唐太宗在杭州造一座頂大的寺院,讓他養老。

唐太宗礙著師父的面子,不好推託,便答應下來。還差大元帥尉遲恭到杭州來,監造這座頂大的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遲恭到了杭州,兩人便商量這座頂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麼大。仙林和尚說:“這寺院是皇帝的師父養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圈它五里地皮!”

尉遲恭一聽火起來:“誰見過五里大的寺院呀!我沒當大元帥時候,和七八個徒弟做生活,家裡打鐵的工棚爐房也不過五丈見方!你一個老和尚,除了吃飯、睏覺、唸經,又不做別樣生活,要那麼大的地方做啥?給你圈五十丈地皮造寺院,也算碰頂啦。”

仙林和尚漫天計價,尉遲恭就地還錢,兩個人從早晨爭到天黑,沒有結果。

第二天一早,仙林和尚差人請尉遲恭再去商量。尉遲恭到了仙林和尚門口,剛剛跨下馬鞍,只聽仙林和尚在屋裡大喝一聲:“聖旨下!”尉遲恭一聽聖旨下,只好趴在地下磕頭。仙林和尚篤定站在屋裡念聖旨,一字一板,拖長聲調慢慢來,幾十個字的聖旨,足足唸了半個時辰,唸了一遍又一遍,

唸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從清早唸到響午。尉遲恭是個又黑又粗的大塊頭,你叫他馳馬上陣,三日三夜也不會吃力的;如今卻叫他跪著半日不動,真累得滿頭大汗,腰痠背疼,差點爬都爬不起來了。仙林和尚念罷聖旨,笑嘻嘻地問尉遲恭:“大元帥,這回聽清楚了吧?聖旨上講的明明白白,要造一座頂大的寺院給我養老。頂大的寺院嘛,方圓五里地少得了嗎?”

尉遲恭仍舊搖搖頭,說:“聖旨上只講造一座頂大的寺院,卻沒有講要造五里大。我是欽差監造寺院的,說一無二,還是頂多五十丈!”

兩個人又爭了一天,還是沒有結果。過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請尉遲恭。尉遲恭心想: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叫他嚐點味道!就從箱子裡翻出一柄碧玉如意,藏在懷中,騎著馬去了。他剛在門口下了馬,仙林和尚的老辦法又用上啦——“聖旨下!”這一回,尉遲恭不慌不忙地走進屋裡去,往正中太師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太上皇恩賜如意在此,下跪宣讀聖旨!”原來這柄如意唐太宗的老子給尉遲恭的,因為尉遲恭打天下的功勞大,應該讓他事事如意。仙林和尚沒料想他會有這一著,只好跪下來,急急忙忙把聖旨唸了一遍,直直腰板想要起身。哪知尉遲恭說:“慢著,慢著,我耳朵不好,還沒聽清楚哩!”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遲恭還是說沒有聽清楚。唸了一遍又一遍,唸了一遍又一遍,從清早唸到夜快邊,念得仙林和尚差點斷了氣。尉遲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讓他起來。仙林和尚觸了這回黴頭,知道自己拗不過尉遲恭,便乖乖地答應只造五十丈方圓的“仙林寺”。

仙林寺造後,尉遲恭騎上烏騅馬回京去了。仙林和尚想想不甘心,便騎了一頭禿驢,“的嗒的嗒”一路追趕上來,一直追到海寧縣地界才追上尉遲恭。仙林和尚在後面大喊:“大元帥慢點走呀!還有一樁事要商量哩!”

尉遲恭勒住烏騅馬,問他還有什麼事情。仙林和尚說:“大元帥還不曾造山門哩,你倒說說看,天下哪有沒山門的寺院呀!”

尉遲恭想想也是的,就答應再給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補造一個山門。本來,這事情就好了結;可是仙林和尚偏偏節外生枝,說要把山門造出五里路以外去。尉遲恭問他:“這又是為什麼?”

仙林和尚煞有介事地說:“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呀?我這仙林寺是大唐開國以來造的頭一座寺院。山門造得遠些,大唐江山就長久啦!”

尉遲恭一聽又火起來,狠狠唾了仙林和尚一口:“呸!我們汗馬功勞打下的大唐江山,難道只有五里路長嗎!”

