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哲理散文集

花謝花飛

花謝花飛

未到人生的落花時節,陳曉旭卻香消玉殞,永遠地離去了。沒有離去的是她生前演繹的經典之作――永遠的黛玉。
當年,87版《紅樓夢》新播的時候,我正在上學。班裡的女生們從假期返校時,在宿舍裡有一場議論讓我印象深刻,大部分女生對黛玉和寶釵的性格特質進行了一番比較後,得出了結論,幾乎所有的人都對寶釵的圓通和周到表示了讚賞,而對黛玉的多愁善感、小性子、尖酸、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等表現出一種直截了當的不喜歡和厭棄。
那時的我,其實對寶釵的城府和心機極是排斥,對黛玉和寶玉的青梅竹馬的情感,和及至後來的,最終一個含怨離世,一個勘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愛情悲劇,心裡充滿了同情。於是,對女生們的結論,心裡就特別難過,心房裡充溢著一種難言的滋味。
當年的我們,還都是十幾歲的孩子,畢竟意氣多過理性,而且,也至多算是看過《紅樓夢》,僅此而已,其實,遠談不上對黛玉,或是寶釵有更深入的讀懂和了解。當時的我,只是懵懂中感覺,世俗的力量,從來都在以其不可遏止的腳步,悄然地腐化著一切藝術上的精神和形象。
05年,重讀《紅樓夢》,不敢說就真的離《紅樓夢》裡的人物近了,清晰了,但終算是對書中的人物的關係,弄清楚了個大概。對寶、黛二人也不再似以前那般地片面,而徐徐地立體起來。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是寶釵一世的追求,“質本潔來還潔去”則是黛玉一生的寫照。
黛玉的才情和遺世獨立,寶釵的為人入世的圓通和練達,竟是兩個極致,予人深刻。說到這裡,不能不提的是,其實寶釵的才情和學識不在黛玉之下,之所以只說她的圓通和練達,是因為寶釵在其整個的立身處事之中,時時處處都只是她的圓潤和練達,所以,寶釵是無時不刻的“入世”。寶釵和黛玉,一個一如姣花,一個一如纖柳,在相貌上各有千秋,不相伯仲,堪稱並秀,然而,黛玉直寶釵曲,黛玉剛寶釵柔,黛玉熱寶釵冷,黛玉尖銳寶釵圓渾,黛玉天真寶釵世故……因而,對寶玉來說,黛玉是真摯的情感,是人生的“理想”,寶釵是世俗的禮制,是安身立命的“現實”。而理想和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兩條並軌,是人生的兩種不同的生活狀態,不可能輕意兼而得之。所以,寶玉和黛玉縱然有“木石前盟”,究竟難敵“金玉良緣”,黛玉――這個來自於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因“還淚”而下凡塵來,最終淚盡而逝,寶釵得到了“寶二奶奶”的名分。然而,結局卻是:“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最終,寶玉遁入空門,造成了三個人的悲劇。
陳曉旭當年因外形極具古典氣質,個性特質也與黛玉相似,在一大堆的自薦信中脫穎而出,最終被王扶林導演看中,成為87版《紅樓夢》電視劇的幸運兒。她用她“自己”塑造出心目中的黛玉,這一形象定格成萬人心中“永遠的黛玉”。
“黛玉”之後,陳曉旭另出演過兩部影視作品,她發覺,自己很難超越《紅樓夢》裡的黛玉形象,在短暫的迷茫之後,出國未果,便毅然從商。幾十年的商戰沉浮,當她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女強人的時候,然而,在世人眼裡,她的身上,卻仍然流淌著黛玉的某些特質:喜靜,看書,寫作,堅持自我,毫不浮華,依然本色。
她的人生因無論是因為跟黛玉的“重疊”,或是因為她自己,都一樣地讓人矚目。
然而,誰也沒能想到的是,當年的“林妹妹”,最終卻步了當年“寶哥哥”的後塵,出家修行,並在出家的短暫的三個月之後,最終因病而去。
陳曉旭――永遠的林妹妹去了,給世人留下了無盡的懷念。
一曲《葬花吟》,婉轉低迴,哀豔傷感。唱的是:
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兒女惜春暮,愁諸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樑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
獨倚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
花飛花謝遂煙塵。
曉旭:願你一路走好!

