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經典散文集

寫菩提的散文

菩提本無樹,永珍皆由緣。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寫菩提的散文,希望您喜歡!

寫菩提的散文

寫菩提的散文一:心種菩提,禪悟人生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行,沿途會遇到萬千的風景,心境不同,看到的景色也大相徑庭。快樂的心態,看到處處皆是美景,彷彿花兒在微笑,鳥兒在吟歌;憂鬱的心態,入眸的是滿目荒涼,恍若雨兒在哭泣,風兒在悲鳴。“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與同伴們在沙湖道中遭遇大雨,因為沒帶蓑衣,別人感覺遭遇雨淋後狼狽不堪,唯有蘇軾沒有什麼感覺,感覺雨天與晴天沒有什麼區別,他不畏坎坷,清曠豪放,表現了一種超然的情懷,蘊含了曠達的胸襟,呈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姿態,這也彰顯了蘇軾對人生的徹悟。

人生是一場戲,生旦淨末醜,每個人都在戲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人既是主角,又是觀眾。如何讓你的人生是一場喜劇,而不是悲劇人生,那就要用心去演,只要懷著一顆真誠善良的心,給別人多些微笑,多些幫助,多些讚美,你得到的將是快樂的饋贈。有些人雖然物質上不富有,但卻很快樂;有些人雖然錦衣玉食,香車寶馬,但並不快樂。因為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只要懂得知足,懂得感恩,快樂就會與你相隨;只要擁有一顆慈悲仁愛之心,幸福就會與你相伴。

翠竹黃花皆佛性,行雲流水是禪心。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白若梅說:“禪是僧客烹火煮茶,是樵夫雲崖伐薪,是凡婦林泉浣紗,是老翁江雪獨釣,是黃童放牧白雲。是時光裡的一朝一夕,是凡世中的一草一木,是山河間的一水一塵。”禪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一言一行,一茶一飯都蘊含著禪意。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存有禪心。心越是簡單,就越快樂。吃的越簡單,就越健康。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縣被任命為世界第五大長壽鄉,巴馬人長壽的原因除了地理因素,親近大自然,還有就是飲食習慣,長壽老人都是以粗茶淡飯為主,簡單的生活,快樂的心態,良好的習慣都是長壽的因素。

保持一份淡然,懷一份灑脫,以花的姿態綻放人間,以風的瀟灑親吻大地,以水的溫婉縈繞山巒,以雲的飄逸曼舞藍天。奏一曲雲水禪心:“空山鳥語兮,人與白雲棲, 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魚兒戲,風吹山林兮 ,月照花影移, 紅塵如夢聚又離, 多情多悲慼,望一片幽冥兮,我與月相惜,撫一曲遙相寄,難訴相思意 ,當空舞長袖,人在千里,魂夢常相依.”讓心靈純淨,種一株清蓮於心中。眉間有山水,袖裡有清風,心如止水,清靜無塵,洗淨鉛華,淡定從容。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世人性本自淨,萬法在自性。

看了紀錄片《共坐白雲中》,感觸頗深,這是由美國導演愛德華博格拍攝的一部紀錄片,記錄了在終南山隱居修行的佛教師徒們的生活。記錄了隱居修行者的傳統、智慧,以及日常生活的苦樂。”片名《共坐白雲中》出自唐朝詩僧寒山的“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終南山鍾靈毓秀,巨集麗瑰奇,煙嵐疊翠,雲霧縹緲,是極佳的修行之地。但修行者的生活卻極為清苦,當他們放下了紅塵,放下了一切,對他們來說,痛苦與快樂都是一樣的,以寬容慈愛之心對待眾生。每個人都有佛性,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也是修心的過程。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榮華富貴,都是過眼雲煙。

在一盞禪茶裡領悟人生,茶葉吸取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融水之潤,清雅醇香。茶葉在沸水中翻滾,就如人生起起浮浮。第一道茶帶有淡淡的苦澀,就如人生,有酸甜苦辣;第二道茶,含有淡淡的清香,就如愛情,甜蜜而幸福;第三道茶,平淡如白開水,就像日常生活,平淡才是生活的真味。

於紅塵一隅,靜觀流年,慢品歲月,聆聽花開的聲音,看雲舒雲卷,欣賞天空那抹驚心動魄的蔚藍,攜一縷花香,掬一捧綠意,讓心靈得以豐盈,活在當下,愛在當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寫菩提的散文二:菩提本無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唐 惠能

