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文章

經典內涵的勵志文章摘抄3篇

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經典內涵的勵志文章摘抄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經典內涵的勵志文章摘抄3篇

經典內涵的勵志文章摘抄: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當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險,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幹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你是否也曾被這句網傳的流行語喚醒了心底那一絲早已沉寂的上進心?錦瑟流年,花開花落,歲月蹉跎匆匆過,而恰如同學少年,在最能學習的時候你選擇戀愛,在最能吃苦的時候你選擇安逸,自是年少,卻韶華傾負,再無少年之時。錯過了人生最為難得的吃苦經歷,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會淺薄。

什麼叫吃苦?當你抱怨自己已經很辛苦的時候,請看看那些透支著體力卻依舊食不果腹的勞動者,在辦公室裡整整資料能算吃苦?在有空調的寫字樓裡敲敲鍵盤算是吃苦?認真的看看書,學學習,算吃苦?如果你為人生畫出了一條很淺的吃苦底線,就請不要妄圖跨越深邃的幸福極限。

當你看了《杜拉拉昇職記》,你覺得外企真好,可以出入高檔寫字樓,說著讓人聽不懂的英語,拿著讓人眼紅的薪水;當你看了《親密敵人》,你覺得投行男好帥,開著凱迪拉克,漫步澳大利亞的海灘,隨手簽著幾百萬的合同;當你看到一條精妙的廣告讚不絕口,你覺得做營銷好潮,可以把握市場脈搏,縱情揮灑自己的創意;當你看到一位做房地產的朋友,每天和有錢人出入各種高檔場所,發著各種揮霍的微博,你覺得做房地產好賺錢;當你看到一位快消人員滿世界出差,在各種地方住五星級酒店,你覺得做快消好風光。你瘋狂的愛上了那種洋洋得意的狀態,卻不曾想到你日思夜想稱之為夢想的狀態,其實並不等於你看到的那樣簡單。

他所吃的苦,是早就開始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從N年前的資料查到昨天,一點點的做著細緻無比的分析;他所吃的苦,是為了去爭取一個客戶,和農民工擠在一輛臥鋪大巴車上,冒著被偷被搶被撞車的風險,一邊敲郵件,一邊環顧周圍詫異的眼神;他所吃的苦,是為了一套更合理更系統的管理方法,而不斷的和各個領導去磨合,去詢問,去思考;他所吃的苦,是為了簽下一個大訂單,自己一個人在他鄉,看著別人世界中的團圓,裝飾著自己的相思夢;他所吃的苦,是為了一個上市專案,在三天之內自學幾十萬字的材料,讓自己在三天之內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一個行家。他也曾許多次摔倒在泥土裡,甚至讓別人從自己的身體上踩過去。

他成功的取得了讓人望塵莫及的榮耀,只因為他是一個懂得吃苦的人,能夠承擔得起那種厚重的魅力。他辛勤工作的身影,他隨時洋溢的才華,他的一切禁得起歲月的推敲。

親愛的朋友,如果老天善待你,給了你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了自己的鬥志;如果老天對你百般設障,更請不要磨滅了對自己的信心和向前奮鬥的勇氣。當你想要放棄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賣力、天賦還比你高的牛人,他們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個你永遠只能眺望的遠方。

在你經歷過風吹雨打之後,也許會傷痕累累,但是當雨後的第一縷陽光投射到你那蒼白、憔悴的臉龐時,你應該欣喜若狂,並不是因為陽光的溫暖,而是在苦了心志,勞了筋骨,餓了體膚之後,你毅然站立在前進的路上,做著堅韌上進的自己。其實你現在在哪裡,並不是那麼重要。只要你有一顆永遠向上的心,你終究會找到那個屬於你自己的方向。

所以,請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沒有人的青春是在紅地毯上走過,既然夢想成為那個別人無法企及的自我,就應該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為了到達終點,付出別人無法企及的努力。

經典內涵的勵志文章摘抄:痛苦才是人成長的最大動力

人生中,每個人都會經歷非常難熬的時期,在豆瓣上,很多網友分享自己最難熬的瞬間,細細讀來,讓我產生非常多的感動。

喜歡其中一個網友的一句話:最辛苦的日子就是你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因為它塑造了一個更好的你。在這裡與壹心理的網友們共勉。

