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現代散文集

鹿上會盟公橋鄉

鹿上會盟公橋鄉

漫步在阜南原鹿故城遺址之地,目光隨便停留在一處老民居宅院的牆壁上,總能看到帶有各種不同形狀、大小、花紋圖案的磚頭,而且不同花紋圖案的磚頭竟達到70種之多。這是我幾年來奔波阜陽各遺址地所見到的最罕見的情景。2600多年前,這裡曾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之城邑,先民曾在這片土地生息勞作,隨著宋國消亡,到了南北朝時,歷史突然失去了方向,竟然將這座城完全忘記。
今年的氣候也許有點反常,雖然已是草木黃落、蟄蟲冬眠的霜降時節,即將迎來立冬,但天氣卻異常曖和,穿著一身單薄的衣服絲毫沒有感到一絲涼意。10月31日,在阜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小平、縣文聯副主席冷治武的陪同下,我們一行驅車前往原鹿故城尋蹤。
原鹿故城,也稱阮城,位於阜南縣西南5公里(直線距離)。今天的原鹿故城仍然保留著古時候的稱呼,屬於公橋鄉阮城行政村。行政村又分城裡、城東、城西、前樓、後樓等村子。在村子裡行走,偶然遇到稀稀落落的幾個村民,多是看家的婦女和老人,偌大的一個村子卻很難看到幾名青壯勞力。她們忙碌於自己的家務,對自己腳下2600多年的風霜絲毫沒有感到奇怪。然而,我卻無法抑制激動,被這座城市的歷史深深打動。2600多年的風雨滄桑,距離如此之近,觸手可摸,如何不讓我欣喜萬分。
宋國的重要城市鹿上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古城宛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祖國壯麗的河山之間,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古城有生命,她的生命歷程與社會同步,每一座古城都曾有過自己燦爛輝煌的昨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小的原鹿故城也因此成了阜陽的文化象徵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
城址的起源在古史傳說時代已有文獻記載,古史城址多選擇於河流交匯的“汭”(河流匯合或彎曲的地方)位的說法。《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居媯汭,舜耕歷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世本》也說:“舜居媯汭”。由此可知,早在我國文明起源的遠古時代,城址出現以後,其選址就繼承了環濠聚落偏好汭位的傳統,重視河流與水源,重視生存環境的便利與自我防禦,其規劃佈局漸趨嚴密細緻,並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
阜南縣位於黃淮平原南緣,淮河中游北岸,安徽省西北隅,阜陽市南部,北依阜陽,東鄰潁上,西接臨泉,南臨淮河、洪河,由東南至西南依次與安徽霍邱、河南省固始、淮濱縣以河為界。淮河沿縣南境至東南境,流長65公里;洪河沿縣西南境,流長45公里,於洪河口注入淮河。還有谷河、潤河、洪河分洪道、淮河分洪道等河流大都由西北向東南,縣境內總流長393公里。在歷史上,阜南因如此特殊的地理優勢、位置便具備了建城址的條件。因此,宋國便選擇了在這處河流發達、水草豐美的地方建了一座鹿上城址,同時,因了這座城址也給阜南的歷史注入了無限光彩。
公橋鄉阮城行政村書記戴學華說,佐證這座古城悠久的歷史,是村子裡大量出土的文物。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下暴雨,每家不出門就能在自己院子裡撿到從地下跑出來的鬼臉錢類的出土物。至於在這村子裡出土的金、銀、銅器、瓷器等也是層出不窮。尤其是現在遺存在村子裡大量帶花紋圖案的磚瓦、石頭,還有幾噸重的大石條大多完好無缺。不僅如此,在村子裡還保留著一些古代的水井。
袁小平說,在整個阜南縣城,看到遺物最多的只有阮城村。一進村子便看到了標有“阮城遺址”四個大字的石座,立於1999年3月18日,上面醒目地寫著全縣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在這塊石標不遠處的南面有一條幹水溝,戴學華說,這溝子下面埋有一口井,磚頭為八塊,就像今天我們所用的套碟一樣,每塊磚都呈弧圓形,且都是環環緊扣著成為一個圓井口。因為埋在土裡,約有一米深,便沒有挖出來看。我發現這條幹水溝與岸上距離約一米深,而埋在溝裡的水井約一米深,那就可以猜測古代阮城的遺址當在地下兩米深左右。但因為無法確切地勘測這座古城的重要建築,而沒有付諸實施。
在幹水溝岸上有兩塊大石條,兩塊長石條都完好無缺。一條短石條、一條長石條。短石條約有3米、寬約四五十釐米。長石條約有4米長,寬度與短石條一樣。對於其重量,戴學華說,放在村子裡好多年,一直沒有稱過,抬起來得八九個壯勞力才行。但大家猜測有一噸多重。在後樓村居住、77歲的曾廣偉老人說,這石條以前是排在橋上供人行走的,總共有三條。後來建新橋用不上了,就被大夥拉回來了,但有一條被村民摔斷成三截,索性被村民拉回家裡使用去了。
那天用了幾個小時對阮城進行了初步瞭解,如果不是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我很難相信這裡蘊藏著如此豐富的古蹟文物,而且現存的古代磚瓦俯拾皆是。在這個村子裡隨便找個地方挖土,說不定就能挖掘出一塊黃金、一個銅印章或一個玉印章,即使你挖掘不出以上這些東西,但你依然會有收穫,可以挖掘出幾枚銅錢來,這絕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就發生在這座阮城村子。這裡每一戶村民都曾或多或少地挖掘出一些地下的文物。那麼,在這個村子的地下為何大量地蘊藏著如此之多的文物呢?歷史上屬於哪個國家?有關史料又是如何記載的呢?我們不妨瞭解一下。
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勝辭典?安徽分冊》載:原鹿故城,俗名阮城。在安徽阜南縣西南公橋集東2。5公里,緊靠谷河南岸。城址呈方形,面積約844畝。春秋時,此處屬宋地,稱鹿上,為宋襄公與齊、楚會盟的地方,東漢時為原鹿侯國,晉屬汝陰郡,南北朝時廢。《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春,宋人、齊人、楚人盟於鹿上。”即此。距今雖2600餘年,城基、城河仍可辨,城內古井多口,居民依然用以澆灌園地。
《阜南縣文物志》載:阜南縣城之西南五公里許,緊靠谷河岸,有處長方形的古城遺址,東西1500米,南北1000米,夯土城垣突出地面,城河亦清晰可辨。此處幾座村落仍沿用古時地名,城東、城裡、城角、魏園、前樓、後樓。城內有古井16眼,泉水除供居民飲用外,常用之灌溉田園。古代遺存的斷磚碎瓦,俯拾皆是。解放後,在此曾陸續出土一批文物,其中有戰國時期的銅器戈、銅鏃、弩戟、陶製品鼎、罐、爐、壺等;有楚國蟻鼻錢、秦半兩、漢銖、新莽貨泉、大泉五十以及漢銅鏡、銅印、銅帶鉤等,足見其淵源久遠。
多少年來,此遺址皆呼為阮城。究竟古屬何地?經考證,此城在春秋時期名鹿上,先屬宋。杜預注:“鹿上,宋地,汝陰有原鹿縣”。宋楚泓水之戰後,宋為楚所敗,遂為楚所佔。前漢置縣名原鹿,屬汝南郡,後漢為原鹿侯國。晉屬汝陰。《後漢書?地理志》載:“汝南郡有原鹿國”。《水經注》載:“淮水東過原鹿縣南,汝水(今洪河)從西來注,現即春秋鹿上。淮水又東,谷水來注,城在谷水之南。《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更清楚:“汝陰即今之阜陽、原鹿在谷河之濱,阜南縣城西南”。

