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文章

朗讀勵志文章精選_適合朗讀的勵志文章

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朗讀勵志文章精選兩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朗讀勵志文章精選_適合朗讀的勵志文章

  朗讀勵志文章精選篇1·給自己開個價

我們給商品定價,給服務定價,給中介定價。假使有人出價,購買你的一生,你定個價吧!

別說無價!

每一年,每一天,時光飛逝,你其實找不到買家,一個連買家都找不到的人,不能夠說無價,只能夠說,滯銷。

每一個人,都有價碼!這是“尼基塔”裡面的臺詞!

有人貨賣自己的身體,每一個月3000元,用體力、勞動換取收入。

有人讀書,增加知識,用腦袋裡的墨水,換取收入。

有人用經驗,有人用能力,有人用聰明!交易,每一個人,都有價碼。

如果給你定個價,是多少呢?明碼標價?

從小,我就不想把自己賣出去!對於自由的熱愛,以及對於情誼的追求,似乎是我的價碼!所以,那個時候,就有一個夢想,未來有一天,任何金錢都無法誘惑我,多少錢,都無法誘惑我,我可以專注於自由的探索,和情誼的浪漫。

所以,我走了唯一我能夠走的路!我走的路,是因為我要去的地方!走到任何地方,我都要能夠四海為家。

唯有不斷地投資自己,使得自己可以逐漸擺脫把自己賣出去的關係:獲取不在職收入,成了我最重要的人生追求。

一個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的人,或許不會想那麼多,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不會不想,時間,一天天消逝,懂得的人,才知道珍惜。

到了今天,我深知,我的人生,才真正開始。

這一天,你將自己贖回。

這一天,下一天,未來的每一天,才是屬於你的,可以由你親自設計。

  朗讀勵志文章精選篇2·什麼是誠信?什麼是信商?

衡量一個事物的價值,往往不在於它能夠帶來什麼,而是少了它,將缺失或導致什麼?

誠信看不見、摸不著,說起來虛無縹緲,聽起來不著一物。然而,若沒有它,作奸犯科、欺盜橫行,社會將趨於混亂。誠信之重要性,如同空氣、陽光和水——它們如此普通,以致於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它們如此重要,以致於如果沒有它們,生物將難以生存、延續。

中國儒家將誠信推崇為生命個體立身於天地之間最基本的行為規範。孔子就曾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了誠信的重要性:“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在孔子的眼中,誠信如同“車輪”,沒有它寸步難行,“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

清明社會,人人嚴於律己,擇正道而行,“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誠信啟用社會資源、提升整體效率。

中國北方,當一個農民在路上遇見牛糞的時候,如果他在地上畫個“圈圈”,就表示“牛糞有主了”。牛糞風乾的這段日子,在他拾去牛糞之前,任何人不會搶先撿走。“圈圈”代表了一種契約關係,宣告了對某物的佔有。這種墨守成規的傳統,與動物的領地意識大相徑庭,卻由此構建起中國社會延續至今的信任體系,某些民風淳樸的地區仍舊保持著這一習俗。

古人重視誠信,將其作為安身立命的準則,留下“言而有信”、“一諾千金”的典故。

杭州胡慶餘堂“真不二價”的金字招牌,與其說出於對藥品的自信,不如說示人以誠信,誠信簡化交易心理,降低討價還價的交易成本,讓藥房可以將時間、精力專注於提升製藥工藝和藥材品質。最終,社會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顧客買到放心藥,藥房獲得商業利益。

現代社會,市場經濟大行其道,人們忙著追逐財富,似乎早就把祖宗的美德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小到膠囊、皮鞋、化妝品的假冒偽劣產品氾濫,大到金融騙貸,乃至業務欺詐、合夥騙局,缺乏誠信導致了一系列負面的商業行為,比如溫州老闆跑路潮、P2P誠信危機、合夥人困局,等等。而這些“壞的商業”又反過來對市場與社會的信任機制造成“二次破壞”。

商業世界,各種變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地聯絡,不能孤立地看待彼此,而應系統地通盤考慮。缺乏誠信的根源,在於道德感缺失和價值觀偏差。彼得·德魯克認為“始終有一小部分會欺騙、竊取、說謊、行賄或受賄,問題出在人們的價值觀不盡相同,所接收的道德教育也不盡相同。”

