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短篇散文集

哲理散文詩

“工匠精神”,狹義上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當前中國,弘揚“工匠精神”,首先必須從思想上摒棄掉急功近利的浮躁。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領悟工匠精神哲理散文詩和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

哲理散文詩

  哲理散文詩:領悟工匠精神

工匠者,乃精雕細琢之人,一顆細膩心,兩隻勤勞手。

社會需要工匠精神,

因為豆腐渣工程太多;

企業需要工匠精神,

因為虎頭蛇尾的事太多;

個人需要工匠精神,

因為做事不精心的太多;

生活需要工匠精神,

因為生活需要精雕細琢;

………

工匠精神,

是一種修行。

所以,

要把工作當作一種修行,

要把生活當作一種修行,

要把人生當成一種修行。

你和我,

都在修行。

我們,

都在修行。

領悟工匠精神,

開始修行,

開始我們的精雕細琢……

於河邊。

領悟工匠精神文章:從哪兒來

20xx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在說到“提升消費品品質”時,強調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是“工匠精神”這一概念第一次出現在治國安邦的檔案之中,顯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訴求,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全民共識。

什麼是“工匠精神”?“工匠”是有工藝專長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識、思維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仔細領悟,“工匠精神”的認識論特徵非常鮮明。工匠要做工、出活,即通過改造客觀世界來體現自身的價值;工匠在一定的精神指導下工作,在改造客觀世界中獲取新的認識,如此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到認識,迴圈往復,以致無窮,不僅在製造上不斷精進,而且在認識上不斷昇華,以致達於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缺乏工匠精神甚至起碼職業道德的現象比比皆是。小至一塊街石,一塊整齊漂亮的山石從遙遠的採石場到繁華的街道上,其間不知要經過怎樣的加工磨礪,花費多少人力物力,但就因為砌磚的師傅缺乏精益求精的認真精神,鋪上去不幾天就鬆動了、被踩裂了,整齊的街道變得坑坑窪窪。大至一座大橋,某市一座投資11億元的大橋建成通車後,不久即大修。最近的一次大修,橋面用的是美國進口的環氧瀝青混凝土,耗資逾億元。面對市民“屢修屢壞”的質疑,有關方面誇口說“至少要管6年”,可實際上通行不到3個月就又修了一回。就這樣,通車20xx年經歷了24次維修,平均不到1年要修兩次。

缺乏的是“工匠精神”,損害的是國家利益,浪費的是社會資源,惡化的是生活品質。那麼,怎樣培育“工匠精神”呢?既是“精神”,就要在培育上下工夫。

一是創造生長“工匠精神”的心靈環境。被譽為“歷史之父”的公元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一書中記載說:埃及金字塔是由30萬奴隸所建造。1560年,瑞士鐘錶匠布克在遊覽時石破天驚地推斷:“金字塔這麼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麼精細,各個環節被銜接得天衣無縫,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難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為和對抗思想的奴隸,能讓金字塔的巨石之間連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進去。”很長的時間,這一推論都被當作一個笑料。然而,420xx年之後的20xx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宣佈:通過對吉薩附近600處墓葬的發掘考證,金字塔是由當地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建造的。由此證明了布克的推斷。

二是提供生長“工匠精神”的制度設計。旅遊業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的表現。但最近,國內連續爆出兩起旅遊業的驚人“宰客”事件,一是青島的38元一隻的“天價蝦”事件,二是黑龍江某地1萬多元一份的“天價魚”事件。對此,有人說起在臺灣的旅遊消費經歷。在某小店,遊客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摺合人民幣200多元。店主自豪地介紹說:這套茶具,是他的團隊設計的,獲得了臺灣最高設計金獎。但是他從裡邊取出一隻小茶杯,說:這隻茶杯,設計感很強,但用來喝茶卻很燙,請客人再考慮一下。客人又相中了另一套。可是小老闆搖頭說:這套不是臺灣設計,你們來臺灣,是要買臺灣本地產品。遊客怒了:你到底想不想做生意?小老闆正色道:正因為我認真做生意,才會跟你仔細說。我是做百年老店的,賣了你不想買的貨,會砸了我的牌子的。不大點的小店面,還琢磨做百年老店?遊客樂了。再仔細挑選,結果挑選了一套價值千元的精品。買完後出門來,遊客感嘆道:這孩子會做生意啊,他真誠地替顧客著想,非但沒吃虧,反而賺爆了。對比鮮明的事例,起決定性作用的,其實不是人的素質,而是產權設計的結果。

三是學習生長“工匠精神”的盈利理念。德國產品以質優價實、經久耐用聞名於世,一個8000萬人口的德國,竟然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奧妙何在呢?一位顧客與一家在柏林的菲仕樂鍋具店的經理聊天,顧客說:“你們德國人造的鍋可以用上120xx年,因此每賣出一口,實際上也就丟失了一位顧客,以後人家不用找你了。你看人家日本人造的鍋,用20xx年就到頭了,顧客每20xx年就得再找他一次。仔細想一想,你們划得來嗎?”經理回答說:“哪裡的話?所有買了我們鍋的人都不用再買第二次,這就會有口皆碑,就會招來更多的人來買我們的鍋,我們現在都忙不過來呢!我們幾十年來已經賣出1億多口鍋了,你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口嗎?快80億了,還有70多億人口的大市場在等著我們呢!”

