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人生感悟

關於品讀人生感悟的文章

生命是盛開的花朵,綻放美麗,絢麗多彩;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長;生命是優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下面有小編整理的關於品讀人生感悟的文章,歡迎閱讀!

關於品讀人生感悟的文章

淡定

淡定是一種生活態度,淡定是一種生命的修養,淡定是一種心胸和境界,擁有淡定,是人生路上的另一種幸福。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該放下的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淡定是在形容一種態度。遇事沉穩,又積極果斷,老練裡卻又重視有佳,勝不驕,敗不餒;淡定形容一種勇氣。行事放鬆自如,從容冷靜,閒看庭前花落,輕搖羽扇城頭;淡定形容一種原則。展示出對人對事不急不躁、不溫不火,親而有度、順而有持;淡定形容一種風度。神鷹背上秋風過面、靜若處子,名利場中燈紅酒綠、過眼雲煙;淡定形容一種修養。仁而無憂,仁而無懼,實事求是,心懷坦蕩,蘭心傲骨;淡定形容一種能力。深思熟慮能揚長避短,內省自知可有進有退,待該出手時再出手;淡定形容一種力量。氣定神寧,如巨巖阻浪,堅持不懈,如水滴石穿;淡定形容一種效率。穩而避其亂,洞悉而練達,如庖丁演刀、如魯班弄斧;淡定形容一種境界。蘭秀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立德,不為窘困而改節;淡定形容一種人生。人生如一副銳利的老花鏡,難得糊塗,難得清醒。

當一個人經歷的多了,他把什麼都看淡了,自己感覺對什麼都無所謂了,無所求時,那麼當發生什麼事都覺得這個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是人生中避不可少的事而已,那麼他的心就自然是正常的心跳了,腦子也是清楚的,那麼處理事也是處理的很好,其實這也是成熟的一種標誌,也是一種被動消極的淡定。

遇事不慌亂,總是從根本上去解決事情。這就需要清晰的頭腦,和平靜的心態,別把事情想的太複雜,沒什麼事情是嚴重的無可估計的。要知道,越是緊張,越辦不好事,先想好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如何解決,牢牢記住我們必須永遠用積極而又從容地的態度去淡定人生。

從容淡定,永遠沒有完美的現實,有的只是庸碌凡俗的世人,以及隨時可能會裂變黴變的脆弱人性……有了這種冷靜的態度,遇到不公正、遇到誤解、遇到委屈,就不會傷心,就不會怨天尤人,更不會自怨自艾,而是咬緊牙關,拼搏奮鬥,等待和尋找勝出的機會。

從容淡定,不與天較勁,不與人較勁,不與事較勁。不較勁,不意味著對待社會邪惡、社會腐朽、職場小人的咄咄逼人就退避三舍,而是要選擇最有策略的方法,達到最大的效果。

從容淡定,意味著在大多數時候應該保持好心情,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意味著自己還有更廣闊的境界,更巨集大的作為,而在事業之餘,對美好的事物有更好的鑑賞力,看一片大好的自然景色,看一張藝術水平高的影碟,都可以調劑好從容淡定的氣度與心情。

從容淡定,錢能買到書本,但買不到智慧;能買到地位,但買不到尊重;能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能買到鐘錶;但買不到時間;能買到別墅,但買不到溫馨的家……

幸福其實也是一種心情,是一種自我感受到的愉快心情。在這忙碌的世界裡,生活的焦慮、工作的壓力、家庭的擔憂常常讓我們變得苦惱與煩躁。慾望無止境,欲壑終難填,一味追名逐利之人是難得擁有幸福的。何不淡定淡定,靜下心來,珍惜現在的擁有,也許另一種幸福感便會由然而生。

淡定,是一種思想境界,是生活的一種狀態。是內在心態修煉到一定程度所呈現出來的那種從容、優雅的感覺。淡定的人一定會熱情地對待他們的工作的。

他們珍惜自己的崗位,熱愛自己的工作,不會因為工作的壓力而怨天尤人,也不會因為職務的高低而懷才不遇,更不會因為待遇的多少而牢騷滿腹。他們努力地學習,勤奮地工作。不會欺上瞞下,看領導的眼色做事,也不會投機鑽營,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地去撈取名利。他們愛崗敬業,在工作中尋找快樂,在勞動中獲取幸福。再說了,我認為淡定的人會真誠地對待感情。

他們不會因髮妻的衰老而見異思遷,也不會因社會的誘惑而忘乎所以,更不會因職務的升遷而為所欲為。他們感情專一,家庭責任心強。他們會和心愛的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們最愛唱《最浪漫的事情》的主題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能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收藏起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淡定的人會坦然地對待生活的。

他們能清醒地認識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不好高騖遠、緣木求魚,也不盲目攀比,愛慕虛榮。他們腳踏實地地追求自己所認定的幸福,與世無爭地生活著,簡單而又快樂。不會太過興奮而忘乎所以,也不會太過悲傷而痛不欲生。遇事處之泰然,寵辱不驚。淡定的人,不在乎太多的身外之物,而是執著於自己腳下的路。

擁有一顆平靜如水的心,擁有淡定的生活態度,不失為人生的另一種幸福。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淡定,享受由此而來的幸福感。

淡定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別樣的心態。

滿 足 幸 福

我不知別人對幸福是怎樣理解的,或許,別人對幸福的理解層次更深,而對幸福的要求也就更高。對幸福的追求也就永遠沒有滿足,因此,那些人才有了所謂的長足進步,才有了人生中最幸福,最輝煌的一刻。

我對幸福是滿足的。在我人生的每個時期,每個階段,環境的變化,工作的更新,我對幸福的要求都不是很高。這種心理使我的前半生感到很安逸,很快樂!