自私是人類的天性,而商業又放大了這一天性。在公司經營中,出於自私的考慮,出於對利益的追逐,人們的雙眼被利慾矇蔽,可以無視誠信的準則,輕而易舉地跨越道德的障礙。

在納西姆·塔勒布看來,“交易讓人們的關係得以簡單化”。市場經濟以交換為手段,每一次短期的逐利行為,均是以犧牲長遠利益為代價。三聚氰胺事件引發中國乳製品行業地震,福喜過期劣質雞肉事件重創麥當勞、肯德基,臺灣地溝油事件衝擊頂新集團。商業世界環環相扣,一個環節的不誠信,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長久地損害了行業誠信和交易心理,帶來毀滅性打擊。

破壞誠信將帶來多麼沉重的損失,重建誠信就將創造多麼龐大的價值。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言,馬雲“將社會問題化為商業機會”,通過支付寶重新構建了一套金融交易體系,化解了困擾電子商務的“誠信問題”,而支付寶正是整個阿里巴巴集團“最具價值的資產”。

若以發展的眼光來看,當前中國社會展現的種種誠信問題,不過是歷史演進的滄海一粟。

勞倫斯·米勒《美國企業精神》一書中描繪美國商業界由工業化向資訊化過渡階段所經歷的磨難:“我們目前正進入轉型期……需要一套新的管理重點與做法,也必須重新建立員工、組織以及管理人員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將基於信任和個人責任,並且需要新的倫理和新的精神。”

新的倫理和精神源自傳統,又面向未來。在勞倫斯·米勒眼中“一個組織很像一個有機體”,誠信則是“它的靈魂”,因此必須“堅持一套固定信念,追求崇高的目標而非短期利益”。

誠信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得益於資訊科技的進步,在“平的世界”中,資訊流通日益便捷,任何試圖矇蔽消費者、合作方,攫取私利的行為都將無處遁形。大資料時代,個人、組織、公司的一切行為都將以資料的形式記錄和儲存,因此,誠信變得有跡可查、有案可循。

誠信應該成為一種基本的價值觀,價值觀指導人們的行動,同時也“要對那些經不住誘惑的人進行嚴厲的懲罰”。懲罰的標準和依據,不應是不盡相同的道德感和價值觀,而應出於人們對誠信的基本共識。也許有朝一日,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誠信可以像情商(EQ)、智商(IQ)一樣,成為一種可以科學計算、系統考量的標準,即“信商”(CQ,CreditQuotient)。

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由於身處利益的汪洋大海中,商業界人士應該格外珍視自己的誠信,不應該欺騙、竊取、說謊、行賄和受賄。然而,這難倒不是所有人都應建立並恪守的原則嗎?

彼得·德魯克認為,“一名嚴於律己的人所能夠做到的是,絕不做那些有損自己聲名和品行的事情”。他們不管從事什麼職業,“總之還是在做人,就絕不能違反做人的原則。”

也許,等到人們不再呼籲和強調建立誠信意識的時候,誠信才能真正作為一種精神融為社會的準則。

朗讀勵志文章精選篇3·因為怕輸,所以就不試了嗎?

莉莉姐是我們公司的紅人,但大家一直很奇怪,論身高,她算不上高挑;論樣貌,也不算出眾;平時,也不見她跟老闆走得多近,可不知道她用什麼方式,總是能得到器重,連著三年的升職加薪都有她的份兒。

前幾天,她帶我一起去見個客戶,並沒有什麼要緊的事,只是日常的關係維護。落座之後,咖啡端上來,彼此寒暄兩句,客戶無意中說起最近忙著跟人談一個合作專案。待對方說完,莉莉姐瞅準時機又不失風度地追問,已經簽完合同了嗎?有沒有可能交給我們公司來做。

