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散文集欣賞

家鄉廟會

家鄉廟會

農曆四月初八,是家鄉廟會,鄉人不知這廟會因何時興起,曾有人詢問高齡老人,他說打記事起就有的廟會。每年沿襲至今。偶爾翻縣誌,也沒有記載。而那老廟,代代由善男信女們捐贈錢物佈施,也曾斷壁殘垣,也曾牆影斑駁,從久遠的年代走來,依然被修繕得莊嚴肅穆,身置其中,令人不油而生敬畏之情。
廟內供奉的是送子娘娘,香火一直旺盛,緣於鄉人依舊傳承著古老的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然現在時代變了,年輕人對生男生女的態度一個樣,但是,老年人骨子裡依然重男輕女。新婚媳婦還是被婆婆過多地關注了,希望頭胎生男孩子,即使響應政府計劃生育號召,也心裡踏實了。鄉人把這一期盼,固執地借送子娘娘來實現。
每年四月初八的這一天,曾在送子娘娘廟許過願,如願的人家,總要還願。面饃做成的蓮花大供,擺滿送子娘娘的供奉臺案,或絹花或紙花或鮮花,插滿大殿。香燭燃起縷縷的青煙,拖著輕盈的身姿,在大殿繚繞,而送子娘娘手抱眉清目秀的男孩,慈祥地觀望,彷彿洞明世事,把憫人悲天的懷情瞭然於胸,為世人指點迷津,廣開生路,有求必應。
大殿門口,設有一張臺案,專收佈施,造冊登記。這佈施,一向是隨心,多給不歡喜,少給也不勉強,如願意以償的,自是虔誠感恩,上足佈施。還有不為求子的人家,希望送子娘娘能庇佑家人福壽安康,一年四季平安。施了佈施,照例,要獲得一塊特別開光的紅布,據說,車身或人身上綁有那麼一窄條紅布,可以驅邪避災,逢凶化吉。我也沒有例外地被贈了紅布條,入鄉隨俗,也綁到了臂上,那紅布條,卻被故鄉的山風,吹得獵獵作響,一時間,彷彿又回到了孩童,捧著滿把的鮮花,隨意在廟會的小攤點上挑著童心裡心儀的玩具,有風車,有米花糖,有葵花籽……只是,這流光一閃,故鄉物是人非。眼眸裡還是最熟悉不過的風物,而過往的大多是陌生的面孔,耳畔卻依然迴盪著親切的鄉音。
求子而來的人趨之若鶩,自有一部分有備而來的女人們,從眾人獻於正殿的花叢中,悄悄撥一朵男孩花,揣到懷裡,然後許個願,交給想生孩子的女人,則成完成了一個儀式。如果心願達成,為表虔誠,生了孩子的人家總要還給送子娘娘連續十二年的花。這男孩花與女孩花是有區別的,男孩花多數是綠葉黃心白瓣,而女孩子花則是綠葉黃心紅瓣。因為男孩在故鄉來說,特別尊貴,所以男孩花特別做得少,而女孩花就不同了,到處紅成一片。這種觀念,打小就被我不屑著,女子有什麼不好?綠葉還須紅花做點綴。
我的回鄉,從不理會廟會的意義,倒是想看看久別的親戚鄰里,也喜歡每年廟會的晉劇。華麗的長袍,善舞的水袖,緊密的鼓點,不知名的樂器咚咚鏘鏘地響著,猶如珍珠落玉盤,一方小小的舞臺,把千百年的歷史故事演繹得酣暢淋漓。看貴妃醉酒,總是想看看那個飾演貴妃的角色,夠不夠得上國色天香,閉月羞花。看後,總是失落,不過如此。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關注得是孫悟空真能駕朵祥雲,在佈景上翻個斤斗,長大了,看晉劇更關注打出的對白字幕,唱詞,那些些樸素的字眼,盡是人間百態的寫照。
桃花馬上威風凜凜,敵血飛濺石榴裙。《穆桂英掛帥》這齣戲正在戲臺上演出著,巾幗揮戰戟,金戈鐵馬處,令人遐想到戰馬過處,塵土飛揚的古戰場,歷史的書頁在舞臺上翻過,孩童的時光也漸行漸遠。