佛不問因果,度有緣之人。

佛曰:世間萬物皆由緣而起,隨緣度化。想來,世間之人,與佛的緣分,是如此。紅塵與佛界,原只是一扇門的距離。無緣之人,任你窮盡一生,踏遍山河,也無法抵達般若之門;而有緣之人,或許只需一個低眉,一個回首,便可以在一陣清風,一盞清茶中了悟禪機,明心見性。

記憶中的六祖惠能,如一盞青蓮,端坐於佛前,蓮臺之上,他目光慈悲,度化眾生。他的身體,流淌著佛的血液;他的思想,浸潤著佛的靈性。所以,宿命只給了他一段短暫的紅塵遊離,他便揮手訣別,從此,皈依佛前,從一粒渺若微塵的芥子修行成為禪宗六祖。在佛前,他度化成蓮,誓與紅塵相決絕。

六祖惠能的出生,求法,得授衣缽無不流淌著無處不在的佛緣。相傳,惠能的母親“感異夢,懷妊六年,生能。” 他出生的時候毫光騰空,異香滿室。這樣的孩童,出生,便註定了以後的非凡。他的母親懷胎六年,而後來他繼承五祖弘忍的衣缽成為中國禪宗六祖,這也許就是命定的因果吧。

惠能三歲喪父,長大後以採樵養母。他是天生具有佛性的人,所以能夠聞經悟道,在市集賣柴的時候,他聽見一客唸誦《金剛經》,當即開悟,隨後,他安置好老母,便毅然的捨棄了五蘊紅塵,紛壇世相,來到清淨的菩提道場東禪寺,從此做了佛前的一粒芥子。這是他第一次接觸佛法,然而緣分的繩索早已將他們牽引,所謂緣定三生,幾句經文,就喚醒了他心中前世的記憶。也許,他的前世就是佛前的一盞油燈,而今生,又註定要做那個佛前燃燈人。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恍惚中,似乎看見,一切來去,皆有緣由,一切緣由,皆為因果。惠能來到東禪寺求法,五祖卻因不知他的慧根如何,便說他是那未開化的南蠻子,不願留他在此求法。只是惠能是與佛法有緣之人,他當即便說: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聽了,暗暗讚賞,但是五祖沒有立刻讓惠能剃度出家,而只是差遣惠能去破柴踏碓。五祖的做法用心良苦,或許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決定要將衣缽傳授給惠能,只是他仍舊需要歷練。

八個月後,弘忍為了選出衣缽的繼承人,便讓門中弟子各寫一偈子,表達自己對禪宗真意的理解和領悟。弘忍的大弟子 神秀立即做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此偈一出,便廣受讚譽,就連弘忍也不住稱讚。然而當時在寺里名不見經傳的惠能卻另作一偈寫於神秀偈子的旁邊,偈語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的偈語將世間一切視為空無,在他的眼中,空無觀被推到了極致。佛家講“四大皆空”,“空”亦是禪宗的不二法門,惠能的偈語中,連塵埃也成了無物,而神秀卻要時時勤拂拭,才能使自己不惹塵埃。神秀與惠能,誰的境界更深,誰的悟性更高,從這兩首偈語中,自見分曉。

五祖弘忍吟下一偈: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即無種,無性亦無生。隨後,便將衣缽傳給惠能。惠能有慧根,具有佛性,所以,他的偈子明心見性,直指空無。大乘佛法講頓悟,惠能的一生,也許就是這樣頓悟佛法,他不需要刻意的修行,萬法皆空,看透空明,即是一切。佛說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神秀等人,一生都執著於五象,執著於因果,即使修行千年,也無法了悟禪機,淡然心性。

惠能後來到曹溪寶林寺,弘揚禪宗,他以“見性成佛”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主張“頓悟”,影響華南諸宗派,人稱“南宗”,“南宗”後來成為中國禪宗正統。惠能與孔子和老子並列為“東方三聖人”,其思想包含著的哲理和智慧, 至今仍給人以有益的啟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想,無論是否是佛門弟子,對這首偈子,都不會陌生。惠能圓寂後留下《壇經》,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他的偈語,明心見性,不惹塵埃,他並非是想要俗世的你我都拋卻萬丈紅塵,遁入空門,而是希望紅塵的你我,淡然心性,清簡自持,少一些貪念與執妄,多一份禪心與般若;他希望,世間之人,處繁華而不喧囂,落紅塵而不世故,讓喧囂的紅塵成為菩提道場,在原本平常的日子裡,和佛祖共修一剪菩提的光陰,持一顆淡然的心,清醒從容,自在安寧。