古原鹿城為何改呼遠城、阮城?據推證,“原”、“遠”、“阮”字音相近,諧音轉註,由“原”變“遠”、由“遠”變“阮”。百姓習而不察,只求音似不辨字義,故此訛傳,而至於今,統呼阮城,反而不知昔為鹿上和原鹿矣!
鹿上會盟導致宋襄公之死
宋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春季,宋國和齊國人、楚國人在鹿上舉行了會盟,便向楚國要求當時歸附楚國的中原諸侯奉自己為盟主,楚國國君假意答應了。公子目夷說:“小國爭當盟主,這是災禍。宋國或許會被滅亡吧!失敗得晚一點,就算運氣了。”
秋季,楚成王、陳穆公、蔡莊公、鄭文公、許僖公、曹共公在盂地會見宋襄公。子魚說:“禍根子就在這裡吧!國君的慾望太過分,那怎能忍受得了”?在會上楚成王藉機囚禁了宋襄公。
冬季,諸侯在薄地會盟,釋放了宋襄公。子魚說:“禍殃還沒有完,這點夠不上懲罰國君。”
[6] [7]


二十二年夏季,宋襄公進攻鄭國。子魚說:“所說的禍亂就在這裡了。”楚人進攻宋國以救援鄭國。宋襄公準備應戰,大司馬固勸阻說:“上天丟棄我們商朝後代已經很久了,你想復興它,這是違背上天而不能赦免的。”宋襄公不聽。
冬季,十一月七年級日,宋襄公與楚國人在泓水邊作戰。宋軍已經排成佇列,楚軍還沒有完全渡過河。司馬說:“他們兵多,我們兵少,趁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河的時候,請君王下命令攻擊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渡過河以後還沒有擺開陣勢,司馬又把剛才的情況報告宋襄公。宋襄公說,還不行。等楚軍擺開陣勢然後才攻擊,結果宋軍被打得大敗,宋襄公股部位受箭傷,跟隨宋襄公的卿大夫子弟任護衛的被殲滅。
戰爭失敗了,宋國人都埋怨宋襄公。但宋襄公說:“君子不兩次傷害敵人,不擒捉頭髮花白的敵人。古代的作戰,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雖然是殷商亡國的後裔,但依然要講究君子風範,君子不能在別人有困難時再去難為他,不能在別人還沒有列成陣勢時就擊鼓開戰。”
對於襄公的這一套說教,襄公的大臣子魚說:“國君不懂戰爭,用兵打仗以取得勝利為目的,哪能還有那麼多的講究?強大的敵人,由於地形狹隘而沒有擺開陣勢,這是上天在幫助我,把他們攔截而攻擊,不也是可以的嗎?可是還害怕不能取勝。現在強大的國家,都是我們的敵人,雖然是老頭子,捉了也不能放,目的就是為了多殺敵人。如果愛惜敵人傷員而不再打擊,就應該一開始就不傷害他,愛惜那些頭髮花白的敵人,就不如向他們投降。軍隊,由於有利才加以使用,戰鼓雷鳴,是用聲音來激勵士氣。有利而使用,在狹路攻擊是可以的,鼓聲大作鼓舞了士氣,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也是可以的。如果戰爭還要講什麼仁義憐憫,那就沒有什麼戰爭,根本不需要打仗了?”
十一月初八日早晨,鄭文公與夫人姜氏在柯澤慰勞楚成王。楚成王派師縉把俘虜和被殺死的宋軍兵士的左耳擺上來,嘲笑地說:“這是宋襄公打仗愛惜我的士兵而導致他的士兵傷亡了。”
僖公二十三年春季,齊孝公發兵進攻宋國,包圍緡地,討伐宋國不到齊國參加會盟。夏季,五月,宋襄公死,這是由於在泓地戰役中受傷的緣故。
《左傳》用短短几百字記述了宋僖公這次鹿上之盟而導致的禍害。僖公二十一年春,宋人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幸而後敗。”秋,諸侯會宋公於盂。子魚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於是,楚執宋公以伐宋。冬,會於薄以釋之。子魚曰:“禍猶未也,未足以懲君。”僖公二十二年夏,宋公伐鄭。子魚曰:“所謂禍在此矣。”楚人伐宋以救鄭。大司馬固諫曰:“天子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丙子晨,鄭文公夫人姜氏勞楚子於柯澤。楚子使師縉示之俘虜。
與此同時,《史記》也記載了這次宋襄公鹿上之盟。《史記?宋微子世家》載:宋襄公十二年春,襄公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公子目夷曰:“小國爭盟,禍也。不聽。秋,諸侯會宋公盟於盂。目夷曰,“禍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
從《左傳》與《史記》記載來看,主要是因為宋襄公好大喜功、不自量力地約諸國在鹿上會盟稱霸,結果不但盟主沒做成,反而做了楚國階下囚。被楚國釋放後不思悔改,依然我行我素,驕傲狂妄、剛愎自用,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有兩次千載難逢的進攻機會,愚蠢的宋襄公不僅不去利用,反而認為這是不道義的戰爭。結果錯過了這兩次大好戰爭,而導致失敗,宋襄公自己大腿上也被射了一箭,因為箭傷而過早地死去了。但是宋襄公沒有料到鹿上會盟,讓他沾沾自喜以盟主自居而落得階下囚的事情,這件看來純然可笑的事情實際上竟促使他為阜南的歷史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歷史在這座城市把鹿上會盟及他的名字刻下了。確切地說,鹿上會盟成了宋襄公人生的一大傑作。
11月10日,阜南縣文聯副主席冷治武為我聯絡上了當地史學專家杜選凌。現為縣文史委主任的杜選凌對鹿上遺址研究已有多年。於是,我有幸與他們一行再次來到阜南公橋鄉。
我們首先來到後樓村的西護城河考察。隨後,公橋鄉人大主席劉志發及阮城村書記戴學華也趕到。那天我們前前後後把阮城古遺址走了個遍,方位也基本搞清了。阮城行政村,包括5個自然村,分別為城東、城裡、城角、前樓、後樓5個村。南北6裡,東西6裡,呈方形。
今天的後樓村西護城河寬不過20米,河長則是沿著5個自然村貫通的。這條護城河水很淺,且發出腐臭味,原來當地村民都在水裡泡有紅麻,泡久了紅麻桿脫落便成麻,可以用來搓繩子,也是當地掙錢的一條致富門路。在現場,我就看到幾位村民在河水裡打撈紅麻,對這種散發出來的紅麻臭味,他們早已見怪不怪了。
杜選凌告訴我,在這條西護城河北面,也就是後樓村西北一里許有一谷河。這條谷河因為歷代黃水氾濫,河床現在已變窄了,但在古代很寬,可以行駛大船。古時宋襄公鹿上會盟就是順著這條谷河而下前來的,當時鹿上屬宋國所有。他還大膽猜測,鹿上在春秋時期曾是宋國的首都,但是時間不長,約三年左右。他說,這個觀點不僅是他自己,還有省內幾位考古工作者也這樣認為。杜選凌這番話,很是讓我吃驚,因為他說的鹿上作為首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史料記載鹿上是宋國的首都。那麼,在沒有獲得有力的史料前,我們還是先了解一下春秋爭霸時期的鹿上古城。

