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文章

企業文化勵志文章精選3篇_關於企業文化的勵志美文

企業文化是企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業文化可以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形成凝聚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企業文化勵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企業文化勵志文章精選3篇_關於企業文化的勵志美文

企業文化勵志文章篇一:要做大事,永遠不能埋怨

這兩天,聯想控股在香港正式開始了全球路演,外界給予了這家30年的企業極大的關注。看到這些報道,我的腦海裡不由自主地浮現出20xx年前,我陪同中科院周光召院長第一次去參觀香港聯想時的畫面:在香港柴灣非常破舊工業區,一個擁擠雜亂的小樓裡,柳傳志在一群穿大褲衩、光膀子的工人忙碌的身影中,給我們講聯想未來國際化的夢想。

這些年當中,也經常有人問我同樣的問題:如果當時你沒離開中科院,好好做你的處長、走你的仕途,你的人生會怎樣?

1、要做大事,永遠不能埋怨

回答這樣的問題,還是從1992年和柳傳志一起坐火車硬座的經歷說起。

1990年,我正式離開中科院加盟聯想,先是在總裁室工作,從柳傳志的助理做起。後來因為要派到香港聯想工作,所以幾乎將聯想當時的各個部門都實習了一遍,工廠做過,也賣過印表機。當時做的也都是一些小事,和我以前在中科院經常接待諾貝爾獎科學家、接待高級別的外賓相比,真是有很大的落差。

1992年,我陪柳傳志從深圳到廣州出差,當時的條件,只能坐硬座。就在那個咣咣鐺鐺的硬座火車上,柳傳志和我講了很多如何適應企業工作的心裡話,直到現在,那個場景,那些可能影響我一生的話,我都無法忘記。

在大家眼裡,我是“資產階級小姐鬧革命,從城市到延安”,關於我在中科院時從處級幹部升任副局級幹部時遇到的困擾,柳傳志也是很清楚的。

在擁擠的火車上,柳傳志對我說:“雪徵,你要知道企業做事情是以結果來考核人的,不是考核過程。面對結果與過程,任何時候都不要埋怨。不要埋怨領導,不要埋怨環境,也不要埋怨對手或者你的同事,你只能埋怨你自己做得不夠好。”

柳傳志還說:“企業和體制內最大的不同,就是企業是為了做事而做關係,不是為了做關係而做事。我們做的事情是我們的事業,如果把這個想透了,你就不會覺得委屈。”

柳傳志在中科院時一度調到科學院的幹部局工作,但很快就發現自己不適應這個工作。柳傳志說,當時他有兩個選擇,要不好好做下去,也會做得很好,要麼就離開,但是他絕不會坐著這個地方又不幹事還發牢騷,這是沒有用的。

這些話對我的啟發是非常之大,甚至徹底扭轉了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包括後來在聯想工作的20xx年,我都把這些話當成座右銘。那次漫長的硬座之旅,使我終身受益,而兩年之後的1994年,柳傳志也用他的親身經歷,再次讓我在實踐中懂得了這些話的真正含義。

當時,聯想準備在香港上市,需要得到有關部門的批准。當時紅籌上市在香港的不多,大概也就那麼兩三家,真正實現上市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在一個寒冷的冬日晚上,為了向一名負責相關工作的處長彙報工作,柳傳志帶著我和另外一個同事在冷風中等了將近3個小時,天那麼冷,但是柳傳志一直樂樂呵呵的,沒有任何一點埋怨的意思。他還一度怕我們餓著,讓我們去吃點餃子。因為怕錯過和處長彙報工作的機會,我們還是沒有去。

還有一次是在香港,也是為了向相關人員彙報情況,柳傳志帶著我在酒店大堂等了很久很久。最後,終於爭取到了說上幾句話的機會,其實就是這個人從酒店門口走到電梯間這短短的不到一分鐘時間。

後來,每當說起這些細節,柳傳志總會和我說,雪徵你千萬要記住,我們是要做大事的人,永遠不能埋怨。中國有句古語,“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在和柳傳志共事的20xx年間,我經常會想到這句話。也是在這20xx年間,柳傳志用這種“做大事、不埋怨”的態度,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狂風巨浪。而我自己,也在隨後的工作中真正感受到了這種心態的好處。

1997年前後,香港聯想出現財政困難,在我幾乎每天都要往返於各個銀行之間算利率、爭取貸款的時候,我真的沒有一點難受,也從不覺得委屈。後來,聯想併購IBM PCD,需要國內6個部委都一致通過,雖然工作量巨大,但是我心裡很坦然,我的動力,就是要把事做好。

即便是到了現在,我離開聯想集團從事投資工作,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深圳到廣州的那輛火車上,柳傳志對我說的那句話——我們是要做大事的人。

2、何為“帶隊伍”

與柳傳志工作過程中,他的一次發怒讓我徹底知道了何為“帶隊伍”。我還在中科院工作的時候,別人總和我開玩笑說,馬雪徵上至副下到車老闆都能聊得來,掃地購物辦簽證,樣樣都很精通。反正是很多小事兒我都能做,也喜歡琢磨。