唯有具有獨立價值和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閒暇,創造的快樂。每天都在創造,為自己的創造而感動。學習賦予生命以意義,創造賦予生命以價值的質感,這個時候,靈感在飛揚,思維在穿越,“工匠精神”也在蓬勃生長。

領悟工匠精神文章:

又是一次載譽歸來。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質量提升,傳遞質檢信任,讓消費者質量和服務共享;共促發展,引導質量消費,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主題活動中,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從20xx多家企業中脫穎而出,再獲“全國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示範企業”;“長虹造”平板電視、空調產品獲得“全國質量檢驗穩定合格產品”等4項榮譽。

精於製造的光環外,長虹更是一家加速智慧戰略轉型的企業。3月30日,長虹在綿陽釋出全球首個開放的物聯運營支撐平臺——UP平臺(UnitedPlatforms,簡稱UP平臺),全面發力智慧服務,由產品運營向 “產品+服務”的使用者運營轉型。

從規模製造到智慧服務,長虹的轉型步伐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貫穿始終。

□董洲

“工匠精神”是種氣質 製造不斷提檔升級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緣何需要“工匠精神”?據統計,全球壽命超過220xx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答案就是——工匠精神。

而這種精神恰恰是近60歲的長虹一直追求、秉承的。在長虹人看來,工匠精神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

製造業出生的長虹一直在產品的生產製造、工藝流程上精益求精。在長虹公司,有技術中心、創新中心、工程中心、可靠性中心等,這些機構和組織都是長虹製造水平提升的強大智力支援。

去年9月,工信部公佈的20xx年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名單中,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彩電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作為四川省唯一一個試點專案入圍。此前的6月初,四川長虹已經憑藉“彩電行業智慧製造新模式關鍵應用標準試驗驗證專案”入圍工信部20xx年智慧製造專項。

長虹在製造業領域的精益求精恰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涵。

長虹工程技術中心總經理潘曉勇介紹,在強大的資訊化系統支撐下,生產系統正向著具有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的智慧系統發展。自20xx年開始,長虹已在旗下7家子公司推廣智慧化工廠轉型試點。到20xx年,“智慧製造”為長虹創造1.3億餘元經濟效益,效率和場地利用率均因此提高30%以上。

長虹智慧製造不僅希望以機器人、自動化裝置等技術手段武裝工廠,滿足內部製造效率的提升,更需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將消費者的需求作為智慧製造的最高標準,反向考量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從全新產品生命週期實現大規模個人化需求定製。

“長虹的個性化定製建立在雲端大資料分析的基礎上。”潘曉勇介紹,長虹正積極探索通過雲平臺技術,承接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打破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圍牆”,進行全球協作製造。

“工匠精神”是種傳承 精益求精發力智慧服務

正是在智慧戰略的加速,長虹的工匠精神也自然開始水到渠成地“跨界”——從智慧製造到智慧服務。

工匠精神,自然離不開“工匠”這一主體。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無論技術發展到什麼水平,都離不開人這一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即便是製造工藝水平非常發達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也都需要靠一些技能水平相當高的人員從事這些手工勞動。

在長虹控股公司總經理李進看來,這樣的人和隊伍就是長虹發展的巨大潛力。長虹多年的發展積累,造就了一批好員工和幹部,這一批人在關鍵時刻才能夠讓長虹更好發展。而這些人要幫助長虹貼上“技術”的標籤,則意味著長虹不僅要在製造業上示範試點,更要在智慧服務上率先突破。

UP平臺的釋出便是工匠精神中堅定、踏實向前的體現和傳承。

3月30日當天,一個小時釋出會背後是長虹軟服團隊半年多攻關、多項技術成果整合、多項長虹優勢疊加的成果。以平臺的核心優勢IPP(個人整合閘道器)為例,這個聯接框架擁有30餘項核心技術專利,通過終端和雲端代理,實現和多家聯接標準及生態的相容,為解決使用者家裡的多品牌、多裝置之間的聯接和協同給出解決方案。

