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優秀散文集

閒說出世入世

閒說出世入世

西方人說:一個真正做事的人,要具備出世的精神——宗教家的精神。
出世、入世這詞,很熟悉又很陌生。熟悉是大多佛教書籍都有提及,陌生是隻知其義不知其所以然。
個人以為,宗教家精神應該是仁慈博愛至善的,而且必要時還要有勇於犧牲的利他精神。入世,是一個人從學校出來後走向社會,也就是說參加工作了,成為社會自食其力的一員。從此他得學習如何社交,如何很好地待人處事,對上要尊老愛賢,敬重領導,對下要禮貌周全,與人團結,少生是非。社會學是個學問,學得好,八面玲瓏,人情事理順風順水,左右逢源;學得不好,拘謹束縛,嗑嗑碰碰,無法從容。入世,是真的把自己溶入世間,凡塵俗禮樣樣必學,事事必周,本是俗人一個,怎麼也擺脫不了富貴榮華,利祿名譽,出人頭地的誘惑,每一個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的腦袋削尖了,能在這些方面見逢就鑽,得心應手。在世間,成功的人很多,應該基本都是成功的,大小而已,能在世上好好地活著,開心地過著自己的日子,我想都是成功的,雖然我這思想很中庸。簡而言之,入世就是走入世間,斤斤計較自己的利益,見風使舵,隨時讓自己成為一個百變人,在任何時代都能功成名就。
出世,就是走出社會,淡泊名利,無慾無求,富也好窮也罷,錢財隨它去了,隨遇而安。因為他看破了世間情事,無非都是私慾所成,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裡浸淫多年,看多了世事的多桀無常,忽生出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之心,更希望自己能從此做個隱士閒人,只想寄情于山水,卻又偏生一副俠義心腸,常常有救民於水火的利他精神氾濫。
我們從一出生就是在這個世界裡,好象出生就是入世了,而死亡的時候,離開這個世界,就是出世了。但人們的思想中,人離開這個世界叫去世而不叫出世。出世是心靈的解脫,去世則是人體的消亡。
佛教的入世,是因為佛看到眾生有苦,於是發菩提心,願意成佛道,願意度眾生的壯志偉行,是兼善天下,自利兼他,結果是福慧雙修。出世是獨善其身的自利行為,結果只能證得清淨無為的涅槃解脫。於是,我知道,“小乘佛教”追求“自我解脫”,“大乘佛教”宣傳大慈大悲、普渡眾生。
南懷瑾曾對同學們說:“英雄與聖賢是有區別的,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但不能征服自己;聖賢不想去征服天下,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將自己的煩惱交給別人去扛,聖人則是自己挑盡天下人的煩惱。”看了這話,我愣了好久,深思不已。朋友部落格的個人資料曾有這麼一句話:“想做聖人的走狗。”當時我看了這話就以為是他想做聖人的一條走狗。但後來理解了他的為人,瞭解了他的思想,又看了他好些文字,才知道,原來他這話的意思是:想做聖人。但又自謙是走狗。這走狗,走遍天南地北,在朋友中有浪子之稱,卻是一位天生會憂國憂民的俠士。從行政單位走出來,跑到邊陲山寨窮山僻壤去搞瀕危文化遺產的收集和調查,一搞就是十幾年,如今又重回單位朝九晚五當上班族,很用心地為人為事,利已利人。好象那些曾經的滄桑和浪跡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入世和出世是不是這樣呢?一個人,才走進社會,都還來不及學習怎麼樣把自己溶入社會,就已出世退隱,他是入了還是沒入?他出來了,算是出還是沒出?先入世再出世,重入世,是不是佛的精神就是這樣的呢?
一個真正做事的人,也應該是一個真正善良的人。雖然還不是很懂真正的出世入世,但卻嚮往有朝一日自己真的可以征服自己,那麼,自己是誰,也許就知道了吧?
※本文作者:素手凝玉※

標籤:閒說 入世 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