春秋爭霸時期的鹿上
談春秋時期的鹿上古城,自然離不開一部宋國的發展史及春秋時期阜陽的地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宋國則是繼齊桓公之後的第二個春秋霸主。春秋時期,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戰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宋國則一蹶不振,無力東山再起。同時,因三家分晉,則出現了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七雄”的爭霸局面。
宋國的祖先,是殷商的後裔。殷朝滅亡後,周武王封紂王的兒子武庚以續殷祀。成王時,武庚因叛亂被誅,周公姬旦改命紂王的庶兄微子開代替武庚作為殷朝的後代,建立了宋國。自微子開世傳到桓公,桓公死後,太子茲甫繼位,即宋襄公。襄公死後,他的兒子王臣繼位,即宋成公。經過多次傳遞,最後傳到了宋君偃。
宋君偃原是宋闢公的小兒子,是在趕走他的哥哥剔成後而自立為國君的,並在即位十一年時自立為王(康王),東敗齊軍,南敗楚軍,西敗魏軍,把齊、魏等鄰國都得罪了。他用皮袋子盛著血,高高掛起用箭去射,叫做“射天”。他既酗酒,又好女色,殺害忠良,諸侯們都把他稱作“桀宋”。齊赧王聯合魏國和楚國,一齊攻打宋國,殺掉了王偃後,把宋國的領土三家平分了,宋國至此滅亡,時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
《阜南文史資料》載:“歷史上的阜南,夏代屬豫州,無名稱;在春秋戰國時代稱鹿上,一開始屬宋國,後宋為楚所滅屬楚國。”
春秋前期,即西周時期,為加強在阜陽一帶的統治,曾趁淮夷勢力渡淮南下,在這裡設立了部分封國和采邑。影響較大的有鬍子國(位於今阜陽城西北農校所在地)、焦國(位於今亳州市)、沈子國(今臨泉縣城西)。其他則有夷、稽、梅等采邑性質的分封。公元前5世紀,楚國勢力北上東擴,阜陽一帶逐漸併入其版圖。在確立對這一地區統治的基礎上,在阜陽境內設立了一批城邑。較有影響的為焦邑、夷邑、梅邑(以上三邑均位於今亳州市境內)、胡邑、沈邑、慎邑(位於今潁上縣江口鎮)、鹿上邑(位於今阜南縣東2。5公里處)、稽邑(位於今蒙城縣境內)等。
[6] [7]


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各國交戰頻繁,興滅無常。自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放棄豐、鎬遷都洛邑起,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這段時期被稱為東周時期。其間公元前476年以前的一段史界稱之為春秋時代,其後稱之為戰國時代。這個時期總的特徵是周王室衰微,各國爭霸,列國爭雄,變法圖強、合縱連橫、兼併統一等,是中國社會歷史上發生的巨大變革時期。
可以說,自春秋以來,齊、晉、秦、楚、吳、越等國相繼興起,它們各自吞併或附庸了許多小國,阜陽境內及其周圍的部族方國也沒有擺脫在夾縫中的命運。春秋時期,在今阜陽境內及其周圍地區,存著許多小方國。今安徽淮北地區自徐州以西,包括蕭、宿、濉溪、碭山等地為宋國境域。今阜陽城、亳州城父集以西,包括今天的亳州、臨泉、界首,屬陳國所有。今亳州境內還有焦國,阜陽城附近有胡國,西面河南平輿境內有沈國(一度在臨泉境內),南面河南淮濱縣東南有蔣國,西南河南固始縣東北有蓼國(也有說在安徽霍邱),東和東南有州來國(今安徽鳳臺縣),南靠蔡國,東北有徐國(今安徽泗縣)。戰國時期,阜陽一帶先後為楚國、魏國、宋國的爭奪地區。至戰國後期,阜陽成為楚國的核心地帶。
瞭解了阜陽的區域,我們就好判斷鹿上的正確地理方位。但遺憾的是歷史上鹿上一直沒有明確具體屬於宋國還是陳國,但可以確定的是,鹿上一定處於陳國或宋國的疆域。
齊國為何參與鹿上會盟
《左傳》、《中國歷史大事年表》載:公元前639年,宋、齊、楚盟於鹿上。我們閱讀至此,不禁詫異,齊、楚作為春秋時期的兩大霸主,為何又要屈服於宋國呢?我們已知道楚國是假意允許,而是作好武力準備。那麼,齊國是春秋第一霸主,他為何也要前來呢?
原來早在鹿上會盟之前,即公元前643年,冬季,十月初七日,齊桓公死,齊國大亂,諸公子爭立。齊桓公六個兒子,分別是武孟、惠公、孝公、昭公、懿公、公子雍。在此以前,齊桓公和管仲曾把孝公託付給宋襄公,以他為太子。
齊桓公剛死,易牙和豎刁依靠那些內寵的權貴而殺死一批官吏,立公子無虧做國君。孝公逃亡到宋國。第二年三月,宋襄公親合衛、曹、邾三國之師,奉世子孝伐齊,屯兵於郊外與齊國軍隊相持。當夜,齊國發生內亂,齊國人殺了豎刁、易牙、公子無虧。齊國軍隊將領高虎迎接世子孝,與宋國等四國請和,四國退兵,準備立孝公為國君。
然而,齊桓公的一位兒子公子商人說,“我等在國奔喪,孝卻借宋國兵威,以少凌多,強奪齊國,於理不順。現諸侯之兵已退,我等不如率家將,打著為公子無虧報仇的旗號,將子孝殺了。我們三人中,憑大臣公議一人為國君,也免得受宋國箝制,也不至於滅了先公盟主的志氣。”於是,四位公子的一班家將,拒住臨淄城各門。國內大臣聞之都將府門緊閉,不敢出頭了。高虎對世子孝說,“無虧、豎刁雖死,餘黨尚存,況有三公子為主,閉門不納,若欲求入,必須交戰,倘戰而不勝,前功盡棄,不如仍走宋國求救為上。”於是,高虎帶著孝公只好再次逃到宋國尋求庇護。
宋襄公才班師到境地,見世子孝來到,大驚,問其來意。方知班師太早之故。於是宋襄公親率四百乘戰車攻打齊國,四公子一夥就和宋軍作戰。五月,宋國軍隊打敗了齊國,幫助孝公做了國君,宋國軍隊方回。
由此我們明白了齊孝公前來鹿上會盟,是因為他報答宋國當初對自己的恩情,而來為宋襄公捧場的。鹿上會盟,史書僅記載宋、齊、楚三個大國參加會盟,但我猜測絕不僅僅這三個國家,還應該有不少諸侯小國參加了,但史料沒有明確記載而已。
鹿上會盟的歷史背景
宋國國都位於今河南商丘,與阜南公橋直線距離390裡左右。宋襄公在春秋時期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作為一個實力雄厚的大國,楚國為何拘禁宋襄公?宋襄公召集諸侯會盟,其不外乎是學齊桓公九合諸侯成霸業。然而,他第一次在鹿上會盟就註定了他的失敗,這是什麼原因呢?當時鹿上會盟的歷史背景又是什麼?2600多年的歷史風雨,這些都一一淹沒在歷史塵煙裡。再現回溯當時的歷史情景,我們不妨看一下東周列國志所說的故事,這篇故事有助於我們瞭解當時那段歷史。