廟會進行到最盛之處,花如潮,人如海。到處是手捧花束的人流,村畔馬路邊上,排滿了車流,一時間,高音喇叭的晉劇聲,正殿後面的禮炮,響徹運雲宵,熱鬧成一片。鄉人,在極度濃烈的氛圍裡,感受著十里八村來參加廟會的繁鬧,這一刻,是鄉人一年裡最最幸福時光。每一家都有親戚來訪,相互詢問著,都來了些什麼親戚,如有多年未見的熟人,一定要見上一面。如果是老人,還會感嘆世事無常,光陰易逝,見一面少一面。還有許多歸鄉的遊子,此際最為豪情,上佈施也最多,感謝鄉土,最初承載了兒時的幸福時光,而在經年的異鄉天空裡,多了一縷鄉愁,幾番夢牽魂縈,故園依舊情深。
幼小時不曾熱衷於故鄉的廟會,也不喜歡看街上的司空見慣了的景物,長大了,離鄉久了,反倒對故鄉的風物一葉一木總關情。廟上正殿外立有功德碑,細看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也有道光年間的,聽鄉人講,文化大革命時,曾毀壞了一些廟內古物,那是儲存了多少代,足以見證歷史的文物,卻被一場文化大革命化為烏有,不禁感嘆一番,一切都會風流雲散,唯有精神可以長存不朽,如這代代相承的廟會,總是在每年的這一天,約定成俗地呈現一派繁榮盛景。
柏是屬於古建築的,如果沒有幾棵柏樹來為古建築做點綴,即使歷史再悠久,也不能為古建築增添厚重之感。故鄉的古廟,兩棵合抱的古柏,挺立在正殿臺階兩側,樹高冠茂,風來,寵辱不驚,霜去,青翠蔥蘢,見證著古廟的風雨飄搖,榮辱興衰,只是,走過一代又一代,廟會,成了鄉人世代不變風俗。
鄉人有喜事慶典,上廟燒香供奉,有心願需要實現,上廟許願,而每年春節這一天,鄉人不惜半夜早起上廟,只為爭著上一柱頭爐香。據鄉人說,燒了這第一爐香,一年好運常伴,萬事亨通。
我的鄉人,把一生裡最美好的祈願都寄託給了這座豐碑,廟會,自然成了故鄉的盛事。沒人公然反對迷信,即使不信奉,也含笑默許。記得很小的時候,總是被那些樸素的祈禱詞,惹得抑制不住發笑,明知在鄉人眼裡那是件神聖的儀式,可還是笑出聲來,惹得鄉人來一個不可冒犯的嚴肅眼神來警告。
如今,站在大殿上,還是聽著善男信女們的唸唸有詞,滋生出的是感動。久居城市,看慣了物慾橫流,再聆聽鄉人那些樸素而簡單的願望,有種深深的振憾: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雖說如今的故鄉,鐵礦煤礦興起,最不濟的鄉人,最差也差到淪為上班來養家,足以餬口,頭腦稍有靈活的人,都在大好的政策下時來運轉,過上小康了,但是,鄉人的願望,還是靠天吃飯的理念。這正是城市人心缺失的一些東西,冬之雪,夏之雨,城市人過多關心的是出行是否受影響,或與雨雪裡享受著風華雪月下的浪漫情懷,心底一角何存民生?而中國這個農業大國,又有多少人是靠天吃飯?我的鄉人不同,因為是鄉村,也因為是中國眾多農民其中的部分,他們心懷天下,祈願上天,澤被蒼生,百姓都可安居樂業。
晚風中的廟會,遊人有點意興闌珊,戲也唱到尾聲,謝幕了。人流散去,廟內如盛筵散後繁花過盡,有點岑寂,有點狼藉,鞭炮紅色的紙屑,盈滿殿外的地面,落腳處,鬆軟鬆軟的一層。轉身回望正殿內的送子娘娘,像極了慈祥的老祖母,看兒孫繞膝,天倫正樂。而殿外的數叢芍藥,從不理會浮世的繁花與寂寞,年年歲歲,辱寵不驚地榮枯,粉色的大瓣花朵,在四月的晚風裡,開得極燦,極燦!