如果再將時間軸拉長,UP平臺的釋出既是長虹智慧戰略的持續落地,更是其近60年製造的深厚積澱。“這是一個改變長虹調性、靈魂的重要平臺,這個平臺標誌著長虹已經有了從製造向基於製造的智慧服務轉型的強大實力。”在長虹首席技術官陽丹看來,UP平臺的釋出是長虹轉型發展中的重要節點。

如何構築UP平臺的多元內容生態?長虹“讓想象發生”,精益求精。基於UP平臺,長虹已經成功孵化出點點幫、妥妥醫、購食匯、家事幫、能源管理、關護通、車聯網、智慧學習等多個智慧服務產業公司。

另一方面,基於UP平臺的開放協同,長虹正在吸納多元化的內容服務、第三方開發者、創業公司、服務應用公司等,演繹新的商業模式。比如CHiQ冰箱實現“食品比價”,通過自動識別冰箱常用食材品類,並採集周邊超市生鮮價格資訊,推送至移動端供使用者比價選擇。

在長虹人看來,智慧服務要更加“懂你”,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更是必須。

領悟工匠精神文章:工匠精神”如何避免只是過過嘴癮

這幾天,“工匠精神”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專家和媒體熱議的話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工匠精神”寫入其中,其深意和重要性毋庸贅述。很多代表委員、專家和評論人士,已經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等多個層面給予了充分論述。相信隨著話題的持續發酵,在各式媒介的傳播和放大之下,對於“工匠精神”的教育和普及,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輿論高度聚焦“工匠精神”重要性的時候,作為弘揚“工匠精神”的主角——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除了從思想的深處,真正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之外,更需要真正理解、感悟何為“工匠精神”?中國現代企業需要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的哪些方面?如何真正將“工匠精神”融入到企業的未來長遠發展之中,成為企業的“護城河”?而不是在兩會上過過嘴癮之後,繼續在既有的“軌道”上狂奔。

“工匠精神”,狹義上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當前中國,弘揚“工匠精神”,首先必須從思想上摒棄掉急功近利的浮躁。這是因為,把產品品質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耗時長、成本高的艱苦過程,沒有追求完美和極致的執著,沒有一絲不苟、不被周圍喧囂打擾的專注,沒有專業、敬業的孜孜探索,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

而這恰恰是許多企業人士所欠缺和需要惡補的。

君不見,在近十多年的房地產牛市到來之後,不少江浙等地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或強有力競爭者,逐漸將精力和資源轉移到房地產開發,亦或醉心於資本運作、投資等虛擬經濟,將主業逐漸荒廢,既沒有開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和新技術,也沒有在新的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

這類企業可能在短時間掙到錢了,但當經濟寒流到來之時,才驚覺自己是潮水褪去之後的裸泳者——早已被市場無情地拋棄在沙灘上,被迫淘汰、艱難轉型成了不得已的選擇。

忠言逆耳,但利於行:如果這些企業在當年能夠排除外界的喧囂,不被“短、平、快”(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所誘惑,能夠不折不扣地忠於“工匠精神”,在自己的細分領域深耕細作,進行創新創造,開發出猶如藝術品般的精品,又何愁沒有市場和利潤呢?又怎麼會在經濟低谷時處於如此被動的地位呢?

因此,那些有理想和抱負,真正想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血液的企業掌門人,應該好好反思,好好領悟“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實質,並付諸實施,將其融入到企業文化、企業戰略和目標、企業管理等多個緯度之中。唯有如此,方能夠讓“工匠精神”發力顯威,才能真正形成一批脫胎換骨的企業和企業家。

當然,除了企業家自身的主動努力外,相關的輿論營造、政策引導和配套支援等外部動力也不可或缺:一是媒體要多加引導,多介紹日本等將“工匠精神”做到極致國家的經驗,多報道國內的優秀企業案例;二是有關部門要制定合適的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投入,多培養能工巧匠和技能型人才;三是在教育層面,要創新職業技術教育,多培養新型應用人才。

只有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通過一代又一代企業家的堅持,才能形成獨具中國競爭力的“工匠精神”。

現實意義

“工匠精神”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著重要的學習價值。

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週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當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再出新品、再圈錢”的迴圈時,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後,成為眾多使用者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中國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為什麼搞不好?原因雖然很多,但最終可以歸結到一個方面上來,就是做事缺乏嚴謹的工匠精神。中國的產品質量不如日本,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們更嚴謹,更具有工匠精神。 企業不能盲目學習和引進日本式管理。日式管理最值得學習的是一種精神,而不是具體做法。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所謂工匠精神,第一是熱愛你所做的事,勝過愛這些事給你帶來的錢;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兩個字。在日本人的概念裡,你把它從60%提高到99%,和從99%提高到99.99%是一個概念。他們不跟別人較勁,跟自己較勁。

※本文作者:※

標籤:散文詩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