到香港聯想工作後,雖然柳傳志經常講搭班子、帶隊伍,也多次提出希望我能夠多帶隊伍,不要太陷在各種小事裡,但我沒有特別放在心上。

有一次,柳傳志要去內地出差,我又很麻利的幫他訂好了酒店和機票,還做了簽證延期等工作,完成後,我愉快地跑去和柳傳志說,機票酒店都訂好了,如果需要,我可以和您一起去,如果不需要,工作也都已安排好了。

柳傳志這次是真忍不住了。他很嚴肅地和我進行了一次談話,幾乎拍了桌子。他說,“雪徵,我真的希望你能多花點精力去研究如何帶一個團隊去打仗,將來公司有更多工作需要你去處理,希望你可以承擔起更大的任務。”

說完之後,他竟然非常堅決地讓我把機票和酒店全都退了,讓祕書重新訂。當時香港聯想還是家小公司,大家都非常節省,退訂機票要承擔不少損失,我和柳傳志說,就不用這麼費勁了,有和祕書解釋的功夫,我自己早就訂完了。

我永遠記得當時柳傳志堅毅的表情,他毫無商量餘地的說,“這次必須這麼做!”

他希望通過這樣的堅決,讓我深深記住要提高自己的站位,做更大的事。後來只要誰和我提起訂機票,我就會本能的全身一激靈。我也在那一刻,知道了柳傳志的良苦用心,也知道了“帶隊伍“,心中要有更大視野的真正含義。

後來十多年以後,在我牽頭進行收購IBM PC的談判,我們100多人的談判隊伍,進行了13個月的談判工作,最高峰在香港的會展中心開了13間房,分成13個談判小組,整體進行的非常順利,沒有走漏一點風聲,現在想來,如果沒有當初柳傳志那次退機票事件的一記重錘,我真的領悟不到帶隊伍、調動每個人積極性的真正含義。

3、關於職業經理人

除了這次退機票事件讓我記憶猶新外,還有一次是關於“職業經理人“的討論。

當時應該是20xx年左右,聯想內部有一個高層的會,討論“職業經理人和公司主人“的話題。當時,柳傳志問我,“雪徵,你認為自己是職業經理人還是公司主人?”我回答說,“我是職業經理人啊。”因為,我當時對職業經理人的理解就是“誠信和專業。”

柳傳志告訴我,他對我不是這個要求,他是要我“把命放進聯想”,希望我真正以主人的態度去做這份事業。當時,雖然我沒怎麼反駁,但是我還是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錯。做一個誠信、專業的職業經理人有何不對呢?

多年以後,當我站在柳傳志身後,看到他一次次以公司主人的心態,帶領聯想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幫助聯想攻佔一個又一個高不可攀的山峰,使很多人實現自己夢想的時候(包括我自己),我才真正明白柳傳志那番話的真正含義。

在離開聯想的這幾年中,我自己做投資業務,更加明白“帶隊伍“、”以船主的心態做船長“對於一個公司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企業文化勵志文章篇二:公司倒閉的5大徵兆

1、無大將可用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是中國俗語,也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如果你的企業做大了,1個億、10億,甚至上百億,如果你找不到大將可用,那你就距離失敗不短了。

三國時候,“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故事正在中國很多的中小型企業中蔓延。很多老闆還沾沾自喜說自己年輕能幹,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因為這樣的老闆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在沒有大將的情況下,往往戰略清晰,戰術失誤。更可怕的是,在這樣的企業中,就像三國時候沒有人懷疑諸葛孔明一樣,老闆的旨意成了企業的發展方向,最終會給企業造成失街亭的危險。

沒有大將,企業就沒有跨越發展的機會。

2、中層無能

比沒有大將更可怕的是企業的中層沒有思想、十分無能。在我走過的企業中,中層無能的企業至少在中國佔據60~70%。很多人都在研究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只有4~5年,卻不知道,80%的企業失敗都和中層無能有關。

三鹿的失敗,很多人說是質量問題,而熟悉三鹿的人都知道,是中層問題。中層是市場到高層的連線帶,也是執行和解決市場問題的核心力量。如果這個層級出現問題,可以說,企業距離關門的日子就不遠了。

3、一線腐敗

在一箇中國式的企業生態中,腐敗似乎已經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了。如果一個企業家遇到了正直的大將和中層,那麼我告訴你,你肯定是祖上顯靈了。

好比快消品領域,腐敗很常見,有和經銷商吃公司費用的,又兼職給別的企業打工的,有還自己開店的,有費用作假的,損公肥私、吃裡扒外的,有內外勾結的等等。

4、只開會不決策

有激情的企業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決策力。這個決策是既快又準。而要達到這個能力的核心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和重點。無數沒有激情的企業家天天主持會議,天天研究的同樣的問題,而天天都沒有結論。天天在開會,天天紙上談兵談兵,那你就一定是在給企業的衰敗注入基因。

5、老闆愛聽奉承

今天成功的企業家中,誰不愛聽奉承?問題是,多數成功者能夠分清楚什麼是由衷的讚美,什麼是奉承。

喜歡奉承的老闆的下屬一般有三個目的:一是從你那裡要拿到利益;一是要給你進讒言;一是要架空你。可以說,這樣的企業未來在哪裡?

