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網路散文集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我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那時的我是快樂的小天使,活潑好動,對什麼都是新奇的。我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家是在海邊上的一個小山村,小山村離錦州市還有20多公里路程。前面不遠處是大海,背靠的是連綿起伏的山丘,夏季裡滿坡都是油菜、玉米、高粱、花生、紅薯等。離外婆家不遠處有一柳樹和松樹雜生的樹林,我和村裡的小孩特別喜歡到那裡去玩,有時玩的都忘了回家,以至於大人都來找。這樹林恰好位於海岸之上,倘若我們坐船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一個烏黑的樹林,並可以看見反射在海水中的影子,樹林中盡是平坦的草地,間或散漫地偃臥著幾塊大石頭,這塊樹林到冬天時柳樹雖然凋殘了,然因有松樹繁茂著自己的青青的枝葉,並不十分呈零落的現象。可是到了春夏的時候,有柳絲漫舞起來的綠波,同時百鳥歌著不同樣的天然的妙曲,鳴蟬大放起自己的喉嚨,從海面吹來令人感覺著溫柔的和風,一陣陣地沁得人神清氣爽,這樹林真是一個欣賞自然妙趣的所在啊!有時我們還一起結伴去海邊拾貝殼。童年的我是快樂的,幸福的。
  青年的我喜歡靜,性格變的內向了,喜歡一個人在那兒傻愣著,喜歡一個人在那兒看書。
  靜不是無聲,有時正因為聽到了什麼,我們才感到身處安靜的世界,我有過這樣的體會,在鄉下,風雨過後,特別是深夜,一陣豪雨之後,我會聽到玉米拔節的聲音:咔咔!這聲音讓人喜悅,因為這是來自莊稼自身的生命的歌吟。這種聲音和風吹植物發出的聲音不一樣,玉米有寬大的葉子,因此,山風吹過也會沙沙地歌唱。玉米拔節發出的聲音,是那麼有生命的意味,讓我想到安靜的植物大家族,一定有我們所不知道的語言,綠色是自信的安靜,當我們身處綠色世界時,我們感到自己的生命有可信的依託。
  靜也是一種心靜,一種生存狀態在我們心靈上的投射。
  我喜歡靜,總是一個人在雨中,雪中,風中散步,那種感覺,就好象我已經融化在大自然裡了,有一種超凡脫世的感覺。
  我是愛看書的人,我想是的。
  上中學的時候我就喜歡看各種個樣的書,特別喜歡看古書,什麼《呂氏春秋》,《東周列國志》《史記》《三國演義》《水滸》等等,我特別喜歡唐詩宋詞。現代的,我最喜歡毛澤東的文章、詩詞,我最崇拜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成了千古絕唱。
  我看了很多的書,各種各樣的書,我喜歡在安靜的地方,在膝上攤開一本書,旁邊放上一杯茶水,再看書。
  我有個紅木書架,裡面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在我小的時候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面仰著脖子看那些花花綠綠厚的薄的冊子,當然這一切是我的母親告訴我的,我記不起來了。
  我們往往能夠記住成長中的寂寞,疼痛,卻記不住童年時那段透明時光中簡單快樂的小幸福。也許就象人說的那樣,人往往能記住疼苦,因為疼苦比快樂更為深刻。
  可是很多時候我卻懷念我的小幸福,如果人能不長大,多好,不用死命地念書,不用去想那個人愛不愛我,不用在黑夜裡一個人想要流淚,如果人能不長大,那我就會每天穿上漂亮的衣服,拿著玩具槍出去玩一整天,不用擔心明天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可以全身滾得滿是泥巴,回家後指著衣服對媽媽傻傻地笑,於是媽媽疼愛地給我換上剛晒乾的衣服,上面還有陽光的清香。如果和一個小朋友打架了,我可以痛快快地流淚,大聲哭,並說我再也不和你好了,然後第二天又開心地把自己的糖果分給他吃。
  永遠長不大其實是一種清澈的“柏拉圖”,美好的水晶花園。
  一個永遠也不肯長不大的孩子也許永遠值得原諒。
  我習慣走到那裡都帶著我的書包,朋友說就象蝸牛一定要帶著它的小房子。我的書包裡有我寫稿子用的本和筆,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兩本我要看的書。
  我是個容易分神的人,風吹草動我的思緒就會跑得很遠。所以,我總是在夜晚的窗臺前一個人悄悄的看和寫,所以我寫的東西是憂傷的。朋友說我平淡的口氣裡有深深的憂傷。我灼灼閃耀的青春就在散發芳香的紙頁間流過了。
  流過了,我的年輕的生活,可是我不後悔。
  我的青春,白紙黑字。
  讀書是我生命的一個狀態,飛行的狀態。
  我在紙間摸過的華彩,遇到過的人,拾起過的感動,流過的眼淚,是我永恆的記憶。
  我喜歡文字,喜歡寫日記,把我所思所想都記錄下來。這是個學理科生不可饒恕的錯誤。重理輕文,這與天方夜譚一樣不能讓人相信。我是個理科生,我不需要那麼敏感的洞察力,我不需要那麼漂亮的文筆,只要把論文寫好就行。看樣子我是出軌了。
  我也寫點東西,但寫出來的東西都有點陰冷潮溼的味道,象黑暗角落裡長出的青苔。其實我希望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能陽光燦爛朝氣蓬勃,然而,我做不到。我總是以一副無關痛癢麻木不仁的口氣訴說我想要呈現的故事,儘管很多時候我是在講自己。朋友說,你怎麼講到自己也是平靜的語氣好像在講別人的故事一樣?我說我也不知道。朋友說,你要煽情一點再煽情一點,那才能感動別人。我說感動自己就好了,為什麼要感動別人呢?