下面是小編從原帖中摘錄的一些回帖,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張尼德噗噗噗:20xx年,大學畢業,媽媽重病,連續幾個月白天都在醫院,準備論文,英語專業考試,每週兩次打工,晚上覆習,我是獨生女父母離異。後來媽媽陷入昏迷不能自理,進ICU一天定時檢視,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有一次她說你來這麼早啊,現在早上五點多吧,該考試了吧,好好複習沒有,要抓緊才能考上大學,你姨去香港了嗎?當時我就哭了,我說:媽媽,我都大學畢業了,現在是下午,我姨在香港都十幾年了…

後來媽媽去世,我一聲都不敢哭,怕家裡人擔心。然後發現男朋友劈腿,但是專業考試和論文都過了。

朋友從天南海北飛回來看我,在最難過的時候遇到現在的男朋友,他那麼那麼好,他說你以後永遠都不會孤獨了。

@晝行燈:20xx年,5月倒數第二天,離大學聯考一週,在學校的最後一天,下午,雷陣雨。平時媽接我回家,打電話,她已經泣不成聲,爸焦頭爛額,問明情況我也傻眼了,姥爺家進劫匪,把姥爺從樓梯推下,摔死了,姥姥骨折住院,失竊數十萬。天塌了,坐地上不知道該怎麼辦。借錢出學校打車去醫院,好像老天跟我作對似的,打不到車,有一輛車路過我強行進去跟人家說明情況,司機說車壞了,去不了醫院,足足等了半小時,天打著雷,我流著淚,到醫院,都太遲了。父母忙喪事,一個人到家開啟冰箱,看到昨天他老人家給我做的牛肉,淚水怎麼也止不住。今天他怎麼一動不動了,我再也見不到他了。

@蟠尾:就是眼下,努力找工作,無果。走在零下二十度的街上找單位,一直吃閉門羹。家人瞧不起我,從不撫慰和幫扶,只問結果。不知道自己活著幹什麼,沒勇氣自我了斷,有時候真想求上天給個了斷,讓我重新投胎再來。

@貓:現在,在大城市漂,工作不滿意,男友沒有錢沒有房子車子,看不起我去考公務員。好難熬,想回家工作了,想相親了。

@新一:現在,爸爸癌症晚期。

@偏見小姐:最艱難的時候是去外地學畫的時候吧。家中也因為生意破產,還要負擔高昂的學習費用,自己想盡一切辦法節省,睡大通鋪,爬火車趕夜路、洗浴中心蹭睡什麼都做過了,有一次因為證件丟失在離家幾百裡的一個城市,大冷天身無分文,實在絕望了,只有打電話回家求助,然後爸爸來接我,帶我去吃了一個多月以來唯一的一次熱飯,我記得有個菜是燒茄子,我一邊吃一邊哭,暗自發誓以後一定不會這樣了。

@愛做夢的P小姐:前一天下午6點多打電話給我爺爺,第二天凌晨5點叔叔打電話來說爺爺走了。那段時間每天很早就睡,第二天很早就醒,醒了就一個人無聲地哭。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個月。沒有人知道在我心中爺爺意味著什麼,也恨我自己發現電話裡他說話不清楚的時候沒有注意。如果他能多活幾個月,就和奶奶金婚了,爺爺說過要慶祝一下的,可是他等不到了。

@小河馬:20xx年7月到20xx年底,整整兩年,先是媽媽出事,家裡瞞著我過了半年才知道。後來是爸爸生意出問題,然後父母感情又出現了問題,不過還是很感謝那段最灰暗的時光,讓我這個溫室裡的花朵有機會看清了一點人情冷暖,歷練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以及切斷了依賴別人的想法。

@石頭:20xx年底,母親身體不好,我在異地上班,心裡急切的想要回去照顧她。可是工作抽不開身,單位也有裁員的意向,我因為著急母親身體,內分泌失調,一個月來了好幾次月經,男友父母不願意我們在一起,所有的事情遇到了一起,每天都活在煎熬裡,過年的時候回到家,當時母親身體好一點,但我依舊情緒失控,坐在床上沒理由的流眼淚,吃飯的時候會失聲痛哭,其實別的都可以堅持下去,主要是我內分泌失調,總覺得自己要完了,父母又急切的逼婚,畢竟年齡大了。本命年過了第28天了,我覺得一切都好起來了。

@seven:20xx年前,大學聯考體檢查出來聽力比正常人差,耗乾淨家裡存款15000買了兩隻助聽器,20xx年前左耳聽力下降至一點也聽不見,只能靠右耳不足常人一半的聽力應付世界,3年前右耳聽力下降至一點也聽不見,成為各種意義上的完全聾人。重新聽見要做20到30萬的耳蝸手術,還不是百分百成功。當時覺得整個人生都不好了。夜夜低泣到天明,至今不敢回望那段脆弱而絕望的時光。