《東周列國志》大意是說,自從宋襄公打敗了齊軍,納世子昭為君,自以為有功,便想號召諸侯,代齊桓公為盟主。擔心大國不聽話,先約滕、曹、邾、曾阝小國,為盟於曹國之南。曾阝君懼宋之威,趕來赴會,但因晚來兩天,宋襄公認為曾阝君不重視他,便將曾阝君殺死祭了濉水之神。曹共公一見殺曾阝君,便不辭而別,結果當盟主願望化為泡影。宋襄公一怒之下,發兵攻打曹國,三個月未分勝負。此時,鄭文公首先朝楚,約魯、齊、陳、蔡四國之君,與楚成王盟於齊境。宋襄公聞之大驚,害怕多國聯盟於自己不利,便撤兵。面對小國諸侯,紛紛不服,而自己又想當盟主,心中憤急,與公子蕩商議。公子蕩說,“當今大國,不過是齊國楚國,齊雖盟主之後,然而紛爭方穩定,國勢不足以與宋抗衡。楚國乃諸侯所害怕的國家,君不如找人帶著金銀財寶說些好話讓楚國來約諸侯,楚國必會答應。借楚國力量以聚諸侯,然後再借諸侯力量來壓制楚國。”公子目夷聞之說:“楚自己也想當盟主,豈肯服我們宋國,恐怕宋國此後沒有太平日子了。”宋襄公不以為然。於是命公子蕩以厚賂至楚,求見楚成王。成王問其來意,許以明年之春,相會於鹿上之地。公子蕩歸報襄公,襄公說:“鹿上齊地,不可不通知齊君。”又派公子蕩至齊修聘,述楚王期會之事,齊孝公也答應了。
次年春正月,宋襄公先至鹿上,築盟壇以待齊楚之君。齊國先到,月餘楚國國君方到,三個國君相見以爵為序,楚雖撍王號,實是子爵。宋襄公為首,齊侯次之,楚王排第三。這是宋襄公定的位次。到了那一天,三個人共登盟壇,宋襄公以盟主自居,先執牛耳(古代諸侯歃血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於珠盤,由主盟者執盤,因稱主盟者為執牛耳。後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並不謙讓,楚成王心中不悅,勉強接受。襄公對他二人說:“我準備繼續齊桓公未竟的事業,聯合諸侯於本國盂地會盟,恐諸侯不願意來,誠蒙兩位君主不棄,望各率諸侯,一齊來參加會盟。齊楚兩君勉強客套一番,並約定秋天八月在盂地會盟。
楚成王回國後氣得不得了,說宋君太狂。大臣復勸楚王,八月就不必去了。楚成王說,我欲征服中原,正愁沒機會在諸侯面前露臉呢?今借宋國出面張羅多好啊!大夫成得臣說:“宋公為人,好名而無實,輕信而寡謀,若伏兵以劫,其人可捉也。”楚王笑說我也是這麼想的。於是選一千名勇士,定下劫盟之計。
宋襄公自鹿上歸來很高興,對公子目夷說,楚國已答應讓諸侯前來會盟了。目夷說:“楚,蠻夷也,其心不測。雖然說得好,但恐怕是欺騙人的。”襄公卻說目夷多心了。到了秋七月,宋襄公命乘車赴會。目夷又勸說:“楚強而無義,請帶兵將前往。”襄公卻認為帶兵車顯得不誠心,會失信於諸侯。於是不聽目夷所說。目夷再勸,說君王你先行,我帶兵車百乘伏於三裡之外,以備救急。襄公說:“你用兵車與我用兵車又有何區別呢?不能失信諸侯的。目夷再勸,遂不再聽。
盂地會盟儀式開始,宋襄公想馬上自己就是盟主了,心裡正暗自欣喜。沒料到,楚成王卻站起來說,自己是盟主。見楚成王不守信義翻臉,襄公眼看自己盟主之位就要到手了,誰知卻被楚成王奪走如何不惱。責問楚成王,當初鹿上會盟之事不是說得明白嗎?楚王大臣成得臣大聲責備宋襄公:“今天前來約會的諸侯,問問他們,是奉宋國的命令還是楚國的命令來的?”許多諸侯小國,平素害怕楚國,都齊聲說:“我等都奉楚王之命前來會盟,不敢不來”。宋襄公這時發現情形不對,便想脫身,但卻因沒帶兵將相護,正在猶豫之際。只見成得臣脫去禮服,露出鎧甲,手一揮,楚王人眾,紛紛脫去禮服,手執兵器飛奔上壇。各國諸侯,俱嚇得魂不附體,襄公只得乖乖受擒。
[6] [7]


一部東周列國志使我們知道了宋襄公不僅沒有實力來稱霸,而且還愚忠。正如楚國大臣認為的那樣,“宋公為人,好名而無實,輕信而寡謀”。不僅如此,他還剛愎自用、濫殺無辜,小國諸侯王因路上耽擱晚了兩天,便將其殺死作為祭祀品用,以此恐嚇別的諸侯。並不聽忠臣公子目夷(子魚)勸說,僅憑自己好惡,隨意發動戰爭,這種沒有任何道理、沒有正義的戰爭,註定要以失敗告終。
宋襄公與諸侯會盟為何選擇在鹿上,古時的鹿上真的是宋國的首都嗎?如果不是,又是哪個諸侯國的城邑?《東周列國志》裡說“鹿上齊地”。歷史上鹿上之地真的屬於齊國的國土嗎?鹿上又為何呼稱阮城、遠城、原鹿城遺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走近原鹿故城
原鹿故城先後去了兩次,每次去聽到的都是某某村民挖出什麼寶貝來,讓你聽得心裡癢癢的。在今天工資低得可憐的情況下,恨不得也在阮城住下來,扒出個什麼寶貝來賣個好價錢總比上班強。呵呵,這一切當然都是說笑。開玩笑歸開玩笑,但絕不可當真。若真能發財,阮城村的老少爺們也絕不會背井離鄉出外打工去了。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渾浩蕩、桀驁不馴的淮河愣是在淮北平原割開深深的九曲十八彎,奔流東去。一切都顯得那樣神祕,神祕得讓人敬畏;一切都那麼靜謐,雖然是白天,俗世的塵音也都被過濾了,過濾得無影無蹤。
更讓我敬畏的是,身後,便是那個2000多年前暗藏刀光劍影、血腥殺戮的鹿上會盟之地——阮城村。那個載入中國史冊的鹿上會盟故事,春秋第二霸主宋襄公邀請各路諸侯在此會盟,早已化為雲煙隨風遠去,而今天的阮城村則成為宋國那段歷史的一個縮影。
11月10日,我第二次去時,阮城村書記戴學華說,前天,城裡村一個村民在地裡挖出一個銅箭頭。他還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當地村民劉文清建房子時,曾挖掘出幾個帶顏色的罐子,但因為當時不懂是文物,都叫他扔掉了。還有一位姓劉的村民家地裡被盜墓賊光顧了,地裡的莊稼被挖毀一大片,早晨到地裡一看,大吃一驚,地下面挖掘出一個大洞,下到裡面一看陰氣森森,沒有棺木,僅有白骨殘渣。後來,全村不少村民都下到洞裡看了。當時這個村民看到自己莊稼地被糟蹋成這樣,氣得不得了。過了幾天,他將土翻到洞裡時,卻意外地撿到一塊挖斷了的腰牌,灰不溜秋的,後來請人鑑定方知,是一塊純金做的腰牌。現在這戶村民出外打工去了,也不知道這塊腰牌還在不。
一位姓陳的村民在家裡取土,一下子挖出20個銅印章,全部是四方形的,上面還有一個角,像獅子頭,大小都在三四公分左右。村民大都看過,後來,也不知是被這家村民賣了,還是收藏起來了。