仙林和尚還當尉遲恭要給他比五里路還多,高興得差點從禿驢上滾下來。

尉遲恭跳下馬,拿竹節鋼鞭在地上畫了個十丈見方的圈子,說:“喏,山門就造在這裡!”便自顧回京去了。

這一來,弄得仙林和尚啼笑皆非。他原想拿大唐江山來哄一鬨尉遲恭這個老粗,好把山門以內五里路的田地都劃歸自己;哪知尉遲恭偏要把山門造得更遠!海寧杭州隔著一府一縣,一個和尚怎能管得這麼寬呢,他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

直到如今,這座仙林寺還是老樣子:寺院座落在杭州,山門卻孤零零在造在海寧。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和尚戲乾隆

乾隆皇帝遊江南,其實並不是真心遊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個遊山玩水的名義,到江南來探聽訊息,察看虛實。

那時,杭州南屏山淨慈寺有個和尚,叫詆譭。這和尚不講究誦經打坐,專喜歡議論天下大事。要講便講,要罵便罵,毫無顧忌。只因他講得有理,罵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歡親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聽說有這麼個和尚,他眉頭就打起個疙瘩,心想:這老和尚取這麼個怪名號,必定是個隱跡山林的明朝遺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聽聽他到底毀些什麼。於是,他便換上一身藍衫,拿把描金摺扇,扮成秀才模樣,一搖一擺地去遊淨慈寺,指名要會會詆譭和尚。

詆譭和尚從寺裡出來,乾隆皇帝見了他,便問道:

“老師父就是詆譭和尚嗎?”

詆譭和尚回答說:“不錯,我就是詆譭和尚,詆譭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問:“老師父是從小出家的呢,還是半路出家的呢?”

詆譭和尚說:“我嗎,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問我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沒得話講了,眼光一掃,看見和尚身上那件千補百衲的破袈裟,便說:“聽說老師父是個有德行的高僧,為啥穿這絲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詆譭和尚笑道:“我年輕的時候,也穿過錦繡的衣衫哩!後來那錦繡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這破麻皮的袈裟來啦!不過我穿的雖然破爛,心術可是正的。不比那些著官服的老爺,看起來富麗堂皇,暗地裡男盜女娼。”

乾隆皇帝當頭捱了一悶棍,又發作不出來,心裡恨恨地想:這詆譭和尚,果然名不虛傳!總得找個岔子,好狠狠地辦他的罪。他肚皮裡打著惡算盤,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詆譭和尚領他進寺去耍子。

他們進了淨慈寺山門,見旁邊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籃。乾隆皇帝眼珠一轉,隨手拾起一塊劈開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著詆譭和尚,問道:“老師父,這個你們叫什麼呀?”

詆譭和尚說:“這個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轉個面,將白的一面朝著詆譭和尚,又問:“老師父,這個叫什麼呢?”

詆譭和尚道:“這個嗎,我們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皺起眉頭苦笑道:“好個新鮮的名稱哪!”

詆譭和尚打個哈哈說:“老客人呀,如今這世道變啦,名稱也得跟著變哩!”

乾隆皇帝吃癟了,只好悶聲不響。原來當時正在大興文字獄,專門找岔子殺人。如果詆譭和尚照著老稱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黃,就會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辮子,誣他要“滅清”、“滅皇”,殺他的頭。乾隆皇帝拿毛竹片問詆譭和尚,就是想找他一個岔子的。

乾隆皇帝進大雄寶殿去拜過如來,又到羅漢堂看了佛像。最後,他們來到香積廚。

香積廚就是寺院裡的伙房。乾隆皇帝東張西望,見灶下歇著一擔豆芽菜。偏巧這時竄過來一條小狗,扯起後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裡,就問:“老師父,這豆芽菜算不算乾淨的東西?”詆譭和尚說:“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長,當然是最乾淨的東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裡哼了一聲,說:“有狗尿澆在上面,怎麼還說它是乾淨的呢?”

詆譭和尚呵呵大笑:“俗話說,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真。你看見只當不看見,豈不就乾淨了嗎?這點小事,何必如此認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罵,但他卻裝作沒聽見,還厚著臉皮自吹自擂,說自己是聖人哩!”