一年半前耗淨家裡存款做了30萬的耳蝸。兩個月前找到了所有方面都符合我要求的工作。家裡另買了房。現在感覺有房,車如果想有也能咬咬牙買。正職當然很理想,宅家裡三年鍛煉出來的兼職也稱得上蒸蒸日上。除了結婚無望這點缺憾以外,比無聲世界的生活總算是一個天一個地。

我也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我想我還有父母,我是獨生子女,所以人生再不堪也要忍受。希望以後會更好吧,早點嫁出。既然人生是遊戲,只能儘自己努力玩過更多關卡才over。當然,我現在很佩服自己,真心的。我夠努力所以值得所有將來的美好。

經典內涵的勵志文章摘抄:別多想,只管開始做

要讀書,怎生讀?朱熹說:“書只貴讀,讀多自然曉。今即思量得,寫在紙上底,也不濟事,終非我有,只貴乎讀。這個不知如何,自然心與氣合,舒暢發越,自是記得牢。縱饒熟看過,心裡思量過,也不如讀。讀來讀去,少間曉不得底,自然曉得;已曉得者,越有滋味。若是讀不熟,都沒這般滋味。”簡單說,“只貴乎讀,也不如讀,讀來讀去,自然曉得”,而且不講道理,“這個不知如何”。

就此一棍子,打翻了寫讀書筆記的、熟看過、思量過的諸般法子。

要寫字,怎生寫?

尼爾-蓋曼說:寫完一個,持續寫。

吉恩-沃爾夫:寫下一個。

帕慕克說他在書桌前,每天坐十小時。

聽此話,真是坑人。我們要的是訣竅,是建議,是張無忌練五年就抵張三丰一百年的是道,是遊刃有餘的祕方,你卻叫我們照樣子夯練!坑死人啦!是把我們當傻瓜嗎?

但稍微回想,還真是。庖丁說道之前,也解了十九年牛,而且這還是半小說性質。張無忌?那純是小說。

又說了:帕慕克,你是作家,你可以每天寫十小時,我們沒閒空啊。

說到閒空,旁扯幾句。

馬爾克斯說的一段子:1971年,聶魯達在巴黎,聽某個可靠的朋友透露,說他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聶先生那年,六十七歲了,離過世還有兩年。雖然終於在諾貝爾文學兼比誰晚死獎中,跑贏了那幫老頭評委,到底不能像年輕人剛進洞房,猴急跳腳臉火燙。他只遍請巴黎的諸位朋友吃飯,人問他理由,他只笑而不答。直到訊息出來,諸位恍然大悟,紛道恭喜。數中一位問:“那你頒獎詞準備說啥?”聶先生一拍腦袋:“高興忘了!”扯過張選單,翻個面,就用他招牌的綠墨水開始寫起來。

這故事能講得開,前提是聶先生那些年在巴黎。他在巴黎幹嘛呢?工作,在大使館上班。實際上,他老人家是正經外交官。

有些人當官之餘寫詩,就能成諾貝爾;有些人當官之餘,就只能寫“一路聲聲頻問好,千言句句盡關懷。殷勤答問唱和諧。 ”

業餘詩人很是不少,實際上,詩人這行當,大多是兼職:

凱魯亞克並不總是在路上賓士,也會去鐵路工作。

艾米莉-迪金森除了寫詩,也幫人養過貓。

羅伯特-弗洛斯特一邊寫詩一邊躬耕田園。

華萊士-史蒂文斯一邊寫詩一邊當保險推銷員。

胡安-魯爾福也曾經一邊在墨西哥到處開車推銷保險,一邊構思他影響整個拉美文學界的《佩德羅-巴拉莫》。

杜甫做他的杜工部,一邊順手寫詩,秦觀認為他算詩歌界的孔子。

曹操一邊蕩平宇內芟夷大難,一邊順手寫詩開了個時代。

李後主他爹外加馮延巳包括之後的晏殊,都是一邊做著帝王和宰相,一邊順手把詞從五代拓到了宋初。

歐陽修、王安石都是宰相級的職位,又當朋黨紛起,忙著指揮僚友,跟對手吵架,奏章一封封,還不能罵髒話,工作壓力挺大,順便也列了唐宋八大家。

門德爾鬆是當老師的,夏天才創作曲子。李斯特得繞世界巡迴,比如著名的十個星期演四十場之類的傳說,順手寫曲子。馬勒很長時間裡主業是指揮。鮑羅丁本行是醫院院長,又是化學家。等把些瓶瓶罐罐都處理罷,才能寫曲子去。