戴學華還告訴我,大約在2001年,在後樓村西南的一塊高崗地(當地俗稱炮臺子),一位姓戴的村民在地裡挖土,無意中挖出一把鐵寶劍,剛挖出來就碎裂幾塊,便扔掉了。然後,又挖出一塊玉珌,就是寶劍把上的,賣給了收文物的人,賣了3600元。同時還挖出一圈圈金絲,後來才知道是金箔線,約有斤把重,現在還在家裡放著呢。戴學華說完後,我們央求他能否拿來給我們看看,拍張照片。戴學華很是猶豫,連說下次來一定給看看。
隨後,我們一行來到了當地村民所說的炮臺子。從阮城國小退休的劉文聚老師說,1958年下大雨,在城裡村家家戶戶院子裡都湧現出大量的蟻鼻錢,還有一戶村民在院子裡撿到了金耳墜子。他所知道的炮臺子地裡出土的鬼臉錢、剷刀幣、五銖錢,可以用兩輛加一節車廂的東風大汽車裝。他說,就是最近幾年,每逢下大雨,還能撿到這些小錢幣。他自己家裡以前非常多,都叫他送人了,還留一個做紀念品在家裡儲存著。
戴學華說,阮城村這處炮臺子大約佔地200畝,在這200畝的地方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他說,從這處地方出土的罈罈罐罐之類的他都送給朋友領導幾十個,凡是有人要他都會送給對方,因為他對這個也不懂。
10多年前,一位姓陳的村民在自己莊稼地裡幹活,正逢下大雨,從土裡冒出來一個銅護心鏡,他拾回家賣了25元錢。其實,戴學華說撿到文物的村民都是有名有姓的,但因為有些文物已經不在了,有些還涉及到一些安全方面的考慮,我們只需知道有這件事就行了,至於將來歷史考古專家需要以及徵集文物時,到了村裡自然能找到哪個村民的。因此,尊重戴學華的意見,我也就將這些村民的姓名一概省略。
我發現,當地村民稱做炮臺子的這塊地帶很高,呈坡形,我懷疑是古代的墓葬區。因為從這幾年我經常跑遺址經驗來看,當是墓葬地無疑。但因為沒有經過考古專家用洛陽鏟來勘探,不能正式確定。我來到高坡地帶,蹲下身看到,數不清的帶有花紋殘渣的磚瓦碎片,俯拾皆是。劉文聚老師說,凡是嫁到阮城來的媳婦,都扒不好地,因為地裡的磚瓦碎片太多,扒不好,就把鋤頭類的工具弄鈍了。
其實,阮城出土的文物也有史料記載,我查到一件“專室之璽”出土介紹。《阜陽地區文化志》載:“專室之璽,戰國銅官印。圓形,鼻鈕,印座直徑1。9釐米,座厚0。2釐米,通高0。8釐米,印面陰刻篆書‘專室之璽’四字。《古璽彙編》輯有兩方戰國官印‘專室之璽’印,其形制和文字結構特徵均與此印同,似為同範印。1965年在阜南縣阮城徵集。經調查考證,阮城即春秋之鹿上,漢時為原鹿。故此印對於考證阮城發展的歷史有一定價值。1981年經羅福頤鑑定為一級藏品,現藏阜陽地區博物館。”
那天我們臨走的時候,戴學華從兜裡拿出一個鼻菸壺,讓大家看。因我對玉不懂,縣文史委主任杜選凌接過來端詳了一會,說是普通的玉石料,屬於近代史上的東西。一會他又拿出一個玉菸嘴,像翠玉,鮮豔的綠色,經杜主任鑑定也是近代史產物。戴學華笑著說,這兩件東西都是以前在地裡出土的。不過,他還收藏著一把七星青銅寶劍。本來說好的把寶劍拿給我們看看,結果還是沒有拿出來。後來,我坐車快回到阜陽了,他打電話給我,說我下次到阮城來,一定把村民收藏的一些文物給我看。從所瞭解情況來看,鹿上特殊的地理自然環境,對古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應該有較大的影響,其遺址希望能引起有關專家研究的興趣。
鹿上是否在阜南
鹿上在春秋時期是屬於哪個諸侯國呢?鹿上是否就是今天的阜南公橋鄉呢?阜南歷史資料明確記載先屬宋後屬楚,那麼,到底是不是先屬宋後屬楚呢?
原市地方誌辦副主任劉奕雲說,“宋、齊、楚盟於鹿上”這句話僅在《春秋》經上有過記載,後來史料都無出其右。鹿上遺址到底在哪裡,今天在歷史上還存在著爭議。
目前,中國史學界對鹿上遺址有四種觀點並存,一是為今天的阜南公橋鄉,緣於《水經注》、《後漢書》;二是為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緣於離宋國國都商丘較近,約110公里左右;三是為山東省乘氏至濟陽間(今山東菏澤市),緣於境地為齊國說,宋國會盟在齊國國土進行的;四是為今天的阜陽市太和縣,緣於史料一段話:“一說在太和”,但太和之說是最站不住腳的。至於鹿上在春秋時期屬於哪個諸侯國,因缺乏相關的史料,目前史學界多傾向於史料較多的阜南縣,另三處還未找到能夠令人信服的史料。劉奕雲認為,鹿上會盟如果在阜南站住腳,自然是先屬宋後屬楚。
阜南縣文史委主任杜選凌說:“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家文化部考古專家及美國考古專家曾前來鹿上遺址考察,並對鹿上遺址在阜南並無疑義。”因此,他認為鹿上遺址在阜南沒有任何疑義。
確定鹿上遺址的正確地理方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當時春秋時代宋國的疆域,如此方有助於我們來分析鹿上在何處會盟的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時代的國土疆域是最不好界定的。因為春秋無義戰,戰爭很頻繁,往往今天這塊土地被另一個戰勝國佔領了,明天也許又易給另一個戰勝國。因此,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春秋時代每個諸侯國都沒有標註疆域。而在戰國時代,則相對來說穩定些,也就有了國土疆域圖,同時也為我們後人研究當時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幫助。
[6] [7]


春秋時代,宋國還是春秋五霸之一,宋國疆域面積雖然不是太大,但人口資源及物質豐富,為國家的強壯提供了堅強的後盾,因此宋國能夠快速地崛起。《阜陽通史》載:“今淮北地區自徐州以西,包括蕭、宿、濉溪、碭山等地為宋國疆域。”
我在查閱《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鄭宋衛》看到,宋國當時的國都在河南商丘,西部到達睢地(今河南睢縣),東達碭山、蕭(今蕭縣)、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東南達淮北市、銍(今渦陽)、宿州市、蒙城;南至太和、阜南。北部幾乎無疆域可言,全部屬魯國之境地。雖上面沒有列舉蒙城、太和、阜南三縣歸屬,但我查閱各縣誌發現都記載屬宋所有。如《太和縣誌》載:“太和古為豫州之域。春秋屬宋,為鹿上。公元前639年,宋與齊、楚為鹿上之盟。”《蒙城縣志》載:“夏朝,境西北為有虞氏,東南為塗山氏,商朝建嵇方國。東周襄王五十四年(公元前638年)這裡發生過楚宋泓水之戰。戰國時屬楚,先後建有瑕城(今烏集)、漆園。”《渦陽縣誌》載:“古代素稱‘樑宋吳楚之衝,齊魯汴洛之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置郡縣,渦陽故地分屬銍和城父(今亳州市)兩縣,皆屬泗水郡。”