乾隆皇帝聽了這話語,氣得火冒三丈,但怕洩露身份,不好發作。心想再找個岔子,一時卻想不出題目。正在為難,猛聽得廚房後門外有個小販在高聲叫賣:“茶葉蛋要喔?……茶葉蛋羅!”他靈機一動,說肚子餓了,就借買茶葉蛋的機會,灰溜溜地從後門溜走了。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畫扇判案

蘇東坡要到杭州來做刺史了。這個訊息一傳出,刺史衙門前面每天都擠滿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蘇東坡上任的紅紙告示,聽一聽蘇東坡升堂的三聲號炮……可是,大家伸著脖子盼了好多天,還沒有盼到。

這天,忽然有兩個人,又打又鬧地扭到衙門來,把那堂鼓擂得震天響,呼喊著要告狀。衙役出來吆喝道:“新老爺還沒上任哩,要打官司過兩天再來吧!”那兩個人正在火頭上,也不管衙役攔阻,硬要闖進衙門裡去。這辰光,衙門照壁那邊轉出一頭小毛驢來。毛驢上騎著一個大漢,頭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銅色的面孔上長著一臉胳腮鬍子。他嘴裡說:“讓條路,讓條路!我來遲啦,我來遲啦!“小毛驢穿過人群,一直往衙門裡走。衙役趕上去,想揪住毛驢尾巴,但已經來不及,那人就一直闖進大堂上去了。

大漢把毛驢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來。管衙門的二爺見他這副模樣,還當是個瘋子,就跑過去喊道:“喂!這是虎坐呀,隨便坐上去要殺頭的哩!”

大漢只顧哈哈笑:“哦,有這樣厲害呀!”

管衙門的二爺說:“當然厲害!虎座要帶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這東西我也有一個。”大漢從袋裡摸出一顆亮閃閃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擱。管衙門的二爺見了,嚇得舌頭吐出三寸長,半天縮不進去。原來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蘇東坡啊!

蘇東坡沒來及貼告示,也沒來得及放號炮,一進衙門便坐堂,叫衙役放那兩個要告狀的人進來。他一拍驚堂木,問道:“你們兩個叫什麼名字?誰是原告?”

兩個人跪在堂下磕頭。一個說:“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個說:“我叫洪阿毛。”

蘇東坡問:“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麼狀?”

李小乙回答說:“我幫工打雜積下十兩銀子,早兩個月借給洪阿毛做本錢。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鄰居,講明不收利息;但我什麼時候要用,他就什麼時候還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婦,急等銀子娶親,他非但不還我銀子,還打我哩!”

蘇東坡轉過來問洪阿毛:“你為啥欠債不還,還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頭分辯:“大老爺呀,我是趕時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兩銀子,早在立夏前就販成扇子了。沒想今年過了端午節天氣還很涼,人家身上都穿夾袍,誰來買我的扇子呀!這幾天又接連陰雨,扇子放在箱裡都黴壞啦。我是實在沒有銀子還債呀,他就罵我、揪我,我一時在火上打了他一拳,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蘇東坡在堂上皺皺眉頭,說:“李小乙娶親的事情要緊,洪阿毛應該馬上還他十兩銀子。”

洪阿毛一聽,在堂下叫起苦來:“大老爺呀,我可是實在沒有銀子還債呀!”

蘇東坡在堂上捋捋鬍鬚,說:“洪阿毛做生意蝕了本,也實在很為難。李小乙娶親的銀子還得另想辦法。”

李小乙一聽,在堂下喊起屈來:“大老爺呀,我辛辛苦苦積下這十兩銀子可不容易呀!”

蘇東坡笑了笑,說:“你們不用著急,現有洪阿毛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發黴的摺扇給我,這場官司就算是兩清了。”

洪阿毛高興極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煙奔回家去,拿來二十把白摺扇交給蘇東坡。蘇東坡將摺扇一把一把開啟,攤在案桌上,磨濃墨,蘸飽筆,挑那黴印子大塊的,畫成假山盆景;揀那黴印小點的,畫成松竹梅歲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摺扇全畫好了。他拿十把摺扇給李小乙,對他說:“你娶親的十兩銀子就在這十把摺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門口去,喊‘蘇東坡畫的畫,一兩銀子買一把’,馬上就能賣掉。”他又拿十把摺扇給洪阿毛,對他說:“你也拿它到衙門口去賣,賣得十兩銀子當本錢,去另做生意。”

兩個人接過扇子,心裡似信非信;誰知剛剛跑到衙門口,只喊了兩聲,二十把摺扇就一搶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著十兩白花花的銀子,歡天喜地的各自回家去了。

人們都把蘇東坡“畫扇判案”的新鮮事到處傳頌,你傳我傳,一直到今天還有人在講呢。

標籤:勵志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