企業文化勵志文章篇三:成功的領導只做兩件事

管理者,只需也只能抓重點

每一位老闆都對自己公司的未來充滿想象,五年後怎樣?十年後如何如何?有沒有這樣想過?想過之後呢?你有沒有行動?行動了嗎?你有沒有堅持?有沒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你是調整了前行的方向還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可能老闆們都經歷老家,在這裡我不是想對此做出對與否的評判,因為商業的路上總是風險與機遇是並存的,堅持沒有錯,但我要指出的是,你作為老闆,一定要知道理由?這個理由必須是正確的,為了得到這個正確理由,老闆就要做好兩件事。

知行策劃營銷顧問機構有一項服務專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部外包,為中小企業解決了老闆的首要問題。在成功服務後我們總結髮現:成功的公司老闆只做兩件事。而不成功的老闆卻在忙,忙著做很多事情。要做好哪兩件事呢?

第一:要對市場資訊中包含商機的超級解讀能力。

解讀的目的是為了管理,老闆隨時要對身邊所發生的人或事,結合公司經營進行合理分析和判斷,也就是說獨立思考,不管是行軍,還是吃飯,不善於思考就會失敗,船行的速度在於水的推動,但是明確方向是一個舵手要做的事情。上面千條絲,線下一根筋。任何商機和危機都不是一下子就撲面而來,它的起初也很平常。老闆要站在公司的立場上,不斷的與市場信自己的對接,修正自己的經營策略或是迎機趕上。

如:你瞭解身邊的市場環境嗎?知行策劃認為現在的中小企業經營狀況並不好,通過分析調查我們可以獲得幾點重要資訊:

1.經營環境複雜多變,行業競爭持續加劇;

2. 營業額上升,利潤並未隨之上升;

3.勞動力和生產成本上升;

4. 各行業之間差異明顯,專業服務業最具發展潛力;

5. 企業經營面臨轉型與挑戰;

6. 管理問題普遍存在;

7. 勞動力結構性短缺還將延續。這些問題很多公司肯定有,那麼,貴公司認為該如何應對?想過沒有,應對沒有?我們不妨來理一理,排個序。從最迫切開始,可能有些問題是並存的,也可能有些問題是長期的,統籌規劃。

還是舉例子吧,有一家美髮連鎖客戶,就遇到以上的第二個問題,在市場大環境下,不管他如何努力,利潤額上升是很難的,不是說“不虧就是贏利嗎”?老闆問策於我,我答之,是不是非要在主業上突破呢?後來有一個機會該老闆學會了活學活用:他把一種類似車載媒體的視訊嵌在美髮的臺子上,向一些美髮用品供應商提出,廣告位招商,專門播放美容洗髮的廣告片,很有創意吧。

第二:要學會整合資源,知道“合能贏能大,獨會小會死”這個原理。

《贏在中國》王利芬說:第一次創業不靠資源繫結的朋友們:如果你的公司活了三年,你的身體挺好,你就不錯了。想一你的公司為什麼難?就是因為你公司沒有有效資源可以放大,光有客戶資源是不夠的,還要有上下游資源,非同行、甚至媒體、政府方面的,資源就像一句俗語:“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全球都在資源整合,北京20xx年奧運會有多少公司與其整合,可口可樂、微軟、雅芳等外企在中國都有一個專門的公關部,目的是為什麼?就是專門做資源整合。過去的那種小農觀念是不行的,從“坐商”到“行商”,現在市場的開放性和機遇性很強,抓住了公司就能翻身,一下子與同行拉開距離,一個月就可以上一個臺階。作為公司老闆,要時時警惕,時時應對。例如有一家小印刷廠與一家辦公文具公司聯合印刷便籤本,向周邊的寫字樓公司長期免費派發,封面是印刷廣告,封底是文具廣告。雙方都各用利用自己的優勢資源,成本控制得很低。在對手等客上門時,他們卻已經建立了穩定的客戶群。

知行策劃認為作為創業公司至少要整合三年,執行三年,第一個三年是盈利模式的探索,也是嘗試犯錯的三年,就是要通過不斷整合和善變,若能找到持續可規模的盈利就是勝利。第二個三年是穩定模式、打造團隊、優化流程、制度化且形成獨特公司文化的三年,做好執行力。所以說,創業老闆們,你有充足的時間去學會整合,不善於整合,你公司就不會有後面三年。

我在這裡要強調的是:中小企業最好以整合營銷資源為主,要雙方雙贏,互利互惠。再舉個例子: 一家公司新產品總打不開市場,老闆有一天發現某處廣告位長期是空的,就與廣告公司聯絡,在上面打出了一則廣告:“全市最貴的廣告位,1000萬元/年。”一下子這個廣告引起全市的關注和議論,一個月後再打出一則廣告:“該廣告位已經預定,下個月釋出”,這更引起全市人的眼球,一個月後,這家公司在這個位置上為自己的產品打出了自己的廣告。新產品一下子打開了市場。幾個月後這個廣告位以高價租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