《太和縣誌》記載的鹿上也就是今天的阜南,雖然鹿上之地記載在太和有誤,但卻點明瞭春秋屬宋無異。蒙城與渦陽兩地雖然沒有明確點明春秋屬宋國,但我們可以分析出一定在宋國疆域或邊境地。從當前中國史學界爭論的鹿上會盟有四處地點,我們不妨逐一分析。河南鹿邑之說來源於宋國與楚國的泓水戰爭,也就是著名的子魚論戰,說在今天的河南柘城地方。但從《蒙城縣志》記楚宋泓水之戰來看,歷史上的蒙城與阜南離得很近,河南鹿邑說自然不攻自破。因為那時候宋國剛稱霸沒有幾年,不可能國土就被楚國大量侵佔。何況當時楚國還是楚成王時代,他在位46年,他死後又傳給楚穆王。而楚國的巔峰問鼎中原則是楚莊王時代,即公元前606年左右,在這段時間宋國才開始走下坡路。泓水之戰發生時,當時的宋國還是強壯的,即使後來泓水之戰宋國戰敗後,對宋國的國勢影響還沒有多大。楚國還沒到楚莊王時代,宋國還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國土又怎麼會如此之小呢?如果泓水之戰在河南柘城之說成立,柘城離宋國商丘不足百里,僅46公里路程,加上鹿邑至商丘距離不過60公里左右。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國土還不至於是那麼小的一個彈丸小國吧!難道還不如他的近鄰鄭國、衛國、魯國的國土嗎?由此可知,泓水之戰當時發生的時間與宋國當時強壯的國力及蒙城、鹿上地理位置都比較符合。因此,泓水之戰只會在宋國的邊境蒙城發生。
鹿上會盟在齊國說,我發現則緣於《東周列國志》一句話“鹿上之地是齊地”,但畢竟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歷史小說,不是正史,何況他的權威性與《中國歷史地圖集》、《後漢書》相比則要遜色得多,因此也就不足為據。而太和說則是最站不住腳的,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僅存一說作考證,更是不足為信。因此,我認為鹿上會盟在今天的阜南公橋鄉是正確的。
戰國時代的宋國疆域就很容易看出來了,我們開啟《中國歷史地圖集?戰國諸侯稱雄形式圖(公元前350年)》便可以看到:宋國國都依然在商丘,西至開封市以東,東至彭城(今徐州市),北至單父(今單縣)、定陶,西南至睢陽(今睢縣),南至渦河以北。以前的太和、蒙城、阜南及屬陳國的胡國(今阜陽市)、臨泉、界首等地全部歸楚國所有。
緣何選擇在鹿上會盟
鹿上在春秋時代是否屬於一個小城呢?鹿上是先有人居住得名還是後來鹿上在此會盟得名?宋襄公又為何要選擇在鹿上會盟呢?劉奕雲分析認為,鹿上未會盟前,鹿上有可能沒有百姓居住,而是一個土崗子或是一塊邊境之地。他說,古時候諸侯會盟都是選擇在離自己國都偏遠的地方進行,比如齊桓公九合諸侯全部是在離自己國都稍遠的地方會盟,並且還是一塊偏僻的地方,請人築個高土臺。而鹿上因屬於宋國的邊境之地,在邊境會盟符合古時候諸侯國會盟的習慣。
杜選凌認為,鹿上是先有百姓居住的。他說,鹿上之地最早還不叫鹿上,而是叫(艹鹿),生有一種蹄草,中藥方面的辭典都有記載。是專門記載在阜南鹿上生長的。對於為何選擇在鹿上會盟,杜選凌分析認為,古時在此地會盟,陸路與水路交通都相對發達。在今天的後樓村西北一里許有一谷河,古時候這條河流很大,與淮水相連,可以載舟。宋國在此會盟主要是兩國交通方便,當時的鹿上有可能是一座城市或商埠。在當時楚國無論是坐馬車還是坐船相對來說都較方便。
有意思的是我在《中國歷史地圖集?春秋?楚吳越》圖中看到,竟標有鹿邑(今河南苦縣)、鹿上(今阜南)的記載。宋襄公為何選擇在鹿上會盟?我個人猜測分析認為,鹿上會盟主要是宋襄公賄賂楚國讓其出面請諸侯會盟,鹿上在地圖上顯示屬於宋國南面邊境,自然離楚國北擴之地較近,同時也便於讓楚國參加。否則,如果在國都附近鹿邑會盟,若是敵對國家率兵前來,便可乘虛而入直搗首都,同時自己的國土各險塞也會被敵對將領全部瞭解,相當於國家山川地形機密圖被敵人竊取一樣,在古代這對國家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我們不妨假設宋國如果選擇在國都附近的鹿邑會盟,他又怎麼會被人扣留呢?在自己的國都君主被劫,手下的將領又豈能善罷甘休。在宋國首都附近劫持宋襄公,200裡的距離,宋軍將領騎馬不過一個時辰便能追上,楚成王還能活命嗎?因此,宋襄公選擇在鹿上會盟是在自己的邊境地。主要是為了方便楚國,同時也是不讓楚國進入自己國土罷了。
歷史悠久的鹿上會盟之地,其經過春秋戰國後,他的歷代文化層又是如何分佈,其間城市又是如何變化?並且在每個朝代的不同轉折點上是否湧現出耀眼的人物呢?
在上期做的鹿上是否在阜南選題時,我曾查閱史料,經過考證大膽地一一推翻了關於鹿邑說、齊地說、太和說。而這三說在史學界聲音最強的則是鹿邑說。有趣的事,這個星期我無意中查閱史料發現,考證的鹿上在阜南公橋鄉又有了新的史料,這就為阜南公橋鄉又增加了一個砝碼。可以說,鹿上在鹿邑之說則更站不住腳了。我們不妨看一下中國史學界著名的地理史學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唐朝李吉甫著的《元和郡縣圖志》,是唐朝地理名著,為我國現存最早又較完整的地方總志。《元和郡縣圖志?卷第七》載:“鹿邑縣,東至州一百一十七裡。本漢縣地,春秋時鳴鹿邑,屬陳國,左傳‘晉智武子以諸侯之師侵陳,至於鳴鹿’,是也。晉屬陳郡,後魏屬陳留郡。隋開皇三年改屬亳州為鹿邑縣。”
清代著名史學家顧祖禹著的《讀史方輿紀要?卷二十一》載:“原鹿城,在縣西,本宋邑,春秋時謂之鹿上,僖二十一年‘宋人、齊人、楚人盟鹿上’是也。後漢始置原鹿縣,屬汝南郡,光武封陰識為侯邑。晉屬汝陰郡,後廢。《水經注》載:‘汝水至原鹿縣入淮’,盡在潁州西界也。”
由中國歷史學家顧德融、朱順龍著的《春秋史?宋襄公圖霸失敗》載:“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在鹿上(今安徽阜陽南)邀請齊、楚會盟,向楚乞求讓諸侯尊他為霸主。楚王假意允許,這年秋諸侯在盂(今河南睢縣)與宋會盟,楚將宋襄公拘捕,並起兵伐宋,後在薄(即亳,今河南商丘北)諸侯會盟,將宋襄公釋放。”
由此可知,鹿上歷史上歸鹿邑說也就站不住腳了。因為歷史上原鹿是宋國的疆域,而鹿邑縣歷史上稱鳴鹿,屬陳國所有。而在中國斷代史工具書《春秋史》的史料中,這部書也肯定了鹿上即為今天的阜南縣位置。
我查閱《中國歷史地圖集?楚吳越》發現,在今天的鹿邑西部附近確實標有鳴鹿,在今天的阜南則標有鹿上記載。可見證明一件事,還是要憑史料說話更有說服力。我相信讀者看後,恐怕再也不會被歷史上爭論的鹿上之說所迷惑了。

[6] [7]