朝夕2007-5-20

未到人生的落花時節,陳曉旭卻香消玉殞,永遠地離去了。沒有離去的是她生前演繹的經典之作――永遠的黛玉。
當年,87版《紅樓夢》新播的時候,我正在上學。班裡的女生們從假期返校時,在宿舍裡有一場議論讓我印象深刻,大部分女生對黛玉和寶釵的性格特質進行了一番比較後,得出了結論,幾乎所有的人都對寶釵的圓通和周到表示了讚賞,而對黛玉的多愁善感、小性子、尖酸、孤高自許,目無下塵等表現出一種直截了當的不喜歡和厭棄。
那時的我,其實對寶釵的城府和心機極是排斥,對黛玉和寶玉的青梅竹馬的情感,和及至後來的,最終一個含怨離世,一個勘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愛情悲劇,心裡充滿了同情。於是,對女生們的結論,心裡就特別難過,心房裡充溢著一種難言的滋味。
當年的我們,還都是十幾歲的孩子,畢竟意氣多過理性,而且,也至多算是看過《紅樓夢》,僅此而已,其實,遠談不上對黛玉,或是寶釵有更深入的讀懂和了解。當時的我,只是懵懂中感覺,世俗的力量,從來都在以其不可遏止的腳步,悄然地腐化著一切藝術上的精神和形象。
05年,重讀《紅樓夢》,不敢說就真的離《紅樓夢》裡的人物近了,清晰了,但終算是對書中的人物的關係,弄清楚了個大概。對寶、黛二人也不再似以前那般地片面,而徐徐地立體起來。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是寶釵一世的追求,“質本潔來還潔去”則是黛玉一生的寫照。
黛玉的才情和遺世獨立,寶釵的為人入世的圓通和練達,竟是兩個極致,予人深刻。說到這裡,不能不提的是,其實寶釵的才情和學識不在黛玉之下,之所以只說她的圓通和練達,是因為寶釵在其整個的立身處事之中,時時處處都只是她的圓潤和練達,所以,寶釵是無時不刻的“入世”。寶釵和黛玉,一個一如姣花,一個一如纖柳,在相貌上各有千秋,不相伯仲,堪稱並秀,然而,黛玉直寶釵曲,黛玉剛寶釵柔,黛玉熱寶釵冷,黛玉尖銳寶釵圓渾,黛玉天真寶釵世故……因而,對寶玉來說,黛玉是真摯的情感,是人生的“理想”,寶釵是世俗的禮制,是安身立命的“現實”。而理想和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兩條並軌,是人生的兩種不同的生活狀態,不可能輕意兼而得之。所以,寶玉和黛玉縱然有“木石前盟”,究竟難敵“金玉良緣”,黛玉――這個來自於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因“還淚”而下凡塵來,最終淚盡而逝,寶釵得到了“寶二奶奶”的名分。然而,結局卻是:“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最終,寶玉遁入空門,造成了三個人的悲劇。
陳曉旭當年因外形極具古典氣質,個性特質也與黛玉相似,在一大堆的自薦信中脫穎而出,最終被王扶林導演看中,成為87版《紅樓夢》電視劇的幸運兒。她用她“自己”塑造出心目中的黛玉,這一形象定格成萬人心中“永遠的黛玉”。
“黛玉”之後,陳曉旭另出演過兩部影視作品,她發覺,自己很難超越《紅樓夢》裡的黛玉形象,在短暫的迷茫之後,出國未果,便毅然從商。幾十年的商戰沉浮,當她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女強人的時候,然而,在世人眼裡,她的身上,卻仍然流淌著黛玉的某些特質:喜靜,看書,寫作,堅持自我,毫不浮華,依然本色。
她的人生因無論是因為跟黛玉的“重疊”,或是因為她自己,都一樣地讓人矚目。
然而,誰也沒能想到的是,當年的“林妹妹”,最終卻步了當年“寶哥哥”的後塵,出家修行,並在出家的短暫的三個月之後,最終因病而去。
陳曉旭――永遠的林妹妹去了,給世人留下了無盡的懷念。
一曲《葬花吟》,婉轉低迴,哀豔傷感。唱的是:
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兒女惜春暮,愁諸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標籤:花飛 花謝