康奈爾大學教師納博科夫帶著兩門課,講義都印得出《文學講稿》,趁假期出去捉蝴蝶時,下雨天悶在車裡寫小說,寫了五年,弄出了《洛麗塔》。

這些貨們,大多是業餘搞創作;本行另有職責,而且負擔不算輕;業餘搞創作,喧賓奪主成其大名。——當然你可以說,明清時許多老流氓,身兼儒道兩種屬性,偶爾還念念禪;當了公務員,有了鐵飯碗,就抱定儒家精神,濟世救民。沒當上公務員,或者不被天子待見,就決定披髮入山,雲煙深處去,坐看雲起。明清朝的名文人大多如此:做著好官,唸叨歸農,自號個什麼齋主人,什麼居山人,還寫厚厚的詩集出來印,就是想來分富貴風流,兩廂佔盡——所以我不算他們。

讀過《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理當對斯特里克蘭——原型為高更——反覆陳述的那句話有印象:他所以要拋棄掉事業去畫畫,是因為“人生太短了,我來不及做別的。”實際上,每個人都會嫌時間太少,比起自己想做的事情來,實在太少了。

放到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一個簡單的算式:

一個人,假設他的工作與愛好全不相關,則一天24小時,8小時睡覺,8小時工作,餘下尚有8小時。縱算這8小時用以飲食、回家,去掉4小時,尚餘4小時。每天4小時夠做些什麼呢?

簡單說吧,如果一個人假期每天睡8小時,空餘16小時,那每個人一天的4小時,一年下來,等於一段三個月的假期時光。

但是,當然,肯定,這是一種理想的演算法。因為這每天至少可以自己支配的4小時,一定有這樣那樣的麻煩:要刷微信;要和朋友聊天;要看朋友轉來的有趣圖片;要慢慢消磨時光看肥皂劇;要打遊戲;要發呆;要胡思亂想;以及最多的情況是:

“好吧,我已經決定今天的4小時要用來看掉一本60頁的浮世繪畫冊……等等,看得有點悶啊……不如我先去看點別的輕鬆的東西呢,比如,刷一集美劇?”

——絕大多數時光,就是這樣流逝了。

這樣做當然沒什麼可指責的,因為人類的天性,總會停留在讓自己舒服的領域之中。那些微小時光的浪費,比如看微信、刷社交網路、慢悠悠聽音樂、賴床,都是自我療愈,是補充元氣。但人們又有一種奇妙的惰性,不像機器那樣,輸滿能量就能立刻開始運作:人是會貪戀舒服的動物,補充完汽油了,還不願意出站,哪怕“我再聽完加油站裡這首歌吧。”

想讀一本書,買下來;買完之後,不讀,放著;時候久了,越告訴自己該讀,就越不想讀;每當想起,從書架上拿起,翻幾頁,又放回去;“我已經讀過了,過幾天再說”。反覆的自我輕施壓,有了逆反情緒,覺得這是苦差事,越不想做。

海明威說,艾略特的鉅作《荒原》是在銀行工作時寫的,但沒名沒錢之前,艾略特就是不敢辭職,當時在巴黎的龐德,雖然詩稿賣不出去,窮得想去當翻譯算了,但還是夥同諸友捐款,“把艾略特從銀行拯救出來!”艾略特,一直描述:那些東西,他無法不去寫。

村上春樹的第一二部小說,是在經營酒吧的間隙寫完的。非常辛苦,辛苦到他寫完第二部小說後就決定不再開店了。但他還是撐下來了。他自陳說自己寫《且聽風吟》時,甚至沒有當小說家的念想,僅僅是必須寫完這篇小說,他甚至沒有考慮過寫完之後怎麼處理(最後投給了群像新人獎),但至少是:寫完之後,甚為舒暢。

這就是他們克服“舒適領域依賴症”=“拖延症”=“懶”的法子:

寫作就是他們的舒適領域,就是他們的自我療護。他們寫字,一如如今的我們,刷網路看輕碎有趣的資訊似的。

寫字和讀書當然有技巧,有儀式,海明威是這方面的大師。雖然世界一直在念叨“冰山理論”,但他最經常唸叨的是這兩條。

A 優裕的生活環境、規律的生活、強健的身體,有利於持續寫作。

B 在寫得順溜時停筆,如此第二天才好很方便的繼續。

當然,他還有什麼摸摸兜裡的兔子腿之類玩意,給自己加油提神,那是迷信,咱不提這個。但他確實可以一下午寫三個短篇,《殺手》、《雨中貓》是同一個下午寫出來的——嗯,他沒有“我寫完一篇了,這下午沒活了,我去玩會兒吧”的習慣。

所以,我忘了是誰說的,塞勒還是誰,海明威其實真正解決的問題僅僅是put your F ass down in front of the desk and keep on working。但這其實也就是做任何事的真正訣竅了。實際上,無論哪個行當,任何人都會有“今天老子不想幹了”的心思,但到最後,還是去繼續了。

人想必都有這樣一兩次經驗:

當你有選擇的餘地,不去做一件事時,便多少會想法子推諉;但當你被限期勒令做這件事時,你還是會推諉一陣,你會覺得“這樣實在太難受了,想起來就是地獄啊”,但壓力之下,便會進入一種瘋狂的工作節奏。你高速勞作,極為順手,等做完後回看才發現自己有多大的潛力,“我居然做完了!”而在做完這檔子事之後的一段時間,你會有些茫然若失;你會帶著慣性,繼續高效勞作,就像一輛剎不住的車子。你會習慣於這種緊張而高效的歲月,甚至對自己的清閒產生罪惡感;而促使你繼續勞作的,就是這種罪惡感。

因為人許多時候,就是這麼種賤骨頭:總會以為許多心結,自己無法克服;但時候到了,心理會自然把曾經厭惡的一切,歸化為自己可接納的部分,並自動從完成度上尋找快感;許多工作狂大多如此,靠著連續不斷的自我施壓、擊破壓力來獲得快感,終於欲罷不能。

所謂巧妙的讀書方法,所謂巧妙的工作方法,許多僅僅是變著法的自我激勵和自我暗示,是對心緒的諂媚,繞著彎哄自己,put your F ass down in front of the desk and keep on working。所以許多法子,能有用於一時,卻無法持續刺激自己。除了少數天才,事情的成效在於你投入的時間,而投入的時間,必然受制於拖延症=懶,要擊破這一點,就必須對所做的事情,不只有愛,而且有飢渴感,許多時候的愛慕,只是將之當成一種儀式;只有真正從中獲得了樂趣,才會有上癮般的偏好,才會有一種“我一空下來就得做這個”,而不是“我是要做這個的,不過等等我先看會兒閒書吧”。

最後一個故事。

馬爾克斯早年在哥倫比亞當記者。白天工作,晚上去一個下等妓女睡的大車店歇宿,乘隙寫小說。到他而立之年被報紙解聘後,他先在巴黎,然後去墨西哥。在墨西哥時,他已經寫完了五部小說——全是工作之餘寫的——只有一部《枯枝敗葉》出版了,印了千餘冊。很多年後,他回顧那段生涯,說過這麼句話:

“我當時覺得,我可能再也沒機會寫小說了,所以像寫最後一部小說一樣,把一切都傾瀉進了《枯枝敗葉》。”

在從寫小說中獲取樂趣之前,他先逼迫自己寫小說。這個原理,其實可以類比一下。

每個人都會想:我週末要回家看爸媽;我每天回家要給爸媽打個電話問平安……但這心思總存不了太久;總得要父母說得了病,去日無多,有了個期限,人才會一股腦兒,把久已儲藏的情感傾瀉而出。

將這裡的父母和你從來想做,又從來沒開始著手的業餘愛好做個替換,道理相去不遠。

成就來自經年累月的累積,累積來自於堅持,堅持受著快感的鼓勵,快感則是可以通過自我壓迫+釋放來獲得的(再說一遍,人是有受虐傾向的);而許多時候,自我壓迫,就來自於永不得到或即將逝去的恐懼。

所以,一種自我蠱惑的心情是:“如果我現在不做某事,也許以後也沒時間了。”

當然,到最後,當你把心理深層那些欺軟怕硬、好吃懶做的東西都摸明白了,也就沒必要自我蠱惑了。你能夠洞悉所謂拖延症,也只是耽於舒適領域,所以便只剩乾脆的一點,不要前思後想,只清空大腦,然後簡單粗暴的給自己一下:

“別多想,只管開始做!”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經典內涵的勵志文章摘抄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