爭論不休的平輿城
鹿上歷代稱呼不同,不僅在西漢時稱過原鹿城,而且還相繼稱過遠城、阮城。中間還一度稱過平輿縣城,但對於平輿城究竟建於何時?南北朝時到底屬於哪朝一直爭論不休?這到底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究竟是誰設計了這一切?他們的名字已經被永遠地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我查閱《讀史方輿紀要》、《元豐九域志》、《元和郡縣圖志》卻沒有發現阮城、遠城的記錄。確實如阜南歷史學家所考證的那樣,“原”、“遠”、“阮”字音相近,諧音轉註,以訛傳訛,直到現在還稱阮城,今天的村子不僅叫阮城行政村,而且村子裡豎的縣文保單位石碑標的也是“阮城遺址”四個字,可見訛傳的力量是如何強大。因屬於訛傳的名稱,遠城、阮城便不再去說。
在公橋鄉歷史上,有人物記載的僅有一位,他就是東漢時代的原鹿侯陰識。公元39年被分封為原鹿侯,至於他到沒到此上任,則無史料記載。《後漢書?樊巨集陰識列傳》載:“陰識字次伯,南陽新野人也,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定封原鹿侯。及顯宗立為皇太子,以陰識守執金吾,輔導東宮。帝每巡郡國,陰識常留鎮守京師,委以禁兵……永平二年,卒,贈以本官印綬,諡曰貞侯。子躬嗣,躬卒,子璜嗣。永初七年,為奴所殺,無子,國絕。”
《阜南縣誌》載:“原鹿故城,春秋時名鹿上,屬宋,後為楚所佔,西漢置原鹿縣,屬汝南郡。東漢為原鹿侯國,晉屬汝陰。南朝梁置平輿縣,齊周時廢。”
《阜南文史資料》載:阜南在西漢時代屬豫州汝南郡設富陂縣和原鹿侯國;東漢屬豫州汝南郡原鹿縣和富陂侯國;三國屬魏,為豫州汝南郡富陂和原鹿兩縣所領;晉代屬豫州汝陰郡潁州管轄;南北朝時先後屬南朝宋、北朝魏、南朝梁、北朝齊或周。隋朝為河南諸郡汝陰郡潁州管轄。直至唐朝屬於河南道潁州府永安縣。五代至宋元明清就沒有在鹿上設定縣城。另據明《正德潁州志》載:“(阮城)即平輿廢城”。今阮城寨東門外路北水井沿上存一斷碑,刻有“古平輿重修白蓮寺碑”字樣。由此可知古原鹿城曾一度作為古平輿縣城。但由於戰亂的頻繁,歷史的變遷,古平輿縣曾幾興幾廢,縣城也多次搬遷,究竟古原鹿城何時成為古平輿縣城的呢?查《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關於平輿縣的記載:“故沈國,戰國時為楚邑,《秦始皇紀》二十三年,王翦取陳以南至平輿(據考證,廢城在今臨泉縣城西南原沈丘集,瀕臨流鞍河畔,故址尚在)是也;漢置平輿縣、北齊廢,隋復置,故城在今河南省汝南縣城東南六十里處(今阜南)。南朝梁置,齊周時廢,故城在今安徽阜南,俗呼遠城”。南齊置,今闕,當在湖北舊漢陽府境。”據此足以說明南北朝時的南朝梁,在今之阜南地設定平輿縣,縣治所設在古原鹿城,今之阮城一帶,即是古鹿上和古原鹿城的遺址,也是南北朝時古平輿縣城的遺址,在南朝時的確建過平輿縣。
查《辭海?中國歷史紀年表》南朝梁建於公元503年,亡於557年,為南陳所代。和南朝梁相對的北朝,先是東魏和西魏同時並存,公元551年,東魏為北齊所代,公元557年,西魏為北周所代,這時北朝是北齊和北周同時並存。由此可推,南朝梁所置平輿縣的興廢時間似應與南朝梁興廢時間大致相同或稍後,即公元503年左右。但南陳代南樑之後,並未領屬平輿縣、為北朝的北齊或北周所領。而北齊於公元551年代東魏,如平輿為北齊所領,其興廢時間是公元503至551年,存48年;北周於557年代西魏,如平輿為北周所領,其興廢時間應是公元503年至557年、存在54年。同時也說明,春秋戰國時的鹿上城,兩漢、三國和西晉時的原鹿城,南北朝時的平輿縣城的毀廢時間應是公元551年或557年,即毀於北齊和南樑或北周和南樑的戰爭中。檢視《中國歷史地圖集》,此城之名正在此期間從地圖上消失。
5個村相連的阮城
2600多年前,由於特殊的地域,宋襄公選擇這個地方作為諸侯會盟之地,於是宋國上演了一個時代的輝煌與沉落。那麼,阜南原鹿故城又是如何發現的?縣文史委主任杜選凌說,鹿上遺址不是建國後發現的,而是在中華民國時期發現的。具體是誰發現的,沒有記載。確切地說,但也可以說是史料傳承,自始至終,只不過國民黨官員按圖索驥尋找的。1958年,阜南縣成立文化館,時任文化館長蔣家騏曾對此地進行勘探過,但僅限於搜尋一些文物。也是那一年,挖谷河時,挖出一巨型石碑,長約一丈五尺,寬一公尺,上面用篆字雕刻著“古平輿重修白蓮寺碑”字樣。但沒過幾天,這塊石碑便被挖河工的農民砸爛了。
11月10日,我們從後樓向南來到前樓,再向東北來到城裡、城東,再向西北到城角,這5個村子都是相連的,根本不分村莊,如果不問村民這是什麼村莊,一定會迷惑的。這與我們在鄉下見到的村莊是有區別的,我想這該是此地曾做過縣城的緣故吧。
在後樓村居住、今年60歲的馬遠培說,在後樓村以前還有樓茬子,三間屋子,兩層樓,全部是青青磚,1968年扒掉時,裡面跑出來好多紅花蛇。聽老輩人說,站在炮臺子處都可以看到以前的老城牆,城樓、城垛子都隱約可見,但須早晨時間才能看到。村裡不少老人都親眼見過。對於他這個說法,我猜測可能是海市蜃樓。杜選凌對馬培遠所說早晨能看到老城牆,給予了肯定。他說,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解放戰爭時期,大約1948年,徐向前攻打太原城時,因為城高不易攻,改用地道攻,結果早晨挖土,在哪挖土,國民黨的炮就打到哪,象長了眼睛一樣。後來才瞭解到是閻錫山請的日本專家搗的鬼,原來日本投降時閻錫山留下了幾個日本專家,他們早晨站在城樓上一望,就能從空中隱約看到解放軍在幹什麼,可能是大氣層折射的原因。後來,徐向前也用這個方法望城裡,也能望到城裡的動靜。
在這5個相連的村子中間,最能看到古蹟的便是斑駁的老房子。戴學華說,越是最窮的人家牆上古磚越多。戴學華帶我們來到一戶五保戶的院子裡,說院子已經破得不成樣子了,牆頭全部是用半截磚頭壘的,而三間房屋西面已倒塌一間。戴學華說這已經沒有人居住了。讓我驚訝的是,這兩間房屋全部是用帶花紋的磚頭壘的,不重樣的花紋達幾十種。其中還有一些完好的整磚。戴學華告訴我,在阮城村,他曾經數過,不重樣的花紋及造型磚頭大約有70種之多。
戴學華還說,在後樓村水溝裡有一塊大石頭,上面刻有字,但因為都是奇形怪狀的字,大家都不認得。我們很想看看,但因為不知道具體在哪裡,只得作罷。我們建議將來打撈上來儲存起來,在村裡建個展覽室,或者待將來搞箇中原基地電影城什麼的可就派上用場了。我們在城裡村的一處幹水溝底,發現兩塊很奇特的石頭,圖案是仙鶴,呈扇形,蓋大廳用的,裡面還都有凹槽,供石頭接在一塊的,已經風化得很厲害。在城東村的村口處,還發現有幾塊中間帶孔的長石條,與我們在後樓發現的長條石是不一樣的。杜先凌說,這可能是城門樓長條石,裡面全部有窪槽,是專門作為城門樓而使用的,其中還有一塊所謂的城樓下的柱石。