客戶猶豫了一下,說,已經有了一家意向單位,談得差不多了,所以很抱歉,這次可能不行了。莉莉姐沒有放棄,繼續說,我只想知道,如何才能把不行變成行。

跟客戶吃完自助餐後,莉莉姐沒有回家,開車一路回了公司,連夜寫出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案,第二天一早又帶著我去了客戶那兒。對方依然熱情有禮地接待了我們,但看過方案之後還是有些為難地說,可能這次會有點難度……

幾乎一宿未睡的莉莉姐臉上帶著一貫的微笑,讓人難以察覺一絲倦容。她語氣堅定地接過話茬:沒關係,我們今天就是來解決這些問題的。你只需要告訴我,怎麼才能成。即使最後還是沒能合作,至少我爭取過了。

經過反覆商討、修改方案,最後,莉莉姐愣是後來居上,從眾多競爭對手手中把這個單子搶了過來。

簽完合同那天,她請我吃飯,算是小小地慶祝一下。我問起她哪來的魄力和韌勁能如此執著,她說,不管是你想要得到一樣東西,還是實現一個夢想,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阻撓,有多少人的第一反應是既然大局將定,那就放棄吧,下次有機會再說。可是,哪有那麼正好的機會。我只不過是比別人多問了一句“還有可能改變嗎”,只要有一點點希望,我就想試試。

“本來勝算就不大,非要逞能,萬一失敗了,多丟人。”我脫口而出。

“敢於嘗試,這是年輕的資本,有什麼可丟人的。你沒聽過那句話嗎,生命中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但卻沒有。”莉莉姐說,她只是不希望自己為不曾盡力而後悔。

於是,我明白了,為什麼受到器重的總是她。

看我一臉景仰的表情,莉莉姐端起酒杯跟我碰了一下,說,其實她的膽量也不是生來就有的。在她的大學時代,內心也曾自卑過。學校組織排球比賽,她明明在中學時專門練過,可覺得自己個子不高,怕被笑話,就沒敢報名。可班裡的女生太少,實在很難湊齊一支排球隊,班長找她談了兩次,她終於勉強同意做個替補。她在比賽的最後幾分鐘上場,竟連得了好幾分,同學們喝彩聲一浪一浪的,她像突然間頓悟,自己明明是可以的,為什麼之前一直畏畏縮縮?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太多了。你想養一盆綠植,可是從來沒養過,想想有些困難,還是算了吧;你想要考研,可一想到沒日沒夜地複習之後還是可能不會成功,就放棄了;你想要跑步,可是擔心自己沒有科學的方法,跑幾天也減不了肥,於是就作罷了;領導給你一項新的工作,你從來沒幹過,生怕出錯,又推掉了……

所有可能讓你變得更好的努力,在一開始就被你扼殺了。如果你一直沒有嘗試邁出第一步,怎麼可能掌握栽培綠植的方法,怎麼可能享受到跑步之後大汗淋漓的酣暢……難道害怕自己沒有經驗,害怕中途突然出現的變故,害怕事到最後依然不盡如人意的結局,或者僅僅是怕輸、怕被嘲笑,就不敢嘗試了嗎?

其實,同樣有太多類似的例子在告訴我們,很多時候,那些困難真的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就像莉莉姐告訴我的,“我無數次地跟自己說,再試一次,如果這個關過不去,再放棄吧。可是,每個關就這麼闖過來了。最難的,只是需要你邁出嘗試的第一步。”

想起之前看到楊瀾在書中寫到她對邁克爾·喬丹的採訪,這位被譽為“飛人”的偉大運動員說:“我起碼有9000次投球不中,我輸過不下300場比賽,有26次人們期待我投入制勝一球而我卻失誤了。我的一生中失敗一個接著一個,這就是為什麼我能夠成功。我從未害怕過失敗,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不能接受沒有嘗試。”喬丹說,面對所有的傷痛和困境,他的法寶就是父母從小教育他的那句話:“誰都會遇到倒黴事,你的任務是想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

而這,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畢生的功課。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都有想要達成的目標,都有希望成為的樣子,但在這個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干擾。與其畏縮不前,何不趁青春年少,大膽一試?許多事情,不是因為做不到才讓人失去了信心,而是因為失去了信心,才變得難以做到。

你與成功之間的距離,有時候可能就在於你比別人多嘗試了那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