  我記得是在15歲的時候,隨父母從東北來到大西北,火車從北京路過,到八達嶺是個分水嶺,往西越來越乾旱,滿眼都是荒涼,那時的我不知道什麼是愁,我見我母親是流著眼淚,她不願意來大西北。後來,我越來越喜歡西北了,這裡有黃河沖積的大平原,溝渠眾橫的水渠,有大片的良田,有數不盡的牛羊,有數不盡的瓜果,還有那多姿多彩的回民風情。這裡有淳樸的民風,善良的人們。
  我的青春是這樣度過的,我無悔於青春。我參加工作以後,我有使不完的勁,用不完的時間,那時的我是快樂的,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是頹廢的一代人,不愛學習,不愛思考,不愛學習古代優秀文化,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是有希望的一代人。

我的童年是在無憂無慮中度過的,那時的我是快樂的小天使,活潑好動,對什麼都是新奇的。我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外婆家是在海邊上的一個小山村,小山村離錦州市還有20多公里路程。前面不遠處是大海,背靠的是連綿起伏的山丘,夏季裡滿坡都是油菜、玉米、高粱、花生、紅薯等。離外婆家不遠處有一柳樹和松樹雜生的樹林,我和村裡的小孩特別喜歡到那裡去玩,有時玩的都忘了回家,以至於大人都來找。這樹林恰好位於海岸之上,倘若我們坐船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一個烏黑的樹林,並可以看見反射在海水中的影子,樹林中盡是平坦的草地,間或散漫地偃臥著幾塊大石頭,這塊樹林到冬天時柳樹雖然凋殘了,然因有松樹繁茂著自己的青青的枝葉,並不十分呈零落的現象。可是到了春夏的時候,有柳絲漫舞起來的綠波,同時百鳥歌著不同樣的天然的妙曲,鳴蟬大放起自己的喉嚨,從海面吹來令人感覺著溫柔的和風,一陣陣地沁得人神清氣爽,這樹林真是一個欣賞自然妙趣的所在啊!有時我們還一起結伴去海邊拾貝殼。童年的我是快樂的,幸福的。
  青年的我喜歡靜,性格變的內向了,喜歡一個人在那兒傻愣著,喜歡一個人在那兒看書。
  靜不是無聲,有時正因為聽到了什麼,我們才感到身處安靜的世界,我有過這樣的體會,在鄉下,風雨過後,特別是深夜,一陣豪雨之後,我會聽到玉米拔節的聲音:咔咔!這聲音讓人喜悅,因為這是來自莊稼自身的生命的歌吟。這種聲音和風吹植物發出的聲音不一樣,玉米有寬大的葉子,因此,山風吹過也會沙沙地歌唱。玉米拔節發出的聲音,是那麼有生命的意味,讓我想到安靜的植物大家族,一定有我們所不知道的語言,綠色是自信的安靜,當我們身處綠色世界時,我們感到自己的生命有可信的依託。
  靜也是一種心靜,一種生存狀態在我們心靈上的投射。
  我喜歡靜,總是一個人在雨中,雪中,風中散步,那種感覺,就好象我已經融化在大自然裡了,有一種超凡脫世的感覺。
  我是愛看書的人,我想是的。
  上中學的時候我就喜歡看各種個樣的書,特別喜歡看古書,什麼《呂氏春秋》,《東周列國志》《史記》《三國演義》《水滸》等等,我特別喜歡唐詩宋詞。現代的,我最喜歡毛澤東的文章、詩詞,我最崇拜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成了千古絕唱。
  我看了很多的書,各種各樣的書,我喜歡在安靜的地方,在膝上攤開一本書,旁邊放上一杯茶水,再看書。
  我有個紅木書架,裡面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在我小的時候我常常站在書架前面仰著脖子看那些花花綠綠厚的薄的冊子,當然這一切是我的母親告訴我的,我記不起來了。
  我們往往能夠記住成長中的寂寞,疼痛,卻記不住童年時那段透明時光中簡單快樂的小幸福。也許就象人說的那樣,人往往能記住疼苦,因為疼苦比快樂更為深刻。
  可是很多時候我卻懷念我的小幸福,如果人能不長大,多好,不用死命地念書,不用去想那個人愛不愛我,不用在黑夜裡一個人想要流淚,如果人能不長大,那我就會每天穿上漂亮的衣服,拿著玩具槍出去玩一整天,不用擔心明天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可以全身滾得滿是泥巴,回家後指著衣服對媽媽傻傻地笑,於是媽媽疼愛地給我換上剛晒乾的衣服,上面還有陽光的清香。如果和一個小朋友打架了,我可以痛快快地流淚,大聲哭,並說我再也不和你好了,然後第二天又開心地把自己的糖果分給他吃。
  永遠長不大其實是一種清澈的“柏拉圖”,美好的水晶花園。
  一個永遠也不肯長不大的孩子也許永遠值得原諒。
  我習慣走到那裡都帶著我的書包,朋友說就象蝸牛一定要帶著它的小房子。我的書包裡有我寫稿子用的本和筆,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兩本我要看的書。
  我是個容易分神的人,風吹草動我的思緒就會跑得很遠。所以,我總是在夜晚的窗臺前一個人悄悄的看和寫,所以我寫的東西是憂傷的。朋友說我平淡的口氣裡有深深的憂傷。我灼灼閃耀的青春就在散發芳香的紙頁間流過了。

標籤:感悟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