第一次去的時候,曾碰到一位村民剛剛在地裡挖出一塊斷裂的空心磚,上面有兩個很大的篆字及花紋,寬約三四十釐米,長約四五十釐米,這塊斷了的空心磚僅有正常的空心磚四分之一。這塊半截磚頭,村民也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我們看後,都一致猜測可能就是鎮墓磚墓誌銘類的。這位村民聞聽是鎮墓東西,感覺不吉利,認為留著也沒有什麼用,便打算將其扔在院外面置之不理。始終對阮城喜歡研究的袁小平怕被村民扔掉摔毀,便將這塊殘破的半截磚頭帶回來收藏研究。
雖然在公橋鄉阮城村出土的大量文物已無影無蹤,但縣文館所也儲存記錄了幾件文物。《阜南縣文物志》載:“阜南縣館藏文物一覽表:1981年公橋鄉阮城出土有陶俑。”同時我還在阜南縣未徵集流散文物一覽表看到,兩件漢代陶罐、陶坊,還有一件不知何代出土的銅帶鉤,這三件文物都系公橋鄉阮城出土。但書中沒有標明文物去向,我不知道這三件文物已流至何處,如果能夠找到對研究公橋鄉的歷史還是大有益處的。
[7]


歷史的煙塵吹散了許多往事,但2600年前的鹿上會盟以及1000多年前設定的平輿縣城,卻被人們用文字代代儲存並一直流傳下來。
不過,歲月殘酷的輪迴讓很多記憶遺落無蹤,即使仍然生活在祖先的王國,但阮城村也完全找不出祖先生活的遺蹟。那些被歷史無情銷蝕的寺廟、樓臺和城牆早已無影無蹤,僅留下殘磚碎瓦、石雕及地下的一口口古井。當今天我們有機會來到阮城村鹿上遺址之地,遙想當年宋襄公在此會盟諸侯,風雲際會,當時叱吒風雲的宋襄公手執牛耳是何等的自鳴得意,欲做霸主的神態又何等的牛氣;可惜的是,國力不強,他人不服,最終導致了泓水之戰,傷股而亡,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國也自此走向下坡路。
歷史太過久遠,我們已無法洞穿時間和空間構築的深遠隧道,抵達2000多年前的彼岸。2600多年,時間太長又太重,我們根本無法觸控時空隧道里細如髮絲的神經元。所以我們無法想像細節,鹿上會盟,宋襄公當時又是怎樣的一種心情?鹿上會盟,不僅沒有奠定其霸業,反而成為迅速衰退之路。可以說,鹿上會盟既是宋襄公走向輝煌的頂點,也是其迅速衰退的標誌。看到今天殘存在村子裡的殘磚碎瓦,我的腦海中禁不住想起一句古詩:舞榭亭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6]

漫步在阜南原鹿故城遺址之地,目光隨便停留在一處老民居宅院的牆壁上,總能看到帶有各種不同形狀、大小、花紋圖案的磚頭,而且不同花紋圖案的磚頭竟達到70種之多。這是我幾年來奔波阜陽各遺址地所見到的最罕見的情景。2600多年前,這裡曾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之城邑,先民曾在這片土地生息勞作,隨著宋國消亡,到了南北朝時,歷史突然失去了方向,竟然將這座城完全忘記。
今年的氣候也許有點反常,雖然已是草木黃落、蟄蟲冬眠的霜降時節,即將迎來立冬,但天氣卻異常曖和,穿著一身單薄的衣服絲毫沒有感到一絲涼意。10月31日,在阜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小平、縣文聯副主席冷治武的陪同下,我們一行驅車前往原鹿故城尋蹤。
原鹿故城,也稱阮城,位於阜南縣西南5公里(直線距離)。今天的原鹿故城仍然保留著古時候的稱呼,屬於公橋鄉阮城行政村。行政村又分城裡、城東、城西、前樓、後樓等村子。在村子裡行走,偶然遇到稀稀落落的幾個村民,多是看家的婦女和老人,偌大的一個村子卻很難看到幾名青壯勞力。她們忙碌於自己的家務,對自己腳下2600多年的風霜絲毫沒有感到奇怪。然而,我卻無法抑制激動,被這座城市的歷史深深打動。2600多年的風雨滄桑,距離如此之近,觸手可摸,如何不讓我欣喜萬分。
宋國的重要城市鹿上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古城宛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祖國壯麗的河山之間,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芒。古城有生命,她的生命歷程與社會同步,每一座古城都曾有過自己燦爛輝煌的昨天,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小的原鹿故城也因此成了阜陽的文化象徵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
城址的起源在古史傳說時代已有文獻記載,古史城址多選擇於河流交匯的“汭”(河流匯合或彎曲的地方)位的說法。《史記?五帝本紀》載:“舜居媯汭,舜耕歷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世本》也說:“舜居媯汭”。由此可知,早在我國文明起源的遠古時代,城址出現以後,其選址就繼承了環濠聚落偏好汭位的傳統,重視河流與水源,重視生存環境的便利與自我防禦,其規劃佈局漸趨嚴密細緻,並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
阜南縣位於黃淮平原南緣,淮河中游北岸,安徽省西北隅,阜陽市南部,北依阜陽,東鄰潁上,西接臨泉,南臨淮河、洪河,由東南至西南依次與安徽霍邱、河南省固始、淮濱縣以河為界。淮河沿縣南境至東南境,流長65公里;洪河沿縣西南境,流長45公里,於洪河口注入淮河。還有谷河、潤河、洪河分洪道、淮河分洪道等河流大都由西北向東南,縣境內總流長393公里。在歷史上,阜南因如此特殊的地理優勢、位置便具備了建城址的條件。因此,宋國便選擇了在這處河流發達、水草豐美的地方建了一座鹿上城址,同時,因了這座城址也給阜南的歷史注入了無限光彩。
公橋鄉阮城行政村書記戴學華說,佐證這座古城悠久的歷史,是村子裡大量出土的文物。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下暴雨,每家不出門就能在自己院子裡撿到從地下跑出來的鬼臉錢類的出土物。至於在這村子裡出土的金、銀、銅器、瓷器等也是層出不窮。尤其是現在遺存在村子裡大量帶花紋圖案的磚瓦、石頭,還有幾噸重的大石條大多完好無缺。不僅如此,在村子裡還保留著一些古代的水井。
袁小平說,在整個阜南縣城,看到遺物最多的只有阮城村。一進村子便看到了標有“阮城遺址”四個大字的石座,立於1999年3月18日,上面醒目地寫著全縣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在這塊石標不遠處的南面有一條幹水溝,戴學華說,這溝子下面埋有一口井,磚頭為八塊,就像今天我們所用的套碟一樣,每塊磚都呈弧圓形,且都是環環緊扣著成為一個圓井口。因為埋在土裡,約有一米深,便沒有挖出來看。我發現這條幹水溝與岸上距離約一米深,而埋在溝裡的水井約一米深,那就可以猜測古代阮城的遺址當在地下兩米深左右。但因為無法確切地勘測這座古城的重要建築,而沒有付諸實施。

標籤:鹿上 公橋 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