記得前些日子,我去山中 寺廟請經,寺裡的師父問我為何,我說:佛不問因果,佛度有緣人。就這樣,我進入了藏經閣,進去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六祖惠能的偈子。那一方端硯,一隻素筆,便將他的故事連同他的偈語寫進經卷,隨著歲月的風沙,流傳千年。想來,我與六祖惠能亦是有緣,我的俗姓便是惠,只因這一字,我便相信,這是命定的因果,命定的佛緣。否則,藏經閣經書萬卷,我第一眼看見的又怎會是六祖惠能的《壇經》,歷代僧人寫下的偈語不計其數,我又怎會獨獨對他的偈語一見清心。也許,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但是,我依舊感謝,在煙火迷離的紅塵,得遇佛法,在蓮花開合的角落,找到慈悲。

菩提本無樹,永珍皆由緣。 只要內心足夠安寧,喧囂的紅塵亦可成為寧靜的菩提道場。願世俗的你我,淡然心性,清簡自持,在繁華中守住真淳,在每一個緣來緣去的日子裡,淡看一陣清風,一彎明月。

寫菩提的散文三:紅塵是情境,菩提自心中

人生,本就是紅塵相依或相忘於江湖的過程。輾轉纖塵,一些暖早已刻骨。流年無痕,若水穿塵,遺留在風中的,惟有淡淡的念。

——題記

抬手,輕撫窗。凝眸,注視著窗外的一片素裹,呼吸不由舒緩開來,心水裡也漸漸泛起了思念的點點漣漪。感恩上蒼,撒下這一片飛花玉雪,芬芳了眼眸,醉了時光。

歡喜一種感覺,站在窗前,什麼都不想,又或什麼都想,讓微風託著思緒,漸漸飄遠。手捧書香,品一杯清茗,感受淡淡的情,悠悠的念。經年裡,一地相思,一指流年,已悄然化作了記憶深處的留白。

一些過往,伴隨著些許傷痛,似雪中足跡於寂靜中撫平。一些感動,在淡淡的流年裡,雖未顯露,卻早已沁骨。清淺的時光,倒影著過往,卻在不經意間,暖到淚落。若人生是一首曲子,願用花開的時間,許一世滄情,奏一曲琴瑟相合。

一直偏愛,於寂靜處,默默看著,思索著,流年的掌紋。卻於恍惚間,才明白,那掌紋便是因果。於無際涯的時光裡,相遇且懂得,是何等幸福?塵世裡的執念,源於經年裡悠悠的呼喚和斑駁歲月裡的一份懂得。有人說:因為愛,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情懷,感人肺腑,令人唏噓長嘆。

那些打馬而過的時光,雖短暫擦肩,卻見證了花開的美麗。素淺流年,為你,剪一抹流光,靜置於清風中擱淺。深夜,為你,執一筆瘦箋,書一紙若深若淺的思念。今生,在紅塵深處想你,念你。

歲月無痕,卻有聲,一如掌心裡的水,雖已流逝,但卻始終能感受到水的溫熱。朵朵相思,似淚輕柔,溫婉了四季,浸透了白天與黑夜。你,念我或不念,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點點期盼,幾許感動,總是流年裡穿塵的暖。今世,不問花開幾許,但願,花落處,淺笑安然。

春秋流轉,流雲依舊,心中漂浮的總是那淡淡的傾心。感謝上蒼,許我這場相遇,這段眷美的過往。暮色四合,我願乘著思念的風,放牧繾綣的思緒。

紅塵擺渡,漸漸愛上了一種意境。夜臥松下月,朝看江上煙。這份靜好,一如曾經的相遇,在人海里靜靜地看著你。今世,願擁這懷意念,感知生命,站在流光裡,淺行輕吟。經年未央,願握一份懂得,掬一抔歲月,讓思緒氤氳成心香瀰漫開來。

風雪過後,獨上高樓。靜看一抹相思,於不經意間,綻一樹花香。傾聽心中碎碎念,攜一縷陽光,在歲月裡定格成一道永恆。記得有人說過:歲月,是眼角擦不淨的淚痕。縱使淚已滴落,但其內的暖早已沁骨。時光似水流淌,暮然回首,才發現,愛是滄海遺珠。

※本文作者:※

標籤:菩提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