農曆四月初八,是家鄉廟會,鄉人不知這廟會因何時興起,曾有人詢問高齡老人,他說打記事起就有的廟會。每年沿襲至今。偶爾翻縣誌,也沒有記載。而那老廟,代代由善男信女們捐贈錢物佈施,也曾斷壁殘垣,也曾牆影斑駁,從久遠的年代走來,依然被修繕得莊嚴肅穆,身置其中,令人不油而生敬畏之情。
廟內供奉的是送子娘娘,香火一直旺盛,緣於鄉人依舊傳承著古老的觀念,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然現在時代變了,年輕人對生男生女的態度一個樣,但是,老年人骨子裡依然重男輕女。新婚媳婦還是被婆婆過多地關注了,希望頭胎生男孩子,即使響應政府計劃生育號召,也心裡踏實了。鄉人把這一期盼,固執地借送子娘娘來實現。
每年四月初八的這一天,曾在送子娘娘廟許過願,如願的人家,總要還願。面饃做成的蓮花大供,擺滿送子娘娘的供奉臺案,或絹花或紙花或鮮花,插滿大殿。香燭燃起縷縷的青煙,拖著輕盈的身姿,在大殿繚繞,而送子娘娘手抱眉清目秀的男孩,慈祥地觀望,彷彿洞明世事,把憫人悲天的懷情瞭然於胸,為世人指點迷津,廣開生路,有求必應。
大殿門口,設有一張臺案,專收佈施,造冊登記。這佈施,一向是隨心,多給不歡喜,少給也不勉強,如願意以償的,自是虔誠感恩,上足佈施。還有不為求子的人家,希望送子娘娘能庇佑家人福壽安康,一年四季平安。施了佈施,照例,要獲得一塊特別開光的紅布,據說,車身或人身上綁有那麼一窄條紅布,可以驅邪避災,逢凶化吉。我也沒有例外地被贈了紅布條,入鄉隨俗,也綁到了臂上,那紅布條,卻被故鄉的山風,吹得獵獵作響,一時間,彷彿又回到了孩童,捧著滿把的鮮花,隨意在廟會的小攤點上挑著童心裡心儀的玩具,有風車,有米花糖,有葵花籽……只是,這流光一閃,故鄉物是人非。眼眸裡還是最熟悉不過的風物,而過往的大多是陌生的面孔,耳畔卻依然迴盪著親切的鄉音。
求子而來的人趨之若鶩,自有一部分有備而來的女人們,從眾人獻於正殿的花叢中,悄悄撥一朵男孩花,揣到懷裡,然後許個願,交給想生孩子的女人,則成完成了一個儀式。如果心願達成,為表虔誠,生了孩子的人家總要還給送子娘娘連續十二年的花。這男孩花與女孩花是有區別的,男孩花多數是綠葉黃心白瓣,而女孩子花則是綠葉黃心紅瓣。因為男孩在故鄉來說,特別尊貴,所以男孩花特別做得少,而女孩花就不同了,到處紅成一片。這種觀念,打小就被我不屑著,女子有什麼不好?綠葉還須紅花做點綴。
我的回鄉,從不理會廟會的意義,倒是想看看久別的親戚鄰里,也喜歡每年廟會的晉劇。華麗的長袍,善舞的水袖,緊密的鼓點,不知名的樂器咚咚鏘鏘地響著,猶如珍珠落玉盤,一方小小的舞臺,把千百年的歷史故事演繹得酣暢淋漓。看貴妃醉酒,總是想看看那個飾演貴妃的角色,夠不夠得上國色天香,閉月羞花。看後,總是失落,不過如此。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關注得是孫悟空真能駕朵祥雲,在佈景上翻個斤斗,長大了,看晉劇更關注打出的對白字幕,唱詞,那些些樸素的字眼,盡是人間百態的寫照。
桃花馬上威風凜凜,敵血飛濺石榴裙。《穆桂英掛帥》這齣戲正在戲臺上演出著,巾幗揮戰戟,金戈鐵馬處,令人遐想到戰馬過處,塵土飛揚的古戰場,歷史的書頁在舞臺上翻過,孩童的時光也漸行漸遠。
廟會進行到最盛之處,花如潮,人如海。到處是手捧花束的人流,村畔馬路邊上,排滿了車流,一時間,高音喇叭的晉劇聲,正殿後面的禮炮,響徹運雲宵,熱鬧成一片。鄉人,在極度濃烈的氛圍裡,感受著十里八村來參加廟會的繁鬧,這一刻,是鄉人一年裡最最幸福時光。每一家都有親戚來訪,相互詢問著,都來了些什麼親戚,如有多年未見的熟人,一定要見上一面。如果是老人,還會感嘆世事無常,光陰易逝,見一面少一面。還有許多歸鄉的遊子,此際最為豪情,上佈施也最多,感謝鄉土,最初承載了兒時的幸福時光,而在經年的異鄉天空裡,多了一縷鄉愁,幾番夢牽魂縈,故園依舊情深。

標籤:廟會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