在我小的時候,我們家裡很窮。那個時候,我幾乎是天天盼著過年,因為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家才能吃上幾頓雪白的大米飯,才能吃上一兩頓餃子,如果條件好一點,媽媽還能為我做上一身兒新衣服穿。那個時候,盼過年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了,而過年也是讓我最滿足的事了。

在平時,我的口袋裡要是有了五毛錢,到“小人書”店租上幾本“小人書”看,我就會認為我是最富有的人了,我是最幸福的人了。

長大以後,我走進了草原,草原的遼闊,草原的博大和蒼涼,讓我有了一種興奮和幸福交織在一起的感覺。興奮的是,我要在這神祕的草原上大幹上一場了,去創造我人生中最輝煌的歷程。幸福的是,在我最年輕的時候,在我青春正旺的時候,我得到了這樣一次最好的機會,也許這是命運最公正的安排,也許是上帝對我的偏愛。不管怎樣說,我感到無比的幸福。

走出草原,我走進了都市。人們根據我以往的表現,根據我積累的社會知識和我的能力,給了我一份相應的工作,這讓我感到很幸福。我不去貪圖什麼大富大貴,更不去想當官發財。只要社會上能夠承認我的這份工作,我就會感到我存在的價值,就感到幸福。

學會上網以來。每每我開啟電腦,走進聊天室。那些相識的或不相識的網民通過銀屏同我打一聲招呼,送上一個象徵一杯咖啡的,象徵一隻蘋果的圖示,我就會很感動,就會感到很幸福。網民茫茫,網海深深,有人能同我打一下招呼,那是多大的緣份啊!

工作之外,回家看望我年邁的老母親。母親常常誇獎我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績,誇獎我對她老人家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孝敬。我更是感到莫大的幸福,這個時候,我會高興的象孩子一樣,拉著母親那蒼老的,把我拉扯大的手讓母親多誇上我幾句。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一個人對幸福的要求或許是不一樣的。但是,我認為首先要滿足身邊的幸福這是最主要的。不要去追求那些,太遙遠的,本不屬於自己的幸福。有人說;希望過高,失望就會越大。這是很有道理的。

是的,小小的幸福,堆積起來,就會變成最大的幸福。所以,要珍惜一點一滴的幸福,也許,這就叫做“知足者常樂”吧。

當然,幸福永遠不會從天而降,要儘可能的去爭取那些屬於自己的幸福,那種通過努力就能夠得到的幸福。只要實實在在的付出,就會有實實在在的回報。這樣得到的幸福,才享受的心安理得,才會在享受中體驗到無比的快樂

凡事不必生氣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問我:“你是不是不會生氣啊?”我反問他:“你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我從來沒看見過你有愁眉不展的時候。不管啥時候看見你,你總是笑呵呵的。”我說:“為什麼要生氣呢。如果生氣能解決問題,能帶來幸福,我就生氣。相反只有樂觀才能讓生活幸福。”

凡事不必生氣。因為與自己賭氣、與別人生氣,最終傷害的都是我們自己。即便在生氣中我們佔了上風,而最終又能得到什麼呢?恐怕最多的還是在生氣時造成的精力、腦力、體力帶來的傷害,如果能樂觀點,我們將收穫一份心靈的寧靜,收穫別人對我們的尊敬。

凡事不必生氣。無論別人怎樣傷害了自己,也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怪罪別人。因為在人生道路上的任何不利、可氣的事情發生都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不能把責任總放在對方身上,如果肯下功夫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就一定能夠釋懷,還能開懷一笑了之。

凡事不必生氣。因為生氣是一種難以控制的衝動,而衝動是魔鬼。許多人都是往往因為一氣之下而做出悔恨終生的錯事。有一對年輕戀人因一點小事發生不快,男青年一怒之下,迎著風馳電掣的列車,跳到鐵道線上,張開雙臂,瞬間被撞的粉身碎骨,真是令人惋惜萬分。

凡事不必生氣。俗話說的好: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每當自己要生氣的時候,應當先深呼一口氣,忍一忍又有何妨;再往後邁一步,退一退還能咋的。既然兩個人能碰到一起,那就是緣分,而針鋒相對,互不相讓,那則是小人之舉。

凡事不必生氣。想想曾經的那麼多次生氣過程,你會發現那都是微不足道甚至無聊可笑的,一點益處也沒有。往往在生氣以後,還是該咋咋的,何苦還把自己氣個沒法兒呢,一點用處也沒有。因此,真的不用生氣,既然生氣不會對我們的生活甚至整個人生帶來任何好處,我們不妨就有備無患,大度一點,謙讓一些,樂觀起來,這樣才能萬事大吉。

凡事不必生氣。遇到別人和我生氣的時候,我偶爾也會大發雷霆,別人一看我是不生氣則以,一生氣也嚇人,其實我那是逢場作戲,是以毒攻毒。我不生氣別人還以為我好欺負,我一生氣,別人就立即鼠迷。我為什麼不假裝暴怒一把呢,這樣完全可以敲山鎮虎,起到控制住別人生氣的目的。然後我再笑臉相迎,方使對方氣消怒散,此招屢試皆成。當然不到萬不得已時是不能假裝以怒治怒的。

奉勸所有人都不要生氣,凡事都和為貴,忍為高。古時有兩家鄰居因砌院牆而寸土不讓。一家有人在朝廷為官,就寫信請他出面幫忙,以便讓鄰居退縮。可家人收到的回信只是一首打油詩:“千里捎書為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於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主動往後退三尺,鄰居一見也不甘落後,也往後退三尺,於是中間出現了一條六尺寬的衚衕,後人將衚衕命名為“仁義衚衕”。衚衕都能仁義,做人為什麼不能更仁義一點,不爭不搶就沒氣可生了。這正是我不會生氣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